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專題九 跨學科實踐活動【典題】(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2022·濟南中考)(1)按要求從鎂單質、氯化鉀、二氧化硫、氫氧化鈉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將其化學式填寫在下列橫線上。①一種可燃燒的金屬:________; ②導致酸雨的氧化物:________; ③一種易溶于水的堿:___________; ④一種易溶于水的鹽:_________。 Mg SO2 NaOH KCl (2)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是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觀念的重要措施。試回答下列問題:①下列各項敘述中,不符合保護環境、綠色發展要求的是______(填字母)。 A.推廣無公害有機蔬菜種植B.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C.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海洋D.實行垃圾分類回收處理②二氧化碳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指標性物質。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_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 C 3∶8 ③水的天然循環給陸地帶來淡水。在水天然循環的蒸發、蒸騰環節中,水分子的能量__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不變”之一)。淡水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天然淡水的人工凈化流程中,有加入液氯(Cl2)或用紫外燈管照射的環節,該環節的作用是下列各項中的______(填字母)。 A.殺菌消毒 B.軟化硬水C.去除可溶性礦物質 D.去除固體雜質 增大 A ④應用新能源,有利于節能環保。城鎮路燈照明系統已大量使用太陽能,白天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將能量儲存在蓄電池內,夜間供照明燈發光。請將合適的能量形式填寫在下列框圖中的C處,使框圖完整反映過程中能量轉化的情況。在能量的轉化過程中,能量的總量______(填字母)。 A.增大 B.減小C.保持不變 D.不能確定 C 【方法點撥】解答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方法1.突破學科本位思想,學會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的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整體思考問題。2.要牢固地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使之形成知識網絡,以求靈活運用、融會貫通,解答問題時要有意識地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的聯系。3.要仔細審題,注意找學科知識的結合點,弄清思維的方向和著力點,不僅要能從化學角度去分析題意,還要能從物理或生物的角度去理解題意,要學會以數學知識作為工具解決化學問題。題組精練·提素能【重溫·中考真題】1.(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2021年9月,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研團隊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利用催化劑轉化成甲醇(CH3OH)和水,然后通過多步反應生成葡萄糖(C6H12O6),進一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該成果實現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B.葡萄糖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C.人工合成淀粉與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原理相同D.該成果對未來的糧食生產、全球生物制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C2.(水質檢測和自制凈水器)(2023·廣州中考)某學習小組制作的凈水器如圖,關于該凈水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A.能把自來水變成純凈物B.能除盡水中的可溶性雜質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D.凈水時水最后流經小卵石C3.(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2023·懷化中考)海水是一種重要資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金屬鎂等物質。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根據流程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___,該操作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和___________;該儀器在操作Ⅰ中的作用是_________。操作Ⅰ中加入的NaOH溶液應過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劑X是___________(填名稱),寫出溶液A中加入試劑X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濾 玻璃棒 引流 將MgCl2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鎂沉淀 稀鹽酸 NaOH+HCl=== NaCl+H2O 【精練·福建模擬】1.(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指數,其范圍是0~50、51~100、10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別對應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的Ⅰ級(優)、Ⅱ級(良)、Ⅲ級(輕度污染)、Ⅳ級(中度污染)和Ⅴ級(嚴重污染)。某日,實踐小組的同學們跟隨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如圖所示的微型空氣質量監測儀測量本市的空氣質量,并記錄數據如表格所示(1 mg=1 000 μ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QI PM2.5μg·m-3 PM10μg·m-3 Xmg·m-3 二氧化氮μg·m-3 二氧化硫μg·m-3 臭氧μg·m-355 20 60 0.7 50 8 6A.污染物X是一氧化碳B.該日本市空氣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臭氧C.其空氣質量屬于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Ⅰ級D.可通過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改善空氣質量C2.(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2023·泉州惠安模擬)興趣小組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1)說碳:低碳行動中的“碳”指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尋碳: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歸納出以下自然環境中的碳循環圖。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通過_________作用轉化為葡萄糖(C6H12O6)和氧氣。 ②水圈中,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導致海水的pH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二氧化碳(或CO2) 光合 降低 ③巖石圈中,石灰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經化合反應轉化為碳酸氫鈣[Ca(HCO3)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碳: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主要控碳途徑對全球碳中和的貢獻率如下表:由表中數據可知,貢獻率最大的途徑是___________。 途徑 碳替代 碳減排 碳封存 碳循環貢獻率 47% 21% 15% 17% CaCO3+CO2+H2O===Ca(HCO3)2 碳替代 3.(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小桂同學家里承包了一塊土地,準備種植特色農產品甘蔗。由于擔心該地土壤的酸堿性不適合種植甘蔗,特邀請學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項目式探究。【查閱資料】甘蔗適宜在pH范圍是6.1~7.7的土壤中生長。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等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任務一:探究甘蔗長勢不好的原因【提出猜想】猜想一:土壤酸性較強猜想二:土壤堿性較強【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測量結果 實驗結論步驟1:取農田里三份不同位置的土樣,干燥后分別與蒸餾水按一定質量比在三個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 試樣1:pH=4 試樣2:pH=5 試樣3:pH=4 猜想___正確步驟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三個燒杯中的上層清液滴加到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 一任務二:探究土壤酸堿性出現問題的原因【調查分析】經調查,該土地之前的承包者為使自己種植的農作物生長茂盛,施用了大量化肥硫酸銨,于是推測土壤的酸堿性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銨。肥料硫酸銨屬于______(填字母)。 A.磷肥 B.鉀肥 C.氮肥 D.復合肥 C 【設計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①:另取適量土壤樣品,加熟 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氣味產生 土壤含有硫酸銨步驟②:取“任務一”中的濾液于 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 有_____________ 生成 【實驗結論】土壤中含有硫酸銨,猜想成立,寫出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鋇 白色沉淀 (NH4)2SO4+Ca(OH)2=== CaSO4+2NH3↑+2H2O 任務三:探究化肥的作用【信息檢索】幾種化肥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能使土壤呈酸性的肥料有硫酸銨、過磷酸鈣;使土壤呈堿性的肥料有氨水、碳酸銨、鈣鎂磷肥;能使土壤呈中性的肥料有碳酸氫銨、硫酸鉀。【交流研討】小組同學經過討論,建議向該甘蔗田施加碳酸銨。向農田中施加碳酸銨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提升】任務完成后,經過本次項目式探究,同學們也有了自己的收獲,但對土壤施用化肥的利與弊產生了爭執,請你選擇你支持的一方并闡述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銨可與酸反應,調整土壤酸堿性 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或濫用化肥,破壞土壤酸堿平衡,造成植物減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