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四章 化學反應與電能第一節 原電池課時一 原電池原理學習目標1.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構成原電池的條件。(重點) 2.原電池原理的應用;能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重難點) 普通干電池充電干電池鈕扣電池筆記本電腦專用電池攝像機專用電池手機電池現代生活離不開方便實用的化學電源,各種各樣的化學電源都是依據原電池的原理制造的。一、原電池1、概念: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叫做原電池。理解:①外形--無外加電源②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才可能被設計成原電池CuZn稀硫酸---Zn2+H+H+Zn-2e- = Zn2+負極正極2H+ + 2e-=H2↑總反應式:Zn+2H+= Zn2++H2↑負正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現象:A原電池工作原理陽離子陰離子正極負極鋅棒溶解,銅棒上有氣泡負極正極Zn-2e-=Zn2+2H+ +2e-=H2↑還原劑(Zn)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氧化劑(H+)在銅極上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還原劑失去的電子從鋅極流出流入銅極經外電路Zn2+H+SO42-電流方向電解質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1. 原電池工作原理問題:負極材料和正極材料的作用是什么??④有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①兩個活動性不同的電極②電解質溶液(或熔融電解質)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有哪些?一、原電池原理③形成閉合回路。隨堂小練ABCEFM下列哪幾個裝置能形成原電池?OVXVVXXV原電池原理的應用設計原電池請你設計!用銅片、鋅片,CuSO4溶液設計原電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電極反應式,并預測能觀察到的現象。Zn + Cu2+ Cu + Zn2+電極反應:負極:Zn - 2e- Zn2+正極:Cu2+ + 2e- Cu總反應:e-Zn2+CuZnCuSO4溶液Cu2+用銅片、鋅片,CuSO4溶液設計原電池,寫出總反應方程式、電極反應式,并預測能觀察到的現象。e-Zn2+CuZnCuSO4溶液Cu2+現象:銅片表面附著紅色固體,電流表指針偏轉。預測觀察到的現象meiyangyang8602設計原電池實驗驗證預測實驗驗證預測預測的現象 實驗觀察到的現象鋅片逐漸溶解 鋅片表面有紅色物質生成銅片上有紅色物質析出 銅片上有紅色物質析出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 電流表指針先發生偏轉后,示數逐漸減小請你思考!“鋅片表面附著紅色固體,電流逐漸衰減” 的原因。現象 原因鋅片表面附著紅色固體電流逐漸衰減Zn與Cu2+直接接觸發生反應,Zn片、附著在Zn上的Cu以及CuSO4溶液局部形成了原電池,促進了Cu在鋅片表面析出。轉移的電子沒有經過導線,電流逐漸衰減該裝置能量轉化率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meiyangyang8602原電池裝置的改造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原劑Zn與氧化劑CuSO4不直接接觸meiyangyang8602原電池裝置的改造為什么沒有電流?該如何解決?meiyangyang8602原電池裝置的改造雙液meiyangyang8602雙液原電池鹽橋通常是將浸泡了飽和KCl溶液的瓊膠裝在U型管中。一種凝膠態的離子導體特點:1.鹽橋中的K+、Cl-可以自由移動2.瓊膠起到固定作用,防止KCl溶液直接流出來。3.離子只出不進。鹽橋工作示意圖SO42-Zn2+e-e-SO42-Cu2+K+CuZnK+Cl-K+Cl-K+Cl-K+Cl-K+Cl-Cl-K+K+Cl-K+K+K+Cl-Cl-K+Cl-Cl-Cl-ZnSO4溶液導線的作用是傳遞電子,溝通外電路。鹽橋工作示意圖CuSO4溶液鹽橋的作用則是溝通內電路加入鹽橋后由兩個半電池組成的原電池工作原理:半電池中:還原性強的材料作負極,失電子被氧化外電路中:電子由負極經導線流向正極另半電池:電解質溶液中氧化性強的離子在正極得電子被還原內電路中:溶液中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與兩極之間通過鹽橋構成閉合回路。注:電子只能在兩極和外電路中流動,不可能進入溶液中。即“電子不下水,離子不上岸”用銅片、銀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導線和鹽橋(裝有瓊脂-KNO3的U型管)構成一個原電池。以下有關該原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在外電路中,電流由銅電極流向銀電極②正極反應為:Ag++e- =Ag③實驗過程中取出鹽橋,原電池仍繼續工作④將銅片浸入AgNO3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與該原電池反應相同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隨堂小練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應用一 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反應與電能總結:雙液原電池的應用原因:原電池中,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別在兩極進行,使溶液中離子運動時相互干擾減少,打破靜電屏蔽效應,電子得以順利從負極沿導線移向正極,使得反應速率增大。應用二 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化學反應與電能總結:雙液原電池的應用原理:一般情況下,兩種金屬分別作原電池的兩極時,作負極的金屬比較活潑,發生氧化反應;作正極的金屬的活潑性相對較差,發生還原反應。舉例:有兩種金屬A和B,用導線連接插入稀硫酸中,觀察到A極溶解,B極上有氣泡產生,根據原電池原理,金屬活潑性A大于B稀硫酸A發生溶解產生氣泡B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塊電池--伏打電池1799年,意大利科學家伏打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電池--伏打電池。由于它的誕生,加深了人們對光、熱、電磁、化學變化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導致了與電化學、電磁相聯系的一系列重大的科學發現,也為電力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感謝觀看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