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實驗活動4 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實驗目的】1.鞏固和加深對金屬性質的認識。2.培養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準備】☆知識準備1.金屬的物理性質:(1)共性:有金屬光澤,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合金:比組成它們的純金屬強度和硬度__________,熔點__________,抗腐蝕性能__________。 導電 導熱 延展 更大 更低 更好 2.金屬的化學性質:(1)與氧氣的反應。①常溫下,鎂、鋁能與氧氣反應。②高溫時,銅、鐵能與氧氣反應。(2)與酸的反應。①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產生__________,氫后面的金屬與酸不能發生反應。 ②不同金屬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可根據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金屬活動性的強弱。 (3)與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活動性強的金屬能將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氫氣 產生氣泡的快慢 【活動體驗】1.金屬的物理性質:(1)觀察并描述鎂、鋁、鐵、銅的顏色和光澤。鎂:____________;鋁:____________; 鐵:____________;銅:____________。 (2)采取相互刻畫的方法,比較銅片和鋁片、銅片和黃銅片(或白銅片)的硬度。硬度比較:銅片_______鋁片; 銅片_______黃銅片(或白銅片)。 銀白色 銀白色 銀白色 紫紅色 > < (3)金屬導電性的實驗設計。①操作:將鋁絲、鐵絲、銅絲、黃銅絲分別接入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閉合開關。②現象:燈泡發光,說明以上金屬具有____________。 導電性 (4)金屬導熱性的實驗設計。①操作:分別用坩堝鉗夾持鋁絲、鐵絲、銅絲、黃銅絲的一端,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會兒,然后用手觸摸一下另一端。②現象:會感覺________,說明金屬具有導熱性。 (5)金屬延展性的實驗設計。①操作:用錘子反復敲打鋁片、鐵片、銅片、黃銅片。②現象:會發現金屬片__________,說明金屬和合金具有延展性。 熱 變薄 2Cu+O2 2CuO 2.金屬的化學性質:(1)與氧氣的反應。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用坩堝鉗夾取一塊銅片,放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銅片表面上有_________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物質Fe+2HCl FeCl2+H2↑Zn+2HCl ZnCl2+H2↑2Al+6HCl 2AlCl3+3H2↑(2)與酸的反應。操作 現象 化學方程式向5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少量鎂條、鋁片、鋅粒、鐵片、銅片,然后分別加入5 mL稀鹽酸(或稀硫酸),把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 ①鎂條、鋁片、鋅粒、鐵片的表面____________;反應劇烈程度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試管內的氣體燃燒,產生 ____________的火焰 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寫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 冒氣泡 鎂條、鋁片、鋅粒、鐵片 淡藍色 Mg+2HClMgCl2+H2↑ (3)比較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操作 現象 結論分別取少量的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裝入試管中,然后分別插入銅片 硫酸亞鐵溶液中的銅片 ____________;硝酸銀溶液中的銅片表面有_____ ____________生成, 溶液變為__________ 鐵、 銅、 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 無變化 銀白色物質 藍色 鐵>銅>銀 【實驗演練】1.(2022·北京中考)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 )A.鐵鍋 B.銅導線C.鋁箔包裝紙 D.金飾品2.下列有關金屬與酸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金屬與酸不一定能發生置換反應B.不銹鋼具有耐腐蝕性,不與酸反應C.金屬與稀酸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一定變大D.銅與稀鹽酸不反應,說明銅的活動性較弱BB3.(2022·常州中考)合金是由金屬與其他物質熔合形成的“新型金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合金屬于純凈物B.合金中只含金屬元素C.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屬小D.廢舊合金需回收利用D4.通過下列實驗,可以比較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的是( )D 2Cu+O2 2CuO 5.同學們在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時,有如圖操作:(1)圖A中,標號a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加熱銅片一端,觀察到另一端的蠟燭熔化,說明銅具有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時觀察到加熱部位的銅片表面變黑,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燈 優良的導熱性 Cu+2AgNO3 Cu(NO3)2+2Ag (2)圖B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C中,把鋁絲放入稀硫酸中剛開始沒看到氣泡產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合金與組成它的純金屬的硬度 鋁絲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 6.為探究Al、Cu、Ag的活動性順序,某興趣小組做了如下實驗:(1)實驗前需要將金屬絲打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膜 2Al+3CuSO4 Al2(SO4)3+3Cu (2)甲實驗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甲、乙實驗的探究,可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 (4)若采用丙實驗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結論,則溶液C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生成,且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Al、Cu、Ag CuSO4溶液(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