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7張PPT)書林漫步第二單元 讀書 愛書 的情結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知識的載體,古今中外的書籍形態萬千。讓我們漫步其中,探尋書籍設計的嚴格變遷。(一)中國的古籍設計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明使紙質書籍的出現成為可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傳播。中國古代的勞動者施展智慧與技藝,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書籍設計形態。1.簡冊在竹片上書寫文字,并用皮條或繩索連綴起來,稱為簡冊,可自左向右卷起存放。多用竹或木制成。2.葉子將一張張紙摞疊起來,上下夾以木板或厚紙,再以繩子捆扎,稱為“葉子”,后演變成冊頁的形式。3.梵夾裝隋唐時期,受一種狹長的印度梵文貝葉經中間打孔穿繩的形式影響,古人發明了“梵夾裝”4.卷軸裝書寫后依軸而卷,稱為“卷軸裝”。為了方便檢索,有時在軸頭上掛上一個寫明書名和卷數的“簽”。5.經折裝一張經左右反復折合,呈長方形的折子形式。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書頁上,糊以尺寸相等的硬紙板或木板作為封面和封底,以防損壞。6.旋風裝旋風裝有兩種形式,一是經折裝的基礎上,將外封紙對折,形成前后相連的整體,如同套筒。二是卷軸裝的變形,把書頁按順序逐次相錯粘在事先備好的卷子上。風吹過時,書頁翻飛猶如旋風,故稱‘旋風裝’,也稱‘龍鱗裝’,曾在唐代短暫流行。蝴蝶裝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與雕版印刷的發展密切相關。將印有文字的紙頁沿相對應的魚尾紋中縫對折,再依順序摞疊成方形,將對齊的折縫處粘在包脊紙上,書遂完成。翻閱時,書頁如蝴蝶展翅。7.蝴蝶裝元代的包背裝與蝴蝶裝正相反,是將書頁有文字的一面朝外,以折疊的中線作為書口。在近書背處打孔,以紙捻穿訂。最后,以一整張紙繞書背黏合,作為書籍的封面和封底。8.包背裝明朝中葉,包背裝被線裝形式所取代。常見的是四針眼訂法,也有六針眼和八針眼的。它形式美觀,不易散落,是古典書籍裝幀發展成熟的標志。9.線裝。由于書籍柔軟易破損,多用書函加以保護。書函一般從書的封面、封底、書口和書脊四面折疊包裝成函。也有六面全包嚴的“四合套”。此外,還有用木匣或夾板做成的精美考究的書盒。10.書函、書盒簡冊卷軸裝葉子梵夾裝線裝包背裝蝴蝶裝旋風裝經折裝。(二)國外的書籍設計國外的文字記錄,經歷了使用紙莎草紙、羊皮紙等初始階段。13世紀左右,中國造紙傳入歐洲,以及后來金屬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成為書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9世紀末,威廉·莫里斯的設計理念影響深遠,使歐洲迎來了20世紀書籍設計的新高潮。(二)國外的書籍設計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并用修剪過的蘆葦筆在紙莎草制造的紙上書寫、描繪,呈卷軸形態。1.紙莎草紙書莎草紙,又稱紙莎草、莎草片,是為古埃及人廣泛采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于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制成。莎草紙不是現在概念的紙,只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于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制作過程復雜。紙莎草紙書2.卷軸羊皮書公元前2世紀,小亞細亞的帕珈馬人用小羊皮或小牛皮研發出了羊皮紙。它比莎草紙要薄且結實得多,并可兩面書寫。可做成卷軸,也可折疊成冊籍。羊皮紙的出現埃及托勒密王朝為了阻礙帕加馬在文化事業上與其競爭,嚴禁向帕加馬輸出紙莎草紙。于是帕加馬人就發明了羊皮紙。卷軸羊皮書羊皮紙的質地事實上羊皮紙并不僅由小羊皮做成,有時也用小牛皮來做。羊皮紙兩面光滑,都能書寫,且書寫方便,能夠讓鵝毛筆的書寫呈現飽滿的色彩,拿來摺成書本也沒問題。比紙莎草紙更加試用,但價格昂貴。3.拜占庭圣經早期歐洲的書籍幾乎僅限于在修道院等宗教機構中完成,一般裝幀華麗,設計精美。封面多用皮革、黃金、寶石等貴重材料,從而很早就確立了堅實、華麗的“精裝”書傳統。中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后,促進了新的印刷技術的誕生。在德國的美因茨地區,一位名叫古騰堡的人發明了金屬活字版印刷術。4.中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5.喬叟著作集英國的威廉.莫里斯被譽為現代書籍藝術的開拓者。他倡導“書籍之美”,強調藝術與手工相結合,藝術與生活相融的設計理念,曾主張書籍的整體設計而不僅限于裝幀。6.俄羅斯構成主義書籍設計20世紀的書籍設計師們力求以獨特的書籍語言創造出個性鮮明的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德國的表現主義、意大利的未來派、具有實驗性設計的俄羅斯構成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等。20世紀是書籍設計試驗的世紀20世紀是書籍設計試驗的世紀。設計家們打破傳統的束縛,把書籍視作可塑的對象進行自由造型。多種材料、方法、技術的運用,塑造了形態各異的現代書籍。20世紀末又出現了“數碼讀物”,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一個更為豐富多彩的書籍世界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7.德國包豪斯雜志設計包豪斯的新設計教育運動,強調簡潔、明快的藝術取向,主題鮮明并富有時代感,影響巨大。(三)走向世界的中國書籍設計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使中國的書籍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一大批設計藝術家,打破了封建時代沉悶的局面,豐富書籍的設計語言,使那時出版的書籍頗具藝術感染力。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版行業的發展與繁榮,使書籍設計藝術翻開了全新的一頁,為當代中國書籍藝術的創新奠定了基礎。吶喊(書籍設計)近代 魯迅魯迅是我國現代書籍設計藝術的開拓者和倡導者,他特別重視裝幀藝術的研究,并親自設計自己的著作。中國記憶(書籍設計)2008呂敬人進入21世紀,中國設計師們在觀念和方法論上得到了最具實質意義的進步。中國的書籍設計作品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多年獲得萊比錫“世界最美書”的獎項,為世界展現了中國書籍藝術的全新面貌。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文字與圖像之間的和諧;書籍的物化之美,對質感與印制的水平的高標準;原創性,鼓勵想象力與個性創造;注重歷史積淀,即體現文化傳承。評價標準:“世界最美的書”是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評選活動,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代表了當今世界書籍藝術設計的最高榮譽,評委會由來自德國、英國、瑞士、荷蘭、羅馬尼亞等國的著名書籍藝術家、專家組成。梵夾裝簡冊葉子卷軸裝經折裝旋風裝包背裝蝴蝶裝線裝書函、書盒紙莎草本書卷軸羊皮書拜占庭圣經喬叟著作集構成主義書籍設計包豪斯雜志設計。總結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書籍的價值一方面是體現在內容上,另一方面是體現在書籍裝幀設計上。我們需要在學會欣賞書籍裝幀的美妙之處時,更要重視書本內容的價值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