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六單元 課題1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說課Experimental lecture on charcoal reduction of Copper(II) oxide教師姓名: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效果評價目錄 CONTENTS0102030405改進要點教材分析01課題1《金剛石、石墨、C60》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單質氣體的制備第六單元碳的還原性改進要點02教材實驗不足1.實驗耗時過長,長達15-20分鐘2.現象不明顯3.冷卻過程中易被氧化4.實驗藥品用量大,生成的銅粉和反應物無法分離,無法循環使用,浪費資源改進要點02改進創新點氧化銅粉末增大接觸面積設置對照,便于觀察1、便于將銅絲在試管中伸入和取出。2、實現了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分離。3、銅絲可重復使用,節約藥品。改進要點02改進創新點木炭粉末活性炭粉末雜質少且顆粒細小,增大與氧化的銅絲接觸面積,反應更加充分改進要點02改進創新點改進前改進后裝置簡易,設計嚴謹止水夾改進要點02改進創新點將酒精燈中插入三根銅絲,由于銅絲導熱性非常好,所以能使酒精更容易氣化,使酒精燈燃燒更旺,既簡單方便又能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實驗教學目標03(3) 運用比教的科學方法,對原教材中實驗和改進后的實驗進行對比,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1)規范實驗現象描述語言, 學會歸納實驗結論,并正確書寫反應方程式,增強科學探究的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形成碳具有還原性這一化學性質的觀念,培養學生對碳的其他還原反應的證據推理能力。(4) 利用改進實驗中銅絲可以反復使用的優點,幫助學生樹立節能環保的意識。引入教學過程:04提出問題碳能和氧氣劇烈燃燒,發白光,發生氧化反應,那碳能和某些氧化物發生氧化反應嗎?(直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04教學過程:作出假設引入作出假設假設①:碳不能和某些氧化物發生氧化反應假設②:碳能和某些氧化物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為了驗證猜想,下面我們以碳和氧化銅為例進行實驗探究)04引入教學過程:作出假設展示傳統實驗分析考點探究實驗不足04引入教學過程:展示傳統實驗改進實驗實驗過程作出假設碳04引入教學過程:展示傳統實驗改進實驗交流討論作出假設交流談論04引入教學過程:展示傳統實驗改進實驗拓展提升作出假設交流談論拓展提升碳具有還原性,因此可用于冶金工業。碳能將氧化銅中的銅還原出來,也能將鐵從它的氧化物中還原出來,寫出以下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①工業上用焦炭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C+ Fe2O3———— ;②高溫條件下,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 CO2———— 。實驗效果評價051.實驗儀器都是實驗室常備,裝置簡單,易操作,成功率高。2. 實驗現象明顯。3.耗時明顯縮短,解決了課堂上難以演示的困難,易復制,學生也可以操作,具有推廣價值。實驗效果評價054、實現反應物炭粉和生成物紅色銅的分離,并且銅絲還可重復使用,節約藥品。5、學生體會到Cu—CuO—Cu這一變化過程,深刻理解碳的還原性。謝謝您的傾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