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熱考專題提升篇專題一 化學思維題【類型一】分類法【例題1】(2023·株洲中考)分類法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下列各組物質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單質:水銀、青銅B.氧化物:CO2、MnO2C.酸:HNO3、CH3COOHD.混合物:波爾多液、福爾馬林【考法揭秘】 物質的分類,要加強記憶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夠區分應用。本考點的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題型分類·研析A【類型二】歸納法、模型法【例題2】(2023·本溪中考)歸納法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知識歸納正確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機物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C.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D.人類利用的能量一定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考法揭秘】 掌握中和反應的特征、單質和有機物的特征、人類利用的能量來源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C【類型三】分析、推理法【例題3】 (2022·濰坊中考)鐵及其化合物用途廣泛。部分含鐵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合理的是 ( )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bB.a在氧氣中燃燒可得到eC.a與稀硫酸發生反應可制得dD.高溫條件下,用CO還原e可得到a【考法揭秘】 理解價類二維圖的含義,掌握化學式、化合價的原則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D【類型四】宏觀與微觀的聯系【例題4】(2023·自貢中考)中國計劃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擔當。資源化利用CO2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如圖是CO2轉化為甲醇(CH3OH)的微觀示意圖,關于該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體系中共有4種化合物B.該反應體現了無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有機物C.參加反應的CO2、H2分子個數比為1∶3D.參加反應的CO2與H2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的CH3OH與H2O的總質量【考法揭秘】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解答本題,具體從宏觀和微觀進行進一步理解和認識,以及從物質所含有元素的種類進行分類。A1.(2022·樂山中考)分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A.H2、O2屬于單質B.CH4、CaCO3屬于有機物C.CuO、KClO3屬于氧化物D.Na2SO4、KOH屬于堿真題模擬·精練A2.(2023·衡陽中考)歸納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鹽溶液一定呈中性B.有機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原子中一定含有質子、中子和電子D.帶正電的粒子一定是陽離子B3.(2023·河北中考)分類是認識和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萘和石蠟都是非晶體B.銀和銅都是導體C.Al2O3和NaHCO3都是鹽D.(NH4)2SO4和CO(NH2)2都是銨態氮肥B4.分析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 )A.蒸餾水是不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軟水,則可飲用的軟水一定都是純凈物B.某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C.化學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則有能量變化的過程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D.催化劑的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則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一定是催化劑B5.部分含硫物質的分類與相應化合價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a在O2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B.b大量排放會造成酸雨C.c能與NaOH溶液發生中和反應D.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e可用作干燥劑C6.(2023·眉山中考)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詩詞和諺語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道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木已成舟”與“鐵杵成針”都屬于化學變化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體現了分子在不斷地運動C.“真金不怕火煉”說明黃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D.“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體現了物質的狀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A7.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屬于純凈物,所以純凈物一定由同種分子構成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則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C.燃燒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D.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8.(2023·廣州中考)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 )A.空氣濕度增大:單位體積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B.石墨一定條件下轉變成金剛石:原子種類發生改變C.CO2氣體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溶液中含硫酸根離子A9.(2023·江西中考)科學思維是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示例說法錯誤的是 ( )A.比較:金剛石和石墨的組成元素相同,兩者的物理性質相同B.分類:塑料跳繩、橡膠排球和尼龍球網的主要材料均屬于合成材料C.分析:稀有氣體用于霓虹燈,因為通電時稀有氣體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A10.甲烷—硫化氫催化重整新路線可高效制氫,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物質的化學式為H2OB.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C.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D.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B11.(2023·瀘州中考)勞動結碩果,科學創未來。下列勞動項目所對應的化學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解釋A 工人用鋁合金制成門窗 鋁在常溫下與氧氣不反應B 醫生給貧血病人開具補鐵藥劑 鐵元素是血紅素的重要成分C 農民給農作物施用磷酸二氫銨肥料 為農作物補充需要的N和P元素D 科學家開發新的燃料電池 該電池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A SO2 O2 +6 13.(2023·福建中考)為探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學習小組查得資料:福建學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劑催化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X、Y和Z等的過程,局部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圖(“…”表示省略相關過程)。請和小組同學一起研究。(1)主要成分為甲烷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種)。 天然氣(合理即可) +3 C2H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