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西方傳統繪畫作品欣賞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西方繪畫史的重要時期古希臘羅馬時期01文藝復興時期0320世紀現代派繪畫05中世紀時期0217、18、19世紀的繪畫0421世紀萊比錫繪畫06欣賞的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釋評價《蒙娜麗莎》意大利 達 · 芬奇 木板油畫巴黎盧浮爾宮博物館藏達芬奇自畫像文藝復興的精神代表西方美術史上的天才——達芬奇達·芬奇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并不準確,他是一個博學者,是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在繪畫、音樂、建筑、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體型豐滿,體態端莊優雅,面帶微笑,雙手交叉的婦女的形象背景遠山和溪水襯托偏暗的色調,增加了神秘感描述:看到了什么?好?分析:構圖:正面胸像、金字塔構圖,加上深色頭發和衣服對面部的襯托,使人物端莊秀麗神秘的微笑?細膩的刻畫了人物眼角、唇邊等表露表情的關鍵部位,使蒙娜麗莎的微笑變得神秘莫測技法:使用漸隱法,畫面背景由近到遠逐漸變得模糊,表現出空氣透視的效果,拓展了畫面的空間,其實也是對人物內心寧靜從容的烘托文藝復興是盛行于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于佛羅倫薩,后擴展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解釋:人文背景19世紀英國批評家華德·派特:“《蒙娜麗莎》比環繞她的巖石年紀還要老,她像吸血鬼似的死去很多次,所以知道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秘密,她也能潛進深海帶走她所生活過的日子。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 文藝復興時期 人們對于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評價:地位 價值追求真實的視覺效果意大利16世紀末17世紀初杰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卡拉瓦喬被稱為推開17世紀大門的人,是一位非常具有獨特個性和風格的藝術家,大膽處理光線,帶進了明暗對照畫法,對巴洛克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維米爾 廚娘擅于畫市民日常生活,尤其喜歡描繪家庭婦女室內的生活名稱:拾穗者 作者:米勒《拾穗者》是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讓 弗朗索瓦 米勒于1857年創作的一幅作品,它生動描繪了十九世紀法國農村生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是最能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印象派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主要代表莫奈馬奈雷諾阿德加印象派的產生: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日出學院派的畫家們看到這幅作品時,認為很粗糙,過于隨便,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繪畫的畫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憑印象胡亂畫出來的,這些畫家統統都是“印象主義”。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于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受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于光,于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于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藝術特色新印象派新印象主義,點彩派,是繼印象派之后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后印象派主要代表塞尚梵高高更后印象派的產生后 印象主義存在于19世紀80~90年代,19世紀80年代法國的一群美術家,反對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片面追求客觀表現、外光和色彩,主張重新重視美術中形成的觀念,強調作者主觀的重要性。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于客觀物象,要滲透作者的主觀感情和情緒。后印象主義畫家放棄了只是追求色彩這一狹隘的目標,而追求更富激情的主觀表現。他的理論和實踐導致歐洲繪畫同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決裂,一種全新的藝術觀念出現了,20世紀西方現代派藝術就此得以萌芽。保羅塞尚:現代藝術之父塞尚反對印象主義因迷戀外光和色彩而破壞物象的實體結構和持久感,并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現與自然相似的有真實感和動態感的圖像。馬蒂斯和畢加索都說“塞尚,我們所有人的父親”。由于塞尚等人作為先行者進行了探索,為后面的藝術家鋪平了道路,所以后印象主義直接影響了20世紀初法國畫壇幾乎同時出現的兩大新思潮∶注重畫面結構的立體主義——受塞尚的啟發和注重色彩、線條動力與節奏的野獸主義——受凡高和高更的影響。注重作品的題材內容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追求真實的視覺效果,注重題材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