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化 學 反 應 與 電 能我們的生活很難離開電火力發電核電站水力發電風力發電2015年我國發電總量構成圖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能主要來自火力發電。閱讀教材找出火力發電過程中有何能量變化?1. 火力發電化學能熱能機械能燃燒蒸汽發電機電能燃燒(氧化還原反應)是使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關鍵。能量轉換:影響:①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造成資源浪費②煤燃燒有產生溫室氣體CO2和污染物SO2等③能量經過多次轉換,能量損失大一、化學反應與電能實驗裝置實驗現象實驗結論鋅片溶解,表面產生無色氣泡;Cu片無變化銅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氫的后面,不能從酸溶液中置換出氫氣鋅片溶解;銅片表面有氣泡鋅與稀硫酸反應,但氫氣在銅片上產生鋅片溶解;銅片表面有氣泡;電流表指針偏轉實驗探究:鋅與稀硫酸反應,但氫氣在銅片上產生,產生電流2. 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本質:氧化還原反應負極:電子流出的一極正極:電子流入的一極(1)電極分析:嘗試分析原電池工作原理結合課本圖6-7分析說明該原電池的電極和導線、電解質溶液中的導電微粒分別是什么?(說明其移動方向)電子:負極→沿導線→正極陽離子:負極→正極陰離子:正極→負極電極和導線→電解質溶液Zn-2e-=Zn2+2H++2e-=H2↑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負極正極發生溶解產生氣泡問題1:如何判斷電極?問題2:有何現象?問題4:如何表征?問題3:發生什么反應?分析:嘗試分析原電池工作原理2. 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本質:氧化還原反應負極:電子流出的一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正極:電子流入的一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1)電極負極:Zn - 2e- = Zn2+正極:2H+ + 2e- = H2↑(2)電極反應式總反應:Zn + 2H+ = Zn2+ + H2↑(3)電子與電流流向外電路內電路閉合回路電子:負極→沿導線→正極電流:正極→沿導線→負極陽離子:負極→正極電流:陰離子:正極→負極負極→正極(4)組成原電池的條件①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②兩種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或一種為能導電的非金屬)③具有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④形成閉合回路CuZn---Zn2+H+H+Zn-2e-=Zn2+2H++2e-=H2↑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負極正極陽離子陰離子發生溶解產生氣泡原電池總反應:Zn+2H+===Zn2++H2↑電子流向:負極 沿導線 正極電流方向:正極 沿導線 負極外電路內電路外電路內電路e-I小結:判斷題:(1 )原電池是一種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 )(2)正極是電子流出的一極( )(3)在原電池中,發生氧化反應的一極是負極( )(4)在原電池中,電解質溶液中的陰離子向正極移動( )(5)在原電池中,電子從正極流經電解質溶液流向負極( )(6)在原電池中,電流經外電路從負極流向正極( )√×××××1. 下列關于原電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原電池的負極發生的反應是氧化反應B. 原電池的電極只能由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C. 原電池能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D. 原電池中電子流入的一極是正極B練習:2. 如圖裝置中,明顯有電流產生的是( )C3. 如圖所示,把鋅片和銅片用導線相連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構成原電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Zn是負極,發生還原反應B. 電流從鋅片流向銅片C. 一段時間后,銅片質量減輕D. 該裝置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D4. 有A、B、C、D四塊金屬片,進行如下實驗: ①A、B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浸人稀H2SO4中,A極為負極; ②C、D用導線相連后,同時浸人稀H2SO4中,電流由D流向C; ③A、C相連后,同時浸人稀H2SO4中,C極產生大量氣泡; ④B、D相連后,同時浸人稀H2SO4中,D極發生氧化反應。 據此,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關系是( ) A. A>B>C>D B. A>C>D>BC. C>A>B>D D. B>D>C>AB5. 某小組為研究原電池原理,設計如圖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無論a和b是否連接,鐵片均會溶解,溶液從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B. a和b不連接時,鐵片上會有金屬銅析出C. a和b用導線連接時,銅片上發生的反應為Cu2++2e-= CuD. 無論a和b是否連接均可形成原電池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