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導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導學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簡介

第3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
【學習目標】
1.掌握中古早期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和基督教會神權至上,培養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現象分析的認知能力。
2.通過掌握中古中后期西歐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系列新變化的相關史實并分析其影響,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能力。
3.知道拜占庭帝國的一度強大和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央集權的大帝國,認識拜占庭帝國時期的《羅馬民法大全》對西歐及世界歷史發展的重要影響,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
4.通過對西歐封建制度與拜占庭、俄羅斯中央集權制度的對比,理解不同歷史條件下文明呈現的不同特征,深刻認識歐洲區域文明多元并存的面貌,使其具有世界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生和發展: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以及城市和王權的關系,呈現西歐封建社會的變化,說明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進程。
難點: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生與發展;城市與王權的關系。
【問題導學】
1.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中世紀的暗淡與輝煌有哪些表現?
3.城市的出現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拜占庭對世界文化發展的有哪些貢獻?
【知識建構】
【史料研讀】(2023·江蘇蘇州高一下期末·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他們不可以被買賣,但他們仍舊是不自由的,他們不能擅自離開土地。他們有權耕種分到的土地用以謀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剝奪。他們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轄地上勞作數日,還得修繕主人的道路、橋梁和圍墻。他們的思想受到宗教嚴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參加宗教活動。當他們結婚、繼承父輩的田產或使用當地的磨坊時,要向主人納稅,到了圣誕節和復活節,也得付些錢款。
——摘編自勒納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歐封建社會是一種剛性體制。它的權力結構固定,權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變,由此各權力結構之間便出現了空隙,為新生產力因素提供了活動空間,便于體制外的異已力量滋生和成長,而后發展壯大成體制外的力量,并與體制內的權力中心發生沖突,最終導致封建社會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
——摘編自錢乘旦《中世紀西歐的幾個特點》
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們”被迫為主人負擔的義務。概括“西歐封建社會是一種剛性體制”在經濟、政治、思想領域的基本特征。
【答案】
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自備工具為領主服勞役;向領主繳納各種賦稅。
特征:經濟上莊園與農奴制度;政治上封君封臣制;思想上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
【當堂檢測】
1.(2023·江蘇連云港高一下期末·4)表2是中世紀農業革命的技術發明(部分)這些發明(  )
表2
時間 技術發明
約公元800年 帶襯墊的馬軛引入歐洲
約公元900年 歐洲出現鐵馬掌用來保護馬蹄
約公元1050年 雙馬拉纖的挽具在歐洲使用
約公元1050年以后 歐洲發明輪車和耙
A.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B.強化了各國的專制王權
C.提升了貴族生活的品質 D.助推科學革命迅速到來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鐵馬掌用來保護馬蹄”“雙馬拉纖的挽具在歐洲使用”可知約公元800年至約公元1050年以后中世紀農業革命的技術發明提升了使用馬匹時的舒適性,促進了馬車技術的改進,有利于提升貴族生活的品質,故選C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標志是出現了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材料并未體現,排除A項;“各國”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科學革命開始于16世紀,排除D項。
2.(2023·江蘇江陰高一下期末·5)中古時期的西歐,封建主的領地采取莊園制經營,主要通過勞役地租的方式控制農奴和自由農民,此外,莊園還設有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這說明(  )
A.莊園生產實行集體勞作 B.莊園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
C.莊園接受國王直接管理 D.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
【答案】B
【解析】據材料“莊園制經營、莊園法庭”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莊園既是基本的經濟單位,也是行政組織,即莊園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故選B項;材料不涉及勞作是集體的還是個體的,排除A項;國王不直接管理莊園,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莊園不僅是經濟單位,還是行政單位,D項片面,排除D項。
3.(2023·江蘇揚州高一下期末·5)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1180—1223)給王室直屬領地內的許多城市頒發特許狀,同時宣稱自己也是王室直屬領地以外所有城市的保護者。此舉意在(  )
A.強化王權 B.擴大王室領地 C.打擊貴族 D.促進經濟發展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可知,法蘭西國王通過頒發特許狀,鼓勵城市發展,同時又宣稱自己是王室直屬領地以外所有城市的保護者,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城市的支持,強化自身的權力,故選A項;擴大王室領地的目的仍是強化權力,排除B項;僅從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其對貴族的態度,排除C項;材料強調強化王權,與促進經濟發展無關,排除D項。
4.(2023·江蘇南通高一下期末·13)在歐洲中世紀大學,學生完成基礎學部的學習后,可以進入法學部學習教會法和民法,也可以進入醫學部學習古希臘、阿拉伯等地醫學專業著作。中世紀大學的課程設置(  )
A.利于培養實用型人才 B.得益于民族國家的建立
C.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 D.體現教會對教育的壟斷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學習教會法和民法”“學習古希臘、阿拉伯等地醫學專業著作”可知中世紀大學生上完基礎性課程后,學習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實用型人才,故選A項;民族國家建立在近代,排除B項;宗教改革開始于16世紀,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教會,無法推知教會對教育的壟斷,排除D項。
5.(2023·江蘇南京六校高一下聯考·8)在中世紀西歐的社會活動中,當王權與教權產生矛盾和沖突時,雙方主要從保護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對方的角度出發,采取談判、法庭斗爭、貨幣贖買,甚至是戰爭威脅等手段,使彼此達成一種妥協,建立一種新的權利義務關系。這些做法(  )
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B.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C.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鑒 D.緩和了中世紀的各方矛盾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使彼此達成一種妥協,建立一種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可知,教權和王權雙方多強調保護自身利益,而非消滅對方,最終建立一種新的關系,其采用的方式,如談判、贖買等為11世紀左右城市興起后爭取自治權提供了借鑒,故選C項;封君封臣制度建立在國王和封建主之間,并非王權和教權之間,排除A項;民族國家形成于16世紀之后,此時中世紀已經結束,排除B項;據材料“使彼此達成一種妥協”可知,教權與王權之間只是達成了一種妥協,矛盾依然存在,且建立新的權利義務關系還有新的矛盾,且中世紀教權與王權矛盾重重,并非一些妥協的行為可以緩和,排除D項。
6.(2023·江蘇蘇州高一下期中·8)中世紀晚期的君主們出資組建了大量的大學,他們向大學提供各類特許權作為實質性的支持,包括限價供應、減免賦稅、免除軍役等。君主們此舉旨在(  )
A.抑制教皇特權 B.繁榮學術文化 C.加強世俗王權 D.促進社會轉型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紀晚期的君主們組建大學,對大學提供支持,這有利于為君主提供人才,加強了世俗王權,故選C項;中世紀仍然處于天主教神權統治,宗教改革有利于抑制教皇特權,排除A項;“繁榮學術文化”是其影響,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歐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有利于社會轉型,排除D項。
7.(2023·江蘇揚州高一下期末·3)圖3為某一文獻的部分信息,據此判斷該文獻是(  )
◆法典編纂遵循的原則是刪繁就簡,避免過時和矛盾的地方 ◆受基督教的影響,表現出一種反對奴隸制度的傾向
圖3
A.《摩訶婆羅多》 B.《查士丁尼法典》
C.《吉爾伽美什》 D.《漢謨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刪繁就簡……地方”“受基督教的影響”可知,1世紀時,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4世紀末成為羅馬帝國國教,6世紀時查士丁尼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過時的內容,強調了基督教的思想統治,確立了君權神授的原則,故選B項;《摩訶婆羅多》是古印度的史詩,受婆羅門教影響,排除A項;《吉爾伽美什》是古代西亞的史詩,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排除C項;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頒布《漢謨拉比法典》,此時基督教尚未產生,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嘉鱼县| 许昌市| 织金县| 崇信县| 鹰潭市| 榆中县| 桂东县| 泾川县| 永丰县| 茶陵县| 晋中市| 武宁县| 惠水县| 固始县| 昆山市| 定安县| 融水| 新建县| 蓬安县| 沛县| 华容县| 都江堰市| 碌曲县| 股票| 临夏县| 九寨沟县| 壤塘县| 巩义市| 龙江县| 土默特左旗| 白城市| 克山县| 卢龙县| 崇左市| 陵川县| 林西县| 上林县| 昭通市| 色达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