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專題二 坐標曲線題坐標曲線是通過數學橫縱坐標表示在化學實驗操作或化學反應過程中物質的變化。旨在考查學生對圖像的理解能力,以及結合圖像與化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例題1】(2023·聊城中考)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向一定質量接近飽和的KNO3溶液中不斷加入KNO3固體B.向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C.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分別加入過量的稀鹽酸D.向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題型分類·研析C【考法揭秘】 分析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的具體方法(簡單方法是增加溶質)、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等量金屬與酸反應的時間關系、酸堿鹽之間的優先反應來進行相關分析,獲取答案。【例題2】(2023·聊城中考)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請結合圖一、圖二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t1 ℃時,甲、乙兩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______乙(填“>”“=”或“<”)。 (2)t2 ℃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物質分別放入兩只燒杯中,各加入100 g水,充分攪拌,溶解情況如圖二所示,則B燒杯內的溶質是_______(填“甲”或“乙”)。 = 乙 (3)下列有關甲、乙兩物質的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 A.甲、乙兩物質相比,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B.當甲中混有少量乙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C.將t2 ℃時甲、乙兩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 ℃析出晶體質量甲大于乙D.t2 ℃時,在50 g水中加入30 g甲物質充分溶解,得到70 g甲溶液【考法揭秘】 根據溶解度曲線分析各物質的溶解度,根據題干弄清變量,再進行分析,從而獲得有效信息,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混合物中某溶質的提純和計算溶液的質量分數等。 C 1.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濃度相同的稀鹽酸,下列圖像描述正確的是 ( )真題模擬·精練B2.(2023·衡陽中考)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B.向一定量pH=3的稀硫酸中不斷加水C.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不斷加入生石灰D.向等質量的鎂和氧化鎂中分別加入等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A3.(2023·達州中考)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水B.向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C.在充滿空氣的密閉容器中,點燃紅磷D.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DA.光照前,容器內已有O2B.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性不斷增強C.反應前后氯元素的化合價不變D.該實驗說明HClO化學性質不穩定C5.(2023·貴陽二模)實驗小組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B.從20 s到40 s,溶液溫度升高、pH增大C.30 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D.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D6.(2023·廣安中考)某溶液中的溶質可能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探究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向盛有一定量樣品的燒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Ba(OH)2溶液的質量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已知: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沒有H2SO4,可能有Na2CO3B.b點產生的沉淀為BaCO3和Mg(OH)2C.a、b兩點之間對應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有兩種D.c點對應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只有一種CA.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可用作防火材料B.樣品中MgCO3與Mg(OH)2的質量比為168∶58C.第二份樣品加熱后,固體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大D.兩份樣品充分反應后,生成CO2氣體的質量相等B8.(2023·達州中考)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結合圖示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P點表示t2 ℃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C.t3 ℃時,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等于20%D.將等質量的甲、乙、丙飽和溶液,從t3 ℃降到t1 ℃,溶液的質量大小關系為丙>乙>甲C9.(2023·濱州中考節選)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當溫度為______℃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等于丙物質的溶解度; t1 (2)圖中A點表示乙物質在t1 ℃時的__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將t2 ℃時接近飽和的丙溶液變成飽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的是______; A.蒸發溶劑 B.降低溫度C.增加溶質 D.升高溫度(4)將t2 ℃時甲的飽和溶液100 g稀釋成溶質質量分數為25%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________g。 不飽和 B 10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