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學 案學習目標1.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提高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2.了解世界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培養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重點:1.文物古跡的保護原則和方法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2.《世界遺產公約》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3.文化遺產往往代表著一個文明所留下的輝煌,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難點:1.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則。2.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探學新知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1)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2)這些由各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進程中創造的文化財富,一直受到嚴重威脅。2、世界各國歷史上保護及研究文物的傳統(1)古代世界:在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中,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2)古代中國: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3、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1)世界①大約從19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2)中國①中央政府對文物古跡進行保護始于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保存古物推廣辦法》。②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設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⑤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致力于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以使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繼承。二、《世界遺產公約》1、制定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是人類共同財富。2、制定時間: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3、宗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4、內容(1)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2)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3)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5、發展完善(1)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2)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不僅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而且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6、中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傳承(1)內容①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②2004年8月,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③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④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意義①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②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世界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遺跡: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佛羅倫薩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2、中國的文化遺產(1)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2)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務院批準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4年共有1372項。深化探究1.文化的創造、傳承與保護,是全人類的共同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代中國人普遍相信,“天”不僅是人類生存于其中的空間與時間,還是人類理解和判斷一切的基本依據,“天”和“人”之間有一種神秘的互相依賴、互相模仿、互相感應的關系,人應當仿效“天”的構造,模擬“天”的運行,遵循“天”的規則以獲得思想和行為的合理性……因為這個“天”是“天經地義”的“天”,是“天理”的“天”,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體現著“道”和“自然”的東西。——摘編自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材料二 為了防備蒙古貴族的襲擾,明朝在不同時期于東起遼東山海關、西至肅州嘉峪關一線修繕長城,設置了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重鎮,派駐重兵,進行防衛,稱為“九邊”。明代長城遺跡,至今還大量地保存著。——摘編自朱紹侯、齊濤等《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文化的內涵,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觀念的認識。(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政府處理與蒙古族關系的政策措施。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分析其入選的主要原因,并用一句話說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答案:(1)內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認識:認為萬物都是由道而產生,自然而然;凸顯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以樸素的唯物觀解釋自然,摒棄了天命的絕對權威;將天、地、人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人類利用自然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2)政策措施:設長城、布置“九邊”防衛;開放馬市開展貿易;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管理;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冊封。原因: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長城是中國古代修建歷時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軍事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世界建筑工程史的奇跡;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意義: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解析:(1)內涵:根據材料“因為這個‘天’是‘天經地義’的‘天’,是‘天理’的‘天’,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歸納出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認識: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萬物都是由道而產生,自然而然、凸顯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以樸素的唯物觀解釋自然,摒棄天命的絕對權威、認為人類利用自然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等角度進行分析。(2)政策措施:根據材料“修縉長城‘九個重鎮’”可歸納出設長城、布置“九邊”防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放馬市開展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設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衛管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冊封。隨堂訓練1.在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壁、玉戈等與黃河流域一致;青銅禮器器形雖然明顯仿效中原商文化風格,其組合卻有別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顯民族和地城文化特征。關于三星堆文明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A.三星堆文明是夏商文化的支系 B.三星堆文明是獨立發展自成體系C.分封制促進了區域間文明交流 D.三星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見證2.小魯同學在寒假隨家人游覽了某處世界文化遺產。在他的回憶中,寺廟第一層回廊的浮雕題材主要取自《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從第二層回廊走向第三層回廊的中庭則展現了高棉(中南半島南部民族之一)歷史上的人物浮雕,他對浮雕上反復出現的高棉舞蹈女神受斯帕拉斯頗有興趣。據此可知,這處遺產最可能屬于( )A.非物質文化遺產 B.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C.近代歷史建筑群 D.古代文明的遺跡3.201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7個項目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列各項,有可能列入其中的是( )A.京杭大運河 B.貴州黃果樹瀑布 C.中醫針灸 D.新疆坎兒井4.首鋼集團始建于1919年,2010年首鋼在北京地區全面停產并搬遷。2015年北京申奧成功,首鋼舊園區迎來新的使命——充分利用老工業廠房和景觀,建設國際滑雪比賽場地。冬奧會結束后向社會開放,服務民眾。材料反映出北京冬奧會首鋼地區場館建設( )A.普及了民眾冰上運動 B.帶動舊園區工業生產升級改造C.利用了工業遺產價值 D.重塑了首鋼重工業基地的地位5.2018年9月啟動的“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強調“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筑傳統修繕技藝傳承”。這體現了對文物古跡保護要遵循的原則是( )A.完整性 B.合理利用 C.原真性 D.慎重重建6.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 )A.屬于文化遺產,實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B.屬于自然遺產,有利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C.屬于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D.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是中華文明的象征7.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的規定,從審美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動植物景觀或自然景觀應屬于( )A.文化遺產 B.自然遺產C.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D.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8.一位國際專家在對我國某項世界遺產進行監測考察時,曾諄諄告誡,這是你們的一只金雞,你們可不要殺了它來取蛋啊!該專家的意思是( )A.世界遺產的開發價值高 B.世界遺產應合理開發C.我國世界遺產價值最高 D.世界遺產屬于全人類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據“在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壁、玉戈等與黃河流域一致”可得出三星堆的文化與中原文化有相似之處,說明其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見證,D項正確;三星堆文明有自己的獨特性,材料不能說明其是夏商文化的支系,排除A項;從材料內容可得出三星堆文化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與分封制無關,排除C項。故選:D。2.答案:D解析:從材料“寺廟第一層回廊的浮雕題材主要取自《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可以看出是古代印度的文化遺產,從材料中“從第二層回廊走向第三層回廊的中庭則展現了高棉(中南半島南部民族之一)歷史上的人物浮雕”可以看出這個文化遺產體現了古代印度文明發展的痕跡,D是最準確的;ABC選項都是對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選:D。3.答案:C解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針灸是一種“知識和技能”,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故選C。4.答案:C解析:根據“2015年北京申奧成功,首鋼舊園區迎來新的使命—充分利用老工業廠房和景觀,建設國際滑雪比賽場地。冬奧會結束后向社會開放,服務民眾。”可得出北京冬奧會首鋼地區場館建設充分利用了現有的相關設施,是對工業遺產的利用,充分地體現了其新的價值,C項正確;材料強調場館建設,而不是對冰雪運動的普及,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對工業的升級,排除B項;材料沒有強調首鋼重工業基地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真性是指堅持真實和完整,反對遺產本身及其周圍環境作任何改動。根據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筑傳統修繕技藝傳承”可知,材料體現了原真性的原則,所以C正確;AB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ABD錯誤。故選:C。6.答案:A解析:良渚古城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屬于文化遺產,代表了中國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實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故A項正確;自然遺產更多地表現為是自然演化的產物,良渚古城遺址并不具備自然遺產的屬性,排除B、C兩項;良渚古城遺址顯然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排除D項。7.答案:B解析: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積極開展的一項國際合作活動。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的第17屆大會上通過了《世界遺產公約》,從審美或科學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動植物景觀屬于自然遺產,故選B項。8.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這是你們的一只金雞”信息可以看出專家認為該遺產時有價值的,根據材料中的“你們可不要殺了它來取蛋啊”可以看出專家對世界遺產開發的擔憂,由此綜合得出專家的告誡意在強調對世界遺產的開發應當適度,B項正確;題干材料主旨關注遺產要合理開發并適可而止,并非指向“世界遺產開發價值”的高與低,排除A項;題干材料信息只是涉及“對我國某項世界遺產進行監測考察”沒有和其他國家的世界遺產對比就不能得出“我國世界遺產價值最高”,排除C項;“世界遺產屬于全人類”的判斷是正確的,但與題干主旨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B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