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二、平面構成2.1平面構成的緣起平面構成2維度“零維”是一個無限小的點;“一維”是一條無限長的線,只有長度;“二維”是在一維的基礎上增加寬度,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平面;“三維”是在二維的基礎上增加高度,形成體積,就是我們日常說的立體空間。2.1.1 相關概念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構成的含義“構成”從字面上看,“構”具有構建、構造之意,“成”具有造成、組成之意,兩者合二為一,則有創建、構筑、組建的意思。設計中的構成是一種造型方法(造型過程),通常是按照某種形式組織元素,建構新視覺形象的一種創新活動。《宮娥》(作者: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構成畢加索版《宮娥》系列之一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Composition with Large Red Plane, Yellow, Black, Gray and Blue》(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構成紅藍椅(作者:Gerrit Thomas Rietveld)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平面構成的含義平面構成是研究元素的視覺屬性、造型、特征及構成形式的活動。換句話說,平面構成主要研究點、線、面在平面空間內的構成形式與其視覺效果。點線律動點線矩陣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平面構成平面構成2縱觀西方藝術史,構成概念是在各種思想、風格流派的演變中發展起來的。最早,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主張用圓柱體、圓錐體、球體、方體等來構造形態,提倡用色塊表現物象的立體和深度,探索以形與色的構成規律來表現自然。2.1.2 構成理念的發展《圣維克多山》(作者:Paul Cézanne)《埃斯塔克的房子》(作者:Georges Braque)20 世紀初立體主義誕生。構成發展:立體主義《有藤椅的靜物》(作者:Pablo Picasso)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Suprematism》(作者:KazimirSeverinovich Malevich)受俄國十月革命和諸多藝術潮流的影響,一些先鋒派藝術家開始了抽象作品的創作。構成發展:至上主義《Suprematic Painting》(作者:KazimirSeverinovich Malevich)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Suprematist Composition》(作者:KazimirSeverinovich Malevich)20 世紀20年代的俄國開始了構成主義活動。構成發展:構成主義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第三國際紀念塔模型》(作者:Vladimir Tatlin)風格派其宗旨是“簡化物直至本身的藝術元素”。構成發展:風格派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Composition Arbres》(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Composition with Avocado》(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Brodway Boogie Woogie》(作者:Piet Cornelies Mondrian)構成理論被納入專業教育課程之中。構成發展:包豪斯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包豪斯構成課程平面構成 2.1平面構成的緣起220世紀中葉,日本學者水谷武彥將包豪斯基礎課程引入日本,并將Gestaltung一詞譯作“構成”。在此基礎之上,日本的學者、教育家、骨干教師們協同建立了構成教學基礎課程系統。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一批留日教師學成回國,他們在各自高校進行了很大規模的構成教育改革,最終形成我們所熟悉的“三大構成”基礎課程體系。設計討論構成理念的發展歷程從社會環境、藝術理念、風格派別、代表人物與作品等方面出發梳理構成思念的發展歷程,通過搜集資料、閱讀文獻、小組討論等步驟按照時間進程整理構成理念形成脈絡。討論成果:研究報告(圖文并茂)討論建議:在討論過程中要立足具體人物、事件、作品等內容進行梳理匯總。設計實踐《玩牌者》的再創造以塞尚作品《玩牌者》為創作基礎,遵循 “一切作品都要盡量簡化為最簡單的幾何圖形”的思想,對《玩牌者》的表現技法、表現內容、表現形式進行再創造。設計成果:繪畫作品再造設計要求:① 作品表現形式不限,手繪或計算機輔助設計均可;② 作品要具有明顯的幾何化、形式化、構成化視覺效果;③ 版面構圖合理、內容完整,具有形式美與創新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