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實驗簡答題規范作答二輪專題復習 一.實驗現象描述的規范作答1.實驗現象描述要準確、全面(1)現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2)現象描述要準確:如A試管中······ 、B處有······(3)按“現象+結論”格式描述,忌現象結論不分、由結論推現象、先入為主指出生成物的名稱。必備知識梳理2.描述實驗現象時的得分關鍵詞(1)溶液:顏色由·····變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變渾濁,生成(產生) ·····沉淀;溶液發生倒吸;產生大量氣泡(或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等;(2)固體:表面產生大量氣泡;逐漸溶解或體積逐漸變小(變細);顏色由······變成······ 。(3)氣體:生成······色(味)氣體;氣體由······色變成······色;先變······后······(加深、變淺、褪色)等。3.滴定終點的判斷的描述當滴入最后一滴······標準溶液后,錐形瓶中溶液恰好由······(顏色①)變成······(顏色②),且半分鐘不恢復或不褪色。例1 測定三草酸合鐵酸鉀{K3[Fe(C2O4)3]·3H2O}中鐵的含量。稱量m g樣品于錐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滴定終點的現象是 。 當滴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溶液變成粉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解析] K3[Fe(C2O4)3]·3H2O樣品溶解后加稀硫酸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C2,將其氧化生成CO2,Mn則被還原生成Mn2+,故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變成粉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二 實驗基本操作及實驗裝置設置的原理分析1.裝置氣密性檢查(1)簡易裝置: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氣體),微熱(或用手捂熱)試管,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冷卻到室溫(或松手)后,導管口有一段穩定的水柱,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2)有長頸漏斗的裝置如圖Z13-3:用止水夾關閉圓底燒瓶右側的導管,向長頸漏斗中加入適量水,長頸漏斗中會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過一段時間后,若長頸漏斗中的液柱高度無變化,則裝置氣密性良好。圖Z13-3必備知識梳理2.試紙的使用(1)檢驗液體:取放試紙→蘸待測液→點滴試紙→觀察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檢驗氣體:取濕潤試紙→粘在玻璃棒一端→靠近氣體→觀察顏色。3.儀器、裝置作用:有利于······(這樣裝配的好處),以防止······(不這樣裝配的壞處)等。如尾氣吸收裝置的作用:“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空氣”。4.物質的鑒別與檢驗:各取少許待檢物→滴加試劑→描述現象→得出結論。5.沉淀劑是否過量的判斷方法(1)靜置,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少量沉淀劑,若無沉淀產生,則證明沉淀劑已過量,否則沉淀劑不過量。(2)靜置,取上層清液適量于另一潔凈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與沉淀劑作用產生沉淀的試劑,若產生沉淀,證明沉淀劑已過量,否則沉淀劑不過量。6.沉淀洗滌及判斷是否洗凈的操作(1)把蒸餾水沿著玻璃棒注入過濾器中至浸沒沉淀,靜置,使蒸餾水濾出,重復2~3次即可。(2)取最后一次洗滌液,滴加······(試劑),若沒有······現象,證明沉淀已經洗凈。7.從某物質稀溶液中結晶的實驗操作(1)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蒸發→結晶→過濾。(2)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或帶結晶水的: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注意:對于AlCl3、FeCl3等易水解的物質,必須在HCl等酸性氣體的氛圍中加熱結晶水合物(不斷地通入干燥的HCl);對于FeCl2等易被空氣氧化的物質,可以在N2等惰性氣體的氛圍中蒸發濃縮。8.某實驗的操作、裝置設置的原因、作用或目的的描述需要根據實驗原理和操作或裝置前后進行聯系分析來確定。回答時要抓住關鍵詞“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同時言簡意賅。錯題回顧1:(第11周周測)檢驗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為_____。失分作答:①對裝置B進行微熱,C中導管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對裝置B進行微熱,C中導管有氣泡冒出,撤走微熱裝置后,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裝置氣密性良好。(1)裝置氣密性檢查答題模板 01形成封閉體系02操作03現象04結論微熱法a液差法b1、封閉(關閉活塞、導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燒杯中等)、微熱(雙手焐熱或用酒精燈稍微加熱)、氣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逸出)、水柱(移開雙手或停止加熱,觀察到導管中上升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封閉(關閉活塞或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等)、液差(向×××容器中加水,使×××和×××形成液面差,停止加水,放置一段時間,液面差保持不變)。錯題回顧1:檢驗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為_____。關閉K,將三頸燒瓶右端導管浸入水面以下,微熱三頸燒瓶,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撤走微熱裝置后,導管中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則裝置氣密性良好。規范描述試一試練習1:檢驗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連接好裝置后,向水準管中注水至量氣管中液面高于水準管液面,靜置一段時間后若兩管液面差不變,則裝置氣密良好。例2、儀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劑。銨鹽試樣由d注入e,隨后注入氫氧化鈉溶液,用蒸餾水沖洗d,關閉k3,d中保留少量水。打開k1,加熱b,使水蒸氣進入e。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失分作答:液封(4)實驗中某個裝置、操作或試劑的作用答題模板 直接作用+(根本目的)注意全面規范描述液封,以防止氨氣逸出室溫下,反應CaSO4+CO32- CaCO3+SO42-,裝置如下圖所示:廢渣浸取用(NH4)2CO3在下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控制反應溫度在60~70 ℃,攪拌,反應3小時。溫度過高將會導致CaSO4的轉化率下降,其原因是 ;保持溫度、反應時間、反應物和溶劑的量不變,實驗中提高CaSO4轉化率的操作有 。 溫度過高,(NH4)2CO3分解加快攪拌速率【思維建模】:有H2O2,NH4HCO3,(NH4)2CO3,NH3 H2O等易分解物質參與反應,都要考慮降低溫度,防分解,防揮發,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和生成物質的產率。溫度控制的較低一般是因為某反應物容易分解,容易揮發,降低了產率攪拌,增加固液接觸面積溫度的控制:高溫—酒精噴燈; 加熱—酒精燈; 油浴:>100℃(或接近100℃);100℃以內—熱水浴; 冷凝或冷水浴:降低反應溫度,減少產物的揮發,或冷凝獲得某物質; 冰水浴:降低溫度,使產物冷凝便于收集;促進固體的結晶。【思維建模】溫度等條件控制的分析思路【反應的控制】:分批加入,一般是因反應放熱,導致速率劇烈加快,分批加入可以使反應平緩。制備NaClO時,“控制滴加鹽酸的速率”:即控制生成氯氣的速率,即反應速率慢點,溫度不會快升,避免溫度高時反應生成NaClO3加熱至恒重:結晶水合物中結晶水的測定,或其它物質分解產物的質量的測定,需要加熱至恒重,保證產物完全分解。pH的控制:某年高考題中出現:“分批加入NaOH”“逐滴”,除了控制反應溫度不要快速上升,速率不宜過快,也暗含控制溶液的pH的意義。緩緩通入氣體:使氣體充分吸收、或充分反應。解題點撥:刷題的作用之一是在于尋找規律→獲得規律→思維建模。思維建模的目的是為下次的答題提供快速、精準、簡潔規范的答題模板。但需注意有時思維建模在答題時還要考慮到具體情景,在具體情景中使用建模模板有可能需發生細微變化【鞏固練習】:1、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某課外小組采用碘量法測定學校周邊河水中的溶解氧。實驗步驟及測定原理如下:Ⅰ.取樣、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樣。記錄大氣壓及水體溫度。將水樣與Mn(OH)2堿性懸濁液(含有KI)混合,反應生成MnO(OH)2,實現氧的固定。(1)取水樣時應盡量避免擾動水體表面,這樣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使測定值與水體中的實際值保持一致,避免產生誤差2、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鐵、鋁和鎂等金屬的氧化物。實驗室測定水泥樣品中鈣含量的過程如圖所示:加氨水過程中加熱的目的是___________。防止膠體生成,便于沉淀分離小結:今天我們主要講了“實驗簡答題規范作答”,如何做到規范可通過思維建模——形成答題模板,所以平時做題需要多積累,多總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業布置:二輪復習專題作業173-174及課后訓練題謝謝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