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教學課件湘科版五年級下冊四季的形成目錄新課導入新課教學課堂小結典型習題課外延伸01020304051.新課導入想一想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體運行論》的寫作,建立了“日心說”理論。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顆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轉。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成為近代天文學的奠(diàn)基。2.新課教學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地球繞自身軸(zhóu)的轉動,就是地球自轉。這個軸稱為地軸。夏至春分冬至秋分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地球以近似圓的軌道繞太陽轉動,地軸與這個轉動平面的夾角是23.5°,并始終指向北極星。地球繞著傾斜的地軸自轉的同時,繞太陽逆時針轉動。地球繞太陽轉動稱為地球公轉。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任務:做模擬實驗,從地球的運動來推測四季形成的原因。如果地軸不傾斜會怎么樣?地軸傾斜與地面接受太陽的光和熱的多少有關嗎?如果地軸傾斜的方向……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研究一 地軸不傾斜,地面上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討論:1.用什么器材模擬太陽和地球?2.怎樣讓“地軸”不傾斜?3.“地球”該怎樣運動?“太陽”呢?4.怎樣觀察“地面”上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在北半球某處用橡皮泥垂直地面豎直固定一根牙簽,我們可以根據影子的變化來判斷陽光照射的角度。①以桌面為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讓地軸垂直桌面。②用手電筒光直射地球儀中部。③讓地球的公轉從“春分”開始,依次通過“夏至”“秋分”“冬至”各點。④觀察正午時牙簽影子的變化和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如果“地軸”不傾斜,牙簽影長的變化與事實不相符,說明“地球”上沒有出現四季變化。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研究二 地軸傾斜(方向不變),地面上接受太陽照射的情況。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①以桌面為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將地球儀平放在桌面上,則地軸就是傾斜的。②用手電筒光直射地球儀中部。③讓地球的公轉從“春分”開始,依次通過“夏至”“秋分”“冬至”各點。④觀察正午時牙簽影子的變化和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如果“地軸”傾斜,且方向保持不變,牙簽影長的變化與事實是相符的,說明“地球”上出現了四季的變化。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地球公轉是四季形成的原因。地軸傾斜著始終指向北極星繞著太陽轉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北半球,夏季陽光直射程度大,照射面積大,獲得太陽光能量多,溫度高;冬季陽光直射程度小,照射面積小,獲得太陽光能量相對少,溫度低。正對陽光時的影子,就是正午的影子。假如以冬至時正午的影子長度為標準,再回到這個影子長度,則說明地球公轉了一周。這個周期就是我們說的“一年”。一年12個月,約365天。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正好相反。3.典型習題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填空題1. 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 )。2. 晝夜更替是由于( )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于( )引起的。北極星地球自轉地球公轉4.課堂小結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做了模擬實驗探究了四季形成的原因,學習到了地球公轉是四季形成的原因。5.課外延伸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課外延伸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翻了長期以來居于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日心說”的觀點: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2.地球在運動,并且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空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象。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課外延伸“日心說”是一個學說,在證明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同時,也有一些錯誤:1.太陽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陽系的中心。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不全是地球運動引起的。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而不是圓,不做圓周運動。因為這些錯誤,所以“日心說”只能算是學說,而較“地心說”卻相對準一些,因為它證明了地球是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