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3張PPT)主題6 酸和堿知識清單·理脈絡考點一 酸堿指示劑1.概念:能跟酸或堿起反應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2.指示劑在不同性質的物質中的顏色:項目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堿性溶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酸性溶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中性溶液 __________ __________ 藍色 紅色 紅色 無色 紫色 無色 【微點撥】 (1)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此溶液顯酸性,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氫鈉溶液。(2)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此溶液顯堿性,不一定是堿溶液,如碳酸鈉溶液。(3)酸堿指示劑遇到酸或堿后,是指示劑變色而不是酸或堿的溶液變色。考點二 幾種常見的酸1.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項目 硫酸(濃) 鹽酸(濃)溶質化學式 H2SO4 HCl顏色 無色 無色,工業鹽酸含雜質略顯黃色狀態 液態 液態吸水性 ________ ________打開瓶蓋現象 ____________ 瓶口有______________ 有 無 無現象 白霧出現 項目 硫酸(濃) 鹽酸(濃)敞口放置質 量變化 __________ __________氣味 無味 有刺激性氣味用途 用于生產化肥、農藥、火藥、 染料以及冶煉金屬和金屬除銹 等;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實驗 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劑 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等;人體胃液中有_________可以幫助消化食物 增大 減少 鹽酸 2.濃硫酸的特性與稀釋:(1)濃硫酸的特性。①吸水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實驗室常用作某些氣體的___________。如干燥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時,可將濃硫酸裝入如圖的洗氣瓶中,然后將氣體從長導管通入,此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②脫水性:能夠奪取紙張、木材、布料、皮膚里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使它們脫水生成黑色的炭,發生炭化,此過程屬于化學變化。③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一般不生成氫氣。 干燥劑 (2)使用注意事項:由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所以表現出強烈的腐蝕性,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3)濃硫酸的稀釋。【微點撥】 (1)濃鹽酸在空氣里會形成_________而不是白煙,這是因為濃鹽酸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 (2)濃鹽酸易揮發,露置在空氣中質量會減少,溶質質量分數會減小。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氣中溶液的質量會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 白霧 考點三 酸的化學性質高頻考點由于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 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1.與酸堿指示劑反應:使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_,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_________。 2.與某些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例如,鐵和鹽酸:(寫化學方程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變紅色 變色 Fe+2HCl ===FeCl2+H2↑ 2Al+3H2SO4(稀) === Al2(SO4)3+3H2↑ 3.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氧化銅和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鐵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鹽酸和氫氧化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和氫氧化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例如,氯化鋇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銀和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O+2HCl=== CuCl2+H2O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2HCl+Cu(OH)2=== CuCl2+2H2O H2SO4+Ba(OH)2=== BaSO4↓+2H2O BaCl2+H2SO4=== BaSO4↓+2HCl AgNO3+HCl=== AgCl↓+HNO3 考點四 幾種常見的堿1.常見堿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常見堿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俗名 燒堿、火堿、苛性鈉 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質 色、態 白色固體 白色粉末狀固體溶解性 _________溶于水,并放出大 量的熱 _______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_________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__________ —腐蝕性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極易 微 降低 潮解 有強腐蝕性 有較強腐蝕性 常見堿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用途 (1)作氣體干燥劑,如干燥H2、O2、NH3等氣體 (2)作化工原料 (3)去除油污 (1)作建筑材料(2)保護樹木,防止凍傷和害蟲生卵(3)農業上用于配制波爾多液(4)改良酸性土壤2.Ca(OH)2的制取:(1)第一步,煅燒石灰石(寫化學方程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生石灰和水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點撥】 由于氫氧化鈉易潮解且有腐蝕性,故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要放在玻璃器皿里,不能放在紙上。 CaCO3 CaO+CO2↑ CaO+H2O ===Ca(OH)2 考點五 堿的化學性質 高頻考點由于在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所以堿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通性 舉例跟酸堿指示劑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_______色,使無色酚酞溶液變_______色 跟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通式: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現象:產生白色沉淀) 藍 紅 通性 舉例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通式:酸+堿→鹽+水(復分解反應)HCl+NaOH===NaCl+H2OFe(OH)3+3HCl===FeCl3+3H2O(現象:紅褐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為棕黃色)Cu(OH)2+H2SO4===CuSO4+2H2O(現象:藍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通性 舉例能跟某些鹽發生反應 通式:堿+鹽→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2NaOH+CuSO4===Cu(OH)2↓+Na2SO4(現象:產生藍色沉淀)Ca(OH)2+Na2CO3===2NaOH+CaCO3↓(現象:產生白色沉淀)3NaOH+FeCl3===Fe(OH)3↓+3NaCl(現象:產生紅褐色沉淀)考點六 中和反應高頻考點1.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實質:酸溶液中的H+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水。3.中和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律:4.應用:(1)改良土壤:農業上用___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廢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廠的污水,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醫藥:用含Al(OH)3或Mg(OH)2的藥物中和過多的胃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石灰 H2SO4+Ca(OH)2===CaSO4+2H2O3HCl+Al(OH)3=== AlCl3+3H2O2HCl+Mg(OH)2=== MgCl2+2H2O考點七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pH1.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1)溶液的酸堿性是指溶液顯酸性、中性或堿性,可以用_______________來粗略測定。 (2)溶液酸堿性的強弱程度叫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圍通常為_________。 酸堿指示劑 0~14 2.pH與溶液的酸堿度:(1)pH<7溶液呈_________,pH越小,_________越強; (2)pH>7溶液呈_________,pH越大,_________越強; (3)pH=7溶液呈_________。 酸性 酸性 堿性 堿性 中性 3.pH的測定方法:在___________________上放一片pH試紙,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體滴到_____________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對照,即可得出待測液體的pH。此法只能粗略測出pH的___________。 4.酸、堿溶液的稀釋過程中pH的變化曲線:圖像 分析①曲線起點pH<7,可判斷是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釋②往酸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的pH會逐漸增大,但pH不會大于或等于7,只會隨著水量的增加無限接近7 玻璃片或白瓷板 pH試紙 pH試紙顯示的顏色 標準比色卡 整數值 圖像 分析①曲線起點pH>7,可判斷是往堿溶液中加水稀釋②往堿溶液中加水稀釋,溶液的pH會逐漸變小,但pH不會小于或等于7,只會隨著水量的增加無限接近75.溶液酸堿度的應用:(1)了解土壤的酸堿性,農作物一般適宜在pH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2)測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pH小于5.6的降水為酸雨。酸雨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進入湖泊、江河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②會使土壤酸化,破壞農作物和森林的生長;③破壞建筑物;④危害人體健康。(3)測定人體體液的pH,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微點撥】 (1)測定溶液的pH時,試紙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以免污染溶液。(2)用pH試紙只能粗略地測定溶液的pH,一般讀數是整數,不是小數。(3)試紙不可事先用蒸餾水潤濕,因為潤濕試紙相當于稀釋被檢驗的溶液,這會導致測量不準確,若該溶液為酸性溶液,則pH偏高,若該溶液為堿性溶液,則pH偏低。實驗探究·培素養實驗一 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1.原因:NaOH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碳酸鈉,反應原理:2NaOH+CO2=== Na2CO 3+H2O。2.如何檢驗NaOH溶液是否變質:(1)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現象:有氣泡產生,反應原理:Na2CO3+2HCl=== 2NaCl+H2O+CO2↑。(2)加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應原理:Na2CO3+Ca(OH)2=== CaCO3↓+2NaOH。(3)加入Ba(OH)2或CaCl2溶液,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應原理:Na2CO3+Ba(OH)2=== BaCO3↓+2NaOH、Na2CO3+CaCl2=== CaCO3↓+2NaCl。3.除雜:NaOH中混有Na2CO3:在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過濾,反應原理:Na2CO3+Ca(OH)2=== CaCO3↓+2NaOH。4.探究氫氧化鈉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的方案設計:取樣品加水溶解,逐滴滴入氯化鈣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為止,滴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變紅則部分變質,若溶液不變色說明全部變質。[特別提醒] 要確認是否有NaOH,在檢驗NaOH時必須排除Na2CO3的干擾,因為Na2CO3溶液也呈堿性,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在除Na2CO3時,不能用鹽酸,因為鹽酸與NaOH也反應,也不能用Ca(OH)2,因為Ca(OH)2會與Na2CO3反應生成NaOH,干擾NaOH的檢驗。【示范題1】(2023·鄂州中考)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了蓋上瓶蓋。對于該瓶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假設一:該溶液沒有變質;假設二:該溶液部分變質;假設三:該溶液全部變質。為了驗證假設,同學們共同設計了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請你幫他們完善該探究過程。查閱資料發現,Ba(NO3)2溶液呈中性。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取少量該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Ba(NO3)2溶液,振蕩 __________________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步驟二:取步驟一試管中的少量上層清液于另一支試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產生白色沉淀 氫氧化鈉 結論:假設二成立反思一:氫氧化鈉溶液露置于空氣中易變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二:步驟一中,滴加Ba(NO3)2溶液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2NaOH=== Na2CO3+H2O 除盡溶液中的碳酸鈉 實驗二 酸堿中和反應1.原理: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的反應)中,往往無明顯的實驗現象,無法確定反應是否發生及反應進行的程度,因此,需要借助指示劑或其他方法來判斷。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方法 判斷依據 注意事項方法一 借助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若用酸中和堿時) ①先在堿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酚酞作用:顯示顏色,便于觀察反應情況)②為防止酸過量,應逐滴加入,并不斷攪拌或振蕩(作用是使反應迅速且充分),當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恰好完全中和方法 判斷依據 注意事項方法二 借助反應中的溫度變化(若用酸中和堿時) ①先測量加入燒杯中的堿溶液的溫度②邊加酸溶液,邊不斷攪拌并及時測量、記錄溶液的溫度方法三 借助反應中溶液pH的變化(若用堿中和酸時) ①先測出酸溶液的pH②逐滴加入堿溶液,并不斷攪拌,同時測定溶液pH③需保證溶液的pH≥7,才能證明反應發生了3.指示劑的選擇:(1)一般選用酚酞溶液。NaOH等堿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_______色。滴入稀鹽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時,溶液呈中性,變為_______色,標志著中和反應完成。 (2)指示劑不選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堿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藍色和紫色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反應現象不明顯。 紅 無 4.反應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判斷(以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為例):(1)酸入堿(如圖1)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慢慢滴加稀鹽酸,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①A點,pH>7,溶質為NaOH②A~B段,pH>7,溶質為NaCl、NaOH③B點,pH=7,溶質為NaCl④B~C段,pH<7,溶質為NaCl、HCl(2)堿入酸(如圖2)取稀鹽酸,滴加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慢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①A點,pH<7,溶質為HCl②A~B段,pH<7,溶質為NaCl、HCl③B點,pH=7,溶質為NaCl④B~C段,pH>7,溶質為NaOH、NaCl5.實驗拓展:(1)往堿中加酸時檢驗酸是否過量的方法:a.滴加石蕊溶液;b.用pH試紙;c.加入比較活潑的金屬;d.加入碳酸鹽。(2)往堿(如氫氧化鈉)中加酸時,如觀察到有氣體產生則可能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已變質。【示范題2】(2023·福州時代中學模擬)中和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小組以“探究中和反應”為主題展開項目式學習。【提示:銀離子和氯離子結合生成難溶于水的氯化銀。】(1)【任務一】宏微結合初識中和反應①如圖1,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證明反應發生,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NaOH+HCl===NaCl+H2O 復分解反應 表示_______(用化學符號表示);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 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或H++OH-=== H2O) (2)【任務二】轉換思維再探中和反應①用pH傳感器按圖3再次實驗,將注射器內的液體全部緩慢注入燒瓶。燒瓶內溶液pH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則c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②為了探究c點和b點對應溶液中的溶質成分不同,所選藥品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鈣固體 B.銅片C.硝酸銀溶液 D.氧化銅粉末 HCl、NaCl AD (3)【任務三】探究中和反應能量變化將圖3裝置中pH傳感器換成溫度傳感器,向氧氧化鈉溶液中勻速加入初溫相同的稀鹽酸,得到溫度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①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②當加入鹽酸_______mL時,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放熱 10 (4)【拓展任務】小美向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邊滴加邊振蕩,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通過思考認為氫氧化鈉已經變質。請寫出上述實驗中產生氣泡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Na2CO3+2HCl=== 2NaCl+H2O+CO2↑ 題組精練·提素能【重溫·福建中考】命題點一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1.(2022·福建中考節選)興趣小組用稀鹽酸清洗鐵夾表面的鐵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并進行保護實驗。驗證廢液顯酸性,可選用的一種試劑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試紙(或紫色石蕊試液等) 2.(2023·福建中考節選)為完成“自制酸堿指示劑”實踐性作業,學習小組開展如下活動。【查閱資料】某品種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表特性:色素提取液 變色情況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堿中紫色 紅色 紫色 黃色【動手操作】取該品種菊花的新鮮花瓣放入研缽中搗爛,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攪拌后浸泡約10 min,再加入等體積蒸餾水混合并過濾,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為自制酸堿指示劑。(1)“攪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實驗室開展過濾操作,如圖玻璃儀器無需用到的是______(填字母)。 (3)為驗證自制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效果,可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進色素溶解 D 白醋(合理即可) 肥皂水(合理即可) 命題點二 酸的性質和用途3.(2022·福建中考節選)興趣小組用稀鹽酸清洗鐵夾表面的鐵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并進行保護實驗。(1)除鐵銹的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 (2)鐵夾在稀鹽酸中浸泡較長時間,有氣體產生,產生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分解反應 Fe+2HCl=== FeCl2+H2↑ 命題點三 堿的性質和用途4.(2021·福建中考節選)為方便推測某些復雜物質的化學性質,可將其化學式改用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如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可改為Cu(OH)2·CuCO3,推測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學性質。(1)舉重運動員常用堿式碳酸鎂[Mg2(OH)2CO3]粉末抹在手掌以增大摩擦力。參照上述方法,堿式碳酸鎂的化學式可改寫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質兼具_______(填“酸”或“堿”)和碳酸鹽的化學性質。 Mg(OH)2·MgCO3 堿 命題點四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5.(2021·福建中考)甲、乙、丙三種物質有如下轉化關系:甲 乙 丙。在不斷攪拌下,往裝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鹽酸依次發生了①②反應,同時測定容器中液體的透光強度(液體越渾濁,透光強度越小),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乙難溶于水 B.甲可能是NaOH C.QM段對應的反應是②D.E、F對應的液體組成不同B【精練·福建模擬】1.下列物質加水以后測得pH變大的是 ( )A.醬油(酸性)B.肥皂水(堿性) C.葡萄糖溶液(中性)D.硫酸鋇(固體)A2.(2023·福州模擬)航天員太空授課時,利用酸堿指示劑甲基橙(變色范圍: )畫出奧運五環,把甲基橙滴入乙酸溶液變出紅色環,滴入碳酸鈉溶液變出黃色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甲基橙變黃的溶液一定呈堿性B.甲基橙能指示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C.碳酸鈉溶液與乙酸混合產生氣泡D.把甲基橙滴入肥皂水顯紅色C3.將濃鹽酸和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關于兩者的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 )A.兩者質量都變大B.兩者溶質質量分數都變小 C.兩者質量都變小D.濃鹽酸溶質質量分數變小,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變大B4.(2023·福州模擬)我國研制的航天員艙外服為航天員成功進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航天員艙外服內含有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的氫氧化鋰(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A.與二氧化碳反應B.與氧化鐵反應C.與氯化銅溶液反應D.與鹽酸反應B5.(2023·三明三元區質檢)將未打磨的鋁片和稀鹽酸放入密閉容器中,用傳感器探究反應過程中壓強和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B.0~50 s,壓強無明顯變化的可能原因是發生反應:Al2O3+6HCl=== 2AlCl3+3H2OC.50 s時,溶液中溶質為AlCl3D.100~140 s,壓強減小是因為溫度降低C6.(2023·福州一中期中)如圖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鉀溶液反應時溶液pH變化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鉀溶液中B.圖中a點所示的溶液使無色酚酞變紅C.圖中b點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鉀溶液恰好完全反應D.圖中c點溶液的溶質為HClD7.如圖所示,將適量液體X加入到燒瓶中,氣球不會逐漸膨脹的是 ( )選項 液體X 固體YA 稀鹽酸 銅B 稀鹽酸 小蘇打C 水 氫氧化鈉D 水 生石灰A 8.(2023·福州模擬)判斷物質之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需要證據支持。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后,能證明兩者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 )A9.(2023·龍巖模擬)興趣小組同學用傳感器研究等體積的水和NaOH濃溶液分別吸收CO2的效果,實驗裝置及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裝藥品前,輕拉注射器活塞至一段距離后松開,若活塞恢復原位,則裝置氣密性良好B.剛開始曲線變化不大的原因可能是液體推入較慢C.表示NaOH濃溶液吸收CO2的結果的曲線是②D.若選用等體積的飽和石灰水再次進行實驗,其曲線在①的上方D10.(2023·福建模擬)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對鹽酸和氯化氫氣體的性質是否相同產生興趣,決定對此進行探究。【查閱資料】①氯化氫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②實驗室中將濃鹽酸滴入濃硫酸中可得到氯化氫氣體。【設計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設計了如圖一、二所示的兩組實驗(部分夾持裝置已省略)。(1)同學們利用圖一實驗裝置制取氯化氫氣體并探究其性質。①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觀察到C裝置處無明顯現象,為了驗證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而氯化氫氣體不能,X處應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從實驗安全及環保的角度考慮,裝置E中的試劑Y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HCl氣體中混有的水蒸氣 用石蕊試液染成的紫色的濕潤小紙花 NaOH溶液(合理即可) (2)為了與圖一中C處實驗進行對比,進行圖二所示的實驗。①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觀察到乙試管中固體消失,丙試管中產生氣泡。 CuO+2HCl=== CuCl2+H2O ②某同學認為通過實驗現象無法判斷乙試管中的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固體是否發生反應。同學們自選儀器,并利用下列提供的藥品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分別驗證二者能發生反應。提供的藥品:稀鹽酸、氫氧化鈣固體、水、酚酞試液。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1 取少量氫氧化鈣固體于試管中,加入 足量的水,充分溶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稀鹽酸與氫氧化鈣固體發生了反應方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滴入酚酞試液,然后再向該溶液中滴加適量稀鹽酸滴入酚酞后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滴加稀鹽酸后溶液由紅色逐漸變為無色另取一支試管丁,加入與乙試管中等量的氫氧化鈣,滴入與稀鹽酸等體積的水,充分溶解丁試管中有固體剩余(合理即可,實驗現象與實驗步驟要對應)【實驗結論】經過對比分析上述實驗,同學們認識到氯化氫氣體和鹽酸的化學性質不同。【微觀分析】(3)觀察圖三,從微觀角度分析,鹽酸和氯化氫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同(合理即可) (4)胃液中的鹽酸過多會造成身體不適,可用含氫氧化鎂的藥物中和過多的胃酸,原理:Mg(OH)2+2HCl=== MgCl2+2H2O。某品牌胃藥每片含氫氧化鎂0.25 g,一位患者按照說明書上的服用方法,每日三次,每次兩片,服藥三天后病情好轉。請計算:該患者在三天內服用的胃藥中含氫氧化鎂的質量為________g。 4.5 【感悟·全國真題】1.(2023·宜昌中考)智慧小組的同學取剛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樣,每隔幾分鐘測一次pH,其數據如下: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區所降雨水為酸雨 B.在測定期間,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C.表中數據由pH試紙測得 D.該地區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A2.(2023·舟山中考)如圖是稀硫酸與甲、乙、丙、丁、戊五種常見物質反應出現的不同現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可能是無色酚酞試液B.乙、戊一定是金屬單質C.稀硫酸與丙生成的白色沉淀不可能屬于鹽D.稀硫酸與丁的反應類型可能是置換反應D3.(2022·蘇州中考)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鹽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氫分子B.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分子C.Na+和Cl-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D.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A4.(2023·蘇州中考)常溫下,將10 mL 5% 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 mL 5%稀鹽酸(含2滴酚酞)的錐形瓶中,邊滴邊振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加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中Na+的數目不斷增加B.滴加過程中,溶液恰好由無色變為紅色時,溶液pH為7C.滴加過程中,錐形瓶內溶液溫度不斷升高D.滴加結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體是NaClA5.(2023·連云港中考)在三頸燒瓶中用排空氣法收集CO2氣體,然后將三頸燒瓶與盛有鹽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壓強傳感器密封連接(如圖1)。檢驗氣密性后,在t0時快速注入一種溶液,t2時快速注入第二種溶液,測得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t0時注入的溶液是鹽酸B.t1前壓強減小對應的反應示意圖如圖3所示C.t1~t2期間壓強不變且大于0可證明收集的CO2氣體不純D.t2后壓強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C6.(2022·金華中考)推理是根據已有的事實與結論推出新的判斷的思維方法。下列根據已有事實或結論進行的推理正確的是 ( )選項 事實或結論 推理或判斷A 酸性溶液pH小于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 堿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一定是堿C 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A7.(2023·陜西中考A卷)化學學習小組同學在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A中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后溶液顏色為黃色的是______(填字母)。 鋅片表面有氣泡冒出,鋅片逐漸減小 B (3)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實驗結束后,用長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開始無沉淀生成,后生成紅褐色沉淀。則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①長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為紅色②滴加前,B中有固體剩余③滴加后,B中溶液pH變大 Na2CO3+2HCl=== 2NaCl+H2O+CO2↑ ①③ 8.(2022·新疆中考)歸納總結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了NaOH的四條化學性質如圖甲(即NaOH與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請回答:(1)反應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2)寫出一個符合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紅同學將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中,用溫度傳感器對反應過程中溶液的溫度進行實時測定,得到的曲線如圖乙,根據圖像可以得出該反應是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反應③可以選用的鹽是________,你選擇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aNO3 B.CuSO4 C.NH4NO3 D.KNO3(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反應,一氧化碳卻不能,造成此性質差異的微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H2SO4=== Na2SO4+2H2O(合理即可) 放熱 BC 復分解反應要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 它們分子構成不同 9.(2023·武威中考)某化學興趣小組三位同學在學習了硫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后,分別結合自己在實驗室中所做的實驗,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圖像描述。圖A是實際操作圖,圖B是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堿度變化圖,圖C是微觀粒子結合過程的示意圖。根據以上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依據圖A、圖B可知,該實驗是將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種溶液中。 (2)圖B中b點溶液中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向pH=7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圖C中方框內乙粒子的符號__________。 硫酸 NaOH、Na2SO4 Na2SO4+BaCl2=== BaSO4↓+2NaCl 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