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一單元 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第2課弘揚真善美自主欣賞01觀察繪畫的角度以及作用作品的情感與理念夯歌(油畫)1962 王文彬仰視的角度,人物發(fā)散給人以高大升騰的感覺。并呈放射狀的動 感布局,富有裝飾意味的色彩處理加強了這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的勃勃生機,這是對勞動的虔誠贊美和熱情謳歌。夯歌兩幅作品有什么共同點?表達同樣的主題中外畫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質樸、勤勞紡織女夯歌鐵肩擔道義( 中國畫)現代 潘榮本2008 年5.12 汶川地震災害解放軍官兵、搶險隊員、白衣戰(zhàn)士和志愿者等,全力以赴地投入抗震救災斗爭,集中地顯示了中國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木頭人(招貼) 2004 陳冰青尖銳的諷刺了現代社會生活中某種不良風氣側面的描寫從批判社會,來弘揚社會中的美好品德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深層意蘊。只有感受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02共同欣賞《戴珍珠耳環(huán)的女孩》《倒牛奶的女人》維米爾《倒牛奶的女人》維米爾畫面上的光線處理得很柔和,窗外的晨光清清淡淡地照在室內的物體上,自然、平靜。色彩的處理也很到位,婦人衣服的白色、黃色、藍色構成了主色調,三種顏色互相映襯、對比而又調和適中,讓人感到柔和、明快。桌子上黃色的面包、藍色的臺布、白色的牛奶與婦人衣服的顏色一一對應。整個畫面的色彩和諧而溫暖,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女主人公安詳沉靜的表情透露給我們這是一個尋常的清晨,畫面里沒有驚喜,沒有哀怨,沒有煽情,沒有壓抑,只有這一刻,最深沉的安靜。《格爾尼卡》(死亡的寓言)(壁畫 西班牙)畢加索《格爾尼卡》是畢加索反對二戰(zhàn)而創(chuàng)作的一幅大型壁畫,它及時地控訴和揭露法西斯暴行而享譽世界。《格爾尼卡》中沒有飛機,沒有炸彈,卻聚集了殘暴、恐怖、痛苦、絕望、死亡和吶喊。畢加索采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被分解了的形體與背景交相輝映,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有如煉獄般的慘狀,嚎哭的喪子之母,驚惶失措的人畜,著火的房屋,這一切都以無聲似有聲的方式控訴著戰(zhàn)爭的殘暴。《拾穗者》法國畫家米勒藝術的功能主要是通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操,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為此,美術作品就應當堅持倡導和弘揚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丑惡。THANK YOU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