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zhì)的酸堿度和酸堿性1.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__紅__色,無色酚酞試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紫色石蕊試液遇堿性溶液變__藍__色,無色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__紅__色。2.溶液的酸堿度用pH值來表示,pH=7時顯中性,pH<7時顯酸性,pH>7時顯堿性。pH<7時pH越小,酸性越__強__,pH>7時pH越大,堿性越__強__。3.使用pH試紙時,應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與試紙的標準比色卡對比,判斷pH,測出酸堿度。注意:(1)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的溶液呈堿性,但不一定是堿溶液。例如:Na2CO3溶液顯堿性,但Na2CO3不是堿而是鹽。(2)使用pH試紙時, 試紙不可直接伸入待測液;試紙不可事先用水潤濕。酸和堿的性質(zhì)酸的含義: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__氫__離子的化合物。堿的含義: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__氫氧根__離子的化合物。酸的通性:①與酸堿指示劑反應;②與某些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③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④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⑤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堿的通性:①與酸堿指示劑反應;②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③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④可溶性堿與某些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堿。酸的個性:1.純凈的濃鹽酸是__氯化氫__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濃鹽酸由于具有__揮發(fā)性__,敞口放置溶液質(zhì)量會__減小__,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__減小__,瓶口的白霧是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與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形成的__鹽酸的小液滴__。2.濃硫酸由于具有__吸水性__,可用作干燥劑(干燥H2、O2、CO、CH4 、CO2等),濃硫酸敞口放置溶液質(zhì)量會__增加__,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會__減小__。濃硫酸具有很強的_腐蝕性,若實驗時不小心濺到皮膚上,應先立即用干布拭去,后用小蘇打溶液沖洗,再用大量水沖洗,嚴重的應立即送往醫(yī)院。濃硫酸有很強的__脫水性__,能使蔗糖、木屑、紙屑和棉花等物質(zhì)中的有機物,被脫水后生成黑色的炭(碳化)。3.稀釋濃硫酸時,必須將__濃硫酸__緩緩地沿器壁注入__水__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溶解時放出的大量的熱及時地擴散。口訣是“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加攪拌。” 4.氫氧化鈉固體置于空氣中易吸水潮解,可做干燥劑(干燥H2、O2、CO、CH4、NH3等),同時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而變質(zhì).溶于水放出大量熱。5. 氫氧化鈣固體微溶于水,懸濁液稱為石灰漿,可用于治理酸性土壤。鹽及其性質(zhì)1.鹽是指在水中或受熱熔化時能電離出__自由移動__的__金屬__陽離子(或__銨根陽離子__)和__酸根__陰離子的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1.常溫下一般_固_態(tài)(汞為_液態(tài)),有_金屬_光澤。大多數(shù)呈_銀白色_色(銅為_紫紅色,金為__金黃色_)。有良好的__導電__性,導熱性及延展性,但不同金屬差異很大。2.常見金屬的用途主要從金屬的_性質(zhì)、價格、回收等各方面考慮,如銀的導電性比鋁的導電性大很多,但電線一般用鋁制而不用銀制,因為鋁的密度比銀_小,價格比銀_便宜_得多。3.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4.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__靠前__,它的活動性就越__強__。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元素而得到_氫氣。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的_鹽_溶液里置換出來(鉀、鈣、鈉除外)。合金的概念、鋼鐵銹蝕條件和防銹措施1.合金:在一種金屬中加入__另一種__金屬(或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__金屬__特性的物質(zhì),如生鐵和鋼等。2.鐵生銹(鐵銹的主要成分為Fe2O3)的條件:鐵與__水__、__氧氣__接觸。3.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1)保持鐵制品表面__潔凈__、__干燥__。(2)表面涂__保護層__: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3)制成不銹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__其他物質(zhì)_的變化 生成了__其他物質(zhì)__的變化 本質(zhì) 區(qū)別 宏觀:沒有__其他物質(zhì)__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zhì)的__粒子__不變,只是__粒子__間隔可能改變 宏觀:有__其他物質(zhì)__生成 微觀:構成物質(zhì)的__粒子__發(fā)生了變化,變成了另一種物質(zhì)的__粒子__ 2.物理性質(zhì):物質(zhì)不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如:顏色、味道、狀態(tài)、熔點_、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fā)性、導電性、傳熱性、延展性等。化學性質(zhì):物質(zhì)在_化學變化_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如可燃性、穩(wěn)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毒性、腐蝕性等。 3.性質(zhì)與變化的關系:性質(zhì)__決定__變化,變化體現(xiàn)性質(zhì)。性質(zhì)是物質(zhì)的內(nèi)在屬性,在有關物質(zhì)性質(zhì)的表述中常常會用到“能”、“會”、“是”、“具有”、“難”等字眼,而變化是一個過程,在表述時不會用到這些字眼。常見物質(zhì)的分類1.純凈物:由__一種物質(zhì)__(只有__1__種分子)組成的物質(zhì)。2.混合物:由__兩種物質(zhì)或兩種以上物質(zhì)__組成(分子有__多__種)的物質(zhì)。3.單質(zhì):由__同種元素__組成的純凈物。4.化合物:由__不同種元素__組成的純凈物。5.氧化物:由__兩__種元素組成,其中有一種元素是__氧__元素的化合物。6.有機物:含有__碳__的化合物(除了__CO__、__CO2__、__H2CO3__及__碳酸鹽__以外)。7.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比較材料金屬材料:金屬單質(zhì)(Fe、Cu等)、合金(生鐵、鋼、鈦合金、不銹鋼等)無機材料:水泥、陶瓷、玻璃有機材料:天然材料:羊毛(蛋白質(zhì))、棉花(纖維)、橡膠等。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物質(zhì)的轉化一、非金屬單質(zhì)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二、金屬單質(zhì)與其化合物的轉化1.三、成鹽的反應1.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含氧酸鹽。如Na2O + CO2===__Na2CO3___2.酸 +堿―→鹽+水。如HCl + NaOH===__NaCl_+_H2O__3.鹽 +鹽―→新鹽+新鹽。如NaCl + AgNO3===__AgCl↓+_NaNO3__4.金屬氧化物 +酸―→鹽+水。如Fe2O3+6HCl===__2FeCl3_+_3H2O__ 5.非金屬氧化物 +堿―→鹽+水。如SO2+ 2NaOH===__Na2SO3+_H2O__ 6.堿+鹽―→新堿+新鹽。如2NaOH + CuSO4===__Cu(OH)2↓_+_Na2SO4__ 7.酸+鹽―→新酸+新鹽。如HCl +AgNO3===__AgCl↓+HNO3↑__ 8.金屬+鹽―→新金屬+新鹽。如Fe + CuSO4===__Cu_+_FeSO4__ 9.金屬+酸―→鹽+氫氣。如Fe +2HCl===__FeCl2+H2↑__ 10.金屬+非金屬→鹽。如Fe + S = FeS注:1. 鹽跟金屬的反應,要求參加反應的鹽必須是可溶的,由于鹽跟金屬的反應一般都在水溶液中進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潑能夠跟水發(fā)生反應的金屬(如鉀、鈣、鈉等)也不符合要求。2.鹽與鹽的反應、鹽與堿的反應除必須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氣體、水或沉淀)外,其反應物必須都可溶。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一、化合反應1 . 兩 種 或 兩 種 以 上 物 質(zhì) 反 應 生 成 一 種 化 合 物 。 ( 多變一)A + B + … → AB ①單 質(zhì) + 單 質(zhì) → 化 合 物 例 如 : S+O2 = SO2②單 質(zhì) + 化 合 物→ 化 合 物 例 如 : C+CO = 2CO ③化 合 物 + 化 合 物 → 化 合 物 例 如 : CO 2 + H2O = H2 CO 3④多 種 物 質(zhì) 生 成 → 種 物 質(zhì) 例 如 : NH3 + CO2 + H2O = NH4HCO3二、分解反應1 化 合 物 分 解 生 成 兩 種 或 兩 種 以 上 物 質(zhì) ( 可 以 是 單 質(zhì) 或 化 合 物 ) 。 ( 一 變 多 ) AB = A + B + … 2 . 實 驗 室 制 取 氣 體 ( 常 用 方 法 )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KC1O3 = 2KCl + 3O2↑ 2H2O2 = 2H2O + O2↑3 . 鹽 的 分 解 : Cu2(OH)2CO3(銅銹) = 2CuO + H2O + CO2↑ CaCO3 = CaO + CO2↑三、置換反應1 . 一 種 單 質(zhì) 和 一 種 化 合 物 反 應 生 成 另 一 種 單 質(zhì) 和 另 一 種 化 合 物 。 ( 單 換 單 ) A + BC → B + AC 2 . 金 屬 + 酸 → 鹽 + 氫 氣 反 應 條 件 : ①酸不 能 用 強 氧 化 性 酸 , 如 硝 酸 、濃 硫 酸 ;常 用 稀 硫 酸 、鹽 酸 。②金屬 必 須 位 于 氫 以 前 ( 常 用 Mg 、Al 、 Zn 等)Mg + 2HCI = MgCl2 + 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Zn + 2HCl = ZnCl2 + H2↑③金屬 鐵 與 鹽 酸 或 稀 硫 酸 反 應 生 成 的 是 + 2 價 的 亞 鐵 鹽 鐵 鹽, 而 不 是 + 3 價 的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3 . 金 屬 + 鹽 → 新 鹽 + 新 金 屬 反 應 條 件 : ①鹽 必 須 可 溶 于 水 。Cu 與 AgCl 不 能 反 應 : 2Al + 3CuS04 = Al2(SO4)3 + 3Cu Cu + 2AgN03 = 2Ag + Cu(NO3)2 Cu + Hg(N03)2 = Hg + Cu(NO3)2 ②金 屬 單 質(zhì) ( 反 應 物 ) 比 鹽 中 金 屬 活 潑 且 不 用 K 、 Ca 、 Na , 因 它 們 易 與 鹽 溶 液 中 的 水 反 應 。 例 如 : 金 屬 鈉 Na 放 在 CuS04 溶 液 中 : 2Na + 2H20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③金 屬 鐵 與 鹽 溶 液 反 應 生 成 的 也 是 + 2 價 的 亞 鐵 鹽 , 而 不 是 + 3 價 的 鐵 鹽 。 Fe + CuSO4 = FeS04 + Cu注 意 : ( 1 ) 有 單 質(zhì) 參 加 的 反 應 不 一 定 是 置 換 反 應 , 請 舉 例 S + O2 = SO2 ( 2 ) 有 單 質(zhì) 生 成 的 反 應 也 不 一 定 是 置 換 反 應 , 請 舉 例 CO + CuO = Cu + CO2( 3 ) 既 有 單 質(zhì) 參 加 又 有 單 質(zhì) 生 成 的 反 應 才 是 置 換 反 應 ; ( 4 ) 置 換 反 應 一 定 有 單 質(zhì) 參 加 且 生 成 , 也 一 定 有 化 合 物 參 加 且 生 成 ; ( 5 ) 置 換 反 應 一 定 有 化 合 價 變 化 , 所 以 一 定 是 氧 化 還 原 反 應 。 四、復分解反應1.兩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雙交換,價不變) AB+CD → AD+CB要求:應物和生成物都必須屬于化合物,且均為兩種;②反應時相互交換成分或陰、陽離子交換;③必須在水溶液中進行;④生成物中必須有沉淀、氣體、水之一。 2.酸+堿===鹽+水,也叫做酸堿中和反應。 NaOH+HCl===__NaCl+H2O__ Fe(OH)3+3HCl===__FeCl3+3H2O__Cu(OH)2+H2SO4===__CuSO4+2H2O__ Mg(OH)2+2HNO3===__Mg(NO3)2+2H2O__ 3.酸+鹽===新酸+新鹽反應條件: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實際反應條件很復雜) CaCO3+2HCl===__CaCl2+CO2↑+H2O__ NaHCO3+2HCl===__NaCl+H2O+CO2↑__ Na2CO3+H2SO4===Na2SO4__+CO2↑+H2O__ AgNO3+HCl===__AgCl↓+HNO3__ BaCl2+H2SO4===__BaSO4↓+2HCl__4.鹽+堿===新鹽+新堿反應條件:反應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不溶(前溶后沉)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Ca(OH)2===CaCO3↓+ 2NaOHCuSO4+Ba(OH)2===Cu(OH)2↓+BaSO4↓ 另:NH4Cl+NaOH===NaCl + NH3↑+H2O 5.鹽+鹽===新鹽1+新鹽2反應條件:反應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種不溶(前溶后沉)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6.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Fe2O3+6HCl===3H2O+2FeCl3 CuO+H2SO4===CuSO4+H2O Na2O+2HCl===2NaCl+H2O 注意:(1)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有單質(zhì)參加或生成。 (2)復分解反應一定沒有化合價的變化,所以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3)金屬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鹽+水,屬于復分解反應,請舉例__Fe2O3+_6HCl ==2FeCl3+_3H2O_;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堿===鹽+水,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4)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叫中和反應,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5)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6)在與酸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中,另一種物質(zhì)(堿、鹽、金屬氧化物)可以是可溶性也可以是不溶性的物質(zhì),但其他復分解反應中兩種物質(zhì)必須均可溶。(7)復分解反應必須至少有沉淀、氣體、水之一生成時,才能發(fā)生。五、其他反應1 堿 + 非 金 屬 氧 化 物 → 鹽 + 水 ( 不 屬 于 四 種 化 學 反 應 基 本 類 型 ) 2NaOH + C02 = Na2C03 + H20 2NaOH + S02 = Na2S03 + H2O 2NaOH + SO3 = Na2SO 4 + H2O Ca(OH)2 + CO2 = CaC03 + H2 O 2 . 三種 還 原 劑 ( H2 、 C 、 CO ) 跟 氧 化 物 反 應 : H2 + Cu = Cu + H20( 屬 于 置 換 反 應 ) CO + CuO = 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C + C02 = 2Cu + CO2 ( 屬 于 置 換 反 應 ) C + CO = 2CO ( 屬 于 化 合 反 應 ) 3 . 幾 種 有 機 物 的 燃 燒 :CH4 + 2O2 = CO2 + 2H2O C2H5OH + 3O2 = 2CO2 + 3H2O 2CH3OH + 3O2 = 2CO2 + 4H2O 2C2H2 + 5O2 = 4CO2 + 2H2O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1.陽離子 (1)Ba2+:加入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鹽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2)Ag+:①加入稀鹽酸或可溶性鹽酸鹽,生成白色沉淀(AgCl),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加入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繼續(xù)滴加氨水,沉淀溶解。(3)Cu2+:①加入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淀[Cu(OH)2]。②插入鐵片或鋅片,有紅色的銅析出。(4)NH4+: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氣體(NH3),該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5)H+:①加入鋅或Na2CO3溶液,產(chǎn)生無色氣體;②能使紫色石蕊試液、pH試紙變紅。2.陰離子(1)OH-:能使無色酚酞、紫色石蕊等指示劑分別變?yōu)榧t色、藍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pH試紙變藍。(2)Cl-: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SO42-: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CO32-:①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或BaCO3),將沉淀溶于強酸,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CO2),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②加入鹽酸,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向原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離子共存(1)物質(zhì)共存是物質(zhì)在溶液中解離出的離子在同一種溶液中相互之間不結合生成氣體、沉淀或水。要特別注意附加隱含條件:(1)“無色透明”條件型;(2)“酸性”條件型,pH<7,含有H+;(3)“堿性”條件型,pH>7,含有OH-。(2)特征離子關系圖(“—”表示兩種離子不共存)物質(zhì)的鑒別1.常見氣體的鑒別:氣體 檢驗方法 現(xiàn)象 氧氣 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 木條復燃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變渾濁 氫氣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燒杯 純凈的氣體能安靜地燃燒,有淡藍色火焰,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 一氧化碳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石灰水變渾濁 甲烷 點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燒杯,迅速倒轉后,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燒杯內(nèi)壁有水珠,石灰水變渾濁 氨氣 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水蒸氣 通過白色CuSO4粉末 白色粉末變藍 氯化氫 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2.常見有特殊顏色的物質(zhì):(1)白色固體:CaCO3、BaCO3、Mg(OH)2(不溶于水)、AgCl、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a(OH)2、CaSO4(微溶于水)、Na2CO3、無水CuSO4 、P2O5、MgO等(2)銀白色固體:Fe、Mg、Ag等大多數(shù)金屬(3)黑色固體:C、CuO、MnO2、Fe3O4、鐵粉(4)紅色固體:Cu、Fe2O3、紅磷(5)藍色固體:Cu(OH)2(不溶于水)、CuSO4·5H2O(6)紅褐色固體:Fe(OH)3 (不溶于水)(7)藍色溶液:CuSO4、CuCl2等含Cu2+的溶液(8)黃色溶液:FeCl3、Fe2(SO4)3等含F(xiàn)e3+的溶液(9)淺綠色溶液:FeCl2、FeSO4等含F(xiàn)e2+的溶液(10)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化學反應的先后一、放出氣體或生成沉淀時的先后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稀HCl能與Na2CO3反應生成CO2氣體,也能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但實際反應時,NaOH先和HCl反應,等NaOH被反應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應放出CO2氣體。因為CO2會被NaOH溶液吸收。2.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向FeCl3和HCl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OH溶液能與CuSO4反應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發(fā)生中和反應,但在實際反應時,H2SO4先和NaOH反應,等H2SO4被反應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應生成Cu(OH)2沉淀。因為Cu(OH)2沉淀會被H2SO4溶解。3.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Na2CO3溶液能與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發(fā)生反應,但在實際反應時,HCl先和Na2CO3反應,等HCl被反應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應生成CaCO3沉淀。二、吸收氣體時的反應先后把CO2和HCl的混合氣體通入堿溶液[例如Ca(OH)2]。CO2能與Ca(OH)2溶液反應生成CaCO3,HCl也會與Ca(OH)2發(fā)生中和反應,但在實際反應時,HCl先和Ca(OH)2反應,等HCl被反應完后,CO2才能和Ca(OH)2反應。因為CaCO3會與HCl反應放出CO2氣體。三、金屬與酸溶液、鹽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的先后1.金屬Fe和Zn同時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Fe可以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生成FeSO4溶液),Zn也可以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但實際反應時,Zn先與CuSO4溶液反應,等Zn被反應完后,F(xiàn)e才能與CuSO4發(fā)生反應。因為Zn會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換出來。2.金屬Fe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Fe可以從Cu(NO3)2溶液中置換出Cu,F(xiàn)e也可以從AgNO3溶液中置換出Ag,但在實際反應時,AgNO3溶液先與Fe反應而被置換出Ag,等AgNO3溶液被反應完后,Cu(NO3)2溶液才能和Fe反應而被置換出Cu。因為AgNO3溶液會把生成的Cu再反應成Cu(NO3)2溶液。除雜除雜是將混合物中的某組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純物質(zhì)。1.應注意幾個“不” (1)不能“玉石俱焚”。即試劑一般與雜質(zhì)反應,不與要保留的物質(zhì)反應。但特殊情況下,所加試劑需要和保留物質(zhì)反應,但最終要轉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質(zhì)。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過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加適量稀鹽酸。(2)“不增”、“不減”。即不增加新的雜質(zhì),不減少要保留的物質(zhì)。(3)不污染環(huán)境。即要求所選用的除雜方法,不能產(chǎn)生可污染環(huán)境的物質(zhì)。(4)不能“舊貌變新顏”。即除雜結束前,要恢復保留物質(zhì)的原有狀態(tài)。2.除雜方法的幾個優(yōu)化原則(1)若同時有多種方法能除去雜質(zhì),要選擇那些簡單易行、除雜徹底的方法。(2)應盡量選擇既可除去雜質(zhì),又可增加保留物質(zhì)的方法,即“一舉兩得”。(3)先考慮物理方法,再用化學方法。解題方法:(1)物理方法:方法適用范圍和原理舉例物理方法過濾法1.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分離2.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混合物的分離粗鹽提純結晶法蒸發(fā)1.分離溶質(zhì)與溶劑2.除去易揮發(fā)的雜質(zhì)從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離出固體NaCl降低溫度可溶性固體溶質(zhì)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小不同分離NaCl與KNO3的混合物(2)化學方法:方法適用范圍或原理舉例化學方法化氣法與雜質(zhì)反應生成氣體除去Na2SO4中Na2CO3可加入適量的稀硫酸。Na2CO3+H2SO4= Na2SO4+H2O+CO2↑沉淀法將雜質(zhì)轉化為沉淀過濾除去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Na2SO4+ BaCl2=BaSO4↓+2NaCl置換法將雜質(zhì)通過置換反應除去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以加過量的鐵粉,在過濾:CuSO4+Fe=Cu+ FeSO4溶解法將雜質(zhì)溶解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過量的稀硫酸,在過濾:CuO+H2SO4=CuSO4+H2O加熱法雜質(zhì)受熱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zhì)除去除CaO中的CaCO3可加熱:CaCO3=CaO+ CO2↑轉化法將雜質(zhì)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主要成分除去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CuO+CO=Cu+CO2↑常見物質(zhì)的推斷推斷題是考查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的題型。常見的有文字敘述式、圖表式、鏈條式三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必備的知識有反應規(guī)律、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實驗現(xiàn)象、溶解性等。在題目分析過程中,注意關鍵字的分析,如某物質(zhì)溶于水是“生成”還是“得到”,“生成”是反應產(chǎn)物,“得到”既可能有反應產(chǎn)物,也可能有原物質(zhì)。加酸沉淀溶解時有氣體生成,一般有CO32-。沉淀溶解但無氣體生成時,一般有OH-。部分溶解時,一定有BaSO4或AgCl等。解推斷題應注意: (1)推理分析要緊扣實驗現(xiàn)象,思考時要層次分明。判斷的結論要準確,既要明確的肯定,又要明確的否定。(2)一般情況下,與試題敘述的現(xiàn)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與現(xiàn)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種物質(zhì)的存在使現(xiàn)象不正確的物質(zhì)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種物質(zhì)的存在不影響其他反應的現(xiàn)象或自始至終沒有參與任何反應的物質(zhì)是“可能存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