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學案 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課標要求】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 的深遠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
重點、難點: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1 、五四運動(1919年)
(1)背景:
國內背景:①政治基礎:北洋軍閥統治黑暗,國內階級矛盾加劇。
②經濟基礎: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③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壯大,罷工斗爭頻繁發生。
④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解放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國際環境: ①一戰期間,且美加緊對華侵略,尤其是日本;
②俄國士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導火索: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根本原因: 北洋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激起人民反抗。
(2)經過:結合下表了解五四運動的經過。(注意把握運動的兩個階段)
時間 中心 口號 主力 形式
第一階段 5月4日 北京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 還我青島 ”“取消二十二條 ” 學生 游行示威
第二階段 6月3日 上海 工人 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
(3)結果: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意義(評價) :
①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的社會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傳播了新思想、新 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②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 立做了思想上、王部上的準備;是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揭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1)開始時間:士月革命后
(2)宣傳中心:北京、上海
(3)概況:1919年,李大釗在《新青年》 “馬克思主義專號”上,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 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4)團體: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5月,陳 獨秀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5)傳播的意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他們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 創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條件:①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
②思想基礎: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迅速傳播
③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 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隨后在北京、長沙、武漢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④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
(2)誕生: (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時間:1921.7.23
地點:上海;大會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舉行。
主要代表:①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
主要內容:①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②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 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③確定黨的中心工作: 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④選舉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 秀任書記。
(3)意義:①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②中國 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和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 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2、中共二大(革命綱領的制定):
時間: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地點:上海。
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意義:制定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 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 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出現了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為高峰的第一次高潮。但被反動軍 閥鎮壓失敗了。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靠工人階級的單槍匹馬是不能取勝的,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 戰勝強大的敵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正是帶著這些經驗教訓,投入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人民大革命洪流。
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1、國共合作
(1)原因:①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清楚的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有必要)
②孫中山的轉變;國民黨本身的特點;共產國際的幫助也為合作的實現準備了條件。(有可能)
(2)實現:
①中共三大的召開: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
②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是在共產黨人的 參加與幫助下召開的,由孫中山主持召開,并提出了新三民主義的主張。大會實際上通過了聯俄、聯共、扶助農 工三大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3)意義: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推動了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 國民革命席卷全國。
(新三民主義:將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進行了明確,因此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結合下面 的表格加深了解,注意區別新舊三民主義。)
2、國民革命(國民革命是國共兩黨共同領導,以“國民革命”為口號的一場反對軍閥和帝國 主義的全國性革命運動)
(1)大革命的興起與發展:
條件: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
準備: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成就(高潮):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北伐,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 軍閥的反動統治。
(2)大革命的失敗
原因:
(國內)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斗爭加劇:①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 命;②中國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缺乏斗爭經驗,沒有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力量弱小。(領導人陳獨秀又犯了 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導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組織有效的反抗。)
(國際)①帝國主義干涉破壞;②共產國際作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
標志:
局部失敗: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
全面失敗: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
教訓: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
(3)國民革命運動的意義: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
【拓展探究】
●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姿態有哪些
五四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的領導階級:工人階級。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斗爭 面貌:徹底地反帝反封建。新的群眾基礎:民族意識覺醒。新的時代特點:無產階級革命的組成部分。
●新舊民主革命的比較(兩者最根本的區別:領導階級不同)
比較項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相同點 革命性質相同 同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革命任務相同 反帝反封建
不同點 時間范圍不同 1840-1919 1919-1949
領導階級不同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革命前途不同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指導思想不同 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思 想和民主共和觀念 馬列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即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但就其本質而言,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 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的任務仍是反帝反封建。)
●國民革命運動的特點。
1.革命任務:“打倒列強,除軍閥”說明當時中國的革命任務是反帝反封建。
2.群眾基礎:以兩黨合作為核心,形成了四個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的 統一戰線,使革命力量空前團結,所以又稱“國民大革命”。
3.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大革命指導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義占主導地位。
4.革命軍隊:組建國民革命軍,并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消滅了封建軍閥,打擊了列強的侵華勢力。 ●大革命時期的政府。
1.1924——1927年初:革命中心在廣州,1925年建立廣州國民政府。
2.1926年10月,北伐軍占領武漢三鎮。
3.1926年12月,國民政府遷往武漢。
4.1927年8月,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
●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
思想內涵 內涵的主要不同 評價 地位
民族 主義 (舊)反對民 族壓迫,反對 滿洲貴族的 統治 (新)對外反帝 謀求獨立和平 等;對內反對民 族壓迫,各民族 一律平等 (舊)沒有明確 反帝; (新)增 加了反帝內容, 并主張國內各民 族一律平等。 (舊)表達了資 產階級在政治和 經濟上的利益和 要求,推動了資 產階級民主革命 運動的發展,是 比較完整的資產 階級民主革命綱 領 (新)具有鮮明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性, “聯 俄、聯共、扶助農工 ”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 的核心;成為國共合作 的政治基礎;標志著孫 中山思想實現了偉大的 轉變。 前提
民權 主義 推翻君主專 制政體,建立 資產階級民 主共和國, 國 民平等。 授予一切反對帝 國主義和封建軍 閥的個人與團體 一切自由和權 力。 (舊)民權主要 是資產階級的民 權; (新)主張 民權為一般的平 民所共有 核心
民生 主義 解決以土地 為中心的財 富重新分配 問題 平均地權,節制 資本,實行“耕 者有其田 ”。 (舊)沒有徹底 的土地革命綱 領; (新)增加 了節制資本、實 行“耕者有其田 ” 的內容 補充 發展
【復習要點】
1. 五四運動的背景、過程(口號,發展過程、主力、中心)、意義
2.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標志、意義。
3.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口號及失敗的原因、標志。
名稱 時間 性質 任務 領導階級 指導思想 奮斗目標
舊民主主義革命 1840-1919 資 產 階 級 民 主 革命 反帝反封建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的平等、 自由思 想和民主共和觀念 資本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 1919-1949 無產階級 馬列主義 社會主義
●五四精神: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和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民主、進步、科學是其精
神真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河池市| 碌曲县| 虹口区| 麻阳| 平阳县| 柘荣县| 陵川县| 朔州市| 禄丰县| 团风县| 阳城县| 思茅市| 泗洪县| 宁乡县| 陇南市| 天长市| 留坝县| 枣强县| 祁门县| 团风县| 乐山市| 桑植县| 上杭县| 松溪县| 四子王旗| 山阴县| 陇南市| 娄底市| 巴林左旗| 张家川| 临武县| 鹤岗市| 镇沅| 屏南县| 宜昌市| 黄石市| 庐江县| 盖州市| 亳州市|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