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主講老師:專題7催化劑-化學反應歷程高中化學二輪復習課件20241-考點掃描有效碰撞理論快反應、慢反應、決速步驟化學反應速率反應速率方程、速率常數化學反應歷程:吸附、斷鍵、成鍵、脫附基本考點催化劑,過渡態理論、相對能量、活化能關鍵詞1.基元反應2.反應機理3.過 渡 態4.決速步驟5.選 擇 性6.影響因素7.催化劑活性8.自催化作用9.催化劑中毒10.生物酶溫度反應物擴散、吸附、斷鍵、成鍵、脫附的具體步驟等等反應物一步轉化為生成物的反應。復雜反應往往有多個基元反應生成的活化配位化合物的中間過渡狀態,能量最高,活化能最高點一個反應中活化能最大的基元反應,其速率最小,為決速步驟。有多個平行反應時,實際應用時選用目標產物的選擇性高的催化劑催化劑的濃度、溫度和催化劑表面積,都會影響催化效率。催化劑總是在某溫度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此溫度均降低。某一反應產物的累計,造成反應速率增大,叫做自催化作用。雜質或某一產物或某一反應物使催化性能減弱或消失,叫催化劑中毒生物酶做催化劑時,溫度過高使蛋白質變性,失去催化功能高錳酸鉀/草酸,(產物Mn2+自催化)大多數化學反應并不是經過簡單碰撞就能完成,往往要經過多個反應步驟才能實現。每一步反應都稱為基元反應。反應物分子并不是通過簡單碰撞直接形成產物,而是必須經過一個形成活化絡合物的過渡狀態,并且達到這個過渡狀態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基元反應、過渡態理論及活化能基元反應過渡態理論爬山時,山頂就是“過渡態” H=E1-E2=正反應活化能-逆反應活化能【催化劑的概念和特點】催化劑是在化學反應中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而不改變化學平衡,且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蜂窩陶瓷催化劑鐵觸媒催化劑V2O5催化劑(1)催化劑有高效性催化劑能成千上萬倍的增加化學反應速率。(2)有高度的選擇性催化劑只對特定反應起催化作用。具有選擇性。(3)有一定的穩定性/不穩定性實際反應過程中,催化劑長期受熱和化學作用,會發生一些不可逆的物理化學變化合成氨工業中的主要催化劑,在500℃時活性最大SO2的催化氧化催化劑做成蜂窩狀,可以提高與反應物的 接觸面積催化劑:改變什么,不改變什么?改變改變反應的途徑(機理)改變反應的活化能改變了化學反應速率簡化的催化反應基本過程反應物擴散到催化劑表面→反應物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吸附的反應物轉化生成產物→產物的解吸ΔH不變一步完成兩步jiyuanfanying不改變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不能改變焓變(ΔH)不改變反應的平衡轉化率(α)T℃不變反應平衡常數(K)不變不改變反應的可能性!加快等時轉化率v正,v逆同倍增大,平衡時間縮短思維建模加入催化劑K后,反應分兩步進行反應A+B→AB 的活化能為Ea①A+K→AK 活化能高Ea1(慢反應,決速步驟)②AK+B→AB+K 活化能低為Ea2(快反應)A +B→ABK總反應測定值活化能【詮釋】由于Ea1>Ea2,第①步反應是慢反應,是決定整個反應快慢的步驟,稱為“決速步驟”,在催化劑條件下總反應的活化能是一個實驗測定值。【典例5】【典例1】(2018北京)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由CO2和CH4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CH3COOH的催化反應歷程。該歷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成CH3COOH總反應的原子利用率為100%B.CH4→CH3COOH過程中,有C—H發生斷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D.該催化劑可有效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DCO2+CH4→CH3COOH√√√×催化劑不改變平衡轉化率看反應物分子是否全部進入產物中CH4的4個C-H變為3個催化劑還需知道什么12345催化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數增大→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催化劑→減少時間,加快速率,減少能耗理想催化劑→選擇性高【給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能夠同時發生多個反應,催化劑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標產物在產物中的占比】溫度選擇,首先應考慮催化劑的活性溫度,高于或低于最佳活性溫度,反應速率均減慢催化劑中毒:由于某些原料雜質、催化劑自身的某些雜質、反應產物或副產物的作用而使催化活性減弱或喪失的現象常見考法1. H判斷:起點→終點能量差值,2. 反應物生成物的判斷:(1)只進不出,叫做“反應物”(2)只出不進,叫做“生成物”(3)循環反應物質,“要么是催化劑,要么是反應的環境介質”3.反應的催化劑:最初進入反應體系不斷循環的物質,通常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4.化學鍵數目: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化學鍵數目要變。5.原子利用率 := 目標產物總質量 反應物總質量這里是總質量,不是總原子個數!反應機理圖1-考查催化反應一般過程(簡化的機理)①反應物擴散到催化劑表面;②反應物被吸附在催化劑表面;③被吸附的反應物發生化學反應斷鍵、成鍵生成產物;④產物的解吸。【典例】:氮氣與氫氣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合成氨反應的微粒變化歷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反應歷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A擴散吸附斷鍵、反應脫附A.反應過程可表示為B.E1為反應物的能量與過渡態的能量差,稱為正反應的活化能C.正反應的熱效應為ΔH=E1 E2,且E2>E1,所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D.此圖中逆反應的熱效應為ΔH=E1 E2,逆反應為吸熱反應A +BC→[A…B…C] → AB +C(反應物) (過渡態) (生成物)D【典例】某反應過程中體系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H=E1-E2 =正反應活化能-逆反應活化能<02-考查相對能量、過渡態、焓變的計算和判斷吸放熱能量最高的狀態 H=E2-E1 >0【典例】N2O是一種強溫室氣體,且易形成顆粒性污染物,研究N2O的分解對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碘蒸氣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應歷程為:第一步 I2(g) ―→2I(g) (快反應)第二步 I(g)+N2O(g)―→N2(g)+IO(g) (慢反應)第三步 IO(g)+N2O(g)―→N2(g)+O2(g)+I(g)(快反應)實驗表明,含碘時N2O的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0.5(I2)(k為速率常數)。下列表述正確的是_____(填字母)。A.I2濃度與N2O分解速率無關 B.第二步對總反應速率起決定作用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IO為反應的中間產物BD 速率方程中有c(I2)慢反應步驟為決速步驟,活化能大IO開始沒有反應后也沒有,為中間產物3-考查快反應、慢反應與活化能的關系;中間產物和決速步驟4×1接力賽成績,取決于跑到最慢的那個【典例】我國學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標注。可知水煤氣變換的ΔH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______eV,寫出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煤氣變換的ΔH取決于反應物和最終生成物能量差小于2.02COOH* +H*+H2O*===COOH*+2H*+OH* (或H2O*===H*+OH*)該步驟化學方程式,用基元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表示(化簡不化簡均可)最低能量態與過渡態的能量差值:1.86-(-0.16)=2.02eV4-根據基元反應的能量圖,判斷最大能壘和焓變反應物的最低能量到過渡態能量差值為活化能【典例】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2NO(g) + 2CO(g)=N2(g) + 2CO2(g) H<0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質量同種催化劑時,增大催化劑比表面積可提高反應速率。某同學設計了下表所示的三組實驗 。請在圖中畫出三個實驗中,NO 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 , 并標明編號。增大比表面積, 速率加快平衡時間縮短,但平衡轉化率相同;升溫,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逆向)移動,α(NO)降低,c(NO)增大所用考點5-根據圖像表格,判斷反應速率大小,轉化率高低,并繪制曲線溫度相同比表面積大速率快轉化率相同比表面積相同溫度高速率快轉化率II>IIII,II相比,其轉化率相同,反應時間 I>IIII,III相比,其轉化率III【典例7】( 2017天津) H2S 和 SO2 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工業上采取多種方法減少這些有害氣體的排放。生物脫 H2S 的原理為:H2S + Fe2(SO4)3 =S + 2FeSO4 + H2SO44FeSO4 + 02 + 2H2SO4 =2Fe2(SO4)3 + 2H2O硫桿菌存在時 FeSO4 被氧化的速率是無菌時的 5x105 倍 ,該菌的作用是_________;若反應溫度過高 ,反應速率下降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劑硫桿菌因蛋白質變性而失去了催化性能催化劑催化劑活性若溫度偏低,反應速率則偏小;若溫度偏高,催化劑活性減弱。6-催化劑活性與溫度的關系考查催化效率隨著起催化作用的產物的積累速率迅速增大特點開始反應速率很小【典例8】向三頸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 MnO2 和水 , 攪拌 , 通入 SO2 和 N2 混合氣體 , 恒溫下發生反應 : MnO2 +H2SO3 =MnSO4 +H2O ;若將 N2換成空氣 , 測得 C(Mn2+ ) 、 C(SO42—) 隨時間 t 的變化如圖所示 。導致 C(Mn2+ ) 、 C(SO42—) 變化產生明顯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圖可知 , "N2 換成空氣"發生了副反應 : O2 + 2H2SO3=2H2SO4表示 C(SO42—) 的曲線斜率逐漸增大 , 說明 SO42— 的生成速率逐漸增大,因反應物濃度 、 壓強 、 溫度 、 接觸面積等維持不變 ,所以導致 SO42— 的生成速率加快的因素應是催化劑,而且催化劑是某種生成物: Mn2+【答案 】 Mn2+ 對反應 O2 + 2H2SO3=2H2SO4 的反應有催化作用7-自催化反應的圖像解釋——某反應產物做催化劑【典例】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熱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機理為:H2O2+I-―→H2O+IO- 慢H2O2+IO-―→H2O+O2+I- 快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速率與I-濃度有關B.IO-也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反應活化能等于98 kJ·mol-1D.v(H2O2)=v(H2O)=v(O2)AH2O2的分解反應速率主要是由第一個慢反應決定,增加I-濃度,反應速率加快,A項正確 反應前后都有且不變的是I-,為催化劑;而反應前后都沒有的IO-為中間產物,B項錯誤 焓變=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題目無法計算。 根據化學方程式:2H2O2=2H2O+O2,反應速率關系為v(H2O2)=v(H2O)=2v(O2) 8-催化劑、中間產物的判斷、催化劑濃度與速率關系2Cu + O2 =2CuO; CH3CH2OH + CuO=CH3CHO + Cu + H2O9-補全催化反應歷程【歷程】催化劑 Cu 先反應后又生成 : Cu→CuO→Cu【典例】乙醇在銅的催化作用下的催化氧化:【典例10】 用 NaCIO3、 H2O2 和稀硫酸制備 CIO2 ,反應開始時加入少量鹽酸 ,CIO2 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 ( CI- 對反應有催化作用 ) 。 該過程可能經兩步反應完成 , 將其補充完整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② H2O2 + CI2 =2CI- +O2 + 2H+【解析】②步中 CI2 生成 CI-, 可知催化制 CI- 的變化歷程是: CI-→CI2 → CI-, 即 CI- 在第①步中變成 CI2 ,由題給信息及氧化還原知識可知 ,氧化劑是 CIO3-, 且 CIO3-反應后生成CIO2離子方程式 :2CIO3- + 2CI- +4H+ =2CIO2 +CI2 + 2H2O兩個反應反復進行,使催化反應完成10-反應物濃度,催化劑濃度與速率的關系【典例】[2021·遼寧卷,12]某溫度下,降冰片烯在鈦雜環丁烷催化下聚合,反應物濃度與催化劑濃度及時間關系如圖。已知反應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時間稱為半衰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劑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B.其他條件相同時,降冰片烯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C.條件①,反應速率為0.012 mol·L-1·min-1D.條件②,降冰片烯起始濃度為3.0 mol·L-1時,半衰期為62.5 minB由圖中曲線①②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催化劑濃度大的②,斜率明顯變大,故增大濃度可以提高反應速率,A項正確 由曲線①③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降冰片烯的濃度①是③的兩倍,所用時間①也是③的兩倍,反應速率相等,故說明反應速率與降冰片烯濃度無關11-從反應機理能量圖分析主要產物一級碳正離子二級碳正離子[思考]請從速率和平衡視角分析丙烯與HBr反應的主要產物。機理1機理2藍色:機理1紅色:機理2第一步活化能大,為決速步主要產物機理1:活化能大,速率慢;放熱少,反應限度小。機理2:活化能小,速率快;放熱多,反應限度大。馬氏加成產物:2-溴丙烷反馬氏加成產物:1-溴丙烷【典例】 [2022年山東] 18O標記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水解,部分反應歷程可表示為: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 為快速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Ⅱ、Ⅲ為決速步驟B. 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 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D. 反應Ⅰ與反應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反應I,IV活化能大,為決速步驟12-簡單有機反應歷程I II III IV 活化能小反應快快速平衡,反應Ⅱ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 或 ,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確;【典例】(2021·山東)18O標記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水解,部分反應歷程可表示為: +CH3O-,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 為快速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Ⅱ、Ⅲ為決速步B.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D.反應Ⅰ與反應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反應Ⅲ的成鍵和斷鍵方式為 或,因此反應結束后溶液中不會存在CH318OH,故C錯誤;該總反應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總反應為放熱反應,因此和CH3O-的總能量與 和OH-的總能量之差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故D錯誤。【典例】[2022年山東] 18O標記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發生水解,部分反應歷程可表示為: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 為快速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Ⅱ、Ⅲ為決速步驟B. 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 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D. 反應Ⅰ與反應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圖示總反應的焓變反應I,IV活化能大,為決速步驟考點11-簡單有機反應的反應歷程I II III IV B12-“環式”催化反應過程圖像題分析“入環”的物質為反應物,如①和④位于“環上”的物質一般是催化劑或中間體,如⑤、⑥、⑦和⑧;“出環”的物質為生成物,如②和③12反應前后都在的是催化劑,催化劑的化學鍵數目、化合價一般發生變化。3反應前后都沒有的是中間產物【典例】(2020·全國Ⅰ卷)銠的配合物離子[Rh(CO)2I2]-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應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CH3COI是反應中間體B.甲醇羰基化反應為CH3OH+CO = CH3CO2HC.反應過程中Rh的成鍵數目保持不變D.存在反應CH3OH+HI=CH3I+H2O×√√√C最初進入的是催化劑,其余為中間產物進入循環體系的反應物最后分離出來的生成物4鍵6鍵5鍵6鍵【典例】(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過程的總反應為總反應看循環圖:入環者HCOOH為反應物;出環者為H2,CO2為生成物;最初參與反應的環內物質和[L-Fe-H]+為催化劑;其余環內物質為中間過渡態產物。故可以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判斷出總反應為:A選項正確。催化劑√【典例】(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H+濃度過大或者過小,均導致反應速率降低HCOOH H+ + HCOO- (1)I→II反應,HCOO- +I →II,增加H+濃度,平衡(1)逆向移動,HCOO- 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III→IV反應,III+ H+ →IV反應,減小H+濃度,反應速率減慢;故H+濃度過大或過小,均會導致反應速率降低。B選項正確。√【典例】(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該催化循環中Fe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分析】由機理圖可以看出,整個過程中,[L-Fe-H]+始終為+1價,把它作為整體進行分析。因HCOO-,與Fe成鍵的H-為-1價(電負性H>Fe)IV中的H2為0價所以[L-Fe-H]+為+1價,可以判斷Fe的化合價沒有發生變化。C錯誤。+1+1+1+1-1-10×【典例】(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該過程的總反應速率由Ⅱ→Ⅲ步驟決定【解析】決速步驟是活化能最大的步驟,經對比,反應Ⅳ→Ⅰ能壘最大,反應速率最慢,對該過程的總反應起決定作用,故D錯誤。×活化能最大的是IV--I步【典例】(2021湖南高考)鐵的配合物離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過程的總反應為B.H+濃度過大或者過小,均導致反應速率降低C.該催化循環中Fe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D.該過程的總反應速率由Ⅱ→Ⅲ步驟決定CD【典例】(2019全國I)28(3)我國學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 標注。可知水煤氣變換的ΔH_____ 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該歷程中最大能壘(活化能)E正=_________eV,寫出該步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2.02小于2.02COOH· +H · +H2O · →COOH · +2H · +OH ·13-尋找反應歷程中的最大能壘【催化劑選擇性】:一種催化劑催化指定反應物,可以生成多種不同的產物,其中某一種產物是最希望獲得的,則這一種產物產率的大小代表了該反應選擇性的好壞。【選擇性的表示方法】:某產物選擇性可用消耗的原料轉變為指定產物的百分率表示。改變催化劑會引起催化劑選擇性的變化。14-催化劑的選擇性考查【典例20】以丙烯、氨、氧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晴(C3H3N)和副產物丙烯醛(C3H4O)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 515kJ·mol 1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 353 kJ·mol 1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催化劑【解析】改變催化劑會引起催化劑選擇性的變化,故提高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催化劑。方法:找到合適的,只催化或主要催化丙烯腈的合成,不催化或少催化丙烯醛合成的催化劑。【典例】(2020·江蘇·高考真題)CO2/ HCOOH循環在氫能的貯存/釋放、燃料電池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1)CO2催化加氫。在密閉容器中,向含有催化劑的KHCO3溶液(CO2與KOH溶液反應制得)中通入H2生成HCOO-,其離子方程式為 ;其他條件不變,HCO3-轉化為HCOO-的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1所示。反應溫度在40℃~80℃范圍內,HCO3-催化加氫的轉化率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1) HCO3- + H2 == HCOO- + H2O↓2 ↑2(2) 反應溫度在40℃~80℃范圍內時,隨溫度升高,活化分子增多,反應速率加快;同時溫度升高催化劑的活性增強,所以HCO3-的催化加氫速率迅速上升;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溫度升高催化劑的活性增強15-催化劑的活性與溫度關系的本質【典例】(2) HCOOH催化釋氫。在催化劑作用下, HCOOH分解生成CO2和H2可能的反應機理如圖-3所示。①HCOOD催化釋氫反應除生成CO2外,還生成__________(填化學式)。HD【解析】HCOOH電離生成HCOOˉ和H+分別與催化劑結合;在催化劑表面HCOOˉ分解生成CO2和Hˉ,之后在催化劑表面Hˉ和第一步產生的H+反應生成H2。(D+)H+(D+)H+H-HCOOD電離生成HCOOˉ和D+分別與催化劑結合;在催化劑表面HCOOˉ分解生成CO2和Hˉ,之后在催化劑表面Hˉ和第一步產生的D+反應生成HD。【典例22(2) HCOOH催化釋氫。在催化劑作用下, HCOOH分解生成CO2和H2可能的反應機理如圖-3所示。②研究發現:其他條件不變時以 HCOOK溶液代替 HCOOH催化釋氫的效果更佳,其具體優點是 。提高釋放氫氣的速率,提高釋放出氫氣的純度【解析】HCOOK=HCOOˉ+K+,HCOOˉ與催化劑結合后分解出CO2和H-(即KH),KH+H2O=H2↑+KOH,生成的KOH可以吸收分解產生的CO2,從而使氫氣更純凈。所以具體優點是:提高釋放氫氣的速率,提高釋放出氫氣的純度。【典例23】(2021·重慶卷·12)甲異腈(CH3NC)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異構化反應: CH3NC(g) CH3CN(g),反應過程中甲異腈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圖中T為溫度)。該反應的反應速率v與c的關系為v=kc,k為速率常數(定溫下為常數),a點和b點反應速率相等,即v(a)=v(b)。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f段的平均反應速率為1.0×10-4mol·L-1·min-1B. a點反應物的活化分子數多于d點C. T1>T2D. 3v(d)=2v(e) a→d過程中,c(CH3NC)逐漸降低,活化分子數減少,則a點反應物的活化分子數多于d點 據速率方程及v(a)=v(b):k1×20×10-3=k2×10×10-3,即2k1=k2,則T2時,速率常數大,T2>T1 v(d)=5×10-3×k2,v(e)=15×10-3×k1,由于2k1=k2,可得3v(d)=2v(e)C16-速率方程、c與活化分子數、速率比較【典例】CH4-CO2催化重整反應為:CH4(g)+CO2(g)=2CO(g)+2H2(g)。反應中催化劑活性會因積碳反應而降低,同時存在的消碳反應則使積碳量減少。相關數據如下表:17-催化劑與積碳反應和消碳反應對速率的影響積碳反應CH4(g)=C(s)+2H2(g) 消碳反應CO2(g)+C(s)=2CO(g)ΔH/(kJ·mol 1) 75 172活化能/(kJ·mol 1) 催化劑X 33 91催化劑Y 43 72①由上表判斷,催化劑X Y(填“優于”或“劣于”),理由是 。應減慢積碳反應,加快消碳反應劣于相對于催化劑X,催化劑Y積碳反應的活化能大,積碳反應的速率小;而消碳反應活化能相對小,消碳反應速率大活化能大反應慢活化能小反應快考點17-催化劑與積碳反應和消碳反應積碳反應CH4(g)=C(s)+2H2(g) 消碳反應CO2(g)+C(s)=2CO(g)ΔH/(kJ·mol 1) 75 172活化能/(kJ·mol 1) 催化劑X 33 91催化劑Y 43 72②在反應進料氣組成、壓強及反應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某催化劑表面的積碳量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升高溫度時,下列關于積碳反應、消碳反應的平衡常數(K)和速率(v)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填標號)。A.K積、K消均增加B.v積減小,v消增加C.K積減小,K消增加D.v消增加的倍數比v積增加的倍數大AD 升溫,正逆反應的活化分子百分數均增加兩反應均為吸熱反應,升溫正向移動K增大升溫,對吸熱多的反應更有利,故D對催化劑和反應歷程相關試題,基于真實情境,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選擇與化工生產關系密切的催化劑 , 主要從反應歷程 、 活化能 、 速率 、化學平衡移動等,考查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從試題形式上看 , 常常融合圖像 、 表格等信息呈現形式 ,考查學生吸收和整合陌生信息的能力 。歸納與小結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