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四、立體構成4.2 立體構成的材料立體構成4材料的運用是立體構成作品完成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既決定了立體構成的形態、色彩、肌理等感知效能,又決定了構成造型的強度、加工性、韌性等物理性能。在具體設計中,對于材料的選擇與應用也不僅是對材料形態的利用,還是通過材料的狀態與屬性建構五感,影響人的心理感知。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根據材料的成因、物理屬性、材料形態的不同,對材料的分類也各不相同。根據材料的成因可以分為: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根據材料的物理屬性可以分為:彈性材料、塑性材料、脆性材料和韌性材料。根據材料的形態可以分為:點狀材料、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和塊狀材料。4.2.1 材料的分類自然材料材料分類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人造材料材料分類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線狀材料塊狀材料面狀材料點狀材料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隨著科技的進步,材料在藝術創造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設計時,除研究材料的直觀體驗外,還要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能、加工方式、組接方法,以此保障構思的準確表達及作品的真實呈現。在構成練習中的常用材料主要包括:紙、麻棉、木塊(竹、木、藤)、陶泥黏土、泡沫、KT板、生活廢舊材料等。4.2.2 材料的特性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紙主要由纖維制成,是立體構成中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其質感樸素、顏色多樣、價格相對便宜。紙質材料的加工與組接方式簡便,通常使用裁剪、折疊、膠粘的方式就可以形成立體造型。麻棉通常是軟性材質,一般需要通過包裹、纏繞、編織、卷曲等手法呈現出立體造型。木塊(竹、木、藤)是天然的材料,綠色環保、肌理自然,加工時通常需要借助專業工具進行削切、打磨,同時也需要進行防腐處理。陶泥黏土類材料的可塑性極強,可以通過手工捏制或模具壓印成型,但這類材料的韌性較弱,受到外力沖擊時容易破碎。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泡沫材料是塊材構成練習的常用材料,質量輕、易切割組接、緩沖性能也較強,同時其表面可以防水、噴涂顏色。KT板是一種由聚苯乙烯顆粒經過發泡生成板芯,經過表面覆膜壓合而成的一種新型材料。板體平整、輕盈、不易變質、易于切割粘黏。生活廢舊材料通常是生活中廢棄的各種材料,如包裝盒、飲料瓶罐、金屬零件等,這類材料的形態、色彩、肌理、材質豐富,通過篩選也可以作為立體構成練習的材料。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科技的進步、工業化的提升及新材料產業的完善都推動著新材料的產生。而這些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的新材料也正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新材料通常具有新結構或特殊功能。4.2.3 新材料新材料立體構成 4.2立體構成的材料4噴霧布料布料改色設計討論材料的特性從造型特征、物理性能、加工方式、組接方法等方面研究紙質材料、金屬絲、ABS板、KT板、泡沫板(塊)、塑料瓶等材料的基本屬性。通過資料查找、分析案例、動手實踐等步驟歸納常用材料的加工特性。討論成果:材料屬性手冊(圖文并茂)討論建議:在討論過程中要結合具體作品有理有據地分析或闡述相關觀點。設計實踐材料的加工制作分別任選一種線狀材料、面狀材料和塊狀材料,以材料特征與成型方式為基礎,分別設計制作幾何多面體和曲面體。設計成果:幾何體制作表現設計要求:①以手工制作為主,可以采用簡單的機械加工輔助;②作品底面大于10cm×10cm;③形態具有一定的承載力與支撐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