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化 學 反 應 與 熱 能以上反應都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中能量怎樣變化?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有______產生;用溫度計測量,溫度_____。該反應產生______,該反應______熱量。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升高氣泡放出氣體Mg+2HCl==MgCl2+H2↑實驗6-1:實驗6-2: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聞到刺激性氣味,燒杯壁發涼,木片和燒杯黏結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狀。該反應產生NH3氣體和水,該反應吸熱反應。化學方程式:Ba(OH)2·8H2O + 2NH4Cl= BaCl2 + 2NH3↑ + 10H2O:釋放熱量的化學反應1. 放熱反應2. 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一、化學反應與熱能思考:放出(吸收)熱量的變化一定是放熱(吸熱)反應嗎?不一定。吸、放熱反應都屬于化學反應。NaOH固體溶于水、濃H2SO4溶于水,屬于放熱過程;NH4NO3固體溶于水,升華、蒸發屬于吸熱過程。放熱反應 吸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反應②大多數化合反應③酸堿中和反應④金屬與水(或酸)反應⑤物質的緩慢氧化問題:請結合實驗與所學知識,總結出有哪些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①大多數分解反應②C + CO2 2CO═══高溫④Ba(OH)2·8H2O 和 NH4Cl反應③C + H2O(g) CO + H2═══高溫⑤NaHCO3與鹽酸的反應問題:化學反應過程中為什么會有能量的變化?H2 + Cl2 2HCl═══點燃微觀角度——化學鍵3. 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斷裂化學鍵吸收能量反應物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生成物能量變化兩者之差斷開 1 mol H—H 鍵需要吸收 436 kJ 的能量思考:H2 + Cl2 = 2HCl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斷開 1 mol Cl—Cl 鍵需要吸收 243 kJ 的能量形成 1 mol H—Cl 鍵需要放出 431 kJ 的能量E吸收 = 436 + 243 = 679 kJE放出 = 431 × 2 = 862 kJE吸< E放放熱反應宏觀角度反應物的總能量高生成物的總能量高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物質本身是具備能量的生成物的總能量低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一個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取決于反應物總能量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用圖形表征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吸熱反應4. 物質的穩定性與能量的關系各種物質都具有能量→物質的組成、結構與狀態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物質所具有的能量高時性質活潑,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越少。物質所具有的能量低時性質穩定,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越多。物質的穩定性─能量越低越穩定二、人類對能源的利用柴火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新能源柴草時期化石能源時期多能源結構時期現階段人類獲取熱能的主要途徑化石燃料利用過程面臨的問題儲量有限,短期內不可再生影響環境煤、石油產品燃燒排放的粉塵、SO2、NOx、CO等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太陽能 風能 地熱能解決辦法節能尋找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1. 下列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錯誤的是( )A. 會引起化學鍵的變化 B. 會產生新的物質C. 必然引起物質狀態的變化 D. 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變化C練習: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H2O(g)===H2O(l)該過程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該過程是化學變化C.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都表現為熱量的變化D.對于如圖所示的過程,是吸收能量的過程A3. 對于放熱反應2H2+O2 2H2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總能量高于反應物H2和O2所具有的總能量B.反應物H2和O2所具有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總能量C.反應物H2和O2所具有的總能量等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總能量D.反應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B═════點燃已知斷開1 mol H—H鍵吸收能量436 kJ,斷開1 mol O=O鍵吸收能量498 kJ,斷開1 mol H—O鍵吸收能量465 kJ。則1 mol H2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為 。4×465 kJ/2-(2×436kJ+498 kJ)/2=245 kJ2 mol H—H2×436 kJ1 mol O=O4×465 kJ以2H2+O2 2H2O為例:═════點燃4. 斷開1 mol H—H鍵、1 mol N—H鍵、1 mol N≡N鍵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為436 kJ、391 kJ、946 kJ。求:(1)1 mol N2完全反應生成NH3需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_____ kJ。放出92(2)1 mol H2完全反應生成NH3需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_____ kJ。(不考慮可逆反應)放出30.6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