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第1課時 中和反應本課要點 思維導圖(點擊展示)中和反應應用概念H++OH-=H2O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于醫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處理工廠的廢水實質用氫氧化鋁治療胃酸過多癥中和反應pH變化曲線一、中和反應1.中和反應(1)概念:_______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和_______的反應。 (2)實質酸中的_______和堿中的_________反應生成_________。 表示:酸+堿→鹽+水。2.鹽的概念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構成的化合物。 基礎·主干落實 酸 堿 鹽 水 H+ OH- H2O 金屬離子 酸根離子 【易錯導思】 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 提示:中和反應會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2NaOH+CO2===Na2CO3+H2O。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常用適量的___________改良酸性土壤。 2.處理工廠廢水:(1)若工廠的廢水呈酸性,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質,用熟石灰處理,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工廠的廢水呈堿性,如印染廠的污水中含有堿性物質,用_________處理。 熟石灰 H2SO4+Ca(OH)2===CaSO4+2H2O 硫酸 3.用于醫藥:(1)服用含有_________物質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2)人被有些蚊蟲叮咬后,涂一些含有_________物質的溶液,就可減輕痛癢。 【生活鏈接】 食用皮蛋時常加入一些食醋,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提示:食用皮蛋時加入食醋可以將皮蛋中的堿性物質中和,從而除去澀味,使皮蛋變得可口。 堿性 堿性 【探究主題】有關酸和堿中和反應的探究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完成了如圖所示的中和反應實驗,請與他們一起探究相關問題。重點·探究實踐【基礎探究】任務一:用教材實驗探究1.實驗操作及現象:在稀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_________。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恰好變成_________為止。 2.實驗結論:氫氧化鈉與鹽酸發生了反應。3.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該實驗中一般選用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若溶液呈紅色,該溶液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恰好變成無色,該溶液的溶質為_________;若繼續滴加稀鹽酸,該溶液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 紅色 無色 HCl+NaOH===NaCl+H2O 石蕊溶液在堿溶液中呈藍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色差較小 NaCl和NaOH NaCl NaCl和HCl 【深度探究】任務二:中和反應的微觀解釋 為理解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兩者之間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同學們繪制了下圖,請在下邊的圓圈中填入適當的化學用語。提示:中和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所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兩者之間發生反應后,圖中的微粒是水分子、鈉離子與氯離子。 【方法點撥】 判斷中和反應發生程度的方法【A層 基礎練】【知識點1】中和反應及鹽的概念1.根據物質的分類,下列物質中有一種與另外三種不屬于同一類別,這種物質是( )A.HCl B.Na2SO4 C.Na2CO3 D.NaCl2.下列物質能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的是 ( )A.石灰水 B.石灰石 C.鋅 D.鐵銹素養·分層評價AA3.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B.Mg(OH)2+2HNO3===Mg(NO3)2+2H2OC.CO2+H2O===H2CO3D.Zn+2AgNO3===Zn(NO3)2+2Ag4.(2023·上海浦東新區質檢)有關中和反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定有沉淀生成 B.一定有水生成C.一定是酸和堿反應 D.一定放熱BA【知識點2】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5. 【國學經典】在《乃粒·稻宜》中提到酸堿土壤宜“骨灰蘸秧根,石灰淹苗足”,即利用石灰的堿性來中和土壤的酸性,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應用了中和反應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B.用鹽酸除鐵銹C.用含有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D.用鹽酸和大理石制備二氧化碳C6. 【教材再開發】[教材P65·T1(3)變式]化學就在我們身邊,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1)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質俗稱___________________。 (2)蚊蟲叮咬分泌出的蟻酸,使叮咬處腫成大包,可以涂____________________減輕痛癢。 (3)熱水瓶用久后,瓶膽內壁常附著一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家庭里可用廚房調味品_________浸泡清洗;實驗室可用鹽酸來洗滌,其中發生的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石灰或消石灰 肥皂水(合理即可) 食醋 Mg(OH)2+2HCl===MgCl2+2H2O 【易錯點】對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理解不準確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酚酞由紅色變為無色時,酸、堿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B.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C.燒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氫氧化鋁可以治療胃酸過多,因此氫氧化鈉也可以治療胃酸過多【易錯點撥】 1.酚酞由紅色變為無色時,酸、堿不一定恰好完全反應,酸可能過量。2.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A 【B層 能力練】8.下列各組物質間的反應,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發生的是 ( )A.鐵片和稀鹽酸 B.氧化銅和稀硫酸C.燒堿溶液和稀鹽酸 D.石灰石與稀鹽酸C9.(2023·包頭中考改編)常溫下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測得水的質量、氯化鈉的質量隨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質為氯化鈉B.加入b g NaOH溶液時,恰好完全反應C.加入c g 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為Cl-D.加入a g NaOH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種類為兩種C10.“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請結合如圖所示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圖中C方框內甲、乙兩種粒子的符號:甲為________,乙為__________。 (3)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上述反應的實質是_______(填粒子符號,下同)和_________結合成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Na+ H+ OH- 【C層 拓展練】11. 【核心素養·科學思維】(2023·廣州中考)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方法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斷發生了反應。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觀察到_______________,可判斷發生了反應。 (3)向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兩位同學欲獲取反應發生的證據。①甲同學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鈣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至足量,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證明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斷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 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溶液變渾濁 氫氧化鈣消失了 ②乙同學將氫氧化鈣溶液與稀鹽酸混合,然后檢驗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據此認為Ca(OH)2與HCl發生了反應,且生成了CaCl2。你認為乙同學是否找到了反應發生的證據 請說出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有找到反應發生的證據,因為氫氧化鈣溶液中有鈣離子、稀鹽酸中有氯離子,混合后即使不反應也會存在鈣離子和氯離子 (4)如圖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緩緩通入HCl氣體,測定該過程中溶液導電能力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b。(溶液體積、溫度的變化可忽略)①分析A→B段變化,其他條件相同,導電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變化,溶液的導電能力除了與離子種類有關,還與_____________ 有關。 > 離子的濃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