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三講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考情分析·導航學業要求 年份 題型、題序 考查內容 分值1.能設計化學實驗對物質性質的驗證,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評價。 2.能運用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從物質類別的視角,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和反應等,初步預測常見的金屬、酸和堿的主要性質,設計實驗方案,分析、解釋有關的實驗現象,進行證據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 2023 貴州 選擇6題 選擇7題 非選擇12題 物質多樣性的實驗研究 物質材料性質研究 物質化學性質的研究 2分2分1分2022 貴陽 選擇5題 選擇6題 物質多樣性的實驗研究 物質化學性質的研究 2分2分2021 貴陽 選擇5題 物種多樣性的實驗研究 2分核心腦圖·整合【考點一】實驗方案的設計1.實驗方案的設計思路(1)明確實驗目的,弄清實驗原理。(2)選擇儀器和藥品。(3)設計實驗裝置和操作步驟。(4)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5)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知識清單·必備2.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1)科學性:實驗原理、方案和操作過程必須科學、嚴謹、合理。(2)可行性:實驗方案要切實可行。(3)安全性:所用藥品、儀器、裝置安全可靠。(4)簡約性: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操作簡便、裝置簡單、現象明顯。3.用控制變量法或對比法探究時(1)必須保持其他條件相同,只改變需要探究的因素,進而探究該因素的影響。(2)分析時,要先找出對比實驗中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進而分析改變的條件所產生的影響,并得出結論。【考點二】實驗方案的評價1.實驗方案的評價原則(1)實驗目的明確。(2)實驗方法簡便,現象明顯。(3)操作安全可靠。(4)結論完整嚴密。2.評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原理的評價:所選藥品是否可行;反應是否易于控制;所用藥品是否安全;是否會給環境造成污染。(2)裝置的評價:操作是否簡便;是否節約藥品;是否安全。(3)操作的評價:操作的先后順序及實驗步驟是否完善。(4)實驗結果的評價:結論是否正確、全面。對實驗結論進行評價時,應對實驗操作和現象進行全面的分析,考慮多種可能性,避免得出片面的結論。【微測診斷】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具體解題時要對其原理理解透徹,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2023·南充中考)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預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證明CO2能與水反應B.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C.證明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D.證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C【考點一】實驗方案的設計(2023·成都中考)下列實驗目的能通過對應實驗方法達到的是 ( )【考法揭秘】 利用各物質的性質差異進行區別,根據不同的性質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高頻考點·研析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A 探究蠟燭的組成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個燒杯B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稱量鎂條燃燒前后固體質量C 證明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取樣,滴加稀硫酸至pH基本不變D 鑒別化肥硫酸鉀和氯化鉀 取樣,看顏色、聞氣味、溶于水C【舉一反三】 (2023·邵陽中考)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下列實驗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A.既可探究分子運動現象,又可說明氨水呈堿性B.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又可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C.既可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氣大,又可說明CO2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D.既可探究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又可說明正負極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約為1∶2D【考點二】實驗方案的評價 (2023·云南中考)下列實驗方案設計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鑒別CO(NH2)2和K2SO4 取樣,分別加入熟石灰,研磨,聞氣味B 鑒別H2和CH4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C 提純混有少量NaCl的KNO3固體 將固體溶解,蒸發結晶D 除去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過量的稀硫酸中B【考法揭秘】 化肥的檢驗、氣體的鑒別、溶解度的區別及酸的性質屬于學科核心主干知識,實驗的結論是基于規范的實驗過程和合理的實驗方案而得出的,基于每一個實驗環節從現象到分析再到結論,能夠很好地完成對實驗的評價。【舉一反三】 (2023·煙臺中考)實驗設計的嚴謹性會直接影響實驗結論的準確性。下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探究鐵釘生銹需要氧氣B.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C.驗證質量守恒定律D.探究木炭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濃度有關C1.(2023·廣州中考)關于下列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滴有濃硫酸的部位變黑,說明濃硫酸有腐蝕性B.試管壁發燙,說明物質溶解過程伴隨熱量變化C.反應后總質量減小,說明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D.氨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說明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大真題模擬·精練A2.(2023·黃岡中考)教材中的兩個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圖1集氣瓶中的水和圖2燒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B.其他條件不變時,圖1和圖2中的紅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C.圖1實驗中裝置氣密性不好會導致最終測量結果偏大D.圖2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和熱水中的白磷實驗現象的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D3.(2023·揚州中考)下列對實驗現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現象 解釋A 將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100 mL 分子之間有空隙B 向鋅粒中加入稀硫酸,產生氣泡 金屬均能與酸反應產生H2C 將黃銅片和銅片相互刻畫,銅片表面有明顯劃痕 合金的硬度往往比其成分金屬大D 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氧氣中可以燃燒 氧氣的濃度對物質的燃燒有影響B4.小明帶著一包脫氧劑和一包食品干燥劑走進實驗室,和小組同學一起開始了令人興奮的探究之旅(忽略實驗過程中空氣的影響)。【查閱資料】脫氧劑成分是鐵粉、碳粉、碳酸鈉、氯化鈉;食品干燥劑的成分是生石灰。探究活動一:脫氧劑脫氧原理【進行實驗】(1)取適量脫氧劑于大試管中,加足量的水振蕩,充分溶解后過濾,得到濾液A和濾渣甲;(2)向濾渣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得到黃色溶液,溶液底部有黑色不溶物。【得出結論】脫氧劑脫氧的原理是鐵粉與______________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鐵銹。 水和氧氣 探究活動二:探究食品干燥劑是否變質【進行實驗】(1)取一包干燥劑放入小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攪拌后,用手觸摸燒杯外壁,發燙,過濾,得到濾液B和濾渣乙;(2)向濾渣乙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可觀察到固體全部溶解,有氣泡產生,據此判斷濾渣乙中有CaCO3。【得出結論】該干燥劑__________(選填“完全”或“部分”或“沒有”)變質。 探究活動三:探究溶液混合后溶質的成分小組同學將上述實驗中的濾液A和濾液B倒入廢液缸中,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后得到濾液C,他們對C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部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NaCl、NaOH、Na2CO3猜想三:NaCl、NaOH、Ca(OH)2 NaCl、NaOH 【進行實驗】小明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了如下實驗:【反思評價】小組同學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根據步驟(2)的現象不足以證明猜想三是正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取少量濾液C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無明顯現象 猜想________不正確 (2)繼續向步驟(1)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確 二 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 小明經過認真思考后,對步驟(2)進行了修改,并做了下面的實驗,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記錄如下。請你完善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三正確 取少量濾液C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鈉溶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