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數學廣角──搭配(一)》教學建議 一、課標要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一學段”中提出了“參與數學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等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參與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綜合實踐等活動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內容”中提出了“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www.21-cn-jy.com二、課標解讀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廣角”的單元內容,編排了最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考慮到排列與組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體育中足球、乒乓球等比賽中場次的設定、密碼的排列數,郵政編碼、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這類編號都要用到排列與組合。同時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還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等方法,初步滲透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以及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進而達到課標第一學段要求。(一)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使學生發現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體會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教學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引入,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逐步培養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并積累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學習過程。21教育網2.注重以學生動手操作等活動體驗為基本形式,呈現活動中展開的操作、觀察、思考與交流,呈現學生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初步感受排列與組合的知識,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獲得全面、有序地思考問題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21·cn·jy·com(二)在學生經歷探究、發現、證明數學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當地進行數學表達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來源:21·世紀·教育·網】1.在具體的問題中,讓學生讀懂例題和練習中的題意,經歷分析、探究、比較的過程,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在練習二十四的習題中,要求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進行組合,在嘗試中研究交流,同伴互助,積極地與他人交流。21·世紀*教育網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組合的內涵。在例2的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題意,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對兩種方法進行觀察、比較、交流,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組合的區別。通過例1和例2的比較,使學生明確“一種情況與順序無關,一種情況與順序有關”的數學方法。21cnjy.com3.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應處理好學生動手實踐與小組合作學習的關系。如,可以通過寫一寫,畫一畫,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感受他人的思考,明晰排列、組合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如何學會有序、全面的思考方式。2·1·c·n·j·y(三)教材選用學生學習中常遇到的問題(組成兩位數、求和、涂色)、生活中常遇到的簡單問題(握手問題、付錢問題、照相問題、送書問題、搭配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中精心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好奇心,感受數學與生活聯系的同時,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教師要把握教學要求,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羅列、連線、列表等方式,找出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單元屬于學生思維內容,教學時不超過教材要求水平,不作拔高練習。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