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辛亥革命導學案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辛亥革命導學案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18課 辛亥革命
【學習目標】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理解辛亥革命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歷史局限性。
【重點難點】
重點:三民主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難點:辛亥革命的意義與歷史局限性
【概念闡釋】 
清末新政又稱庚子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運動,也是中國現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條約》的簽訂對清政府打擊很大,保守派主動進行改革。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滿清政府進行改革,內容多與1898年的戊戌變法雷同。主要內容有1、籌措軍餉,編練新軍2、振興商務,獎勵實業3、廢除科舉,育才興學4、改革官制,整頓吏治等。
預備立憲是清末新政的內容之一。迫于民主革命的壓力,清政府為維護統治,被迫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從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開始,到1906年正式宣布預備立憲,再到1911年的皇族內閣,預備立憲最后被證明是一場借立憲之名行集權之實的騙局,導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漲。
【史料研讀】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功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 孫中山先生主要活動
1894年 組織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建議
1905年 創建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1905—1911年 組織多次反清武裝起義,領導辛亥革命
1912年 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3—1917年 領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1924年 提出新三民主義,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以上材料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等
根據材料提煉一個主題,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對這一主題進行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6分)
主題:孫中山使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論述:1894年組織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建 議;1905年創建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1905—1911年組織多次反清武裝起義,領導辛亥革命;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3—1917年領導"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義,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綜上所述,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功勛。
【當堂檢測】
1.(2023·山西運城高一上期末·11)下面是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搜集的關于中國近代的文獻。據此可知,該興趣小組研究的主題可能是(  )
A.天朝上國的徹底崩潰 B.救亡圖存的探索之路
C.政治民主的積極嘗試 D.新興力量的日益崛起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國圖志》是魏源所著,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頒布的施政綱領,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孔子改制考》是維新派康有為所寫,為戊戌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革命軍》是革命家鄒容所寫,在書中宣傳革命,傳播革命思想;故這四部文獻是不同階級的人探索中國救亡圖存道路的著作,故選B項;四部文獻雖然說明中國社會矛盾尖銳,但“徹底崩潰”說法過于夸大,排除A項;《海國圖志》未涉及到政治上的民主,排除C項;《海國圖志》和《資政新篇》不是新興力量的著作,排除D項。
2.(2023·浙江麗水高一上期末·25)下列民主革命時期出現的語句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②“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③“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④“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③1905年,孫中山領導成立中國同盟會,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①1927年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②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④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毛澤東致開幕詞,指出“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故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③①②④,選擇D項符合題意。
3.(2023·浙江嘉興高一上期末·20)據統計,1905 年中國新學堂已達8277所,學生為258873名,另外還有約400所高等專業學校。此時新式學堂大量出現的原因是(  )
A.洋務運動 B.清末新政 C.預備立憲 D.民國創立
【答案】B
【解析】據材料“1905年......新學堂......高等專業學校”可知,此時清政府正在進行新政,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故選B項;1895年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標志“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破產,排除A項;清政府的預備立憲是要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沒有涉及創辦新式學堂,排除C項;民國創立于 1912年,排除D項。
4.(2023·浙江嘉興高一上期末·18)“洋務派宜稱, 由封建統治者進行某些枝節的改革可以臻中國于富強。維新派認為,中國的富強有賴于根本的改造,但這種改造不必須采取暴力的手段。革命派堅信,只有推翻封建統治,才能改造中國,挽救中國的危亡。”上述材料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
A.富強 B.改良 C.革命 D.救亡
【答案】D
【解析】據材料“洋務派......可以臻中國于富強......維新派認為,中國的富強有賴于根本的改造......革命派堅信,只有......才能改造中國,挽救中國的危亡”可知,洋務派主張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可以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維新派主張對中國社會進行制度變革以實現富強,革命派則主張推翻封建統治以挽救中國危亡,反映了在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背景下,三者都表達了通過改革或革命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故選D項;“富強”的前提是民族獨立,沒有民族獨立的富強是不存在的,排除A項;“改良”在中國近代社會是行不通的,這一思想主張主要是由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的,并未成為時代主題,排除B項;據材料“維新派認為......改造不必須采取暴力的手段”可知,“革命”只符合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主張,排除C項。
5.(2023·湖南天壹名校聯盟高一下聯考·6)以下由史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鴉片戰爭后,滿漢官僚對于《南京條約》和附約里各種苛刻條款能接受,倒是條約中提及今后雙方的文書要用平等語氣,令他們很不滿。 體現了清政府抵御外辱的意識
B 187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力倡由官方招商購置輪船,創辦輪船招商局。 表明中國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
C 1912年1月,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交臨時政府部長人選名單,臨時參議院否決了該名單。此后,孫中山對部分人選進行了調整,名單獲得通過。 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
D 1920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開放大學女禁,招收九名女學生。此后,上海、南京、廣州、天津等地競相仿效。 “五四運動”提高了婦女的地位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孫中山......臨時參議院否決了該名單”可知,孫中山做為臨時總統的行政權受到了立法機構參議院的制約,體現了分權制衡的民主原則,故選C項;據材料“苛刻條款能接受......平等語氣......不滿”可知,體現了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國的陳腐觀念,抵御外辱的意識薄弱,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中國小農經濟于鴉片戰后開始逐漸解體,經濟結構開始發生變化,這與題中1872年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據材料“蔡元培率先在北大開放大學女禁”可知,推動了大學教育對女性的開放,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權,這主要得益于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與主旨不符,排除D項。
6.(2023·山東淄博高一下期末·4)圖2《體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兒童教育畫》,用體操器械啞鈴9只和球桿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該圖隱喻的主題應是(  )
圖2
A.武昌起義得到了積極響應 B.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C.強身健體以鞏固革命成果 D.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五色旗”“九星旗”并結合辛亥革命的史實可知,該圖隱喻強身健體來維護革命的成果,故選C項;武昌起義的時間是1911年10月10日,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時間是1915年,排除B項;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展,宣傳民主科學思想,排除D項。
7.(2023·江蘇南通高一下期末·8)圖2漫畫《愿人人以此自繩》,發表于1916年7月4日《新聞報》。畫面中,一群不同階層的人被一根繩索約束在一起,而繩索勾勒出“約”字樣。該漫畫表達的時代訴求是(  )
圖2
A.建設民主政治 B.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C.沖破禮教束縛 D.廢除列強在華特權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一群不同階層的人被一根繩索約束在一起”可知“約”指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同階層的人都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約束之下,說明民眾渴望建設民主政治,故選A項;1928年4月蔣介石宣布繼續北伐,完成總理遺愿,徹底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排除B項;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未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排除C項;材料強調建立民主政治的訴求,無法推知對列強在華特權的態度,排除D項。
8.(2023·湖南張家界高二下期末·7)漢口歷來是重要的中藥材中轉地與集散地。1911年到1912年,漢口中藥材的進出口額銳減。進口額由984908關平兩下降到716134關平兩,減少了27%,出口額也由1517586關平兩下降到1332830關平兩,減少了12%。這種情況的出現(  )
A.說明列強加快對華資本輸出進程 B.受國內政治形勢發展的影響
C.意味著海關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得益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分析可知,1911年到1912年,漢口中藥材的進出口額銳減;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影響,國內政治局勢不穩定,導致漢口中藥材的進出口額銳減,故選B項;結合所學,資本輸出只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利益在國外進行的投資,其表現為投資、辦廠、借貸、開礦等活動,而材料強調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國內局勢動蕩,導致漢口中藥材進出口額銳減,排除A項;海關半殖民地化指中國關稅自主權喪失,外國人控制中國海關,而材料強調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國內局勢動蕩,導致漢口中藥材進出口額銳減,排除C項;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會使中藥材對外貿易增多,即出口額提高,而材料中藥材進出口額均受影響,排除D項。
9.(2023·湖南益陽高一上期末·9)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會議上,決定實行總統制。1912年,孫中山向南京參議院提出辭職,并推袁世凱繼任大總統。同年3月11日,南京參議院規定實行內閣制。南京參議院對中央政府組織機構形式的變化主要反映了(  )
A.革命黨人對袁世凱的戒備 B.革命黨人內部斗爭日趨激烈
C.全國革命形勢在不斷高漲 D.列強加大對中國革命的干涉
【答案】A
【解析】據材料“決定實行總統制”“并推袁世凱繼任大總統……實行內閣制”可知孫中山在卸任前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主要是為了通過內閣限制總統的職權,體現了革命黨人對袁世凱的戒備,故選A項;總統制改為內閣制是革命黨人維護共和政體的共同努力,主要矛頭指向的是袁世凱,而不是革命黨內部,排除B項;孫中山卸任前夕,清帝退位推翻了帝制和共和政體建立有利于平息國內的革命形勢,排除C項;孫中山意圖通過內閣制限制袁世凱,是革命黨人維護共和政體所做出的努力,與列強干涉無關,排除D項。
10.(2023·廣東韶關高一下期末·7)陳旭麓先生指出:辛亥革命促成了舊體制的瓦解和新體制的建立,中國歷史因之而越出了改朝換代的舊軌。然而舊體制卻留下了舊的社會心理。這種幾千年歲月積淀而成的沉重慣性如同一種板結的地塊,使新的體制難以把自己的根須扎進社會的深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舊體制的瓦解”是指封建制度的終結
B.“越出了改朝換代的舊軌”是指國民政府建立
C.“舊的社會心理”是指封建思想的殘余
D.“板結的地塊”是指皇權社會土地兼并嚴重
【答案】C
【解析】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先后有袁世凱復辟和張勛復辟,說明封建思想殘余仍然存在,故選C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的是“帝制”,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沒有結束“封建制度”,排除A項;“越出了改朝換代的舊軌”是指南京臨時政府建立,排除B項;“板結的地塊”是指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小農經濟并未瓦解,排除D項。
11.(2023·湖北十堰高一下期末·7)有學者認為,自辛亥革命以后,對于中國在政府變更之后如何保持國家“同一性”的探討,已經從歷史上的“正統”的承續規范轉化為近代歐洲列強主導的國際法。而作為整體認同對象的“中華”或“中國”概念逐漸脫離了原來的“華夷之辨”的語境,逐漸“獲得了帶有現代性因素的歷史文化共同體與國家政治體符號性質的客觀內涵”。該學者意在說明,辛亥革命(  )
A.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 B.增強了中國國家主權觀念
C.催化了中國多元一體民族的形成 D.強化了中國對列強的依附
【答案】A
【解析】據材料“辛亥革命后……國家政治體符號”并結合所學可知,這說明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故選A項;國家主權觀念的增強是“國家主權”觀念覺醒對“國家”集體認知感的增強,而材料強調的是辛亥革命增加了“中國”一詞的近代化含義,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排除B項;中國多元一體民族的形成于古代中國,排除C項;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沒強化中國對列強的依附,排除D項。
12.(2023·山西運城高一上期末·16)梁啟超曾說‘現在咱們中華民國,雖然不過一個十歲小孩……從今以后,任憑他哪一種異族……若再要來打那統治中國的壞主意 ,可斷斷乎做不到了。任憑什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國皇帝可是海枯石爛不會有這回事了。”這段話表明,辛亥革命后(  )
A.梁啟超由維新派轉變為革命派 B.國人民族、民主意識增強
C.中華民國的政權得到有效鞏周 D.民主、共和觀念深人人心
【答案】B
【解析】據材料“任憑他哪一種異族……”及“任憑什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國皇帝可是海枯石爛不會有這回事了”可知,辛亥革命后,國人既反對異族也反對帝制,這說明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梁啟超對當時政治思想的評價,而非其自身的立場發生轉變,排除A項;“得到”表結果,雖然材料呈現了國人思想的變化,但并不因此而使中華民國的政權得到有效鞏周,排除C項;“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僅體現了民主意識的增強,但材料中還強調了民族意識,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昂仁县| 岫岩| 双城市| 凤凰县| 德江县| 会理县| 邻水| 福贡县| 恩施市| 桦甸市| 永寿县| 丰镇市| 丹凤县| 澄城县| 南平市| 新郑市| 天全县| 亚东县| 瓮安县| 绥德县| 剑川县| 宣恩县| 延吉市| 固始县| 东海县| 启东市| 法库县| 宁南县| 克什克腾旗| 广安市| 胶南市| 新竹县| 阜宁县| 炉霍县| 偏关县| 弋阳县| 淮北市| 东台市| 罗城|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