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專題十 跨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突破·明技法強化訓練·檢成效專題突破·明技法【典題1】(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當。實現“碳中和”人人有責。(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寫出生活中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方法:______________(寫一種即可)。 (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碳循環”的重要環節,光合作用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_。 (4)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環節,常選用NaOH等物質作吸收劑。用過量NaOH溶液吸收CO2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綠色出行 氧氣 2NaOH+CO2===Na2CO3+H2O 【典題2】(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2023·廣西中考)海洋蘊含著豐富的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1)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它屬于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鹽田中的海水經過光照和風力的作用,水不斷減少,食鹽的質量分數不斷_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直到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蒸發過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填“有”或“沒有”)發生變化。 (3)海魚味道鮮美,魚肉中富含的____________(填營養素)在消化液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4)海水淡化可緩解全球淡水資源短缺危機。請提出一條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再生 增大 沒有 蛋白質 洗菜水澆花(合理即可) 【方法點撥】解答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方法1.突破學科本位思想,學會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的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整體思考問題。2.要牢固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使之形成知識網絡,以求靈活運用,融會貫通,解答問題時要有意識地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的聯系。3.要仔細審題,注意找學科知識的結合點,弄清思維的方向和著力點,不僅要能從化學角度去分析題意,還要能從物理或生物的角度去理解題意,要學會以數學知識作為工具解決化學問題。1.(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2022·柳州中考)我國倡導垃圾分類投放。鋁質飲料罐應投入的垃圾桶是 ( )強化訓練·檢成效A2.(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2022·梧州中考)海洋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海水淡化——利用物質的溶解度不同進行蒸餾分離B.海水曬鹽——利用太陽能和風能蒸發水分得到粗鹽C.海水制鎂——利用堿將鎂元素富集,提純后電解D.海水“制堿”——利用氨堿法以食鹽等原料制取純堿A3.(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指數,其范圍是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別對應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五級(重度污染)和六級(嚴重污染)。某日實踐小組的同學們跟隨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如圖所示的微型空氣質量監測儀測量本市的空氣質量,并記錄數據如表格所示(1 mg=1 000 μ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污染物X是一氧化碳B.該日本市空氣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臭氧C.其空氣質量屬于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一級D.可通過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改善空氣質量AQI PM2.5 μg·m-3 PM10 μg·m-3 X mg·m-3 二氧化氮 μg·m-3 二氧化硫 μg·m-3 臭氧μg·m-355 20 60 0.7 50 8 6C4.(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針對氣候變化表示:“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擔當。(1)碳排放的主要途徑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________。 (2)相比于化石燃料,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只寫一點)。 (3)工業上在一定條件下能利用CO2制造NH4Cl(一種化肥),該反應的原理為NH3+CO2+H2O+X===NaHCO3+NH4Cl,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 天然氣無污染(合理即可) NaCl (4)為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發展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B.大力植樹造林C.用新能源電動車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D.大力發展燃煤發電 D 5.(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2023·南寧一模)能源、環境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請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物質:天然氣、氫氣、乙醇、汽油、柴油,其中最清潔的燃料是______。 (2)海底埋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可成為未來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燃燒時會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能發生反應: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氫氣 CH4+2O2 CO2+2H2O NO (4)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來做飯、取暖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化學反應過程中都會發生放熱現象B.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C.在當今社會,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5)寫出生活中防止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 C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合理即可) 6.(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2023·貴港模擬)小桂同學家里承包了一塊土地,準備種植特色農產品甘蔗。由于擔心該地土壤的酸堿性不適合種植甘蔗,特邀請學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所學化學知識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項目式探究。【查閱資料】甘蔗適宜在pH范圍為6.1~7.7的土壤中生長。植物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等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任務一:探究甘蔗長勢不好的原因【提出猜想】猜想一:土壤酸性較強猜想二:土壤堿性較強【進行實驗】實驗步驟 測量結果 實驗結論步驟1:取農田里三份不同位置的土樣,干燥后分別與蒸餾水按一定質量比在三個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 試樣1: pH=4 試樣2: pH=5 試樣3: pH=4 猜想___正確步驟2:用玻璃棒分別蘸取三個燒杯中的上層清液滴加到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數 一任務二:探究土壤酸堿性出現問題的原因【調查分析】經調查,該土地之前的承包者為使自己種植的農作物生長茂盛,施用了大量化肥硫酸銨,于是推測土壤的酸堿性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銨。肥料硫酸銨屬于_______(填字母)。 A.磷肥 B.鉀肥 C.氮肥 D.復合肥 C 【設計實驗】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①:另取適量土壤樣品,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有刺激性氣味產生 土壤含有硫酸銨步驟②:取“任務一”中的濾液于試管 中,滴加____________溶液 有__________生成 氯化鋇 白色沉淀【實驗結論】土壤中含有硫酸銨,猜想成立,寫出步驟①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三:探究化肥的作用【信息檢索】幾種化肥對土壤酸堿性的影響:能使土壤呈酸性的肥料有硫酸銨、過磷酸鈣;使土壤呈堿性的肥料有氨水、碳酸銨、鈣鎂磷肥;能使土壤呈中性的肥料有碳酸氫銨、硫酸鉀。【交流研討】小組同學經過討論,建議向該甘蔗田施加碳酸銨。向農田中施加碳酸銨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碳酸銨可與酸反應,調整土壤酸堿性 【總結提升】任務完成后,經過本次項目式探究,同學們也有了自己的收獲,但對土壤施用化肥的利與弊產生了爭執,請你選擇你支持的一方并闡述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或濫用化肥,破壞土壤酸堿性平衡,造成植物減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