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第14課: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導學案
班級 姓名 小組號
學法指導
1、學材準備:課本頁、導學案、地圖冊、雙色筆
2、學習流程
環節 學習方法
導入+解讀目標 3分鐘 根據課程標準,明確學習內容,嘗試通過知識線索,理解本節課主線知識。
讀學 15分鐘 1.讀學勾畫:仔細閱讀課文部分,根據【學習成果記錄】的問題提示進行勾畫、標注,嚴禁整段勾畫,會的問題在后面的()畫√;不會或不清楚的在()內畫ⅹ 2.讀學疑難:將不會或不清楚的勾畫序號寫于前板 3、組內互學:組內互相檢查勾畫知識點是否到位,對于一些名詞嘗試性的進行互相解答和討論。
課文解讀 1、小組內嘗試互相解答課文內一些名詞知識點。 2、對一些專有知識名詞進行解釋,逐字翻譯。
研展 5+8分鐘 1.研學:仔細閱讀研展的內容和要求,組織小組研學。 2.展示:語言流暢、表述準確,有一定板書展示。
重難點15分鐘 通過史料論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等角度解答重難點。 針對一些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白話講解。
知識梳理和思考 對本節課問題進行梳理、整理基本史實并嘗試記憶。 思考本節課重難點,理解其中含義。
鞏固練習8分鐘 當堂鞏固:選擇題---必做,問答題---選做。
【學習目標】
基礎目標:1、了解學校教育發展的主要表現,理解學校教育發展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2、了解圖書館、博物館成長的歷程,認識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提升目標:1、知道印刷書發展的主要表現,認識印刷書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導學流程】
自主學習成果記錄
仔細閱讀課文部分,根據問題提示進行勾畫、標注,嚴禁整段勾畫,會的問題在后面的()畫√;不會或不清楚的在()內畫ⅹ
讀學 積累 課文部分 知識點問題提示
學校教育的發展 知道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形勢。官學的主要內容。 知道私學的主要內容,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了解西方的學校設立,知道中國近代的學校發展。 知道新中國成立后,教育發展的概況。
印刷書的誕生 知道書籍作為主要載體的類型,了解活字印刷。 知道印刷書對于文化傳承的作用。
圖書館的成長 知道中國古代和近現代的圖書館的主要設立。 了解近代西方圖書館的發展。
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知道中國近代以來的博物館建設和發展。 了解西方著名博物館,知道中外著名博物館。
名詞解釋
1、國子監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國子監的設立相對于“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地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國子監”出現后,“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2、漢代地方官學
指由地方行政長官主持興辦的、以儒學理論為主要傳授內容的、與中央官學共同形成漢代官學體系的地方學校。在西漢表現為郡、縣二級學校,在東漢后期表現為州、郡、縣三級學校。地方官學的設立,是漢代學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社會教化,而且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展。
漢代教育的主要特點
儒學為教育的主流;突出教育為政治服務的特點;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官學與私學并行。
3、學塾·村學·蒙學·書院
(1)學鑒:又稱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村學:古代的鄉村學堂,多指鄉村私塾。
(3)蒙學:蒙學又稱“蒙館”,是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授的內容主要有識字、寫字、倫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
(4)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使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于宋代。中國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鄭州的嵩陽書院等。
4、洪堡“研究教學合一”教育思想
大學應由獨立做學問的研究者和接受指導的研究者組成,強調大學的研究性,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形成一種互補合作的關系。大學所學習的是純粹的知識,是對人類和社會的思考,并不提倡大學做職業培養。
5、紙草書卷
古埃及人把紙草的莖逐層剖成薄片,然后再一張張粘起來,做成大張的紙,再用菜葉汁加上煙渣,調成墨水,用蘆葦稈制筆,在紙草上寫字。然后把紙草卷成卷,用細繩捆扎起來,即成了紙草書卷。
6、帛書是中國古代寫在縑帛上的文書。帛書又名繒書,是以白色絲帛為書寫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7、“蔡侯紙”
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采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漁網做原料,制成質優價廉的植物纖維紙。蔡倫是東漢宣官,曾被封為龍亭侯。他制成的紙也因此被稱為“蔡侯紙”。造紙術發明后,逐步傳到世界各地,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8、谷登堡金屬活字印刷的發明
谷登堡鑒于制小號的木活字有困難,遂選用金屬材料,主要是含銻的鉛錫合金(加入銻可以提高活字的硬度),并確定了三種金屬含量的配比。他還發明了鑄字盒、沖壓字模、鑄造活字的鉛合金、木制印刷機、印刷油墨和一整套印刷工藝。他排印的最為著名的作品是15世紀50年代在美因茨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經》。
9、巴尼拔圖書館
巴尼拔王室圖書館出上泥版文書用好幾種文字刻寫,并根據泥版的不同形狀進行分頭。四邊形的用于記錄財務事項,圓形的記錄農業信息。泥版按內容的不同進行分類,存儲于不同的房間,泥版文書都有不同顏色的標志或簡介以示分別,有些書籍則用開篇文字作為分類的依據,完成了史上最早的圖書目錄。這座王室圖書館涉及的門類包括政府文書、歷史年鑒、詩歌、科學、神學、醫學、皇室法令、任命狀、占卜、預兆和神曲等。
10、中世紀的修道院圖書館
在黑暗的中世紀,歐洲的圖書館事業遭受基督款的極大束縛。基督教圖書館一般規模很小,藏書主要是基督教經文,個別兼收少量古希臘羅馬作品。在修道院圖書館和大教堂圖書館內部都設有抄書室。基督教圖書館對把一些圖書長期保存下來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
11、藏書樓
藏書接是中國古代官府、私人及民間團體收藏圖書和文獻的處所,中華民族珍貴的典籍,就是靠一代一代、一所一所的藏書樓傳承接續才得以留存至今,藏書樓在保護文獻方面,居功至偉。藏書樓也是古人常用來讀書治學、校刊刻書的地方,在傳承典籍的同時,也傳播文化知識傳播學術,推動社會發展。
12、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出現了最早的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中世紀后期,從修道院直接派生出來的大學圖書館和大教堂圖書館出現,側重于利用圖書,使用知識,為文藝復興的到來和中世紀的結束開辟了道路。
公共圖書館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免費的、開放的公共圖書館的建立,在圖書館事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3、博物館:英文中博物館一詞源于希臘語,意為“繆斯的居所”。繆斯為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女神,最初司職歌舞、演出,后轉為詩詞的庇護神,進而延伸為一切文理科學的保護神,甚至和競技體育也有一定的聯系。最早建于古埃及的亞歷山大博物館便因之得名。
亞歷山大博物館是希臘化的產物。其圖書館的藏書幾乎包括了所有古代希臘著作和部分東方典籍。亞歷山大博物館是古埃及亞歷山大的古典知識中心,設有專門的大廳、研究室,陳列有關天文學、醫學和文化藝術的藏品。270年,博物館建筑被毀,然而其作為教育和研究機構的作用一直持續到5世紀。亞歷山大博物館是古地中海世界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中心,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家國立博物館,標志著真正國家行為的開始。收藏成為社會的財富,促進了歐洲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盧浮宮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為斷臂維納斯《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盧浮宮的開放,標志著世界博物館的發展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近代博物館最早由西方殖民勢力引入中國。在租界,外國人創建的博物館以“文明”的展示為其宣揚的重心,大多收集、陳列具有現代與科學屬性的自然標本,從而展現西方的價值體系和思維模式。這些博物館在表現西方文明、科學的同時,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當作落后的“他者”來看待。受外國人建博物館啟發,中國人自清末開始建立自己的博物館。
14、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古代苑固館與近代博物館的有機結合。張賽多方搜求中外動植物標本、金石文物、先賢遺文,多年苦心經營,藏品達二萬余件。博物苑展館有中館、南館、北館三座主要建筑,用以陳列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標本、文物。張賽對中國博物館和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研展任務
思考博物館的階段特點?
四、基礎知識補充(書上缺失的重點內容):
1、“學在官府”
(1)概念:“學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對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西周時期,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規、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用的禮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2)特征:西周時期,官府壟斷了學校教育和一切學術文化,形成官學合一的現象。
(3)具體表現
①禮不下庶人,學術和教育為王宮及各級政府把持,禮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間沒有條件舉行學術活動,更無學校教育。
②官師不分,學校設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員,也是學校教師。③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教育與行政合一。
(4)根本原因在于西周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結構。
(5)評價:反映了教育是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平民和奴隸無權享受教育,體現了教育的階級性。
2、漢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原因
(1)國家的統一,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為漢代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2)漢代政治制度對學校教育的需求。
(3)漢代思想文化政策對學校教育的支持。
(4)漢代文化載體與傳播方式的變革為學校教育創造了條件。
(5)文化傳承內容的變化促使學校教育發展。
3、春秋時期私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意義
(1)歷史背景
①經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孕育成熟。
②政治:新興地主階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積極要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社會政治改革。
③文化:學術下移與士階層的崛起又為私學的產生與蓬勃發展提供了知識基礎和人才儲備。
④社會環境:春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爭霸局面出現,各國統治者無力顧及官學。
(2)意義
①私學的產生和發展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在保存、傳遞、總結、發展和提高中華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民族道德水平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②私學的產生和發展打破了西周以來“學在官府”的國家壟斷教育的格局,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古代學術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學術的進一步下移以及百家爭鳴時代的來臨。
③私學的產生和發展培養了大批有才干的學生和具有各種專長的學者、教育家和政論家,對加速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④私學的產生和發展使得私人辦學形式一直保持下來,許多私學大師對我國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4、歐洲近代大學建立的背景及其意義
(1)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
(2)意義:為學校教育體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培養了大批人才;有利于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5、“大學區”制度
(1)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拿破侖頒布了《帝國大學令》,確立了中央集權式教育管理體制——“大學區”制度。
(2)主要內容:設立帝國大學為政府管理全國教育的機構,并根據《帝國大學令》實行大學區制,劃全國為29個“大學區”,區內設大學一所,中小學若干所;帝國大學設立總監,由皇帝任命,大學區的最高長官是總長,管理區內各級教育,向帝國大學的總監負責。
(3)主要特點:教育管理權力高度集中;全國的教育實行學區化管理;開辦任何學校的教育機構必須得到國家的批準;一切公立學校的教師都是國家的官吏。
6、京師大學堂成立的背景、歷史地位和影響
(1)背景
①中國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滿足不了當時中國近代化變革的需要,也,不符合近代教育潮流。
②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被瓜分亡國的危機。
③為了救亡圖存,康有為、梁啟超、譚期同等發起了一場變法維新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而維新必須從廢科舉、立學校開始。
④戊戌變法期間,為培養適應變法需要的人才,創辦了京師大學堂。
(2)歷史地位和影響
①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是中國近代大學教育的開端。
②培養了大量新式人才,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
③對我國此后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清華大學創辦和初期發展的時代背景
(1)科舉制的廢除和教育近代化的發展。
(2)20世紀初留學教育的發展。
(3)辛亥革命進行,中華民國建立,民主共和湖流的發展。
(4)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5)國民政府建立初期的支持。
8、“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的原因
(1)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許多師生有時代使命感,關心國事。
(2)新文化運動時,蔡元培出任校長,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任新舊各種思想在這里充分發揮、碰撞,再加上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北京大學任教,《新青年》雜志也在北大師生之間有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9、新中國成立初期教育發展的特點
(1)除舊布新,確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與調整并舉。
(2)教育服務對象發生變化,優先錄取工農子女入學。
(3)制定新的教育辦學方針,在辦學體制和辦學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
(4)各級各類學校調整教育模式,充實部分學科和專業,使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整、系統。
(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接班人。
10、黨和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原因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2)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勞動者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教育是科技發展的前提,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國家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科技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
11、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原因
(1)政局穩定、撥亂反正。
(2)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3)堅持“三個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這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物質保障。
(5)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出臺,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2、現代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經驗教訓
(1)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2)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3)發展教育事業要從基本國情出發。
13、宋代印刷書發展的原因:
(1)政府的重視及重文輕武的政策。(2)印刷術的發展。(3)城市經濟繁榮推動文化發展。(4)理學興起。(5)教育的發展及科舉考試的影響。
14、簡策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中國古代書籍主要是用墨寫在竹木簡上。人們將竹木壁成狹長的細條,經過刮削整治后在上面寫字,單獨的竹木片叫做“簡”,若干簡編連起來就叫做“策”。由于竹木易得,書寫記事比甲骨、青銅、玉石等記事材料方便,篇幅不受限制,編連成策后閱讀存放也較方便,因而書籍的生產比過去容易得多。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籍,最初就是寫在簡策上流傳下來的。在紙張發明并推廣普及以后,大約在公元4世紀的東晉時期,簡策才基本絕跡。
15、隋唐雕版印刷術產生的歷史背景:(1)經濟繁榮,商業興盛。(2)科舉取士,提倡讀書。(3)盛行佛教,流行經文。(4)書籍需求大大增加。
16、中國古代藏書發展的原因
(1)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中央集權制的鞏固。
(2)社會經濟的發展,為藏書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推廣,文化教育及科舉制的推動。
(4)宗教的傳播,為佛寺、道觀藏書提供了有利條件。
(5)書院的創立和發展,促成了書院藏書系統的建立。
17、中國古代私家藏書系統發展的特征
(1)藏書家數量越來越多,藏書樓規模越來越大。
(2)藏書家的身份由早期的貴族、官宦為主越來越下移至普通士人布衣。
(3)私家藏書的發達與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出版業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唐代以后這種現象表現得愈發明顯。
(4)個體地看,私家藏書樓的壽限普遍較短,少則十數年,多則數十年。
(5)宏觀地看,私家藏書系統的生存機制較強,立足民間,輾轉聚散,一家亡然后一家起,使其具有某種韌性。
18、民國時期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特點:
(1)博物館被納入國家的社會教育體系,初步確立了國家對博物館的管理體制。(2)建立國家博物館,封建皇宮及皇室珍藏向社會開放。(3)制定博物館法令、規章,博物館收藏與陳列水平明顯提高。(4)職業意識增強,建立了全國性博物館團體,加強了博物館學術研究。
(5)博物館數量顯著增加,類型趨向多樣化。
19、博物館的階段特點
時間 特點
早期 藏品數量有限,主要是戰利品、古物。 對藏品進行收集、陳列,但未從博物館學角度進行整理研究。 作用主要是展示勝利者的成就。 博物館的功能未能從其他機構的功能中分離出來。
中世紀 藏品中既包括古物,又包括藏品。 既進行收藏,又進行研究,還兼具教化功能。 多是修道院或教堂的附屬品。
近代 博物館教化功能強化。 更加趨向社會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桐柏县| 大余县| 浙江省| 长岭县| 西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安泽县| 长阳| 丁青县| 余庆县| 桐柏县| 长治市| 福贡县| 莒南县| 平塘县| 石林| 顺义区| 乾安县| 湖北省| 内黄县| 吴川市| 崇阳县| 平湖市| 佳木斯市| 张家港市| 永丰县| 四子王旗| 伊通| 阜宁县| 乌审旗| 宜宾县| 法库县| 德兴市| 石渠县| 商南县| 玉门市| 尉犁县| 合水县| 东莞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