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板塊四 化學與社會發展第1講 燃燒與燃料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知識清單·理脈絡實驗探究·培素養梯級訓練·提素能知識清單·理脈絡考點一 燃燒與滅火【廣西真題鏈接】1. (2022·北部灣中考)如圖所示的圖標表示 ( )A.禁止吸煙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煙火 D.禁止堆放易燃物A2.(2022·百色中考)如圖為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鼓入空氣僅是為了增大氧氣的含量B.燃著的蠟燭能提高面粉的著火點C.燃燒引起的爆炸與空間大小無關D.面粉加工廠必須嚴禁煙火D3.(2023·廣西中考)學生承擔家務是勞動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務勞動的過程中,利用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來滅火的原理的是( )A.用水澆滅家庭聚會的篝火B.旋轉燃氣爐開關熄滅爐火C.蓋上鍋蓋熄滅鍋中的油火D.移除爐灶內木柴熄滅灶火A4.(2021·北部灣中考)中學生應有一定的安全常識。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 )A.遇到室內起火,迅速打開門窗通風B.圖書館內圖書起火,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C.發現火勢較大或有蔓延趨勢的火災,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D.遭遇火災險情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離著火區域5.(2022·桂林中考節選)北京冬奧會的火炬“飛揚”使用H2作燃料,火炬持續燃燒的必備條件除了有可燃物和充足的氧氣,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6.(2022·百色中考節選)為防止因天然氣泄漏造成危險,可在家中安裝報警器(如圖),正確的安裝位置應選擇________(填“甲”或“乙”)。 甲 考點二 化石燃料與能源【廣西真題鏈接】1.(2022·貴港中考)下列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氣 B.太陽能C.石油 D.煤2.(2023·廣西中考)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于2023年5月30日在新能源助力下成功升空。下列屬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氣 B.氫能 C.石油 D.煤BB3.(2023·廣西中考節選)我國科學家利用太陽光在某種新型催化劑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某種高效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X。反應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①、②使用的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__________和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變化。 (2)反應①的能量轉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轉化為____________,產生的H2、O2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__。 質量 化學能 2∶1 4.(2022·桂林中考)氫氣燃燒時產生的熱值高、產物環保,是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之一。一定條件下,H2可將CO2轉化為CH4等燃料,CH4屬于__________(填“有機”或“無機”)化合物。下列做法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號)。 A.開發清潔能源 B.多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節能電器5.(2021·北部灣中考)利用天然氣代替含硫煤作家庭燃料的優點是可以減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做飯時,若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則需將灶具進風口__________(填“調大”或“調小”)即可恢復正常的淡藍色火焰。 有機 AC 二氧化硫(或SO2) 調大 實驗 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1.實驗裝置:(1)薄銅片的作用:載體、導熱。(2)熱水的作用:對于銅片上的白磷,水的作用是提供燃燒所需的溫度;對于水中的白磷,水的作用是隔絕空氣和提供燃燒所需的溫度。2.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實驗探究·培素養 4P+5O2 2P2O5 3.實驗方法(1)對比法:甲裝置銅片上的白磷與紅磷是一組對比實驗;銅片上的白磷與水中的白磷是一組對比實驗;甲圖中水中的白磷和乙圖中水中的白磷是一組對比實驗。(2)控制變量法:探究目的 實驗條件 控制變量燃燒必須有可燃物 在同一酒精燈上加熱 可燃物、非可燃物燃燒需要可燃物與空氣 (或氧氣)接觸 同種可燃物、溫度相同 與空氣(或氧氣)接觸、不接觸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同種可燃物、均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溫度不同溫度相同、均與空氣(或氧氣)接觸 可燃物不同4.實驗現象及分析對比實驗 實驗現象 現象分析銅片上的白磷、 紅磷 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銅片的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而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熱水中的白磷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熱水中的白磷沒有和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白磷和氧氣接觸,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熱水中的白磷 不燃燒,通氧氣后燃燒 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5.實驗結論燃燒需要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可燃物 空氣(氧氣) 溫度達到著火點 【知識拓展】(1)其他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2)教材實驗改進①裝置改進白磷燃燒時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改進思路為將實驗放在密閉容器中(如圖所示),下列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密閉裝置中進行,減少對空氣的污染 ②裝置創新——微型裝置用80 ℃的熱水加熱盛紅磷和白磷的W形管上述裝置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約藥品,減少污染(合理即可) 【典例】(2023·成都中考)有關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分別是40 ℃和240 ℃)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處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B.③④處說明燃燒需要氧氣C.①③處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①④處燃燒時都能有效避免空氣污染B【變式訓練】 (2022·北部灣中考)(1)有關下列實驗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探究燃燒條件之一:溫度達到著火點,進行以下實驗設計。下列實驗設計是否能達到目的________(填“是”或“否”)。 隔絕空氣、提供熱量 否 基礎達標1.(2023·岳陽中考改編)吸煙有害健康,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禁止吸煙”的圖標是 ( )梯級訓練·提素能A2. (2023·揚州中考)關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該能源儲量巨大,但陰雨天等因素會影響其使用,如圖為該能源在生活中的運用。該能源是 ( )A.地熱能 B.太陽能C.水能D.化石燃料B3.(2023·天津中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可以采用降低可燃物著火點的方法滅火B.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起來,可用水澆滅C.氫氣是清潔、高能燃料,氫氧燃料電池可作為汽車的驅動電源D.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則需調小灶具進風口4.(2023·蘇州中考)安全離不開化學知識。下列有關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B.向燃著的酒精爐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廠等場所嚴禁煙火D.煤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CB5.(2023·陜西中考A卷)陜西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2023年5月18日~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辦。這是我國今年迎來的一場外交盛會,對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1)中國絲綢蜚聲海外,是絲綢之路的代表性商品。絲綢的主要成分屬于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纖維。 (2)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為中國輸送的天然氣,在我國天然氣進口量中占據重要地位。天然氣是一種_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天然 不可再生 甲烷(或CH4) 能力提升1.(2023·安徽中考)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探究磷燃燒的條件,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室可通過加熱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說明白磷著火點比紅磷低D.實驗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B2.(2023·河南中考)2023年5月30日,我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位航天員順利進入空間站。空間站內航天員吸入的氧氣可由電解水提供,水通電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運載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氫,氫氣作燃料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 2H2O 2H2↑+O2↑ 無污染(或熱值高等) 3.(2023·山西中考)【實驗設計】同學們學習了燃燒與滅火后,在實驗室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以探究滅火的原理。(1)實驗方法:點燃3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個燒杯;將另兩支蠟燭分別放在兩個燒杯中,然后向一個燒杯中加入適量碳酸鈉和鹽酸。(2)實驗原理: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Cl+Na2CO3=== 2NaCl+H2O+CO2↑(3)實驗現象:Ⅱ中蠟燭正常燃燒,Ⅰ和Ⅲ中蠟燭熄滅,Ⅲ中的現象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結論:由該實驗得出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實驗后,接下來必須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善實驗報告,離開實驗室。 問題與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大量氣泡 隔絕氧氣 整理洗滌儀器(合理即可) 問題與交流:鹽酸灑出(合理即可)核心素養沖A+(2023·河南中考)探究可燃物燃燒條件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由此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答: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寫出一種能使其燃燒的方法。答:用導管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