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高考數學第三輪基礎知識與基本題型復習(三角函數)一、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1.弧長分式: , 扇形面積公式: S=. 其中l為弧長, r為圓的半徑, α為圓心角的弧度數.2.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本質是: 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3.同角三角函數關系: sin2α+cos2α=1 =tanα; tanαcotα=1.4.三角函數的性質、圖象及其變換: (1)y=sinx,y=cosx,y=tanx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注意: 絕對值對三角函數周期性有影響,一般說,某一周期函數解析式加絕對值或平方,其周期是: 弦減半,切不變.既是周期函數又是偶函數的函數自變量加絕對值,其周期性不變.其他不定,如y=sin2x,y=|sinx|的周期是π, y=|tanx|的周期不變.(2)函數y=Asin(ωx+(): ①圖象是由五點法作出來的,這五個點是滿足: ωx+(=0, , π, ,2π的五個x的值,對應y值分別是0,A,0,-A,0;②這個函數的最小正周期是.注意: 用"五點法"作正余弦函數的圖象要注意必須先將解析式化為y= Asin(ωx+()或y= Acos(ωx+()的形式,要關注: ω>0的限制條件,當題目沒有這個限制條件時要注意最小正周期是, 應特別注意其對單調性的影響.5.三角恒等變換的主要公式: cos(α±β)=cosαcosβ 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注意: 如下公式的運用: , sin2α=,cos2α= 6.三角恒等變換方法:(1)角的變換主要有: 如α=(α+β)-β=(α-β)+β, 2α=(α+β)+ (α-β), 2α=(β+α)-(β-α),α+β=2· , = (α-)-(-β)等.(2)三角式變換主要有: 三角函數名互化(切化弦)、三角函數次數的降升(降次、升次),運算結構的轉化,解題時應本著"三看"的基本原則來進行, 即"看角、看函數、看特征", 基本技巧有: 巧變角,分式變形使用, 化切為弦,用倍角公式將高次降次.注意: 三角恒等式的證明方法靈活多樣,可總結如下:①從一邊開始直接推證,得到另一邊,一般地,如果所證等式一邊比較繁而另一邊比較簡時多采用此法,即由繁到簡.②左右歸一法,即將所證恒等式左、右兩邊同時推導變形,直接推得左右兩邊都等于同一個式子.③比較法, 即設法證明: "左邊-右邊=0" 或" =1";④分析法,從被證的等式出發,逐步探求使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一直推到已知條件或顯然成立的結論成立為止,則可以判斷原等式成立.7.內角和定理: (1)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為π, 任意兩角和與第三個角總互補,任意兩半角和與第三角的半角總互余.(2)銳角三角形 ( 三內角都是銳角 ( 三內角的余弦值為正值 ( 任意兩角和都是鈍角 ( 任意兩邊的平方和大于第三邊的平方.8.正弦定理: =2R (R為三角形外接圓的半徑).注意: ①已知三角形兩邊一對角,求解三角形時,若運用正弦定理,則務必注意可能有兩解.②正弦定理之變式: a:b:c=sinA:sinB:sinC, a=2RsinA, b=2RsinB,c=2RsinC, =③ 三角形的內切圓半徑: 9.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 注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不是孤立的,解題時要根據具體題目合理選用,有時還要交替運用.10.面積公式: 11.在△ABC中,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二、基本題型1、若,則;角的終邊越“靠近”軸時,角的正弦、正切的絕對值就較大,角的終邊“靠近”軸時,角的余弦、余切的絕對值就較大.[例1]已知,若,則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分析:由且,即知其角的終邊應“靠近”軸,所以.[例2]方程的解的個數為____個.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出函數與的圖像,由函數都是奇函數,而當時恒成立.在時,,所以兩函數圖像只有一個交點(坐標原點),即方程只有一個解.同樣:當時,方程只有唯一解.2、求某個角或比較兩角的大小:通常是求該角的某個三角函數值(或比較兩個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大小),然后再定區間、求角(或根據三角函數的單調性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比如:由未必有;由同樣未必有;兩個角的三角函數值相等,這兩個角未必相等,如;則;或;若,則;若,則.[例1]已知都是第一象限的角,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分析:都是第一象限的角,不能說明此兩角在同一單調區間內.如都是第一象限的角,但.選D.[例2]已知,則“”是“”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分析:注意到由,則可以看作是一三角形的兩內角.選C.3、已知一個角的某一三角函數值求其它三角函數值或角的大小,一定要根據角的范圍來確定;能熟練掌握由的值求的值的操作程序;給(一個角的三角函數)值求(另一個三角函數)值的問題,一般要用“給值”的角表示“求值”的角,再用兩角和(差)的三角公式求得.[例1]已知是第二象限的角,且,利用表示_____;分析:由是第二象限的角,知,.[例2]已知,求的值.分析:由得:,則或.又,所以.由萬能公式得,.知.4、欲求三角函數的周期、最值、單調區間等,應注意運用二倍角正(余)弦公式,半角公式降次即:;引入輔助角(特別注意,經常弄錯)使用兩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合二為一),將所給的三角函數式化為的形式.函數的周期是函數周期的一半.[例]函數的最小正周期為_____;最大值為__;單調遞增區間為______________;在區間上,方程的解集為___________.分析:由.所以函數的最小正周期為;最大值為2;單調遞增區間滿足,,即;由,則,或得或,又由得解集為. 注意:輔助角的應用:.其中,且角所在的象限與點所在象限一致.5、當自變量的取值受限制時,求函數的值域,應先確定的取值范圍,再利用三角函數的圖像或單調性來確定的取值范圍,并注意A的正負;千萬不能把取值范圍的兩端點代入表達式求得.[例]已知函數,求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析:函數.由,則,,所以函數的最大 、最小值分別為與.6、三角形中邊角運算時通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轉化為角(或邊)處理.有關的齊次式(等式或不等式),可以直接用正弦定理轉化為三角式;當知道△ABC三邊平方的和差關系,常聯想到余弦定理解題;正弦定理應記為(其中R是△ABC外接圓半徑.[例]在△ABC中,分別是對邊的長.已知成等比數列,且,求的大小及的值.分析:由成等比數列得,則化成,由余弦定理得,.由得,所以=.7、在△ABC中:;,,,等常用的結論須記住.三角形三內角A、B、C成等差數列,當且僅當.[例1](1)已知△ABC三邊成等差數列,求B的范圍;(2)已知△ABC三邊成等比數列,求角B的取值范圍.分析:(1)由△ABC的三邊成等差數列,則,,消去化得.所以.(2)同樣可以求得.[例2]在△ABC中,若,則△ABC的形狀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邊三角形.分析:在三角形ABC中:,則.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例3]△ABC中,內角A、B、C的對邊分別為,已知成等比數列,且.(1)求的值;(2)設,求的值.分析:(1)先切化弦:.由成等比,,所以.由得,則.(2)注意到,所以,則.又由余弦定理得:,得,,所以.8、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雖然沒有列入同角三角比的基本關系式,但是它們在求值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要能熟練地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式:.求值時能根據角的范圍進行正確的取舍.[例1]已知關于的方程有實數根,求實數的取值范圍.分析:由,令,則,其中.則關于的方程在上有解.注意到方程兩根之積為1,若有實根必有一根在內,只要△即可,得或.[例2]已知且,則_____.分析:此類問題經常出現在各類考試中,而且錯誤率都比較高.原因是不能根據角所在的象限,對函數值進行正確的取舍.由平方得,又由知.則有.,得.有,所以.9、正(余)弦函數圖像的對稱軸是平行于軸且過函數圖像的最高點或最低點,兩相鄰對稱軸之間的距離是半個周期;正(余)弦函數圖像的對稱中心是圖像與“平衡軸”的交點,兩相鄰對稱中心之間的距離也是半個周期.函數的圖像沒有對稱軸,它們的對稱中心為.兩相鄰對稱軸之間的距離也是半個周期.[例1]已知函數,且是偶函數,則滿足條件的最小正數__;分析:是偶函數,則是它圖像的一條對稱軸.時,函數取最大(小)值.,.所以滿足條件的最小正數.[例2]若函數的圖像關于點成中心對稱,則___.分析:由的圖像關于點成中心對稱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