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8講 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六種題型考法呈現(xiàn)考法一:用空間向量證明平行或垂直例題分析【例1-1】如圖所示,已知矩形和矩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點,分別在對角線,上,且,.求證:.【例1-2】在三棱臺中,平面 為的中點.證明:平面平面.滿分秘籍用向量法證明異面直線垂直,可以用基向量法,也可以用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通過方向向量(或法向量)之間的關(guān)系證明垂直或平行。變式訓(xùn)練【變式1-1】如圖,在直三棱柱中,點分別為線段的中點,.證明:平面.【變式1-2】如圖,已知六面體的面為梯形,,,,,棱平面,,,為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變式1-3】如圖,在長方體中,,,點E在棱上移動.(1)證明:;(2)當(dāng)時,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變式1-4】如圖所示,在正方體中,為與的交點,為的中點,求證:平面.考法二:用空間向量解決異面直線成角問題例題分析【例2】已知三棱臺,面,,,D是線段中點,且.(1)證明:;(2)請選擇合適的基底向量,求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滿分秘籍圖示:計算公式:易錯點:向量的夾角并不一定是異面直線的成角。變式訓(xùn)練【變式2-1】已知正方體,點為中點,直線交平面于點.(1)證明:點為的中點;(2)若點為棱上一點,且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求的值.【變式2-2】如圖,平行六面體的所有棱長都相等,平面平面ABCD,AD⊥DC,二面角的大小為120°,E為棱的中點.(1)證明:CD⊥AE;(2)點F在棱CC1上,平面BDF,求直線AE與DF所成角的余弦值.【變式2-3】如圖,在三棱臺中,,平面平面,二面角的大小為45°,,.(1)求證:平面ABC;(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變式2-4】如圖,在三棱錐中,底面,.點、、分別為棱、、的中點,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平面;(2)已知點在棱上,且直線與直線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變式2-5】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ABCD,,,,,E,F(xiàn)分別為AD,PC的中點.(1)證明:;(2)若BF與CD所成的角為,求平面BEF和平面ABE夾角的余弦值.考法三:用空間向量解決線面夾角問題例題分析【例3】已知三棱柱中,是的中點,是線段上一點.(1)求證:;(2)設(shè)是棱上的動點(不包括邊界),當(dāng)?shù)拿娣e最小時,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滿分秘籍圖示:2.計算公式:3.易錯點:線面夾角的正弦等于向量夾角余弦的絕對值。變式訓(xùn)練【變式3-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側(cè)面SAD為等邊三角形,,.(1)證明:平面平面;(2)側(cè)棱SC上是否存在一點P(P不在端點處),使得直線BP與平面S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若存在,求出點P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變式3-2】如圖,為圓錐的頂點,A,為底面圓上兩點,,為中點,點在線段上,且.(1)證明:平面平面;(2)若,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變式3-3】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且平面,,,分別是,的中點,是上一點,且.(1)求證:平面;(2)若,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變式3-4】在圓柱中,等腰梯形為底面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且,矩形是該圓柱的軸截面,為圓柱的一條母線,.(1)求證:平面 平面;(2)設(shè),,試確定的值,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變式3-5】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和相交于點H,平面⊥平面,,,G是線段上一動點(不含端點).(1)當(dāng)點G為線段BE的中點時,證明:平面;(2)若,且直線與平面成角,求二面角的正弦值.考法四:用空間向量解決面面夾角問題例題分析【例4】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面為菱形,,,.(1)證明: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3 易錯點:兩個平面成角范圍是[0,],二面角的范圍[0,π]。變式訓(xùn)練【變式4-1】如圖,在四棱錐中,側(cè)面底面,底面為菱形,.(1)若四棱錐的體積為1,求的長;(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變式4-2】如圖所示,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直角梯形,,,,,,.(1)求證: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變式4-3】如圖所示,在幾何體中,平面,點在平面的投影在線段上,,,,平面.(1)證明:平面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變式4-4】在三棱臺中,為中點,,,.(1)求證:平面;(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大小為,求三棱錐的體積.【變式4-5】如圖,在長方體中,,,點在線段上.(1)求D到的距離;(2)當(dāng)是的中點時,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3)若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考法五:用空間向量解決點到平面的距離問題例題分析【例5】如圖,平面ABCD,,,,,點E,F(xiàn),M分別為AP,CD,BQ的中點.(1)求證:平面CPM;(2)求平面QPM與平面CPM夾角的大小;(3)若N為線段CQ上的點,且直線DN與平面QPM所成的角為,求N到平面CPM的距離.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變式訓(xùn)練【變式5-1】已知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側(cè)棱平面,點為中點,.(1)求證:直線平面;(2)求點到平面的距離.【變式5-2】如圖,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側(cè)棱A1A⊥平面ABCD,AB∥DC,AB⊥AD,AD=CD=2,AA1=AB=4,E為棱AA1的中點.(1)證明:BC⊥C1E.(2)設(shè)=λ(0<λ<1),若C1到平面BB1M的距離為,求λ.【變式5-3】如圖,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面ABCD,,.(1)求點A到平面PBC的距離;(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變式5-4】底面為菱形的直棱柱中,分別為棱的中點.(1)在圖中作一個平面,使得,且平面.(不必給出證明過程,只要求作出與直棱柱的截面);(2)若,求平面與平面的距離.【變式5-5】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矩形,底面ABCD,,M為BC的中點.(1)求證:平面PBD;(2)求平面ABCD與平面APM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D到平面APM的距離.考法六:用空間向量解決點到直線距離問題例題分析【例6】如圖,該幾何體是由等高的半個圓柱和個圓柱拼接而成,點為弧的中點,且,,,四點共面.(1)證明:平面平面;(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為,且線段長度為2,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變式訓(xùn)練【變式6-1】如圖1,在等腰梯形中,,沿將折成,如圖2所示,連接,得到四棱錐.(1)若平面平面,求證: ;(2)若點是的中點,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取值范圍.【變式6-2】在梯形中,,,,,如圖1.現(xiàn)將沿對角線折成直二面角,如圖2,點在線段上.(1)求證:;(2)若點到直線的距離為,求的值.【變式6-3】異面直線、上分別有兩點A、B.則將線段AB的最小值稱為直線與直線之間的距離.如圖,已知三棱錐中,平面PBC,,點D為線段AC中點,.點E、F分別位于線段AB、PC上(不含端點),連接線段EF.(1)設(shè)點M為線段EF中點,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AC所在直線之間距離為d,證明:.(2)若 ,用含k的式子表示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BD所在直線之間的距離.【變式6-4】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為線段的中點,F(xiàn)為線段的中點.(1)求直線\到直線的距離;(2)求直線到平面的距離.【變式6-5】如圖,在三棱錐中,PA⊥平面ABC,,D,E,F(xiàn)分別是棱AB,BC,CP的中點,.(1)求直線PA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點P到平面DEF的距離;(3)求點P到直線EF的距離.真題專練1.如圖,平面,四邊形為直角梯形,.(1)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2.如圖,在多面體ABCDE中,平面平面ABC,平面ABC,和均為正三角形,,點M為線段CD上一點.(1)求證:;(2)若EM與平面ACD所成角為,求平面AMB與平面ACD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3.如圖,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P為線段上動點.(1)證明: 平面;(2)當(dāng)直線BP與平面所成的角正弦值為時,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4.已知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2)設(shè),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二面角的大小為.5.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AB=BC=2,M,N分別為,AC的中點.(1)求證:平面;(2)從條件①:AB⊥MN,條件②:BM=MN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直線AB與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6.如圖,在直三棱柱中,平面?zhèn)让妫?(1)求證:;(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為線段的中點,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7.如圖,在中,,為邊上一動點,交于點,現(xiàn)將沿翻折至.(1)證明:平面平面;(2)若,且,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不包括端點),使得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8.如圖,圓錐中,為底面圓的直徑,,為底面圓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圓錐的高,點為線段上一個動點.(1)當(dāng)時,證明:平面;(2)當(dāng)點在什么位置時,直線PE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9.已知直三棱柱中,側(cè)面為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AC和的中點,D為棱上的動點..(1)證明:;(2)求平面與平面DEF所成的二面角正弦值的最小值及此時點D的位置.10.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 ,,平面與平面的交線為.(1)求證:直線平行于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1.如圖,在多面體中,平面平面,平面,和均為正三角形,,,點在上.(1)若平面,求;(2)若是的中點,求二面角的正弦值.12.如圖,在多面體中,上底面與下底面平行,且都是正方形,該多面體各條側(cè)棱相等,且每條側(cè)棱與底面所成角都相等.已知 ,垂足為點,三棱錐的體積為.(1)證明: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3.如圖,平面ABCD是圓柱OO 的軸截面,EF是圓柱的母線,AF∩DE=G,BF∩CE=H,∠ABE=60°,AB=AD=2.(1)求證:GH∥平面ABCD;(2)求平面ABF與平面CDE夾角的正弦值.14.在長方體中,,點P為棱上任意一點.(1)求證:平面⊥平面;(2)若點E為棱上靠近點C的三等分點,求點P在棱上什么位置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15.已知直角梯形形狀如下,其中,,,.(1)在線段CD上找出點F,將四邊形沿翻折,形成幾何體.若無論二面角多大,都能夠使得幾何體為棱臺,請指出點F的具體位置(無需給出證明過程).(2)在(1)的條件下,若二面角為直二面角,求棱臺的體積,并求出此時二面角的余弦值.16.如圖,在中,為中點,過點作垂直于,將沿翻折,使得面面,點是棱上一點,且面.(1)求的值;(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7.如圖,在三棱臺ABC—中,,平面平面.(1)證明:平面;(2)若二面角的大小是,求側(cè)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18.三棱臺中,平面,,且,,是的中點.(1)求三角形重心到直線的距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19.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棱上的點,,.(1)若 平面,求證:點為的中點;(2)再從條件①、條件②這兩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條件①: 平面條件②:直線與夾角的余弦值為注:如果選擇條件①和條件②分別解答,按第一個解答計分.20.如圖,正是圓柱底面圓的內(nèi)接三角形,其邊長為.是圓的直徑,是圓柱的母線,是與的交點,圓柱的軸截面是正方形.(1)記圓柱的體積為,三棱錐的體積為,求;(2)設(shè)是線段上一點,且,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第08講 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六種題型考法呈現(xiàn)考法一:用空間向量證明平行或垂直例題分析【例1-1】如圖所示,已知矩形和矩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點,分別在對角線,上,且,.求證:.【分析】根據(jù)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推出平面,進一步推出,再根據(jù)空間向量可證.【詳解】在矩形中,,因為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平面,所以,又 ,所以,所以.【例1-2】在三棱臺中,平面 為的中點.證明:平面平面.【分析】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空間向量數(shù)量積坐標(biāo)表示求出,即可證得,即平面,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詳解】由題意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因為,所以,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滿分秘籍用向量法證明異面直線垂直,可以用基向量法,也可以用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通過方向向量(或法向量)之間的關(guān)系證明垂直或平行。變式訓(xùn)練【變式1-1】如圖,在直三棱柱中,點分別為線段的中點,.證明:平面.【分析】根據(jù)已知條件建系,求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和坐標(biāo)進而證明線面垂直即可.【詳解】由直三棱柱可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又因為,所以以為正交基底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即,所以,即,所以平面.【變式1-2】如圖,已知六面體的面為梯形,,,,,棱平面,,,為的中點.(1)求證: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證明線面平行;(2)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后利用線面角的向量公式直接求解即可.【詳解】(1)因為平面ABCD,所以,,且,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解得,故,所以,故,又平面,所以平面.(2)由(1)得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解得,故所以,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則又,所以.【變式1-3】如圖,在長方體中,,,點E在棱上移動.(1)證明:;(2)當(dāng)時,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法證得.(2)利用向量法求得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詳解】(1)以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所以,所以.(2)當(dāng)時,,,,,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故可設(shè),設(shè)與平面所成角為,則.【變式1-4】如圖所示,在正方體中,為與的交點,為的中點,求證:平面.【分析】要證明平面GBD,只需證明垂直于平面GBD中的兩條相交直線.易知,而中的G,O連接后的線段GO與垂直的可能性最大,故不妨嘗試證明,由向量的數(shù)量積可知只需證明即可·【詳解】如圖所示,連接,設(shè),,,則,,,.因為,,,所以,,所以,,即,.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考法二:用空間向量解決異面直線成角問題例題分析【例2】已知三棱臺,面,,,D是線段中點,且.(1)證明:;(2)請選擇合適的基底向量,求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根據(jù)條件結(jié)合余弦定理先求出的長度,然后再證明與相似,從而可證明.(2)選取基底,分別表示出,求出模長和對應(yīng)的數(shù)量積,由向量法可得出答案.【詳解】(1)證明:連接. 設(shè),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又,因為,所以,解得,由于,且,所以,所以,所以,即,又因為,所以面,又因為面,所以.(2)選取基底,,,,,所以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滿分秘籍圖示:計算公式:易錯點:向量的夾角并不一定是異面直線的成角。變式訓(xùn)練【變式2-1】已知正方體,點為中點,直線交平面于點.(1)證明:點為的中點;(2)若點為棱上一點,且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求的值.【詳解】(1)在正方體中,,又平面,且平面,則平面,而交平面于點,即平面,又平面,有平面,因此平面平面,于是,而為中點,所以為的中點.(2)以為坐標(biāo)原點,方向分別為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不妨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3,設(shè),則,從而,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不妨取,則,即,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又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因此,解得,所以.【變式2-2】如圖,平行六面體的所有棱長都相等,平面平面ABCD,AD⊥DC,二面角的大小為120°,E為棱的中點.(1)證明:CD⊥AE;(2)點F在棱CC1上,平面BDF,求直線AE與DF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根據(jù)面面垂直可得線面垂直進而得線線垂直,由二面角定義可得,進而根據(jù)中點得線線垂直即可求,(2)由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可得線線平行,由線線角的幾何法可利用三角形的邊角關(guān)系求解,或者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的夾角即可求解.【詳解】(1)(1)因為平面平面,且兩平面交線為,,平面所以平面,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故 .連接,E為棱的中點,則,從而.又,,平面AED,所以平面,平面,因此.(2)解法1:設(shè),則,所以.連交于點,連接交于點G,連.因為平面,平面AEC,平面AEC平面BDF=OG所以,因為為中點,所以G為中點,故.且直線與所成角等于直線與所成角.在中,,因為,所以.因此直線AE與DF所成角的余弦值為.解法2;設(shè),則,所以.取中點為,連接交于點,則.連接交于點,連,因為平面,平面AGE,平面AGE平面BDF=IH,所以.與所成角等于直線與所成角.正方形中,,,所以,故.在中,,,由余弦定理.在中,.因此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解法3:由(1)知平面,以為坐標(biāo)原點,為x軸正方向,為2個單位長,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1)知,得 ,.則,,,.由,得.因為平面BDF,所以存在唯一的,,使得,故,解得,從而.所以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變式2-3】如圖,在三棱臺中,,平面平面,二面角的大小為45°,,.(1)求證:平面ABC;(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根據(jù)題意可得,取AB中點O,連結(jié),利用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關(guān)性質(zhì)得到,則,再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即可得證;(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相應(yīng)點的坐標(biāo),分別求出兩異面直線所在的方向向量,然后利用空間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求解.【詳解】(1)因為,平面平面ABC,平面平面,平面ABC,所以平面,又因為,平面.所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二面角的大小為45°,所以.取AB中點O,連結(jié),在梯形中,,,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從而在三角形中,,,所以,所以,即,所以.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以О為坐標(biāo)原點,OB為x軸,平面ABC內(nèi)過О平行于BC的直線為y軸,為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所以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變式2-4】如圖,在三棱錐中,底面,.點、、分別為棱、、的中點,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平面;(2)已知點在棱上,且直線與直線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分析】(1)以點為原點,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空間向量法可證得平面;(2)設(shè),則,利用空間向量法可得出關(guān)于的方程,解出的值,即可得出結(jié)論.【詳解】(1)證明:因為底面,,如圖,以點為原點,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可得,又因為,則,所以,,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解:依題意,設(shè),則,所以,,,由已知,得,整理可得,解得或,所以,線段的長為或.【變式2-5】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ABCD,,,,,E,F(xiàn)分別為AD,PC的中點.(1)證明:;(2)若BF與CD所成的角為,求平面BEF和平面ABE夾角的余弦值.【分析】(1)由題可得,根據(jù)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可得平面ABCD,進而即得;(2)利用坐標(biāo)法,根據(jù)面面角的向量求法即得.【詳解】(1)在中,,E為AD的中點,,又平面平面ABCD,平面平面,平面,平面ABCD,又平面ABCD,.(2)如圖,連接EC,由條件知,,所以四邊形BCDE為矩形,又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 ,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又BF與CD所成的角為,,從而,在中,,同理在中,,,為等邊三角形,即,在中,,,得,以E為原點,分別以EA,EB,EP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則,,,,.設(shè)平面BEF的法向量為,則,令,得,易知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平面BEF和平面ABE夾角的余弦值為.考法三:用空間向量解決線面夾角問題例題分析【例3】已知三棱柱中,是的中點,是線段上一點.(1)求證:;(2)設(shè)是棱上的動點(不包括邊界),當(dāng)?shù)拿娣e最小時,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證明線線垂直,結(jié)合勾股定理證明直線垂直,從而由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平面,利用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進行證明即可;(2)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最小,得到是的中點,建立坐標(biāo)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進行求解即可.【詳解】(1)證明:連接,,是的中點,是的中點,,平面平面,平面,,在三棱柱中,,,,,平面,平面,.(2)連接,由(1)可知,平面,平面平面,,要使的面積最小,則最小,又,△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時,最小,是的中點,如圖,建立以為坐標(biāo)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0,,設(shè),,,則,即,得,,,即,,,,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由,得,即,令,則,,即,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即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滿分秘籍圖示:2.計算公式:3.易錯點:線面夾角的正弦等于向量夾角余弦的絕對值。變式訓(xùn)練【變式3-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正方形,側(cè)面SAD為等邊三角形,,.(1)證明:平面平面;(2)側(cè)棱SC上是否存在一點P(P不在端點處),使得直線BP與平面S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若存在,求出點P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詳解;(2)存在,點P為SC的中點.【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即可;(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寫出各點的坐標(biāo),設(shè),由直線BP與平面S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解得即可.【詳解】(1)證明:因為底面ABCD為正方形,,所以,又因為側(cè)面SAD為等邊三角形,所以.,所以,即,又,所以平面,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如圖:取的中點為,連接,因為側(cè)面為等邊三角形,所以,又由(1)可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以為原點,分別以的方向為軸,軸,軸為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所以,,,設(shè).,所以,所以.設(shè)平面SAC的法向量為,由于,所以.令,則,,所以,所以.因為直線BP與平面S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所以,解得或(舍)故存在,當(dāng)點P為SC的中點時,使得直線BP與平面S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變式3-2】如圖,為圓錐的頂點,A,為底面圓上兩點,,為中點,點在線段上,且.(1)證明:平面平面;(2)若,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先證線面垂直再得面面垂直即可;(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空間向量計算即可.【詳解】(1)設(shè)圓O的半徑為r,在中,,,,故,又,故,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即;圓錐中,底面,底面,故,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以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不妨設(shè),則,,則,,,,,,,,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有,即,解得,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變式3-3】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且平面,,,分別是,的中點,是上一點,且.(1)求證:平面;(2)若,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分析】(1)通過證明即可證明結(jié)論;(2)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選擇條件可得相應(yīng)點坐標(biāo),可得向量坐標(biāo)與平面法向量坐標(biāo),即可得線面夾角正弦值,從而可得答案.【詳解】(1)證明:,分別為,中點,,又平面,平面,平面;(2)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如圖所示,以為原點,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底面是邊長為2的菱形, ,則,,.,又, , ,,,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所以,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故有,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變式3-4】在圓柱中,等腰梯形為底面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且,矩形是該圓柱的軸截面,為圓柱的一條母線,.(1)求證:平面 平面;(2)設(shè),,試確定的值,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為.【分析】(1)先證明平面以及平面,根據(jù)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結(jié)論;(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得相關(guān)點坐標(biāo),求得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根據(jù)空間角的向量求法,即可求得答案.【詳解】(1)在圓柱中,,平面,平面,故平面;連接,因為等腰梯形為底面圓的內(nèi)接四邊形,,故,則為正三角形,故,則,平面,平面,故平面;又平面,故平面 平面.(2)如圖,以為坐標(biāo)原點,在底面圓過點垂直于平面作直線為x軸,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于,由(1)可知,故,則,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令,則,由,,,可得,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則,即得,解得或,符合,故或.【變式3-5】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和相交于點H,平面⊥平面,,,G是線段上一動點(不含端點).(1)當(dāng)點G為線段BE的中點時,證明:平面;(2)若,且直線與平面成角,求二面角的正弦值.【分析】(1)連接,由三角形中位線和邊長關(guān)系可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即可證明平面;(2)根據(jù)題意可知,以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可設(shè)利用空間向量即可表示出,進而確定點位置,再分別求得兩平面的法向量即可得出二面角的正弦值為.【詳解】(1)證明:連接,如下圖(1)中所示:因為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是中點,又點為線段的中點,則,且,又且,所以,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以為原點,為軸,過且在平面內(nèi)與垂直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2)所示:由平面⊥平面,,可知,均為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則有,設(shè),則,為平面的法向量,所以,解得(其中舍去),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有,令,則,故可取.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有,令,則,故可取所以.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即二面角的正弦值為.考法四:用空間向量解決面面夾角問題例題分析【例4】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面為菱形,,,.(1)證明: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進行證明;(2)利用垂直關(guān)系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用向量法進行求解.【詳解】(1)如圖,連接,交于,連接.因為側(cè)面為菱形,所以 ,且為的中點.又,故.又,且,所以,所以.又,所以,所以.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由(1)知,兩兩互相垂直,因此以為坐標(biāo)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軸,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故,,.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有,即,令,則.設(shè)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有,即,令,則.因為平面平面,所以也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所以.所以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3 易錯點:兩個平面成角范圍是[0,],二面角的范圍[0,π]。變式訓(xùn)練【變式4-1】如圖,在四棱錐中,側(cè)面底面,底面為菱形,.(1)若四棱錐的體積為1,求的長;(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2(2)【分析】(1)過作于,連接,根據(jù)面面垂直得性質(zhì)可得底面,設(shè),求出,再根據(jù)錐體的體積公式即可得解;(2)取的中點,連接,則,以的方向為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法求解即可.【詳解】(1)如圖,過作于,連接,因為側(cè)面底面,且側(cè)面底面面,所以底面,設(shè),因為,所以,在菱形中,,則為等邊三角形,則,所以四棱錐的體積,解得;(2)取的中點,連接,則,以的方向為軸的正方向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得,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令,得,則,故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變式4-2】如圖所示,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直角梯形,,,,,,.(1)求證: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分析】(1)根據(jù)線面垂直判定可得平面,得到;由勾股定理可證得;由線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可證得結(jié)論;(2)作,垂足為,且,以為坐標(biāo)原點可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二面角的向量求法可求得結(jié)果.【詳解】(1)四邊形為直角梯形,,,又,,平面,平面,又平面,;作,,,,,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作,垂足為,且,由(1)知:平面,平面,,,,,,,,,則,以為坐標(biāo)原點,正方向為軸,可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平面,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又,,,令,解得:,,;;由圖形可知: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為銳二面角,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變式4-3】如圖所示,在幾何體中,平面,點在平面的投影在線段上,,,,平面.(1)證明:平面平面.(2)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分析】(1)過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連接,可證平面,從而可證,由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可證,從而可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通過解三角形可得,即,再由平面可證,從而可證平面,從而有平面,即可證明平面平面;(2)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利用二面角空間向量求法可得方程,求解即可.【詳解】(1)由題知,平面平面,過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連接,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則共面.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則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因為,,所以,因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即,所以,因為,所以,所以,即.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因為,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由(1)知,,,兩兩垂直,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如圖所示,則,,,,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所以,即,令,得,所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所以,即,令,得,所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所以,即,解得或,當(dāng)時,,不合題意,所以線段的長為2.【變式4-4】在三棱臺中,為中點,,,.(1)求證:平面;(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大小為,求三棱錐的體積.【分析】(1)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即可;(2)以為正交基底,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分別求出平面與平面的法向量,由二面角的向量公式可求出,再由等體積法求出三棱錐的體積.【詳解】(1)在三棱臺中,為中點,則,又,則,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則,∵,∴,又,,∴,∵平面,,∴平面.(2)∵,,∴,又∵,平面,,∴平面,∵,,為中點,∴.以為正交基底,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則,又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變式4-5】如圖,在長方體中,,,點在線段上.(1)求D到的距離;(2)當(dāng)是的中點時,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大小;(3)若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求線段的長.【分析】(1)連接,求出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即可作答.(2)以點為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空間向量求出線面角的大小作答.(3)設(shè)點,其中,利用空間向量法可得出關(guān)于的方程,結(jié)合的范圍可求得的值,即可得解.【詳解】(1)在長方體中,,,連接,由,得,而,則等腰的腰上的高即為點D到的距離,底邊上的高,由,得,所以點D到的距離為.(2)依題意,以點為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得,設(shè)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為,而,則,因為,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3)設(shè)點,其中,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則,令,得,顯然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由,而,解得,所以平面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時,線段的長為.考法五:用空間向量解決點到平面的距離問題例題分析【例5】如圖,平面ABCD,,,,,點E,F(xiàn),M分別為AP,CD,BQ的中點.(1)求證:平面CPM;(2)求平面QPM與平面CPM夾角的大小;(3)若N為線段CQ上的點,且直線DN與平面QPM所成的角為,求N到平面CPM的距離.【分析】(1)連接EM,證得,利用線面平行判定定理即可證明平面MPC;(2)根據(jù)條件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得平面PMQ和平面MPC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求解.(3)設(shè),則,從而,由(2)知平面PMQ的法向量為,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得到關(guān)于的方程,求出,進而得到,利用點到平面距離公式求出答案.【詳解】(1)證明:連接EM,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四邊形PABQ為平行四邊形,因為點E和M分別為AP和BQ的中點,所以且,因為,,F(xiàn)為CD的中點,所以且,可得且,即四邊形EFCM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平面MPC,平面MPC,所以平面MPC.(2)因為平面ABCD,,故以D為原點,分別以DA,DC,DP所在的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依題意可得,,,,,,,,,,,設(shè)為平面PQM的法向量,則,不妨設(shè),可得,設(shè)為平面PMC的法向量,則,不妨設(shè),可得.所以,設(shè)平面PQM與平面PMC夾角為,所以,即平面PQM與平面PMC夾角的正弦值為.(3)設(shè),即,則.從而.由(2)知平面PMQ的法向量為,而直線DN與平面PMQ所成的角為,所以,即,整理得,解得或,因為,所以,所以,,由(2)知:為平面的法向量,故點N到平面CPM的距離為.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變式訓(xùn)練【變式5-1】已知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側(cè)棱平面,點為中點,.(1)求證:直線平面;(2)求點到平面的距離.【分析】(1)連接交于點,連接,進而根據(jù)即可證明;(2)根據(jù)題意,以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坐標(biāo)法求解即可.【詳解】(1)證明:連接交于點,連接,因為底面為正方形,所以為的中點,所以,在中,為的中點,為的中點,所以;又因為面,面,所以平面.(2)解:因為平面,為正方形,平面,所以,兩兩垂直,以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所以,,,,,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所以,,即,令,則,,即,,設(shè)點P到平面MAC的距離為d,所以,所以,點到平面的距離為.【變式5-2】如圖,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側(cè)棱A1A⊥平面ABCD,AB∥DC,AB⊥AD,AD=CD=2,AA1=AB=4,E為棱AA1的中點.(1)證明:BC⊥C1E.(2)設(shè)=λ(0<λ<1),若C1到平面BB1M的距離為,求λ.【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用向量法證明直線垂直;(2)用空間向量法求點面距,根據(jù)條件列方程求出參數(shù)值.【詳解】(1)以A為坐標(biāo)原點,AD,AA1,AB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所以·=2×2+0+2×=0,所以⊥,故BC⊥C1E;(2)因為=,=,所以=+=+λ=,設(shè)平面BB1M的法向量為,則,令x=1+λ,則,因為=,所以C1到平面BB1M的距離,解得.【變式5-3】如圖,四棱錐中,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面ABCD,,.(1)求點A到平面PBC的距離;(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分析】(1) 連接AC,根據(jù)線面垂直得到線線垂直,再利用線面垂直判定得到面,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空間向量的方法求解即可;(2)根據(jù)(1)中的坐標(biāo),分別求出兩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數(shù)的基本關(guān)系即可求解.【詳解】(1)連接AC,面ABCD,,面PAC,面PAC,,面,,以A為原點,AB為x軸,AC為y軸,AP為z軸建立坐標(biāo)系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即,令,則,,A到面PBC距離.(2)由(1)可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即,,令,則,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即令,則,,,∴二面角的正弦值為.【變式5-4】底面為菱形的直棱柱中,分別為棱的中點.(1)在圖中作一個平面,使得,且平面.(不必給出證明過程,只要求作出與直棱柱的截面);(2)若,求平面與平面的距離.【分析】(1)取的中點,則平面即為所求平面.(2)連接,交于,則,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法求出平面與平面的距離.【詳解】(1)如圖,取的中點,連接,則平面即為所求平面.證明:由,平面,平面,可得平面.由,平面,平面,可得平面.,平面,平面,故可得平面平面,即平面.(2)如圖,連接,交于,在直棱柱中,底面為菱形,,分別以所在的直線為軸,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又所有棱長為2,,,,設(shè)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即令得,,點到平面的距離,平面與平面的距離.【變式5-5】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矩形,底面ABCD,,M為BC的中點.(1)求證:平面PBD;(2)求平面ABCD與平面APM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D到平面APM的距離.【分析】(1)根據(jù)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結(jié)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zhì)、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進行證明即可;(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空間向量夾角公式進行求解即可;(3)利用空間點到直線距離公式進行求解即可.【詳解】(1)因為,M為BC的中點,所以,因為四棱錐的底面是矩形,所以,所以,所以,而,即,因為底面ABCD,底面ABCD,所以,而平面PBD,所以平面PBD;(2)因為平面ABCD,平面ABCD,所以,因為因為四棱錐的底面是矩形,所以,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因為平面ABCD,所以平面ABCD的法向量為,設(shè)平面APM的法向量為,,,于是有,平面ABCD與平面APM所成角的余弦值為;(3)由(2)可知平面APM的法向量為,,所以D到平面APM的距離為考法六:用空間向量解決點到直線距離問題例題分析【例6】如圖,該幾何體是由等高的半個圓柱和個圓柱拼接而成,點為弧的中點,且,,,四點共面.(1)證明:平面平面;(2)若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為,且線段長度為2,求點到直線的距離.【分析】(1)過作,交底面弧于,連接,有為平行四邊形,根據(jù)題設(shè)可得,即,再由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可得 ,最后根據(jù)線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證結(jié)論.(2)構(gòu)建如下圖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令半圓柱半徑為,高為,確定相關(guān)點坐標(biāo),進而求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間向量夾角的坐標(biāo)表示及已知條件可得,即可求出點到直線的距離.【詳解】(1)過作,交底面弧于,連接,易知: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為弧的中點,則是弧的中點,所以,而由題設(shè)知:,則,所以,即,由底面,平面,則,又,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由題意,構(gòu)建如下圖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令半圓柱半徑為,高為,則,,,,所以,,,,若是面的一個法向量,則,令,則,若是面的一個法向量,則,令,則,所以,整理可得,則,又,由題設(shè)可知,此時點,,,則,,所以點到直線的距離..滿分秘籍1 圖示:2 計算公式變式訓(xùn)練【變式6-1】如圖1,在等腰梯形中,,沿將折成,如圖2所示,連接,得到四棱錐.(1)若平面平面,求證: ;(2)若點是的中點,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取值范圍.【分析】(1)根據(jù)題意得到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證得,進而證得平面,結(jié)合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即可證得.(2)取中點,以為原點,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求得和向量,得到,且,結(jié)合點到直線的距離,即可求解.【詳解】(1)證明:在梯形中,因為且,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因為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2)解:取中點,連接,因為是等邊三角形,可得以為原點,所在直線為軸,軸,過作平面的垂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設(shè),則,所以,,,且,則點到直線的距離因為,所以當(dāng)時,;當(dāng)時,,所以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取值范圍是.【變式6-2】在梯形中,,,,,如圖1.現(xiàn)將沿對角線折成直二面角,如圖2,點在線段上.(1)求證:;(2)若點到直線的距離為,求的值.【分析】(1)計算確定,證明平面,得到,再證明平面,得到答案.(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得到各點坐標(biāo),設(shè)得到,再根據(jù)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計算得到答案.【詳解】(1),,,故,則,即,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平面,平面,則 ,又,,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則.(2)設(shè)中點為,中點為,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如圖所示:有,設(shè),則,設(shè),則,則 ,,,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則,即,即,解得,所以.【變式6-3】異面直線、上分別有兩點A、B.則將線段AB的最小值稱為直線與直線之間的距離.如圖,已知三棱錐中,平面PBC,,點D為線段AC中點,.點E、F分別位于線段AB、PC上(不含端點),連接線段EF.(1)設(shè)點M為線段EF中點,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AC所在直線之間距離為d,證明:.(2)若 ,用含k的式子表示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BD所在直線之間的距離.【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得各點的坐標(biāo),進而假設(shè)是直線與的公垂線,利用空間向量垂直的坐標(biāo)表示得到關(guān)于的方程組,從而推出矛盾,由此得證;(2)利用(1)中結(jié)論,求得直線與的公共法向量,從而利用異面直線間的距離公式求得所求.【詳解】(1)因為在三棱錐中,平面PBC,,所以易得兩兩垂直,以為原點,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故,不妨設(shè),,則,,所以,即,所以,,,要證,只需證不是直線與的公垂線即可,假設(shè)是直線與的公垂線,則,故,即,整理得,消去,得,即,所以,不滿足,故假設(shè)不成立,所以..(2)不妨設(shè),則,由(1)得,,,因為,所以,則,所以,不妨設(shè)是直線與的公共法向量,所以,令,則,,故,設(shè)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所在直線之間的距離為,則,因為,所以,即線段EF所在直線與線段所在直線之間的距離為.【變式6-4】如圖,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為線段的中點,F(xiàn)為線段的中點.(1)求直線\到直線的距離;(2)求直線到平面的距離.【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法求得直線到直線的距離;(2)轉(zhuǎn)化為到平面的距離,利用點到平面的距離向量法可得答案.【詳解】(1)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因為,所以,即,所以點到直線的距離即為直線到直線的距離,,,,,所以直線到直線的距離為;(2)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直線到平面的距離等于到平面的距離,,,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取,可得,所以到平面的距離為,所以直線到平面的距離為.【變式6-5】如圖,在三棱錐中,PA⊥平面ABC,,D,E,F(xiàn)分別是棱AB,BC,CP的中點,.(1)求直線PA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2)求點P到平面DEF的距離;(3)求點P到直線EF的距離.【分析】(1)構(gòu)建以A為原點,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面DEF的一個法向量、,應(yīng)用向量法求線面角的正弦值;(2)由及(1)面DEF的法向量,應(yīng)用向量法求點面距離.(3)先求出在上的投影長,再應(yīng)用向量的坐標(biāo)計算點P到直線EF的距離.【詳解】(1)如圖,以A為原點,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則,所以,設(shè)平面DEF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取,則.設(shè)PA與平面DEF所成的角為θ,則,故直線PA與平面DEF所成角的正弦值為.(2)因為,,所以點P到平面DEF的距離為 .(3)因為,, 在上的投影長為,所以點P到直線EF的距離為.真題專練1.如圖,平面,四邊形為直角梯形,.(1)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大小;(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分析】(1)根據(jù)可得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2)以點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坐標(biāo)系,再由向量法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詳解】(1)由,則異面直線與所成角即為,由題意知,平面,又平面,故,所以,即,即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為.(2)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以為原點,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得,得,取平面的法向量為,設(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由圖形知,為銳角,所以,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2.如圖,在多面體ABCDE中,平面平面ABC,平面ABC,和均為正三角形,,點M為線段CD上一點.(1)求證:;(2)若EM與平面ACD所成角為,求平面AMB與平面ACD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取AC中點O,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證明即可推理作答.(2)利用(1)中信息,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借助空間向量求解作答.【詳解】(1)取AC中點O,連接DO、OB,在正和正中,,則,而平面平面ABC,平面平面,平面ACD,平面ABC,于是平面ABC,平面ACD,又平面ABC,即有,而.因此四邊形DOBE是平行四邊形,則,從而平面ABC,平面ADC,所以.(2)由(1)知,平面ADC,為EM與平面ADC的所成角,即,在中,,即M為DC中點,由(1)知,兩兩垂直,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顯然平面DAC的一個法向量為,設(shè)平面MAB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得,,所以平面AMB與平面ACD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3.如圖,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P為線段上動點.(1)證明: 平面;(2)當(dāng)直線BP與平面所成的角正弦值為時,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確定 平面, 平面得到平面 平面,得到證明.(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確定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得到,再確定法向量,再根據(jù)距離的向量公式計算得到答案.【詳解】(1),平面,平面,故 平面;同理可得: 平面;,且平面,故平面 平面;,故 平面;(2)如圖所示:以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設(shè),,,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得到,,BP與平面所成的角正弦值為:,解得或(舍),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得到,則點D到平面的距離.4.已知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是線段的中點,.(1)求證:;(2)設(shè),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二面角的大小為.【答案】(1)證明見解析(2)不存在,理由見解析【分析】(1)根據(jù)余弦定理計算,根據(jù)勾股定理得到,確定平面,得到證明.(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計算各點坐標(biāo),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根據(jù)向量的夾角公式計算得到答案.【詳解】(1),故,,則,故,又,平面,,故平面,平面,故,(2)△和△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則平面平面,且平面,故平面,如圖所示:以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取得到,則,解得,不滿足題意.綜上所述:不存在點,使二面角的大小為.5.如圖,在三棱柱中,側(cè)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AB=BC=2,M,N分別為,AC的中點.(1)求證:平面;(2)從條件①:AB⊥MN,條件②:BM=MN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直線AB與平面BMN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取AB的中點為K,連接MK,NK,易得,由線面平行的判定證平面、平面,再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質(zhì)證結(jié)論;(2)根據(jù)所選條件證BC,BA,兩兩垂直,構(gòu)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向量法求線面角的正弦值即可.【詳解】(1)取AB的中點為K,連接MK,NK,由三棱柱得: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因為M是中點,則,又平面,平面,故平面,同理得平面,又NK∩MK=K,平面MKN,平面MKN,故平面平面,平面MKN,故平面;(2)因為側(cè)面為正方形,故,而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故CB⊥平面,平面,所以CB⊥AB,又,所以NK⊥AB,若選①:AB⊥MN,已證NK⊥AB,又NK∩MN=N,平面MNK,平面MNK,故AB⊥平面MNK,平面MNK,故AB⊥MK,又,所以,所以BC,BA,兩兩垂直.故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B-xyz,則,故,,,設(shè)平面BNM的法向量為,則,從而,取z=1,則,設(shè)直線AB與平面BNM所成的角為θ,則若選②:BM=MN,已證CB⊥平面,又,故NK⊥平面,而平面,故NK⊥KM,又BM=MN,,,AB=BC=2,故△MKBMKN,所以∠MKB=∠MKN=90°,所以MK⊥AB,又,所以,所以BC,BA,兩兩垂直故可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B-xyz,則,故,,,設(shè)平面BNM的法向量為,則從而,取z=1,則,設(shè)直線AB與平面BNM所成的角為θ,則.6.如圖,在直三棱柱中,平面?zhèn)让妫?(1)求證:;(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為線段的中點,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線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即可完成證明;(2)根據(jù)(1)的結(jié)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兩個平面的法向量進而求得兩個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詳解】(1)取的中點為M,連接.因為,所以.又因為平面?zhèn)让妫矫鎮(zhèn)让妫矫妫云矫?因為平面,所以.因為在直三棱柱中,底面且平面,所以 ,又,從而側(cè)面,又因為平面,所以.(2)由(1)知平面,所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因為,,,;以為原點,,,分別為,,軸正向建立坐標(biāo)系,,,,,,,,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故可設(shè),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故可設(shè),設(shè)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為,∴,所以.7.如圖,在中,,為邊上一動點,交于點,現(xiàn)將沿翻折至.(1)證明:平面平面;(2)若,且,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不包括端點),使得銳二面角的余弦值為,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分析】(1)由條件證明,,根據(jù)線面垂直判定定理證明平面,根據(jù)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證明平面平面;(2)證明平面,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平面,平面的法向量,由條件列方程求即可.【詳解】(1)因為,,所以,所以,所以,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因為,,∴,又∵,,平面,∴平面,∴、、兩兩垂直,以點為原點,為軸,為軸,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因為,,所以.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設(shè),,,設(shè)平面法向量為,則,所以,取,則,,故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所以,解得,符合題意即,∴.【點睛】8.如圖,圓錐中,為底面圓的直徑,,為底面圓的內(nèi)接正三角形,圓錐的高,點為線段上一個動點.(1)當(dāng)時,證明:平面;(2)當(dāng)點在什么位置時,直線PE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答案】(1)證明見解析;(2)點在距離點處【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證明出和,再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出平面;(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向量法求解.【詳解】(1)因為,,所以是正三角形,則,又底面圓,底面圓,所以,在中,,所以,因為是正三角形,所以,,,所以,,同理可證,又,,平面,所以平面.(2)如圖,建立以為原點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所以,,,,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故,設(shè)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為,則,當(dāng)且僅當(dāng),即時,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故點在距離點處.9.已知直三棱柱中,側(cè)面為正方形,,E,F(xiàn)分別為AC和的中點,D為棱上的動點..(1)證明:;(2)求平面與平面DEF所成的二面角正弦值的最小值及此時點D的位置.【答案】(1)證明見解析(2)最小值為,點為靠近的的四等分點【分析】(1)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直線的方向向量即可證明;(2)求出平面與平面DEF的法向量即可求解.【詳解】(1)因為三棱柱是直三棱柱,所以底面,又底面,所以,,又因為,,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即兩兩垂直,以為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設(shè),所以,,因為,所以,即.(2)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因為,,所以,令,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設(shè)平面與平面DEF所成的二面角為,則,當(dāng)時,取最小值為,此時取得最大值,所以,所以平面與平面DEF所成的二面角正弦值的最小值為,此時點為靠近的的四等分點.10.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 ,,平面與平面的交線為.(1)求證:直線平行于平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jù)題意證得平面,結(jié)合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證得直線,再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得平面;(2)以點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取的方向向量,根據(jù),,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求得,進而求得平面和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結(jié)合向量的夾角公式,即可求解.【詳解】(1)證明:因為底面是矩形,可得,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直線,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解:以點為原點,,垂直于平面的直線分別為軸、軸和軸,建立如圖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則,設(shè),取的方向向量,因為,,可得,又因為,可得,即,解得,即,設(shè)平面法向量為,則,取,可得,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取取,可得,所以,所以,由圖象可得,二面角為銳二面角,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11.如圖,在多面體中,平面平面,平面,和均為正三角形,,,點在上.(1)若平面,求;(2)若是的中點,求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2)【分析】(1)記中點為,連接、,依題意可得,根據(jù)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得到平面,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設(shè),,依題意可得求出的值,即可得解;(2)依題意點與點重合,利用空間向量法計算可得.【詳解】(1)記中點為,連接、,為正三角形,,則,且.因為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為正三角形,所以,所以,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所以,,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則,設(shè),,則,因為平面,所以,解得,所以為的中點,此時.(2)若是的中點,則點與點重合,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可以為,設(shè)二面角為,顯然二面角為銳角,則,所以,所以二面角的正弦值為.12.如圖,在多面體中,上底面與下底面平行,且都是正方形,該多面體各條側(cè)棱相等,且每條側(cè)棱與底面所成角都相等.已知 ,垂足為點,三棱錐的體積為.(1)證明: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由三棱錐的體積公式可求出,則平面,再由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和判定定理即可證明;(2)由(1)可得到直線兩兩垂直,所以以點為坐標(biāo)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由線面角公式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詳解】(1)取邊的中點,連接,因為,所以,由已知,可得.因為,設(shè)點到底面的距離為,由,解得.因為,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因各條側(cè)棱相等,且每條側(cè)棱與底面所成角都相等,所以平面,平面,平面都與底面垂直.取邊的中點,連接,則平面,所以有,從而易得,可得,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已知,所以.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由于,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由(1)可得到直線兩兩垂直,以點為坐標(biāo)原點,分別以所在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可得,,求得,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令,則,所以.所以 .13.如圖,平面ABCD是圓柱OO 的軸截面,EF是圓柱的母線,AF∩DE=G,BF∩CE=H,∠ABE=60°,AB=AD=2.(1)求證:GH∥平面ABCD;(2)求平面ABF與平面CDE夾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再由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可得,最后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平面即可;(2)以點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平面、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再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可得答案.【詳解】(1)由題意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所以平面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以點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在中,由,得,所以,所以,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由,得,令,得,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由,得,令,得,所以,所以平面與平面的夾角的正弦值為.14.在長方體中,,點P為棱上任意一點.(1)求證:平面⊥平面;(2)若點E為棱上靠近點C的三等分點,求點P在棱上什么位置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答案】(1)證明見解析(2)點P為棱上靠近點的第一個六等分點【分析】(1)可證面,結(jié)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相應(yīng)證明;(2)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求出平面與平面的法向量后結(jié)合夾角的余弦值可求,故可判斷的位置.【詳解】(1)在長方體中,,故四邊形為正方形,,又面ABCD,面ABCD,.,,且AC,面,面, 面,平面平面.(2)以D為原點,分別以DA,DC,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 ,,.設(shè)點,,則 ,,設(shè)面一個法向量為,則即,令,,,.設(shè)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即,取,,,.,,或,,,點P為棱上靠近點的第一個六等分點時,面與面夾角的余弦值為.15.已知直角梯形形狀如下,其中,,,.(1)在線段CD上找出點F,將四邊形沿翻折,形成幾何體.若無論二面角多大,都能夠使得幾何體為棱臺,請指出點F的具體位置(無需給出證明過程).(2)在(1)的條件下,若二面角為直二面角,求棱臺的體積,并求出此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或為靠近點的三等分點;(2);.【分析】(1)延長交于點,連接并延長交于,翻折后證明平面平面即可推理作答.(2)根據(jù)給定條件,證明平面,再利用錐體的體積公式結(jié)合割補法求出體積,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面面角的余弦作答.【詳解】(1)在直角梯形中,延長交于點,連接并延長交于,如圖,,,,于是,則,為靠近點的三等分點,將四邊形沿翻折,即將沿翻折,無論二面角多大,所成幾何體均為三棱錐,顯然平面平面,于是平面,同理平面,而平面,因此平面平面,從而幾何體是棱錐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間的部分,即幾何體是棱臺,所以無論二面角多大,都能夠使得幾何體為棱臺,,為靠近點的三等分點.(2)翻折前,將,,延長一倍,三線交予點,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在棱臺中,,又二面角為直二面角,平面,即三棱錐的體積為,又三棱錐的體積,則有棱臺的體積為,在線段上取,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又面,則,以為原點,為,,的單位向量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取平面的法向量為,,令,取,取面的法向量,則,令,得,顯然二面角的平面角為銳角,設(shè)為,,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16.如圖,在中,為中點,過點作垂直于,將沿翻折,使得面面,點是棱上一點,且面.(1)求的值;(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分析】(1)作垂直于點,連接,然后證明面面,利用面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結(jié)合已知可得;(2)以為原點,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利用法向量求解可得.【詳解】(1)因為面面,面面由題意可知,,所以,過點作垂直于點,連接,因為面面,所以面,又因為面,面,所以,面面,又因為面面,面面,所以,.因為,所以,,在折疊前的圖形中,,所以,易知為AQ的中點,所以,所以,,所以,.(2)由(1)知,以為原點,以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易知面的一個法向量,,設(shè)面的法向量為,所以,令,則,故,所以,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17.如圖,在三棱臺ABC—中,,平面平面.(1)證明:平面;(2)若二面角的大小是,求側(cè)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在等腰梯形中,作,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得到,最后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寫出相應(yīng)點的坐標(biāo),求出平面與平面的法向量,利用二面角的大小是求出,從而利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的余弦值,利用同角關(guān)系求出正弦值.【詳解】(1),在等腰梯形中,作,則,在中,,所以,,在中,,解得,所以,即,由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因為,,平面,所以平面.(2)如圖,在平面內(nèi),過點作,以為原點,以所在的直線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為,則,即,令,則,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解得,即,則平面的法向量為,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設(shè)側(cè)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則,所以側(cè)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為.18.三棱臺中,平面,,且,,是的中點.(1)求三角形重心到直線的距離;(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分析】(1)建立坐標(biāo)系,過點作,求出,進而得出三角形重心到直線的距離;(2)利用向量法得出二面角.【詳解】(1)因為,所以,,在平面內(nèi)過點作,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過點作,設(shè),.則.因為,所以,解得,所以,.即三角形重心到直線的距離為.(2),,,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取,則設(shè)平面的法向量,則,取,則所以,由圖可知,二面角為銳角,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為.19.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棱上的點,,.(1)若 平面,求證:點為的中點;(2)再從條件①、條件②這兩個條件中選擇一個作為已知,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條件①: 平面條件②:直線與夾角的余弦值為注:如果選擇條件①和條件②分別解答,按第一個解答計分.【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證明線線平行,即可得結(jié)論;(2)以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選擇條件①,利用平面,確定的坐標(biāo),進而利用向量法可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選擇條件②,利用直線與夾角的余弦值為,確定的坐標(biāo),進而利用向量法可求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詳解】(1)證明:過作交于,連接,如圖所示:,,,確定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則為的中位線,點為的中點;(2)選擇條件①: 平面底面,,以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0,,,0,,,2,,,0,,,1,,設(shè),,,且,, ,,,,2,,,,,2,,,,,,,,,,,,1,,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0,,若平面,則,,解得, ,,,平面, ,0,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選擇條件②:直線與夾角的余弦值為底面,,以為坐標(biāo)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則,0,,,0,,,2,,,0,,,1,,設(shè),,,且,, ,,,,2,,,,,2,,,,,,,,,,,,1,,直線與夾角的余弦值為,整理得,解得或(舍),設(shè)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則,令,則,,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平面, ,0,是平面的一個法向量,則,,平面與平面夾角的余弦值為.20.如圖,正是圓柱底面圓的內(nèi)接三角形,其邊長為.是圓的直徑,是圓柱的母線,是與的交點,圓柱的軸截面是正方形.(1)記圓柱的體積為,三棱錐的體積為,求;(2)設(shè)是線段上一點,且,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答案】(1)(2)【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求解圓柱底面圓的半徑與正的邊長為的關(guān)系,從而得圓柱的高與的關(guān)系,分別計算體積即可得比值;(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分別求解平面與平面的法向量,根據(jù)空間向量的坐標(biāo)運算求解二面角的余弦值即可.【詳解】(1)已知正的邊長為,由正弦定理,(為圓柱底面圓的半徑),從而,由題意,圓柱高,所以,,因此.(2)如圖,過作平面PAD,易知Ax,AD,AP兩兩垂直,以A為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則,.由于O為正的中心,則,于是,由(1)知正的邊長,從而.則,,,,,由題意,F(xiàn)為線段PE上靠近E的三等分點,則,于是,,,,設(shè)平面AFC的法向量為,所以,取,則,設(shè)平面FCO的法向量為所以,取,則,所以,由圖可知二面角的夾角為銳角,所以二面角的夾角的余弦值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8講 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六種題型(原卷).docx 第08講 用空間向量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六種題型(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