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學習要求】 1.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2.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學習重點、難點】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問題導學】:1.人類文明產生的前提表現、影響和標志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及概況【拓展延伸】1.【圖示解史】 文明的產生2.[歷史解釋]——世界多元文明的比較文明區域 古代亞非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典型代表 古代埃及、古巴比倫王國、古代印度、古代中國 古代希臘發源地區 大河流域 地中海沿岸文明基礎 發達的農業 繁榮的工商業、航海業文明類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對外交往 很少 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基本特征 經濟上:農業文明 政治上:中央集權 經濟上:商品經濟、海外貿易發達; 政治上:民主政治發展特點 封閉型 開放型【史料研讀】材料《漢謨拉比法典》(片段)馬都克(古巴比倫的“眾神之王”)命我統治萬民并使國家獲得福祉之時,使我公道與正義流傳國境,并為人民造福。自今而后:1.倘自由民宣誓揭發自由民之罪,控其殺人,而不能證實,揭人之罪者應處死。22.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滅火的自由民瞅見房屋主人的財產,并將它占為己有,這個人應被扔進火中。61.如果一個園丁沒能完成這個田地的播種栽種,則其將負全責。143.若女子犯罪,毀家棄夫,則投之水中。196.挖去別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199.若他(自由民)毀壞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眼睛,或打斷另一自由民的奴隸的骨頭,應折半賠償。(1)根據材料概括《漢謨拉比法典》內容的特點。(6分)(2)你如何看待《漢謨拉比法典》宣揚的“公道與正義流傳國境,并為人民造福”。(6分)答案:(1)君權神授;原始野蠻(同態復仇);維護奴隸制度;等級分明;保護私有財產;重視證據;契約意識;內容豐富具體等。(2)《漢謨拉比法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道正義和造福人民;以成文法的形式頒行,有利于“公道與正義的流傳”。但是,《漢謨拉比法典》具有鮮明的時代和階級局限性,體現的法律公平有限;實質是維護奴隸主統治的工具。【隨堂練習】1.[2023·安徽蕪湖高一下期中]古代世界多個民族都有關于大洪水的傳說,但傳說內容各不相同。中國有大禹治水的傳說,希伯來人有諾亞方舟的傳說,蘇美爾人有洪水和方舟的傳說,瑪雅人的典籍中也有關于天神發怒用洪水懲罰人類的記載。這些古代洪水傳說的內容反映的實質問題是(3分)( )A.不同地域文明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系B.洪水傳說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C.自然災害構成早期人類文化的核心內容D.洪水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產生了影響1.解析:據材料“古代世界多個民族都有關于大洪水的傳說”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明早期人類經常遭受洪水侵襲,對當時不同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實質上反映洪水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產生了影響,故選D項;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上是獨立發展的,相互聯系很少,排除A項;材料中的瑪雅文明不是“大河文明”,而是“叢林文明”,“洪水傳說是所有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自然災害對人類早期文明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但不是構成早期人類文化的核心內容,排除C項。答案:D2.[2023·廣東名校高一下3月聯考]恩格斯指出,私有制是在“經常性的交換成為可能”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從其他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之后出現的。但是,“至于畜群是怎樣并且是在什么時候從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變為各個家庭家長的財產的,我們至今還不得而知”。這說明私有制的產生(3分)( )A.源于社會分工的出現B.是氏族社會形成的重要標志C.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D.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2.解析:恩格斯認為私有制是在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后出現的,且尚未搞清畜群是何時如何變為私有財產的,所以說私有制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等待我們去尋找證據進行解讀,故選C項;私有制產生屬于生產關系變化,應該源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社會分工的出現,排除A項;私有制產生于父系氏族公社的晚期,而氏族社會形成之初最先進入的是母系氏族公社,所以私有制的產生不是氏族社會形成的重要標志,排除B項;私有制產生的時候,還未出現商品經濟,所以不能說私有制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排除D項。答案:C3.[2023·山東濰坊高一下期中]下圖為蘇美爾城邦烏爾城示意圖。 據圖分析,該城(3分)( )A.體現神權與君權統一B.實行君主專制制度C.是兩河流域交通樞紐D.建筑技術水平高超3.解析:據材料“堡城以塔廟為核心……象征著人與天的溝通”“郭城圍繞著塔廟建設”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城市興建以塔廟為核心凸顯神權且“君主可以與天相溝通”,凸顯了神權與君權之間的特殊關聯,故選A項;蘇美爾實施君主專制制度,但材料沒有明確具體的政治管理制度,排除B項;蘇美爾文明位于兩河流域,但材料僅涉及蘇美爾的城市建設,沒有明確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具體地位,排除C項;蘇美爾建筑規模宏大,但因為生產力水平整體較低,主要以石為原料,建筑技術水平并不高超,排除D項。答案:A4.[2023·吉林高一下期中]古代埃及對于屠宰食用的動物,首先由祭司檢查是否可以用來祭祀,假若它們不適于祭祀之用,便也不準食用。祭司禁食某些食物;祭司不準隨便喝水,只準飲用開水或過濾之后的水。這反映了古代埃及(3分)( )A.具備了初步的衛生意識B.重視衛生習慣的培養C.社會生活的宗教化色彩D.祭司至高無上的地位4.解析:據材料“祭司禁食某些食物……過濾之后的水”可知,古代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被祭祀主導,即社會生活的宗教化色彩,故選C項;具備初步衛生意識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釋材料,排除A項;“祭司禁食某些食物”不能說明重視衛生習慣的培養,排除B項;僅憑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祭祀的地位至高無上,排除D項。答案:C5.[2023·江蘇南京六校高一下調研]古埃及的農具在幾千年間沒有多大改進,直到新王國時期才把犁頭的形狀稍稍改變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農業技術長長地拖著新石器時代的尾巴,優越的農耕生產條件,降低了應用銅鐵工具的迫切性。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古埃及的農業經濟發達B.遠古社會生產工具簡陋C.古埃及的文明較為落后D.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發展5.解析:據材料“優越的農耕生產條件”“古埃及的農業技術長長地拖著新石器時代的尾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埃及天然優越的地理環境便于農業生產的發展,由此降低了對農業技術改進的需求,這說明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發展,故選D項;材料強調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發展,“古埃及的農業經濟發達”強調的是古埃及的農業,排除A項;古埃及農業,生產工具并不簡陋,排除B項;古埃及文明輝煌燦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排除C項。答案:D【知識建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