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貴州中考復習 人教版化學 板塊一 第6講 酸和堿課件(共94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貴州中考復習 人教版化學 板塊一 第6講 酸和堿課件(共94張PPT)

資源簡介

(共94張PPT)
第6講 酸和堿
復習導航·析考向
【命題分析】
  根據2022版《化學課程標準》及2023年省統考化學試題,從命題內容及考查角度和中考題型兩個維度分析如下:
  1.從命題內容及考查角度上分析:
  (1)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的顏色變化及運用酸堿指示劑鑒別溶液酸堿性。
  (2)以鹽酸的揮發性及濃硫酸的吸水性、腐蝕性等知識為依托,考查酸的物理性質及濃硫酸稀釋的方法。
  (3)以長期放置的氫氧化鈉、石灰水發生的變化為背景,考查與堿的性質相關的反應及現象。
  (4)以生產和生活中的具體物質酸堿性的測定或pH為信息,考查酸堿性溶液的區分、pH的測定及應用。
  (5)從生產、生活、科學實驗、問題處理等角度著手,考查中和反應的概念、實質及應用。
  (6)以對具體物質之間的反應的判斷為內容,考查對酸、堿性質的認識,酸堿之間的反應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從中考題型上分析:
  (1)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考查用酸堿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性,溶液酸堿度、溶液酸堿性和酸堿度的關系等。
  (2)以選擇題、填空題與簡答題的形式考查常見的酸、堿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3)以選擇題、填空題與簡答題、實驗探究題的形式考查酸、堿的化學性質,中和反應的實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特別是以酸、堿的化學性質為依托考查相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4)以計算題的形式綜合考查與酸、堿化學性質相關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和關于中和反應在工農業生產中實際應用的綜合計算題。
【復習建議】
  1.用酸堿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酸堿指示劑在酸性、堿性溶液中會發生不同的顏色變化,且現象易混淆。因此,復習時建議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出酸堿指示劑在酸性、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2.溶液pH與酸堿性關系及指示劑的顯色情況:
  (1)用坐標圖的方法表示出酸性、堿性、中性溶液對應pH的范圍,并結合對日常生活常見物質酸堿性的區分,加以鞏固。
  (2)加強對溶液pH變化的圖像題的分析和練習,明確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的方法及所測pH只能取整數的特點。
  3.常見酸、堿的物理性質及其用途:
  濃鹽酸與濃硫酸、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是中考的常考點,復習時建議:
  (1)通過列表法分別比較常見酸、堿的物理性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常見兩種堿的主要用途及制取方法,明確濃鹽酸的特殊氣味及揮發性、濃硫酸的吸水性及對應用途;通過比較明確兩種濃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時引起的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規律。
  (2)通過實驗法明確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原因分析及錯誤操作造成的后果。
  4.酸、堿的化學性質:
  酸、堿溶液的化學性質,特別是有關反應的現象、應用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中考的重點,本部分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的聯系、相關性質較多,因此復習時建議:
  (1)對于重點的化學性質可以采用與實驗相聯系的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題的形式,使學生明確反應現象及應用,在較高水平上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酸、堿的化學性質。
  (2)引導學生聯系酸、堿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來理解它們的化學性質,并強化相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3)采用網絡結構圖或表格的形式將酸、堿的化學性質進行橫向對比,強化酸、堿性質之間的“相對性”,加深理解和實際應用水平。
  5.中和反應的實質和應用:
  中和反應的實質及應用是中考的考查重點。復習時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結合動畫對中和反應進行微觀模擬展示,以加深學生對中和反應微觀實質的認知。
  (2)運用實驗探究題的形式探究酸堿之間是否發生了中和反應。
  (3)讓學生進行有關“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的專項訓練。
知識清單·理脈絡
【常考化學方程式集錦】
(1)物質與酸的反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CuO+2HCl===CuCl2+H2O 
 CuO+H2SO4===CuSO4+H2O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AgNO3+HCl===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2HCl+CaCO3===CaCl2+H2O+CO2↑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物質與堿的反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2NaOH===Na2C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Ca(OH)2===CaSO3+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aSO4+Cu(OH)2↓ 
 FeCl3+3NaOH===Fe(OH)3↓+3NaCl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MgCl2===Mg(OH)2↓+2NaCl 
Ca(OH)2+MgCl2===Mg(OH)2↓+CaCl2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HCl===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一、溶液的酸堿度及pH
二、常見的酸
三、酸的化學性質
四、常見的堿
五、堿的
化學性質
六、中和反應
要點一 酸的性質
【典例1】(2023·黔東南州模擬)“多彩貴州,黔景無限”
學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小明同學以稀硫酸為主題展開了探究。
(1)初步探究:小明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若用Cu(OH)2實現②,會得到
____色溶液。若想實現③,得到淺綠色溶液,可選用的單質是_________。若選用
BaCl2溶液實現⑤,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突破·釋疑難

鐵(或Fe)
BaCl2+H2SO4===BaSO4↓+2HCl
(2)拓展探究:“化學列車”的五節車廂分別乘坐了如圖所示的五種物質,其中A是一
種常見氣體單質。“→”表示相鄰車廂中物質從左至右的轉化關系。請回答下列
問題:
①A是_______________。
②寫出上述轉化關系中3號門兩側車廂中物質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旅客”能上車的條件是與門兩邊車廂中的物質都能反應。那么“旅客”稀硫酸
可以從_______號門上車。
 O2(或氧氣)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
2NaOH] 
 3 
要點二 堿的性質
【典例2】(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進行問題的設置與整合,是我們全面認識物質性質及應用的有效途徑。小明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氫氧化鈉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氫氧化鈉在生活中可用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吸水后的熱量變化為__________。
(3)氫氧化鈉使用時必須十分小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檢驗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度,最簡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5)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爐具清潔劑(合理即可) 
 放熱 
氫氧化鈉具有強腐蝕性
 用pH試紙檢測 
2NaOH+CuSO4
===Cu(OH)2↓+Na2SO4 
實驗一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變質的探究
一、氫氧化鈉變質
1.原因:吸收空氣中的______________而變質,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變質后藥品質量會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因此
氫氧化鈉必須__________保存。
2.成分分析:
(1)沒有變質:___________
(2)部分變質:____________、NaOH
(3)全部變質: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培素養
 二氧化碳 
2NaOH+CO2===
Na2CO3+H2O 
 增大 
 密封 
 NaOH 
 Na2CO3 
 Na2CO3 
3.設計實驗方案:
(1)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①實質是檢驗___________,需要選擇和___________反應產生__________現象的
試劑。
②藥品選擇:
酸堿鹽發生反應的明顯現象多為氣體或沉淀,可用酸中的H+與C結合生成
______________氣體,或者選用含Ca2+(或者Ba2+)的堿液或鹽溶液與C結合生成
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白色沉淀。
 C 
 C 
 明顯 
 二氧化碳 
 CaCO3 
 BaCO3 
③實驗方案:
物質 操作 現象 結論
酸 滴加足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產生氣泡 NaOH
已變質
堿 滴加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溶液 產生白色 沉淀 鹽 滴加___________(或BaCl2)溶液  稀鹽酸 
 稀硫酸 
 Ca(OH)2 
 Ba(OH)2 
 CaCl2 
④書寫以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別提醒】加入的酸必須足量,原因是若NaOH部分變質,加入酸的量不足,可能
會因未變質的NaOH先與酸反應而不產生氣體。
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Ba(OH)2===BaCO3↓+2NaOH、
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2)探究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
①實質是檢驗C中是否存在OH-,若選擇無色酚酞溶液檢驗OH-,應先排除
C的干擾,因為碳酸鈉也顯__________,也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②除去Na2CO3不能用鹽酸,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用Ca(OH)2,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擾原溶液中NaOH的檢驗。
 堿性 
 鹽酸與NaOH也反應 
 它會與Na2CO3反應生成NaOH 
③實驗方案:
目的 操作 現象 結論
除去NaOH 中的Na2CO3 ①取適量樣品于試管中, 加入__________的CaCl2溶液 產生__________ —
檢驗是否 存在NaOH ②取①中所得上層清液 于試管中,滴加幾滴 __________________ 若溶液變紅色 氫氧化鈉
__________變質
若溶液不變紅色 氫氧化鈉
__________變質
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量 
白色沉淀
 無色酚酞溶液 
 部分 
 全部 
 CaCl2+Na2CO3===CaCO3↓+2NaCl 
二、除去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中的碳酸鈉
滴加適量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至不再產生
沉淀,然后過濾,得到氫氧化鈉溶液,再蒸發,得到氫氧化鈉固體。
【特別提醒】除去NaOH中的Na2CO3實際是選合適的陽離子將陰離子C從溶
液中去除,為了防止產生新的雜質,陰離子首選與原物質相同的OH-,陽離子可選
Ca2+或Ba2+等。
 Ca(OH)2 
 Ba(OH)2(二者可互換順序) 
三、氫氧化鈣的變質
1.Ca(OH)2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
示)。
2.檢驗Ca(OH)2是否變質(是否含有CaCO3):
取少許固體物質于試管中,加足量____________,有氣泡產生,則說明氫氧化鈣已
變質。稀鹽酸與CaC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Ca(OH)2+CO2===CaCO3↓+H2O 
 稀鹽酸 
 CaCO3+2HCl===CaCl2+H2O
+CO2↑ 
3.探究Ca(OH)2變質程度[是否含有Ca(OH)2]:
操作 現象 結論
取少許固體物質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 __________ 部分變質
________________ 完全變質
 變紅 
 無明顯現象 
【探究思路】變質問題:
1.明確物質變質原因,分析剩余物質成分。
(1)原物質
(2)生成物
(3)二者兼有
2.比較各物質的性質,設計科學方案。
(1)是否變質驗____________
(2)變質程度驗____________
(3)排除兩者產生相同現象的試劑
 生成物 
 原物質 
【示范題1】(2023·貴州模擬)某化學實驗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
的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參與他們進行的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猜想一:全部是NaOH
猜想二:全部是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和Na2CO3 
【實驗與探究】(1)實驗如下: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及解釋
方案一: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實驗過程中始終 沒有氣泡產生 則證明猜想
________成立
方案二:另取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蒸餾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少許氯化鋇溶液 實驗過程中產生 ______________ 則證明猜想
二或三成立
 一 
 白色沉淀 
(2)為了進一步的驗證猜想結果,小明同學提出如下實驗方案:繼續方案二的實驗,
過濾,然后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若酚酞不變紅,則猜想________成立;若酚酞
變紅,則另一猜想成立。通過查閱資料知道,氯化鋇溶液呈中性,小華同學立即對
小明同學的方案提出了疑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他認為該方案的操作步驟中應該改進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中氯化鋇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
氫氧化鋇溶液代替。
 二 
 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
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加足量氯化鋇溶液 
 不能 
【反思與交流】久置的固體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反應是_______(填字母)。
A.置換反應    B.復分解反應
C.中和反應 D.以上都不是
因此小紅同學提出,實驗室里氫氧化鈉要__________保存。
 2NaOH+CO2===Na2CO3
+H2O
 D 
 密封 
實驗二 中和反應及其反應后成分的探究
一、探究中和反應是否發生
1.原理: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的反應)中,往往無明顯的實驗現象,無法確定反應是否發生及反應進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劑或其他方法來判斷。
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項目 判斷依據 注意事項
方法一 借助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若用酸中和堿時) ①先在堿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酚酞作用:顯示顏色,便于觀察反應情況)
②為防止酸過量,應逐滴加入,并不斷攪拌或振蕩(作用是使反應迅速且充分),當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恰好完全中和
方法二 借助反應中的溫度變化(若用酸中和堿時) ①先測量加入燒杯中的堿溶液的溫度
②邊加酸溶液,邊不斷攪拌并及時測量、記錄溶液的溫度
方法三 借助反應中溶液pH的變化(若用堿中和酸時) ①先測出酸溶液的pH
②逐滴加入堿溶液,并不斷攪拌,同時測定溶液pH
③需保證溶液的pH≥7,才能證明反應發生了
3.指示劑的選擇:
(1)一般選用酚酞溶液。NaOH等堿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________色。滴入
稀鹽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時,溶液呈中性,變為________色,標志著中和反應完成。
(2)指示劑不選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堿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
溶液中呈紫色,藍色和紫色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反應現象不明顯。
 紅 
 無 
二、探究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成分的判斷(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為例):
1.酸入堿(如圖1)
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慢慢滴加稀鹽酸,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
(1)A點,pH>7,溶質為NaOH
(2)A~B段,pH>7,溶質為NaCl、NaOH
(3)B點,pH=7,溶質為NaCl
(4)B~C段,pH<7,溶質為NaCl、HCl
2.堿入酸(如圖2)
取稀鹽酸,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慢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
(1)A點,pH<7,溶質為HCl
(2)A~B段,pH<7,溶質為NaCl、HCl
(3)B點,pH=7,溶質為NaCl
(4)B~C段,pH>7,溶質為NaOH、NaCl
3.實驗拓展
(1)往堿中加酸時檢驗酸是否過量的方法:
a.滴加石蕊溶液;b.用pH試紙;c.加入比較活潑的金屬;d.加入碳酸鹽。
(2)往堿(如氫氧化鈉)中加酸時,如觀察到有氣體產生則可能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已變質。
【示范題2】(2022·六盤水中考)為使無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視化”,某興趣小組
的同學開展了下列實驗。
Ⅰ.按圖1進行實驗,使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可視化”。
(1)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鈉溶液pH_______7(填“>”“=”或“<”)。
(2)將稀硫酸緩慢注入瓶中并振蕩,觀察到紅色褪去,說明氫氧化鈉與硫酸發生了
反應,此時瓶中溶質(酚酞除外)一定有____________。
 > 
 硫酸鈉 
Ⅱ.按圖2進行實驗,使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可視化”。
(3)將注射器中相同體積的NaOH溶液和水同時注入錐形瓶中,觀察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
說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紅墨水液
面左邊高于右邊  
 2NaOH+CO2===
Na2CO3+H2O 
Ⅲ.進行下列實驗,使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可視化”。
查閱文獻得知:①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較慢,20 ℃時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為
14 g/100 mL;②乙醇密度為0.8 g·mL-1;③氯化鈉難溶于乙醇。
(4)20 ℃時,用小燒杯稱取2.0 g NaOH固體,加入50.0 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約
20分鐘,靜置,燒杯底部有少量固體,此時上層清液為___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
和”)溶液。20 ℃時,NaOH的乙醇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保留到
0.1%)。
 不飽和 
 14.9% 
(5)取按表中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餾水混合溶劑各20.0 mL于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NaOH固體攪拌,至有固體未溶解時,停止加入NaOH。
燒杯編號 乙醇體積∶蒸餾水體積 溶解NaOH的質量/g
① 4∶1 1.1
② 3∶1 1.4
③ 1∶1 3.1
分析上表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當乙醇和水的比例減小時,溶解氫氧化鈉的質
量增大 
在上述三只燒杯中均加入10.0 mL相同濃度HCl的乙醇溶液。攪拌并靜置后,發現
三只燒杯中均有固體,說明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且燒杯③中固體最少,主
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反思】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為了證明反應的發生,可以借助指示
劑、______________________、測量溫度變化、借助傳感器等,提供間接的實驗證
據。
HCl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難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比較物質的溶解性 
考點1 溶液的酸堿性與pH
1.(2022·銅仁中考)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目標之一。“科學種田”能提高糧食
產量和保障糧食安全,請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農業上施用的硝酸鉀屬于__________肥料(填化肥的種類)。
(2)某地準備種植的油茶適合在中性或弱酸性土壤中生長,請你用 pH 試紙幫助當地
農民檢測土壤的pH(寫出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貴州五年真題
 復合 
①將在當地多點選取的土樣混合,并研成粉末狀。②稱量一定質量的土壤粉末置于
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攪拌。③將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進行過濾。④用pH試紙測定
過濾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測定的具體方法是取一片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
在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和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
考點2 常見的酸和堿
2.(2022·黔東南州中考)化學實驗過程中,下列對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
A.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B.稀酸濺到皮膚上,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3%~5%的小蘇打溶液
C.堿液灑在衣服上,用水沖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誤服氯化鋇溶液,立即喝大量鮮牛奶或雞蛋清
C
3.(2020·遵義中考)某興趣小組進行了化學探究活動。
實驗一:相同條件下,將10.00 g下列物質分別置于相同規格的燒杯中,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燒杯中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下表。
時間 水 飽和石灰水 稀鹽酸 濃硫酸 氫氧化鈉溶液
n小時 8.14 g 8.32 g 8.62 g 11.16 g 9.36 g
2n小時 5.74 g 5.93 g 6.67 g 12.53 g 8.45 g
實驗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濃硫酸敞口久置后濃度會變小
B.實驗二的溶液①中溶質只有Na2CO3
C.稀鹽酸敞口久置后濃度可能會變大
D.飽和石灰水的質量變化小于水的質量變化,原因之一是飽和石灰水吸收了空氣中的CO2
B
4.(2023·貴州中考)某化學興趣小組探究酸、堿和鹽的性質,并利用其性質進行“碳中
和”的探究學習。
【查閱資料】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以碳為基礎。當今人們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
氣中CO2含量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加劇。減少CO2排放,實現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
碳封存、碳捕集、碳替代、碳循環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途徑。
探究一:碳封存。將CO2注入油氣層起到驅油作用,既提高油的采收率,又實現碳封存。
(1)用圖1裝置模擬油氣田封存CO2。連接A、B裝置,將CO2
從_______端(選填“a”或“b”)通入裝有油的廣口瓶中封存,
油被壓入燒杯中。
 b 
探究二:碳捕集。小組同學探究酸、堿和鹽的性質及CO2的捕集。
【設計與實驗】甲同學設計如圖2裝置(夾持儀器已省略),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如圖所示,關閉k1、k2、k3。打開k1,向裝滿CO2的燒瓶C中注入50 mL NaOH溶液,再關閉k1;打開k2,觀察到D中部分液體進入C中,有白色沉淀產生,再關閉k2。
【實驗結論】CO2能與NaOH反應。
【交流與討論】(2)乙同學認為甲同學得出結論的證據不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同學實驗后,乙同學取C中物質進行了補充實驗,經分析判斷,證明了CO2能
與NaOH反應。則乙同學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寫出實驗操作和現象)。
(4)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也
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取C中物質過濾,取適量的濾液于試管中,加
入少量的氯化鈣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證明濾液中含有碳酸鈉,即證明了CO2
能與NaOH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實驗拓展】(5)打開k3,觀察到E中稀鹽酸進入D中,溶液變為無色。
①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確定E中稀鹽酸進入D中反應后的溶質成分(酚酞除外),下列藥品可選用的有
________(填字母)。
a.紫色石蕊溶液     b.CuSO4溶液
c.AgNO3溶液 d.Fe2O3固體
(6)通過探究二,可歸納出堿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Ca(OH)2===CaCl2+2H2O 
 ad 
 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堿能
與酸反應,堿能與指示劑反應,堿能與某些鹽反應 
探究三:碳循環。利用CO2與H2反應,生產有應用價值的液體有機物,屬于碳中和技
術。
(7)利用CO2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3H2 CH3OH+H2O 
考點3 中和反應
5.(2022·黔西南州中考)化學學習小組用某鹽酸和燒堿探究中和反應的pH變化。
實驗時將一定量的鹽酸溶液注入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燒堿溶液,邊滴邊振蕩,通
過傳感器測定并繪出pH變化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a點到b點,錐形瓶中溶液溫度逐漸升高
B.取a點溶液滴加石蕊溶液,溶液變為紅色
C.取b點溶液加入小蘇打固體,有氣泡產生
D.c點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
C
6.(2021·遵義中考)酸堿中和反應是兩類物質的一類反應。某班同學分為五個小組對該類反應進行探究。
(1)分組探究,收集證據
①第一組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證明反應發生了。
②第二組將稀硫酸滴到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測得該過程中溫度升高。經
討論分析,此現象不能作為該反應發生的證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組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恰好變為無色,回滴一
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又變為紅色,從溶液酸堿性的變化證明反應發生了,該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白色沉淀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NaOH+HNO3===NaNO3+H2O 
④第四組將所選的酸堿溶液充分混合后,將混合溶液蒸發結晶,理論上可得固體
_________g,證明該反應發生了。
⑤第五組將所選的酸堿溶液充分混合后,未觀察到明顯現象,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
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Na2CO3溶液,燒杯中溶液質量與滴加Na2CO3溶液的質
量關系如第五組坐標圖所示。圖示信息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為稀鹽酸和氫
氧化鈣發生反應的證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4 
 能 
 ab段與10.6 g碳酸鈉溶液反應消耗稀鹽酸的質
量是5 g,小于10 g 
(2)得出結論,解釋應用
通過探究可知,不同的酸和不同的堿能發生中和反應,該類反應的共性是不同酸中
的H+和不同堿中的OH-相互作用生成水分子,此類反應有廣泛的用途。如農業上
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填一種物質的名稱或化學式)。
 氫氧化鈣[Ca(OH)2] 
【基礎達標】
1.(2023·武威中考)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會減少的是( )
A.氫氧化鈉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
2.(2023·江西中考)《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石灰”主要成
分為氧化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石灰”與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鈣、氧元素
C.“石灰”與水反應會放熱
D.“石灰”可用作干燥劑
梯級訓練·提素能
C
A
3.(2022·聊城中考)下列圖示是幾種常見物質溶于水后發生解離的微觀示意圖,其
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 )
D
4.(2023·眉山中考)表格中是四種食物的近似pH,你認為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宜多吃
的食物是( )
A.蘋果汁 B.豆漿 C.玉米粥 D.雞蛋清
食物 蘋果汁 豆漿 玉米粥 雞蛋清
pH 2.9~3.3 7.4~7.9 6.8~8.0 7.6~8.0
A
5.(2023·聊城中考)下列有關酸、堿、鹽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宏觀:復分解反應一定有氣體、沉淀和水生成
B.微觀:鹽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
C.變化:等質量的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實驗: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結果會偏小
D
6.(2023·重慶中考A卷)硫酸和鹽酸是工農業生產中重要的兩種酸。下列有關說法
正確的是( )
①它們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②打開盛有濃鹽酸的試劑瓶可觀察到白霧,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③將兩瓶濃溶液露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都減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鋇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鹽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B
7.(2023·荊州中考)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
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
A.加氫氧化銅固體生成藍色溶液
B.加入鎂粉,沒有氣體生成
C.測得該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
C
8.(2023·深圳中考)有關NaOH說法錯誤的是( )
A.NaOH固體溶解時放出熱量
B.NaOH包裝箱上張貼的標識是
C.NaOH是所有氣體的干燥劑
D.NaOH應密封保存
C
9.(2023·黔東南州一模)如圖是某胃藥標簽的部分文字說明(其他成分不與酸反應),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主要成分:碳酸氫鈉、淀粉
每片含量:200 mg碳酸氫鈉
適應癥:用于緩解胃痛
注意事項:胃潰瘍患者慎用
A.氫氧化鈉也可作為胃藥的主要成分
B.胃酸過多的病人服用胃藥后,胃液的pH會減小
C.若將碳酸氫鈉用相同質量的碳酸鎂代替,則每次用藥量應增加
D.取m g胃藥加足量稀硫酸,根據生成CO2的質量可計算NaHCO3的含量
D
10.(2022·樂山中考)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NaOH后能產生沉淀,則該溶液可能是( )
A.Mg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K2CO3溶液 D.CuSO4溶液
11.(2023·蘇州中考)常溫下,將10 mL 5% 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 mL 5%稀鹽酸
(含2滴酚酞)的錐形瓶中,邊滴邊振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加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中Na+的數目不斷增加
B.滴加過程中,溶液恰好由無色變為紅色時,溶液pH為7
C.滴加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溫度不斷升高
D.滴加結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體是NaCl
A
A
12.(2023·濱州中考)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瓶口會形成白霧
B.鐵與稀硫酸反應時有氣泡產生,形成黃色溶液
C.將銅片放入稀硫酸中,銅片逐漸消失,形成藍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鐵銹時,鐵銹逐漸溶解,形成黃色溶液
D
13.(2023·株洲中考)健康人的體液必須維持在一定的酸堿度范圍內,如果出現異常,
則可能導致疾病。如表是人體內的一些體液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圍。下列有關
說法正確的是( )
A.當膽汁pH<7.1或pH>7.3時,人體可能導致疾病
B.胃液一定顯酸性,尿液一定顯堿性
C.可使用廣泛pH試紙測定血漿的pH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D.膽汁、血漿都呈堿性且膽汁的堿性比血漿強
項目 血漿 胃液 膽汁 尿液
pH 7.35~7.45 0.9~1.5 7.1~7.3 4.7~8.4
A
14.(2023·眉山中考)實驗小組用傳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
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B.30 s時,溶液中溶質為HCl和NaCl
C.60 s時,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D.該實驗是將稀鹽酸加入稀NaOH溶液
D
15.(2022·南通中考)如圖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種液體,平底燒瓶中盛有另一種物質,
擠壓滴管滴入液體,一段時間后氣球明顯鼓起。下列選項符合題意的是( )
選項 滴管內物質 平底燒瓶內物質
A 稀鹽酸 鋅粒
B 水 氧化鈣
C 氫氧化鈉溶液 二氧化碳氣體
D 碳酸鈉溶液 稀硫酸
C
16.電導率傳感器可輔助探究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相同條件下,離子濃度越大,電
導率越大,溶液導電性越強。將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兩份置于兩個
燒杯中并插入電導率傳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鈉溶液,
測得溶液的電導率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曲線電導率減小過程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B.乙曲線對應的反應中四種離子數目都減少
C.甲曲線對應氫氧化鋇與硫酸鈉反應
D.甲曲線上的M點代表兩種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D
17.(2023·重慶中考B卷)微型化學實驗,因節能環保備受青睞,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
了圖1、圖2兩個微型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所示:在直徑約為1.5 cm的水滴兩邊,同時放少量硫酸銅晶體、氫氧化鈉
固體。已知: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微粒運動越慢,反之越快。實驗中在_______(填“A”
或“B”)區域會先出現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A 
CuSO4+2NaOH===Cu(OH)2↓+
Na2SO4
(2)如圖2所示:探究紫色石蕊溶液變色規律。
步驟1:向點滴板1~6號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圖2所示的試劑,再分別
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6號孔穴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步驟2:將步驟1中所得的1號溶液和4號溶液互滴后溶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選出下
列組合中互滴后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1號、5號     B.1號、3號
C.3號、4號 D.4號、5號
步驟3:重復步驟1,用吸管向5號孔穴吹入人呼出的氣體,溶液表面出現白膜,寫出反
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對比 
 BD 
 CO2+Ca(OH)2===CaCO3↓+H2O 
18.(2023·武威中考)某化學興趣小組三位同學在學習了硫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后,分別結合自己在實驗室中所做的實驗,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圖像描述。圖A是實際操作圖,圖B是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圖,圖C是微觀粒子結合過程的示意圖。
根據以上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依據圖A、圖B可知,該實驗是將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2)圖B中b點溶液中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pH=7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圖C中方框內乙粒子的符號__________。
 硫酸 
 NaOH、Na2SO4 
 Na2SO4+BaCl2===
BaSO4↓+2NaCl 
 S 
19.(2023·陜西中考A卷)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在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
所示的實驗。

(1)A中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后溶液顏色為黃色的是_______(填字母)。
(3)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鋅片表面有氣泡冒出,鋅片逐漸減小 
 B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探究實驗結束后,用長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開始無沉淀生成,后生
成紅褐色沉淀。則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①長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為紅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體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變大
 ①③ 
20.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們為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能否發生化學反應,設計如下的實驗方案。
【方案一】測定溶液pH的變化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圖1為用pH傳感器測定兩溶液混合時pH的變化曲線。
(1)該實驗過程是先在燒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再向燒杯中滴加
另一種溶液。
(2)同學們測定了不同時刻溶液的pH,結果如下:A.10,B.9,C.7,D.3。以上測定結果
中,能說明二者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的數值是________(填字母)。
(3)b點所表示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為__________(填化學式)。
(4)驗證反應后c點溶液中稀鹽酸有剩余,請選出一種鹽類物質并寫出發生的化學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或NaOH) 
 CD 
 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 
【方案二】利用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
【查閱資料】中和反應放熱。
【進行實驗】
(5)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如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紅墨水
__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動”“向右移動”或“不動”),證明二者發生反應(不考慮滴
加的稀鹽酸液體引起的體積變化)。
【反思交流】
(6)有的同學提出,該現象不足以證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固體發生了化學反應,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右移動 
 NaOH固體溶解也放熱 
【方案三】利用圖3實驗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
(7)步驟Ⅰ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為證明反應發生,步驟Ⅱ可選用下列藥品中的
________。
A.AgNO3溶液      B.酚酞溶液
C.FeCl3溶液 D.CO2
 BC 
【能力提升】
1.(2023·連云港中考)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
盛有鹽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檢驗氣密性后,
在t0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2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
線如圖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0時注入的溶液是鹽酸
B.t1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
C.t1~t2期間壓強不變且大于0可證明收集的CO2氣體不純
D.t2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
C
2.(2022·黃岡中考)向盛有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先滴加一定質
量的硫酸銅溶液,充分反應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其中加入稀硫酸的質量與燒杯中
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正確的是( )
A.a點對應溶液的溶質中含有硫酸鈉
B.b點對應溶液的pH等于7
C.原混合溶液中氫氧化鋇的質量為15.4g
D.cd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Cu(OH)2===CuSO4+2H2O
D
3.(2023·貴陽烏當區模擬)探究物質的化學性質。
【探究一】探究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
【實驗操作及現象】
(1)根據圖1所示,向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
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鹽酸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NaOH+HCl===NaCl+H2O 
(2)根據實驗及傳感器對應的圖像,分析溶液pH由大變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
【探究二】探究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3)將兩支相同的充滿CO2的試管,分別倒扣在盛有等體積的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的
燒杯中(如圖2甲和乙所示)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發
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溶
液顯堿性,pH>7,隨著稀鹽酸的增加,溶液中氫氧化鈉不斷減少,pH變小,直至完全
反應,pH=7,再加入稀鹽酸,酸性不斷增強,pH<7 
 圖乙中試管內液面明顯高于圖甲中
試管內液面 
 CO2+H2O===H2CO3 
 2NaOH+CO2===Na2CO3+H2O 
(4)【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探究乙試管中溶液的成分
【提出問題】乙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是什么
【相關信息】Na2CO3+H2O+CO2===2NaHCO3
【分析】
(5)取乙中反應后所得溶液于試管中,逐滴滴加稀鹽酸,立即產生氣體,則溶液中
一定沒有___________,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NaOH 
 Na2CO3、NaHCO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周县| 金昌市| 德化县| 布尔津县| 勃利县| 神池县| 上蔡县| 博湖县| 衡水市| 临猗县| 林甸县| 望江县| 姜堰市| 山阴县| 水富县| 招远市| 崇信县| 湟源县| 塔河县| 高陵县| 庆云县| 乌恰县| 五莲县| 美姑县| 温泉县| 肇州县| 萍乡市| 垫江县| 海南省| 蒲城县| 元谋县| 平昌县| 开江县| 东兰县| 灯塔市| 海口市| 二连浩特市| 黄石市| 绿春县| 浮山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