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南通市立體幾何訓練--回歸課本1.P16 練習3.下列圖形表示放置的直觀圖,畫出它們原來的圖形.答案:2.P29 習題12.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E,F,G,H分別是邊AB,BC,CD,DA的中點.(1) 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2) 若AC=BD,求證:四邊形EFGH為菱形;(3) 當AC與BD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EFGH是正方形 答案(1)由E,F分別為AB,BC的中點,得EF∥AC.且 EF=AC.同理,GH∥AC,且GH=AC,所以EF∥GH且EF=GH,即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2)由已知得EH=BD,EF=AC,BD=AC, EH=EF.由(1)得四邊形EFGH為平行四邊形, 四邊形EFGH為菱形.(3)ACBD,且AC=BD.3.P35 練習1.已知與平面,指出下列命題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1) 若,則與相交;(2) 若,則(3) 若∥,,,則∥答案(1)正確 (2)錯誤 (3)正確4.練習2.某空間圖形的三視圖如圖所示,試畫出它的直觀圖,并指出其中的線面垂直關系.答案:如圖,四面體PABC中,PAAB,ACAB,PAAC,則PA平面ABC,AC平面PAB,AB平面PAC.練習3.如圖,已知,垂足分別為且.求證: 平面.答案:因為同理平面APB.5.在四棱錐P-ABCD中,若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1) 指出圖中有哪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說明理由;(2)若PA=AD=AB求PC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答(1)三角形PAB,與三角形PAD(2)6.在三棱錐p-ABC中,頂點p在平面ABC內的射影是三角形ABC的外心.求證:PA=PB=PC7.證明:,P在ABC的射影設為O,則OA=OB=OC,因為是ABC的外心,即OA=OB=OC為半徑,又OP是射影,故OP垂直于ABC,那么對于三角形OPA=OPB=OPC均為直角三角形,并且他們是全等的,則PA=PB=PC8.在三棱錐P-ABC中,點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O是三角形ABC的垂心;求證:PA⊥BC證明:因為:O是△ABC的垂心所以:直線AO垂直直線BC又因為:直線PO垂直于平面ABC所以:PO直線垂直于直線BC所以:直線BC垂直于平面POA所以:PA垂直BC9.如圖,已知有公共邊AB的兩個全等矩形ABCD和ABEF不在同一個平面內,P、Q對角線AE、BD上的動點。當P、Q滿足什么條件時,PQ∥平面CBE?答: PQ‖BCE的充要條件是EP=BQ證明: 設PQ‖BCE,過PQ可作BCE的平行平面TVW,容易證明:⊿TEP≌⊿VBQ.∴EP=BQ.反之,如果EP=BQ.作PT⊥EF.QW⊥DC,則⊿TEP≌⊿WCQ(A,A,S).T,P,W,Q到ECB等距離,PQ‖ECB.總之,PQ‖BCE的充要條件是EP=BQ。10.P47(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1) 若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分別與平面平行,則與平行(2) 若平面內有無數條直線與平面平行,則與平行(3) 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4) 過已知平面外一點,有且僅有一個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5) 過已知平面外一條直線,必能做出與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正確的有(4)11.P47(2)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1) 若,,則(2) 若,,則(3) ,,則正確的有(3)12.P-51例2有一根長為5cm,底面半徑為1cm的圓柱形鐵管,用一段鐵絲在鐵管上纏繞4圈,并使鐵絲的兩個端點落在圓柱的同一母線的兩端,則鐵絲的最短長度為多少厘米?(精確到0.1cm)解:把圓柱表面及纏繞其上的鐵絲展開在平面上,得到矩形ABCD,由題意知BC=5cm,AB=,點A與點C就是鐵絲的起止位置,故線段AC的長度即為鐵絲的最短長度,答:鐵絲的最短長度約為.13.P53練習6一個正三棱臺的兩個底面的邊長分別等于8cm和18cm,側棱長等于13cm,求它的側面積14.P65-12如圖,把長,寬各為5,4的長方形ABCD沿對角線AC折成直二面角,求頂點B和D之間的距離構造直角三角形15.P65-15三個球的半徑比是1:2:3,求證:其中最大的一個球的體積是另兩個球的體積之和的3倍16.P65-16正方體,等邊圓柱(底面直徑和高相等的圓柱),球的體積相等,則哪一個表面積最小球表面積最小A'O'O'x'x'y'y'ABDEFGHCABCPABP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1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1 頁 (共 5 頁)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南通市立體幾何訓練--例題精選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為的正方形,側面底面,若、分別為、的中點.(Ⅰ) //平面;(Ⅱ) 求證:平面平面;(本小題滿分14分)解:(Ⅰ)證明:連結,在中,的中位線,//,且平面,平面, ………7分(Ⅱ)證明:∵面面 ,平面面 ,∴平面 ,又,∴面面 (其它解法參照給分) ………14分2如圖四邊形是菱形,平面, 為的中點. 求證:⑴ ∥平面;⑵ 平面平面.[解]:證:設 ,連 。⑴ ∵為菱形, ∴ 為中點,又為中點。∴∥ (5分)又 , ∴∥(7分)⑵ ∵為菱形, ∴, (9分)又∵, ∴ (12分)又 ∴ 又∴ (14分)3、已知ABCD是矩形,AD=4,AB=2,E、F分別是線段AB、BC的中點,PA⊥平面ABCD.(1)求證:PF⊥FD;(2)設點G在PA上,且EG//平面PFD,試確定點G的位置.解:(1)證明:連結AF,在矩形ABCD中,因為AD=4,AB=2,點F是BC的中點,所以∠AFB=∠DFC=45°.所以∠AFD=90°,即AF⊥FD. …………………3分又PA⊥平面ABCD,所以PA⊥FD. …………… 4分所以FD⊥平面PAF. ………………………… 5分故PF⊥FD. ………………………………………6分(2)過E作EH//FD交AD于H,則EH//平面PFD,且AH=AD. …………………………8分再過H作HG//PD交PA于G,則GH//平面PFD,且 AG=PA. ………………………10分所以平面EHG//平面PFD,則EG//平面PFD, …………………………………………12分從而點G滿足AG=PA. ……………………………………………………………… 13分[說明:①用向量法求解的,參照上述評分標準給分;②第(2)小題也可以延長DF與AB交于R,然后找EG//PR進行處理.]4、如圖已知平面,且是垂足.(Ⅰ)求證:平面;(Ⅱ)若,試判斷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并證明你的結論.解:(Ⅰ)因為,所以.同理.又,故平面. 5分(Ⅱ)設與平面的交點為,連結、.因為平面,所以,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又,所以,即.在平面四邊形中,,所以.故平面平面. 14分5、已知等腰梯形PDCB中(如圖1),PB=3,DC=1,PB=BC=,A為PB邊上一點,且PA=1,將△PAD沿AD折起,使面PAD⊥面ABCD(如圖2)。(1)證明:平面PAD⊥PCD;(2)試在棱PB上確定一點M,使截面AMC把幾何體分成的兩部分;(3)在M滿足(Ⅱ)的情況下,判斷直線AM是否平行面PCD.解:(I)證明:依題意知:(II)由(I)知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在PB上取一點M,作MN⊥AB,則MN⊥平面ABCD,設MN=h則要使即M為PB的中點.(III)以A為原點,AD、AB、AP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0,0,0),B(0,2,0),C(1,1,0),D(1,0,0),P(0,0,1),M(0,1,)由(I)知平面,則的法向量。又為等腰因為所以AM與平面PCD不平行.6、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是等邊三角形,已知,,.(Ⅰ)設是上的一點,證明:平面平面;(Ⅱ)當點位于線段PC什么位置時,平面?(Ⅲ)求四棱錐的體積.證明:(Ⅰ)在中,∵,,,∴.∴. 2分又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 4分(Ⅱ)當點位于線段PC靠近C點的三等分點處時,平面. 5分證明如下:連接AC,交于點N,連接MN.∵,所以四邊形是梯形.∵,∴.又 ∵,∴,∴MN. 7分∵平面,∴平面. 9分(Ⅲ)過作交于,∵平面平面,∴平面.即為四棱錐的高. 11分又 ∵是邊長為4的等邊三角形,∴. 12分在中,斜邊邊上的高為,此即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積. 14分故. 15分7、如圖,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A1=4,點D是AB的中點, (I)求證:AC⊥BC1; (II)求證:AC 1//平面CDB1;解析:(1)證明線線垂直方法有兩類:一是通過三垂線定理或逆定理證明,二是通過線面垂直來證明線線垂直;(2)證明線面平行也有兩類:一是通過線線平行得到線面平行,二是通過面面平行得到線面平行.答案:解法一:(I)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邊長AC=3,BC=4AB=5,∴ AC⊥BC,且BC1在平面ABC內的射影為BC,∴ AC⊥BC1;(II)設CB1與C1B的交點為E,連結DE,∵ D是AB的中點,E是BC1的中點,∴ DE//AC1,∵ 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 AC1//平面CDB1;解法二:∵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三邊長AC=3,BC=4,AB=5,∴AC、BC、C1C兩兩垂直,如圖,以C為坐標原點,直線CA、CB、C1C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C(0,0,0),A(3,0,0),C1(0,0,4),B(0,4,0),B1(0,4,4),D(,2,0)(1)∵=(-3,0,0),=(0,-4,0),∴ =0,∴AC⊥BC1.(2)設CB1與C1B的交戰為E,則E(0,2,2).∵=(-,0,2),=(-3,0,4),∴,∴DE∥AC1.點評:2.平行問題的轉化:面面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主要依據是有關的定義及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8、 如圖所示,四棱錐P—ABCD中,ABAD,CDAD,PA底面ABCD,PA=AD=CD=2AB=2,M為PC的中點。(1)求證:BM∥平面PAD;(2)在側面PAD內找一點N,使MN平面PBD;(3)求直線PC與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解析:本小題考查直線與平面平行,直線與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礎知識,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答案:(1)是的中點,取PD的中點,則,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4分)(2)以為原點,以、、 所在直線為軸、軸、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則,,,,,在平面內設,,, 由由是的中點,此時 (8分)(3)設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設為故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為 (12分)解法二:(1)是的中點,取PD的中點,則,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4分)(2)由(1)知為平行四邊形,又同理,為矩形 ∥,,又作故交于,在矩形內,,, 為的中點當點為的中點時, (8分)(3)由(2)知為點到平面的距離,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設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點評:(1)證明線面平行只需證明直線與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即可;(2)求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只需在斜線上找一點作已知平面的垂線,斜線和射影所成的角,即為所求角;(3)證明線面垂直只需證此直線與平面內兩條相交直線垂直變可.這些從證法中都能十分明顯地體現出來9、 如圖,四棱錐中,側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且與底面垂直,底面是的菱形,為的中點.(Ⅰ)求與底面所成角的大小;(Ⅱ)求證:平面;(Ⅲ)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解析:求線面角關鍵是作垂線,找射影,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采用平移法 ( http: / / www. / wxc / ) 求二面角的大小也可應用面積射影法,比較好的方法是向量法 ( http: / / www. / wxc / )答案:(I)取DC的中點O,由ΔPDC是正三角形,有PO⊥DC.又∵平面PDC⊥底面ABCD,∴PO⊥平面ABCD于O.連結OA,則OA是PA在底面上的射影.∴∠PAO就是PA與底面所成角.∵∠ADC=60°,由已知ΔPCD和ΔACD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從而求得OA=OP=.∴∠PAO=45°.∴PA與底面ABCD可成角的大小為45°. ……6分(II)由底面ABCD為菱形且∠ADC=60°,DC=2,DO=1,有OA⊥DC.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則, .由M為PB中點,∴.∴.∴,.∴PA⊥DM,PA⊥DC. ∴PA⊥平面DMC.……4分(III).令平面BMC的法向量,則,從而x+z=0; ……①, ,從而. ……②由①、②,取x= 1,則. ∴可取.由(II)知平面CDM的法向量可取,∴.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6分法二:(Ⅰ)方法同上(Ⅱ)取的中點,連接,由(Ⅰ)知,在菱形中,由于,則,又,則,即,又在中,中位線,,則,則四邊形為,所以,在中,,則,故而,則(Ⅲ)由(Ⅱ)知,則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易得,,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及二面角的一般求法,綜合性較強 ( http: / / www. / wxc / ) 用平移法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利用三垂線定理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常用的方法.10、 如圖所示:邊長為2的正方形ABFC和高為2的直角梯形A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DE=,ED//AF且∠DAF=90°。(1)求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2)線段EF上是否存在點P使過P、A、C三點的平面和直線DB垂直,若存在,求EP與PF的比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解析:1.先假設存在,再去推理,下結論: 2.運用推理證明計算得出結論,或先利用條件特例得出結論,然后再根據條件給出證明或計算。答案:(1)因為AC、AD、AB兩兩垂直,建立如圖坐標系,則B(2,0,0),D(0,0,2),E(1,1,2),F(2,2,0),則設平面BEF的法向量,則可取,∴向量所成角的余弦為。即BD和面BEF所成的角的余弦。(2)假設線段EF上存在點P使過P、A、C三點的平面和直線DB垂直,不妨設EP與PF的比值為m,則P點坐標為則向量,向量所以。點評:本題考查了線線關系,線面關系及其相關計算,本題采用探索式、開放式設問方式,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題提出了較高要求。11、 已知正方形 ( http: / / wxc. / ) 、分別是、的中點,將沿折起,如圖所示,記二面角的大小為 ( http: / / wxc. / )(I) 證明平面;(II)若為正三角形,試判斷點在平面內的射影是否在直線上,證明你的結論,并求角的余弦值 ( http: / / wxc. / )分析:充分發揮空間想像能力,重點抓住不變的位置和數量關系,借助模型圖形得出結論,并給出證明.解: (I)證明:EF分別為正方形ABCD得邊AB、CD的中點,EB//FD,且EB=FD,四邊形EBFD為平行四邊形 ( http: / / wxc. / )BF//ED.,平面 ( http: / / wxc. / )(II)如右圖,點A在平面BCDE內的射影G在直線EF上,過點A作AG垂直于平面BCDE,垂足為G,連結GC,GD ( http: / / wxc. / )ACD為正三角形,AC=AD.CG=GD.G在CD的垂直平分線上, 點A在平面BCDE內的射影G在直線EF上,過G作GH垂直于ED于H,連結AH,則,所以為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 ( http: / / wxc. / ) 即.設原正方體的邊長為2a,連結AF,在折后圖的AEF中,AF=,EF=2AE=2a,即AEF為直角三角形, .在RtADE中, ., ( http: / / wxc. / )點評:在平面圖形翻折成空間圖形的這類折疊問題中,一般來說,位于同一平面內的幾何元素相對位置和數量關系不變:位于兩個不同平面內的元素,位置和數量關系要發生變化,翻折問題常用的添輔助線的方法是作棱的垂線。關鍵要抓不變的量.12、 設棱錐M-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MD,MA⊥AB,如果ΔAMD的面積為1,試求能夠放入這個棱錐的最大球的半徑.分析:關鍵是找出球心所在的三角形,求出內切圓半徑.解: ∵AB⊥AD,AB⊥MA,∴AB⊥平面MAD,由此,面MAD⊥面AC.記E是AD的中點,從而ME⊥AD.∴ME⊥平面AC,ME⊥EF.設球O是與平面MAD、平面AC、平面MBC都相切的球.不妨設O∈平面MEF,于是O是ΔMEF的內心.設球O的半徑為r,則r=設AD=EF=a,∵SΔAMD=1.∴ME=.MF=,r=≤=-1。當且僅當a=,即a=時,等號成立.∴當AD=ME=時,滿足條件的球最大半徑為-1.點評:涉及球與棱柱、棱錐的切接問題時一般過球心及多面體中的特殊點或線作截面,把空間問題化歸為平面問題,再利用平面幾何知識尋找幾何體中元素間的關系。注意多邊形內切圓半徑與面積和周長間的關系;多面體內切球半徑與體積和表面積間的關系。13、(本小題滿分14分)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邊長為的正方形,側面底面,若、分別為、的中點.(Ⅰ) //平面;(Ⅱ) 求證:平面平面;解:(Ⅰ)證明:連結,在中,的中位線,// ,且平面,平面,(Ⅱ)證明:∵面面 ,平面面 ,∴平面 ,又,∴面面14、.在直三棱柱中,,,是的中點,是上一點,且.(1)求證: 平面;(2)求三棱錐的體積;(3)試在上找一點,使得平面.解:(1)證明:為中點 ,又直三棱柱中:底面底面,,平面,平面 .在 矩形中:, , ,即, ,平面;(2)解:平面=;(3)當時,平面.證明:連,設,連, 為矩形,為中點,為中點,,平面,平面 平面.15、.如圖,以長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C及另兩個頂點為頂點構造四面體.(1)若該四面體的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試寫出一個這樣的四面體(不要求證明);(2)我們將四面體中兩條無公共端點的棱叫做對棱,若該四面體的任一對對棱垂直,試寫出一個這樣的四面體(不要求證明);(3)若該四面體的任一對對棱相等,試寫出一個這樣的四面體(不要求證明),并計算它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體積的比.解:(1)如四面體A1-ABC或四面體C1-ABC或四面體A1-ACD或四面體C1-ACD;(2)如四面體B1-ABC或四面體D1-ACD;(3)如四面體A-B1CD1設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則16、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其中主視圖AA1B1B和左視圖B1BCC1均為 矩形,俯視圖△A1B1C1中,A1C1=3,A1B1=5,(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求證:BC⊥AC1;(2)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D是底邊AB的中點,求證:AC1∥平面CDB1;(3)若三棱柱的高為5,求三視圖中左視圖的面積.解:(1)因為主視圖和左視圖均為矩形、所以該三棱柱為直三棱柱,……1分又俯視圖△A1B1C1中,A1C1=3,A1B1=5,,由余弦定理可得又∵BC⊥CC1,CC1∩A1C1=C1,∴BC⊥平面ACC1A1∵AC1平面ACC1A1,∴BC⊥AC1……………………………………4分(2)連BC1交B1C于M,則M為BC1的中點,連DM,則DM∥AC1…………6分∵DM平面DCB1,AC1平面DCB1,∴AC1∥平面CDB1……………………8分(3)左視圖中BC的長等于底面△ABC中頂點C到邊AB的距離d∴左視圖的面積………………………………12分17、.如圖,四邊形ABCD為矩形,AD⊥平面ABE,AE=EB=BC=2,為上的點,且BF⊥平面ACE.(1)求證:AE⊥BE;(2)求三棱錐D-AEC的體積;(3)設M在線段AB上,且滿足AM=2MB,試在線段CE上確定一點N,使得MN∥平面DAE.解:(1)證明:,∴,則 …………2分又,則∴ 又 ∴ …………4分(2)×× …………8分(3)在三角形ABE中過M點作MG∥AE交BE于G點,在三角形BEC中過G點作GN∥BC交EC于N點,連MN,則由比例關系易得CN= …………10分MG∥AE MG平面ADE, AE平面ADE,MG∥平面ADE同理, GN∥平面ADE平面MGN∥平面ADE又MN平面MGN MN∥平面ADEN點為線段CE上靠近C點的一個三等分點 …………12分18、 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PA=AB,底面ABCD為直角梯形,∠ABC=∠BAD=90°,PA=BC=(1)求證:平面PAC⊥平面PCD;(2)在棱PD上是否存在一點E,使CE∥平面PAB?若存在,請確定E點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解證:設PA=1.(1)由題意PA=BC=1,AD=2.……………………………………2分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AC⊥CD.……………………………………3分又∵PA⊥面ABCD,CD面ABCD,∴PA⊥CD. 又PA∩AC=A,∴CD⊥面PAC.……………………5分又CD面PCD,∴面PAD⊥面PCD.……………………6分(2)作CF∥AB交于AD于F,作EF∥AP交于PD于E,連接CE.……8分∵CF∥AB,EF∥PA,CF∩EF=F,PA∩AB=A,∴平面EFC∥平面PAB.………………10分又CE平面EFC,∴CE∥平面PAB.∵BC=,AF=BC,∴F為AD的中點,∴E為PD中點.故棱PD上存在點E,且E為PD中點,使CE∥面PAB.………12分19.如圖,已知點B在以AC為直徑的圓上,SA⊥面ABC,AE⊥SB于E,AF⊥SC于F.(1)證明:SC⊥EF;(2)若求三棱錐S—AEF的體積.解:(1)…………4分………6分(2)中,又…………8分由(1)知得…………10分由(1)知…………12分20、在正方體中,已知E、F、G分別是棱AB、AD、的中點.(1)求證:BG//平面;(2)若P為棱上一點,求當等于多少時,平面平面?法一:(1)證明:連接,在正方形中分別為中點, ∴,∴平面, ……2分又分別為中點, ∴,∴, ……4分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6分法二:延長FE交CB的延長線于H,連接. 由分別為中點, 則,,又G為中點,∴,, ∴,,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4分 ∴,又平面,∴平面; ……………6分(2)解:法一:連接AC交于EF于O點,連接, ∵∴, 則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8分 若平面平面EFP,則,設. 在中,,, , ∴,∴, ……………………………12分∴當時,平面. ……………………………14分法二:當時,平面平面EFP. ……………………7分證明如下:設正方體的棱長為1,則,∴,連接AC與EF交O,連接,,則,,∴,即為直角三角形,∴, ………………………11分又,∴,又,∴平面EFP, ………………………13分又平面,∴平面平面EFP. ………………………14分法三:取D為坐標原點,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設.8分設面的法向量為,則,解得,…10分設面EFP的法向量為,則解得,令,得,∴, ………………………13分∴時,平面平面EFP. ………………………14分BACDPQOPABCDFE·PABCDFE·HGABCMPDABCA1B1C1Exyz轉化轉化1,3,5VACDBABCDD1+A1+C1+B1+BCADEFMABCDA1D1C1B1GEFP(第17題)ABCDA1D1C1B1GEFPABCDA1D1C1B1GEFPHO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1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1 頁 (共 16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南通市立體幾何訓練--例題精選.doc 南通市立體幾何訓練--回歸課本.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