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教學課件湘科版五年級下冊輪軸目錄新課導入新課教學課堂小結典型習題課外延伸01020304051.新課導入想一想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人們怎樣從深井中提起一桶水?想一想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我國在3000多年前就發明了轆轤。大約在1000年前的北宋時期,我國已普遍使用了手搖轆轤汲水。轆轤的制造和應用,在古代是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它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上。2.新課教學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探究轆轤的秘密任務一制作一個轆轤模型。1.用一根硬鐵絲縱向穿過打好孔的瓶體。(孔隙直徑稍大于鐵絲直徑)2.在瓶體上橫向穿過一根筷子并固定好。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3.將轆轤模型固定在鐵架臺上,瓶口用線掛上“水桶”(鉤碼)。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比較直接提水和用轆轤提水,用測力計測出所需力的大小,并記錄在活動手冊上。任務二操作方法:①徒手用測力計直接往上提“水桶”(鉤碼)。②借助轆轤模型往上提“水桶” (鉤碼)。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用轆轤提水,所需要的力小。也就是說,用轆轤提水比徒手直接提更省力。試一試,怎樣讓轆轤更省力?任務三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①在筷子的不同位置(中間和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②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③將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用筷子的末端提……用更長的木棍,會……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操作方法:①用筷子的中間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②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測量所需力的大小。③將筷子換成更長的木棍,測量所需力的大小。用筷子的末端提水比用中間提水更省力,換成更長的木棍更省力。也就是說,在距離瓶子越遠的位置提水,越省力。小木棍的轉動路線是圍繞瓶子做圓周運動。結 論: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阻力點動力點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尋找生活中的輪軸3.典型習題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_______。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填空題輪軸4.課堂小結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像轆轤這樣由一個大“輪”和一個小“軸”組成的裝置,叫作輪軸。動力點在輪上、阻力點在軸上時,輪軸可以省力,輪越大越省力。5.課外延伸新課導入新課教學典型習題課外延伸課堂小結輪軸知識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當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像馬車、門把手、方向盤和推車這樣的輪軸是最簡單的,沒有動力傳遞。動力車輛的輪軸就復雜得多。以汽車為例,動力不是簡單的傳遞輪軸,如果是那樣,汽車就不能拐彎。在汽車軸的中間,有一個“差速器”,在通過兩個半軸給左右車輪傳動,這樣在汽車拐彎時,兩邊車輪行駛的距離才能不同。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