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4張PPT)
二、平面構成
2.2 平面構成的要素
平面構成
2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自我表達的語言。例如,繪畫多由線條、形狀、色彩構成;音樂則由音符、節拍、旋律構成;詩詞則由文字、詞語構成。
平面構成的基本造型語言則是點、線、面和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點的含義
在平面構成中,點包含兩層含義。
首先,點是指微小的存在,是一個相對概念。點的確認是在與周圍事物和所處空間的對比中產生的。
其次,平面構成中的點是實體的,有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屬性。
2.2.1 點要素
點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萬馬奔騰
雨滴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點的視覺功能
與其他要素相比,平面中的點更容易吸引人的視線,形成視覺焦點。而這種凝聚視線,形成視覺中心的特性就被稱為點的聚焦性或向心性。
點的聚焦性視覺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中心點
中心線
畫面中點的形態、位置、面積、數量存在差異,點的聚焦性也會有所區別。
點的視覺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點位于畫面中心
點位于畫面頂部
點位于畫面底部
點的視覺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相同的兩點
大小不同的兩點
形狀色彩不同的兩點
點的視覺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多點圍合
多點散落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點的應用
點是平面構成中最小的要素,像音樂的音符一樣具有單音、停頓的特征,同時又具有聚焦性和填充作用。
點的應用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之一
《我在故宮修文物》系列之二
點的應用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一代宗師》海報
《邪不壓正》海報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含義
中國傳統藝術對線的研究也由來已久。書法與白描是通過線形的粗細、彎折、起頓來構造形態、表達意向的。
在平面構成中,線包含兩層含義:線來自點的運動,具有方向性、距離性;線是一種基礎元素,具有寬度、色彩、肌理屬性。
2.2.2 線要素
線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千字文》局部(作者:張旭)
白描作品的局部
線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形狀
線到面
線的寬度變化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類型
線的形態多樣、屬性多變,按照不同的標準將線劃分為不同類別。
根據形狀可以分為:直線、折線、曲線。
根據傳統白描分為: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螞蟥描、 釘頭鼠尾描、撅頭釘描、混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 水紋描、減筆描、枯柴描、蚯蚓描。
根據可視性可以分為:顯性線與隱性線。
根據視覺表現力可以分為:積極的線、消極的線和中性的線。
線的類型:曲線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螺旋曲線
函數曲線
自由曲線
線的類型:十八描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十八描”圖例
線的類型:十八描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十八描”圖例
線的類型:隱性線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相交形成的線
點排列形成的線
視錯覺形成的線
線的類型:積極的線、消極的線和中性的線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視覺表現力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語義表情
線的形態靈活多變,所表達的信息與語義也各不相同。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垂直直線表情
垂直直線具有明顯的支撐性,表現出挺拔、肅穆、直立向上的視覺感。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水平直線表情
水平直線具有明顯的左右延伸感,表現出平和、安穩、開闊的視覺感。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斜線表情
斜線具有明顯的彈射和速度感,表現出運動速度的視覺感。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折線表情
折線具有明顯的鋸齒與尖角,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和跳動的視覺感。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曲線表情
曲線宛轉迂回、自由流暢,表現出柔軟而有彈性的視覺感。
線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寬度線表情
除形態外,寬度也是線的主要屬性。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線的應用
線的形態多樣,語義豐富,除作為元素表現主題外,在畫面中還可以起到其他的作用。例如,框選主題,聚焦標題內容,起強調作用;分割區域,起區分信息、引導閱讀的作用;填充背景,增強紋理效果,起到裝飾營造氛圍的作用;構成視覺上的延伸感與關聯性。
線的應用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駭客帝國》海報
《人類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歷史:發現者》
(上海譯文出版社)
成都雙年展海報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的含義
在平面構成中,與點相比,面是空間中較大的存在,點逐漸放大就形成了面;與線相比,面是線的移動軌跡,也可以是線的封閉填充。
2.2.3 面要素
面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的形成
面的形成
面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馬嘯羽老師課程截圖:沒骨花卉
在中國畫中還有一種繪制面的獨特技法——沒骨法。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的類型
面的形態豐富,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
根據形態成因可以分為:抽象面、具象面、隨機面。
根據可視性可以分為:實面與虛面。
面的類型:抽象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抽象面
抽象面是指人們從實物中概括、提煉、創造的各種形狀。
面的類型:具象面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具象面
具象面是指在自然界或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物的表面或輪廓剪影。
面的類型:隨機面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隨機面
隨機面是偶然形成的形狀或表面痕跡。
面的類型:虛面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虛面形成
虛面形成
虛面是由點或線的組合交叉而形成的面的視覺,面具有一定的隱晦性與朦朧感。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的語義表情
相對于點與線而言,面所占空間較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形狀不同,面所表達的語義表情也有所差異。
面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幾何面形狀規整、簡潔,具有明顯的秩序感和機械感;裝飾性抽象面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和象征氣息。
抽象面
面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具象面源于自然與生活,容易引發人們的聯想,親切生動,并且富有生命力與活力。
具象面
面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隨機面
隨機面的形成具有偶發性,形狀無法準確操控,從而生動有趣。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面的應用
在平面構成中,面可以通過組合呈現一些特殊的視覺效果。例如,呈現出“一圖雙形”“一圖雙意”的視覺;平面的交叉還可以呈現出立體感。
面的應用:一圖雙形、立體感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雙年展海報
《魯賓之杯》(作者:E.J.Rubin)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肌理的含義
“肌”是肌膚,“理”是紋理,“肌理”通常是指物體表面的紋理。
在自然界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生長環境與遺傳結構,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例如,樹葉脈、樹干表層、布料織紋、水面波光都有各自的質感與紋路,可以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2.2.4 肌理要素
肌理的含義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樹葉脈絡
水面波光
樹干表層
布料織紋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肌理的分類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我們對肌理的使用也由來已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發明了紋理壓印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機械加工與多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更加豐富了肌理的制作技術與表現形式。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肌理的分類
肌理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
根據顏色可以分為:無彩肌理和有彩肌理。
根據觸覺感受可以分為:平面肌理與立體肌理。
根據成因可以分為:自然肌理、偶發肌理、工藝電子肌理。
肌理的分類:平面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玻璃肌理
鵝卵石肌理
絲綢肌理
平面肌理是指觸摸時表面平滑,無明顯凹凸起伏的肌理。
肌理的分類:立體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砂石肌理
樹干肌理
葉脈肌理
立體肌理則是指觸摸時表面有明顯凹凸起伏的肌理。
肌理的分類:自然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動物皮毛肌理
巖石風化肌理
沙丘移動肌理
自然肌理是指自然生長或受自然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紋理。
肌理的分類:偶發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紙張揉搓肌理
雨滴流淌肌理
泡沫折射肌理
偶發肌理則是指因為偶然事件所形成的紋理,通常具有唯一性和難以重復性。
肌理的分類:工藝電子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手工編織肌理
金屬鍍烙肌理
電子光影肌理
工藝電子肌理是在手工制作、機械生產或電子技術幫助下所形成的肌理。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肌理的語義表情
我們對肌理的感知與認識往往源于視覺和觸覺。通過眼睛和肢體對紋理的感知,形成對肌理的特定知覺,當再次接受到相關刺激時,就會自主產生相應的聯想和知覺反應。例如,看到鵝卵石我們會有光滑、堅硬、涼爽的感覺;看到動物的皮毛會有柔軟溫暖的感覺;看到樹皮會有粗糙干裂的感覺。
肌理的語義表情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古董局中局》海報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在平面構圖時,畫面中通常需要多種或多個元素組合排列。而元素與元素之間的組合方法被歸納為八種,包括分離、相近、疊加、相加、相減、透疊、差值、重疊。
2.2.5 組合方法
八種組合方法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組合方式
八種組合方法
平面構成 2.2平面構成的要素
2
組合效果
組合效果
設計討論
“十八描”的語義表情
從“十八描”的線性特征、風格特征、代表人物與作品等方面出發梳理“十八描”的線性神韻與氣質。通過搜集資料、閱讀文獻、小組討論等步驟按照“十八描”的線形分類整理各種描法的語義表情。
討論成果:研究報告(圖文并茂)
討論建議:在討論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白描作品有理有據地闡述相關觀點。
“魯賓杯”的信息感知討論
通過搜集資料、閱讀文獻、小組討論等步驟探討為什么大家看“魯賓杯”時最先注意到的內容會不同。理解視覺傳達與社會環境、人文文化、知識結構、行為習慣等的關系。
討論成果:研究報告(圖文并茂)
討論建議:結合平面圖形中的圖底反轉概念進行研討。
設計實踐
設計填充練習
以點要素或線要素為基礎,進行方格填充練習。通過實訓加強學生對點、線要素的認知,豐富學生的設計語言,提高學生基礎的創新與設計制作能力。
設計成果:點線填充練習
設計要求:
①作品表現形式不限,手繪或計算機輔助設計均可;
②不少于30個方案,每個方案尺寸為5cm×5cm;
③造型不可重復,內容飽滿、視覺完整,具有視覺美感。
肌理的創新制作
以木棒、鐵絲、棉花球、顏料、樹葉、布料、沙子、石塊、塑料袋、錫紙、貝殼等為素材,任選其中5種材料,進行肌理的創新設計與制作。通過動手實踐增強學生對肌理的認知,豐富學生的設計語言,提高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
設計成果:肌理構成作品
設計要求:
①作品畫幅大于A3;
②多種材料綜合運用,展示出材料的特征、質感與美感;
③構圖合理、視覺協調、效果豐富,具有形式美與創新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