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2講 質量守恒定律知識清單·理脈絡【廣西真題鏈接】1.(2022·百色中考)硅是信息技術的關鍵材料,工業上制粗硅的反應原理是2C+SiO2 Si+2X,其中X的化學式是 ( )A.CO2 B.H2O C.SiH4 D.CO2.(2018·桂林中考)向原煤中加入適量生石灰制成“環保煤”,可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為2CaO+mSO2+O2===mCaSO4,則m的值是 ( )A.1 B.2 C.3 D.4DB3.(2020·北部灣中考)在反應A+3B===2C+2D中,28 g A與一定質量的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8 g C。若C、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2∶9,則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 ( )A.7∶8 B.8∶7C.7∶24 D.24∶7A4.(2022·梧州中考)CO2資源化利用有利于實現碳中和。如圖是CO2與某種單質反應轉化為甲醇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物質丙為有機化合物 B.“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 C.物質乙的微粒圖示為“ ” D.反應的甲和乙分子個數比為3∶1D5.(2021·梧州中考)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圖中x、y分別表示乙和丙的質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后甲的質量分數是8% B.x的取值范圍:0≤x≤40C.y≤30時,生成物只有一種 D.參加反應的甲與丁的質量比為2∶1B6.(2023·廣西中考)古有《齊民要術》記載“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國科研人員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1)古法釀醋是用糧食經過發酵而成,發酵屬于__________變化。 (2)保持醋酸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 (3)新方法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反應物共含有18 g碳元素,當生成醋酸質量最多時,消耗CO2的質量是________g。 (4)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義除了制取醋酸外,還有助于減緩__________效應。 化學 醋酸分子 CO2+CH4 CH3COOH 33 溫室 7.(2023·廣西中考節選)我國科學家利用太陽光在某種新型催化劑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某種高效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X。反應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2CO2+6H2 4H2O+X,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檢驗反應后的氣體中是否還含有CO2。 (2)反應②生成的水全部循環利用,為使該過程持續發生,反應①需要不斷補充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H4 澄清石灰水 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①中消耗水的量大于反應②中生成水的量實驗 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實驗方案甲圖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甲圖中錐形瓶中鋪一層細沙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培素養 調節裝置內壓強 密封作用 防止紅磷燃燒時錐形瓶底部因受熱不均而炸裂 2.實驗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現象甲:紅磷燃燒,產生大量__________,氣球鼓起,冷卻后氣球__________,天平__________。 乙:燒杯中有__________產生,天平不平衡。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5O2 2P2O5 Na2CO3+2HCl===2NaCl+CO2↑+H2O 白煙 變癟 平衡 氣泡 有氣體生成,逸散到空氣中,造成左盤質量減小 4.實驗結論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5.歸納與總結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物質條件和要求:(1)所選化學藥品要能發生化學反應。(2)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反應現象明顯,且在______________中進行。 密閉容器 【典例】(2022·舟山中考)小舟選用白磷、錐形瓶、氣球、天平等藥品和器材,探究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規律,裝置如圖。【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實驗步驟】Ⅰ.錐形瓶內裝入白磷,塞緊瓶塞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Ⅱ.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Ⅲ.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交流反思】(1)要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結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認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結論,并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平是否平衡 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能,剩余白磷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基礎達標1.(2023·宜昌中考)下列現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后總質量不變B.濃硫酸敞口放置質量增加C.飽和硝酸鉀溶液升溫,溶液質量不變D.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溶液質量減小2.(2023·揚州中考)Y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Y+3O2 2CO2+3H2O。Y的化學式為 ( )A.CH4O B.C2H4C.C3H8 D.C2H6O梯級訓練·提素能DD3.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最關鍵步驟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無機催化劑(ZnO-ZrO2)作用下轉化為甲醇(CH3OH)和水,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個數比為1∶1C.反應前后催化劑ZnO-ZrO2的化學性質不變D.該反應能實現由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A4.(2023·岳陽中考)如圖是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B.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C.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沒有改變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l2 HClA5.(2023·濱州中考)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甲是生成物B.反應后乙物質的質量分數是18%C.該化學反應中甲、乙兩物質的質量比是14∶3D.物質丁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6.(2022·湘西州中考)在反應2A+B2===2C中,21 g A和足量B2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33 g C,已知B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A.26 B.28 C.30 D.327.(2022·隨州中考)在反應X+2Y===2Q+R中,1.6 g X與足量的Y完全反應,生成4.4 g R,則a∶b等于( )A.23∶9B.46∶9C.32∶9D.16∶9物質 X Y Q R相對分子質量 18 44參加反應或生成的 物質的質量(g) 1.6 a b 4.4BD8.(2023·貴港港南區三模)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近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劑”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圖是甲烷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微觀示意圖。(1)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引起的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 (2)請畫出方框C中粒子的微觀模型圖。答:(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室效應 CH4+CO2 2H2+2CO 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能力提升1.(2023·成都中考)北京大學某課題團隊研發了一種光催化劑,可實現過氧化氫在光照條件下的合成,微觀圖示如圖。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B.各元素化合價均改變C.“ ”和“ ”質量比為8∶9D.具有原料易得的優點B2.(2023·柳州模擬)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如圖均為初中化學探究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甲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紅磷量不足,最終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圖乙電解水一段時間后,管內液面高度:a>b>cC.圖丙反應后玻璃管內固體減少的質量小于生成氣體中氧元素的質量D.圖丁實驗可用于探究鐵生銹是否需要氧氣參與B3.(2023·泰安中考)在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純凈物在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和乙是反應物B.丙一定是化合物C.x=0.4 gD.反應前后乙、丁改變的質量比是4∶1B4.(2023·廣西二模)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在密閉容器內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后X的質量為2.1 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D.X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6∶1純凈物 C2H5OH O2 CO2 H2O X反應前質量/g 4.6 2.4 0 0 0反應后質量/g 0 0 2.2 2.7 待測B5.(2023·福建中考)為探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學習小組查得資料:福建學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劑催化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X、Y和Z等的過程,局部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如圖(“…”表示省略相關過程)。請和小組同學一起研究。(1)主要成分為甲烷的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填一種)。 (2)X為一氧化碳分子,參照圖片,畫出該分子的微觀示意圖:_________。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則硼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 (4)甲烷與氧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成Y的過程如圖中虛線框所示,且各微粒數比為1∶1∶1∶1,則Y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天然氣 +3 CH4+O2 CH2O+H2O C2H6 核心素養沖A+1.已知M、N可以發生如圖反應,在不同容器中,加入一定質量的M、N,使之充分反應,加入的M、N的質量和生成P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容器中m1的值為13B.M、N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4∶1C.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2PD.丙容器中,增加反應物N的質量,生成物P的質量也會增加容器 M/g N/g P/g甲 9 4 m1乙 10 4 12丙 6 4 9B2.(2023·瀘州中考)老師組織同學們對質量守恒定律進行了實驗探究。回答相關問題:(1)第1組設計甲圖的實驗方案,用電子秤稱量,讀取加入鹽酸前后的質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讀數發現反應前后的質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小組設計了乙圖方案,以解決第1小組遇到的問題。但有同學認為會產生誤差,他的理由是氣球膨脹后不可忽略__________的影響。老師肯定了該同學勇于質疑、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裝置 浮力 (3)第3小組善于創新,設計了丙圖方案,既能達成本實驗目的,還可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①連接好裝置后,打開彈簧夾,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說明氣密性________(選填“好”或“不好”)。 ②關閉彈簧夾,記錄注射器初始讀數,強光引燃白磷,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為保證錐形瓶內氧氣完全反應,實驗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任答一點);實驗中需要測定的數據是錐形瓶(含導管)的容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白磷足量 注射器中氣體反應前后的體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