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知道運動、相對靜止和規律的含義;(2)懂得物質和運動、運動與相對靜止的辯證關系;(3)討論如果只承認運動的絕對性,而否認靜止的相對性會導致的結果,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4)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2.能力目標: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承認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預習檢測一、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1.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① 。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② 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物質的運動,③ 是運動的承擔者。 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④ ;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⑤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⑥ ,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⑦ 。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1.規律的基本含義。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⑧ 聯系。 2.規律是⑨ ,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3.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⑩ 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答案】?、僮兓瓦^程?、谶\動?、畚镔|?、芙^對的⑤相對的?、扌味蠈W的不變論?、呦鄬χ髁x和詭辯論?、喙逃械谋举|的、必然的、穩定的?、峥陀^的、普遍的?、鈼l件和形式三、簡答(一)、如何理解運動與物質的關系 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3.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反對脫離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二)、如何理解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 1.區別(1)含義不同: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運動。(2)特點不同: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2.聯系(1)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一的,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2)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3.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三)、規律的含義和特點是什么 1.含義2.特點(1)規律具有普遍性。規律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的普遍性主要表現為:自然界的運動發展是有規律的;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人類認識的發展是有規律的。(2)規律具有客觀性。規律的客觀性是指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的客觀性突出地表現為它的不可違抗性。(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易錯點一、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警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二、所謂靜止就是不變。警示:哲學上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主要是指事物的位置或者性質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一旦超出這一限制,就會發生變化。整個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完全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三、規律是無條件的、永恒存在的。警示:規律是客觀的。其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能人為地創造、改造、改變或消滅規律。但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依賴一定條件的。四、規律有好壞之分。警示:規律是客觀的,其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可以給人們帶來積極的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的作用,但不等于規律有好有壞。重難點探究一、詩詞賞析 (1)詩人現在頭發已經疏落變白了,為什么 (2)村里的小孩已經不認識他了,那詩人的家人、朋友還認識他嗎 為什么 【答案】 (1)任何人的一生都經歷了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的過程。詩人年輕時離開家鄉,到回故鄉的時候,已經老了,頭發就疏落變白了,從哲學角度說明了任何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和發展中。(2)詩人的家人、朋友還認得詩人。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任何事物都有相對靜止的一面。二、坎多爾胡德是馬爾代夫北部的較大島嶼,是經過五年時間、耗資數百萬英鎊而改造出來的。印度洋大地震引發了海嘯后,這里一下子變成了“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島上的居民傷心地說:“我們的畢生心血都打了水漂?!睂嶋H上,早在人工造島開始之前,這一項目就遭到了國際環保專家和國內有識之士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人工造島的結果不但不會改造好現有的環境,還可能破壞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在遇到大災時反而會成為破壞力量。請運用規律的客觀性分析材料。【答案】 (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也有其固有的規律。(2)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否則,人工造島的結果不但不會改造好現有的環境,還可能破壞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在遇到大災時反而會成為破壞力量。(3)人們能夠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指導實踐活動;也可以改造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變害為利。 “課堂檢測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B.世界萬物是永恒發展的C.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D.運動是離不開物質的【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讀懂材料中的哲學道理,材料強調的是運動的無條件性、絕對性,A符合題意;B與題干不符;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故C表述錯誤;D強調的是運動與物質的關系,與題干要求不符,故不選。【答案】 A2.傳統的電影放映是播放電影拷貝膠片上的畫面。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上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該現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B.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D.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解析】 本題考查運動方面的內容?!皫酌腌姷撵o止實際上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說明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A切題;B、C不符合題意;D說法錯誤。【答案】 A3.唐朝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边@首詩體現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事物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B.要改造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C.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D.想用長繩系太陽,向麻姑買滄海是根本辦不到的【解析】 本題考查對事物運動規律客觀性的理解。引文體現規律的客觀性。B錯在“改造”。C不符合題意。【答案】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