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學習目標】通過了解中古時期非洲、美洲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一時期非洲、美洲文明的特點。【重點難點】學習重點:認識以東非、西非、南非為代表的古代非洲文明和以瑪雅文明、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為代表的美洲文明的特點及其社會情況。學習難點:認識人類文明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以及其可以在獨立的條件下產生,并創造相應的制度。【問題導學】1、分析東非和西非國家各有哪些主要特點?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及其各自的特征表現。【名詞解釋】浮動園地: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面鋪墊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隨著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然后,農民們再挖去表層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動園地”,于是,開始了一個新的循環。【知識構建】【史料研讀】(2023·山東德州高一下期中·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鼎盛時期的廷巴克圖,是當時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紀,世界黃金的2/3來自于西非,絕大多數都要從廷巴克圖轉運至北非、歐洲。14世紀末,廷巴克圖興建了著名的桑科爾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講學交流。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與牲畜充足。材料二1591年的桑?!β甯鐟馉?,導致了西線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貿易的迅速下滑,破壞了廷巴克圖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新航路的開辟,導致貿易中心由類似廷巴克圖等跨撒哈拉商道樞紐城市轉向沿海地區。統治集團內部頻繁爭權奪勢,嚴重削弱了中央統治力量。戰爭將歐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圖,加速了其衰亡的進程。——以上材料摘編自占心磊《廷巴克圖:一個“全球城市”的興衰》(1)根據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圖“鼎盛”的表現。(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廷巴克圖衰落的原因。(6分)【答案】(12分)(1)對外貿易發達;文化教育事業繁榮;人民生活富裕。(6分)(2)戰爭導致傳統商路的衰落;新航路的開辟推動貿易中心的轉移;內部動亂;歐洲殖民侵略。(6分。任答三點即可。)【隨堂練習】1.(2023·山東日照高一下期末·3)9—11世紀,西非人掌握了鐵器和青銅器的冶煉技術;東非出現一系列城市國家,與阿拉伯地區和中國都有貿易往來;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韋都城遺址由石塊壘砌而成。這表明( ?。?br/>A.中國與非洲交往源遠流長 B.古代非洲文明發展程度較高C.非洲文明地域性差異明顯 D.古代非洲對外貿易比較發達【答案】C【解析】據題意可知,在非洲的不同地區,不同的非洲國家的發展特色不同,說明非洲文明地域性差異明顯,故選C項;材料表明中國主要是與東非國家存在貿易往來,并不能說明與非洲交往源遠流長,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得出古代非洲文明發展程度較高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并無比較的信息,無法得出古代非洲對外貿易比較發達的結論,排除D項。2.(2023·江蘇蘇州高一下期末·5)20世紀的考古學家發現,烏干達西部的鐵器時代遺址同津巴布韋的鐵器時代遺址的相似處非常驚人,這不僅僅是一種偶合,而且可以說(兩地的古代文化)是在同一個樹干上長出來的。導致兩地古代遺址驚人相似的因素最可能是( )A.班圖人的大規模遷徙 B.阿拉伯人的傳教活動C.歐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D.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西非的班圖人已經掌握了冶鐵技術,班圖人的活動區域逐漸擴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也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烏干達……同津巴布韋……相似處非常驚人”,最有可能是班圖人的大規模遷徙的結果,故選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烏干達西部的鐵器時代”并沒有阿拉伯人進行活動、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烏干達西部的鐵器時代,歐洲尚未開始殖民活動,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烏干達屬于內陸地區,海上絲綢之路不能到達烏干達,排除D項。3.(2023·;安徽蚌埠高一下期末·3)圖1為阿爾及利亞的著名巖畫(雙角女神),創作于約公元前4500前2000年。圖中描繪的是一個掌管五谷的女神,她面部周國有班點狀圍簾及一片播撒種子的莊稼地。該畫作( ?。?br/>A.真實還原當時人們勞動的場景 B.體現歷史價值和藝術審美的融合C.C說明巖畫最早在非洲地區出現 D.反映牛耕技術在當地已普遍推廣【答案】B【解析】據材料“一個掌管五谷的女神”“她面部周圍有班點狀圍簾及一片播撒種子的莊稼地”,結合所學可知該巖畫中的女神和五谷的描繪,體現了古代非洲地區的農業生產信息,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審美的特征,故選B項;畫中的女神正在播撒種子,這并未必能真實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勞動場景,可能只是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排除A項;僅僅因為這是阿爾及利亞的巖畫并不能就此斷定巖畫最早在非洲出現,無法證明這一點,排除C項;畫中雖然顯示了種植的場景,但并沒有明確描繪出牛耕技術的存在,所以不能確定牛耕技術在當地已經普遍推廣,排除D項。4.(2023·江蘇揚州高一下期末·4)發現于墨西哥南部的波南帕克壁畫,創作于6—8世紀。該壁畫所屬的文明是( ?。?br/>A.古代印度文明 B.印加文明 C.阿茲特克文明 D.瑪雅文明【答案】D【解析】創作于6—8世紀的波南帕克壁畫,色彩絢麗,栩栩如生,屬于瑪雅文明,故選D項;墨西哥處于美洲,并不是古印度文明,排除A項;印加文明興起于12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阿茲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5.(2023·江蘇南京六校高一下調研·16)關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學者們曾經提出各種假設:是美洲土生土長的;是馬來亞一波利尼西亞人種橫渡南太平洋而來;來自亞洲大陸;來自俄國中南部。目前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來自亞洲大陸的說法。這些不同的說法反映了( ?。?br/>A.普遍接受的說法等于歷史真實 B.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C.歷史事實是由歷史解釋決定的 D.歷史真相不可能被后世揭示【答案】B【解析】據材料“關于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學者們曾經提出各種假設”,可以看出學者對印第安人的起源,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故選B項;普遍接受的說法不一定等于歷史真實,排除A項;歷史事實并不是由歷史解釋決定的,“決定”表述錯誤,排除C項;歷史真相可以被后世揭示,排除D項。6.(2023·江蘇淮安高一下期末·2)印加帝國有“新世界的羅馬帝國”之稱。由如圖可以得出( )類項 羅馬 印加建筑 萬神殿供奉太陽神、月亮神等 太陽廟供奉太陽神、月亮神交通 通往都城羅馬的交通發達,“條條大路通羅馬”。 等從首都庫斯科出發,道路四通發達,“條條大路通庫斯科”。醫學 形成了人體解剖學理論 能進行人體解剖天文 制定了儒略歷,平年為365天 制定了太陽歷,一年為365天帝國語言 羅馬試圖將拉丁語推廣至東部行省,成為整個帝國的官方語言。 印加帝國規定被征服地區的各部族必須學習克丘亞語。A.文明交流相得益彰 B.歷史發展具有統一性C.羅馬文化影響深遠 D.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答案】B【解析】印加帝國與羅馬帝國在眾多領域存在相似的表現,這可以得出歷史發展具有統一性,故選B項;西羅馬帝國于公元476年滅亡,而印加文明出現于12世紀,羅馬帝國與印加帝國不是同一時期,不存在文明交流,排除A項;古代美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及交通的限制,與外界聯系較少,基本呈現獨立發展的局面,因此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人類文明起源于兩河流域、黃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等地,羅馬和印加均不屬于文明起源時期,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