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2024山東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三 物質的化學變化微專題十三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類型一 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式或計量數的推斷例1 火力發電廠用石灰石吸收廢氣中的 ,則 為_ ______。【思維教練】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兩個“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______和_____不變,可知:原子種類 C反應物中各原子數目 ___ ___ ____ ___已知生成物中各原子數目 ___ ___ ___ ___差值( 中各原子數目) ___ ___ ___ ___的化學式 _ ______ 同理,若 的化學式已知,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計算其化學計量數。種類數目2212202402082類型二 密閉容器中反應數據處理例2 在一密閉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部分數據如下表:物質 甲 乙 丙 丁反應前質量/ 10 5 12 20反應后質量/ 8 5 30(1)參加反應的丙和丁的質量比為_ ____。(2)四種物質中一定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3)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4)若甲和丁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其相對分子質量比為_ _____。丙化合反應【思維教練】 第一步:根據質量守恒,計算未知物的質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并計算)。第二步:分析表格數據變化,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變化量 反應后的質量-反應前的質量。求出甲 ;乙 ;丙 ____;丁 _____;質量增大的(生成物)是____;質量減小的(反應物)是________;質量不變的是乙,則乙是________或不參與反應的雜質。第三步:寫出表達式,并標注各物質變化的質量。第四步:根據題意解題。18丙甲和丁催化劑【思維模型構建】類型三 物質組成元素的推斷例3 (2021淄博10題1分)某樣品在純氧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 。實驗過程中,倒扣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燒杯中有水霧生成,測得水的質量為 ;同時生成氣體,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該樣品的成分是( )AA.一定含有C、 、 三種元素 B.一定有C、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C.一定有C、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D.一定有C元素,可能含有 、 元素【思維教練】 第一步:寫出反應表達式(設物質為 )。該反應可以表示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初步推斷物質的組成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 中一定含有C、元素。第三步:通過計算確定 中氧元素的質量。參加反應的氧元素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 和 中氧元素質量之和,即:, (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因此 中含有 元素,且質量為 。第四步:得出結論。即樣品中一定含有C、 、 三種元素。【思維模型構建】類型四 微觀示意圖的使用例4 (多項)(2022濟南11題4分)構建模型是化學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甲、乙、丙、丁分別代表圖中對應的四種物質),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BDA.甲、乙、丙三種物質均為氧化物 B. 的數值為2C.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質量比為 D.反應前后催化劑質量不變【思維教練】 第一步:明確小球代表的原子,并確定各物質的化學式。甲____,乙____,丙_____,丁____。第二步:寫出化學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根據化學方程式解題。A.甲____,乙____,丙_____,都符合氧化物的定義,屬于氧化物。B.根據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變, 。C.反應生成的丙和丁的質量比為 。D.根據催化劑的定義,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思維模型構建】1.(2018德州9題2分)銅銹主要成分是 ,加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其中 的化學式是( )BA. B. C. D.[解析]原子種類 反應前數目 反應后已知數目 差值 化學式2 0 25 3 2 2 2 0 C 1 1 0 2.(2022東營9題4分)為了防止燃氣泄漏,常在燃氣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氣味的乙硫醇 ,一旦燃氣泄漏即可聞到氣味。乙硫醇在充足的氧氣中燃燒時會生成一種空氣污染物,該氣體可能為( )CA. B. C. D.3.(2021濰坊20題2分)在一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刻度紙所示(例如:丙的質量為 ,丁的質量為 ),充分反應后,在同一張刻度紙上再次記錄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刻度線Ⅰ向左移動16格;刻度線Ⅱ向左移動8格;刻度線Ⅲ向左移動8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B.丙一定是催化劑C.反應后丁的質量為 D.反應生成的乙和丁的質量比為[解析] 根據思維模型進行分析。每一格的質量為 ;反應前甲的質量為 ,乙的質量為 ;丙的質量為然后根據題意分析。;丁的質量為 。刻度線Ⅰ向左移動16格,甲物質質量減少 ,甲為反應物;刻度線Ⅱ左移8格,刻度線Ⅰ向左移動16格,則乙物質質量增加了 ,乙為生成物;刻度線Ⅲ左移8格,同時刻度線Ⅱ左移8格,則丙物質質量不變,丙是催化劑或無關物質;丁物質的質量增加了,丁是生成物。該反應各物質質量變化可表示為4.(2021淄博5題1分)防止金屬銹蝕是科研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小明發現金屬銅制作的眼鏡架,時間久了表面形成一層綠色的銹漬,其化學成分是堿式碳酸銅。該銹漬是通過化合反應生成的,反應物除金屬銅外,還有①氮氣②氧氣③二氧化碳④水⑤二氧化硫中的( )BA.兩種 B.三種 C.四種 D.五種[解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推論,元素種類不變,生成物中沒有 、 元素,故沒有氮氣和二氧化硫。5.(2019濱州9題3分)在密閉容器內,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A.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B.生成的甲、丙兩物質的質量比為C.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D.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質量之和[解析] 質量分數實質上是反映質量大小的物理量,因此在密閉容器中可以直接假設為質量進行分析即可。6.(2023日照8題3分) 時刻,在密閉容器內投入 、 、 、 (五氧化二釩)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 和 發生反應生成 ,在 時刻測得容器內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甲 乙 丙 丁DA.丁可能是催化劑 B.乙是C. D.丙是[解析] 反應前后質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質量減少的是反應物,質量不變的可能是催化劑或不參加反應的雜質。根據題干可知,該反應是一定條件下 和 發生反應生成 ,丁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是催化劑五氧化二釩;乙質量反應后增加,是生成物;丙反應后質量減小,是反應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屬于反應物。7.(2023聊城9題3分)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以 和 為原料,在構筑的納米“蓄水”膜反應器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一步轉化為乙醇的反應,該反應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CA.無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有機物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改變,原子種類不變C.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D.該反應生成物是 和[解析]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前二氧化碳是無機物,故無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有機物;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分子種類改變,而原子種類沒有改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 ;生成物是 和 。8.圖像創新—坐標圖某密閉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了一個化學反應,容器中乙、丙、丁的質量隨甲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 的值為22B.丁屬于化合物C.當甲為 時,容器中丙與丁的質量之比為D.當丁為 時,容器中乙的質量為9.計算與判斷某物質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 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關于這種物質的組成描述中,正確的是( )CA.該物質只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B.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C.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比為[解析] 由于不知道某物質和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由質量守恒定律,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 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為,則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該物質的分子中碳原子與氫原子的個數比為 。10.(多項)(2022濰坊12題3分)氫氣和氧氣在 基催化劑表面可反應生成過氧化氫,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DA.該過程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生成過氧化氫的微觀過程的順序是④③①②C.過程③中,結構被破壞的分子是氧分子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1.微觀圖示創新科學家設計了“人造樹葉”模擬光合作用,其裝置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反應最終生成兩種分子 B.該過程實現了能量的轉化C.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 D.該設計為緩解溫室效應提供了新途徑12.(2023臨沂22題4分)甲醚 被譽為“21世紀的新型清潔、高效燃料”,具有優良的環保性能,可用作公交車燃料。甲醚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1)該化學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2)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中屬于有機物的是____(填序號)。(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甲13.(山東真題組合)填空。(1) 反應中, 的化學式為____。(2020青島)(2)超氧化鉀 常備于急救器和消防隊員背包中,能迅速與水反應放出氧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則 的化學式是_ _____。((2021臨沂))(3)某種鋰離子電池充電時,鈷酸鋰 和碳單質發生的反應可表示為(已配平),其中 的化學式為______。(2021日照)(4)制備 (濃) ,則 的化學式是_ ______。(2018日照)板塊三 物質的化學變化微專題十三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2023營口)古人用硫黃涂在松木片頂端制得“發燭”。“發燭”燃燒時產生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氣體是( )CA. B. C. D.2.(2023宜昌)下列現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DA.蔗糖溶于水后總質量不變B.濃硫酸敞口放置質量增加C.飽和硝酸鉀溶液升溫,溶液質量不變D.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溶液質量減小3.(2021德州)化學反應前后一定沒有變化的是( )C①物質種類 ②物質的總質量 ③元素種類④分子種類 ⑤原子種類 ⑥原子數目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4.(2023齊齊哈爾)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其中的化學式為( )DA. B. C. D.5.(2023鄂州)密閉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測得反應前及反應過程中的某個時刻各物質的質量分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B.丁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質量比為D.該反應可以表示工業合成氨:6.(2023綏化)在化學反應 中,已知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是,當與足量A完全反應后,生成 。則在此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是( )CA. B. C. D.7.(2023福建)分別加熱等質量的兩種樣品,固體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樣品1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分離出樣品1反應后的固體乙,與 甲混合并加熱,固體質量變化曲線與樣品1的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物質 甲 乙 丙 丁反應前質量/ 24.0 2.0 0 0反應后質量/ 0 2.0 1.9A.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B.C.該條件下丙和丁均為氣體D.乙是催化劑8.(2023濟寧)常溫下,和反應生成和 ,反應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置換反應B.1個 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C.4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有3種D.該反應化學方程式為9.(2023濟南改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核心素養之一。工業上用甲和乙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丙和丁,參加反應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分子個數比為 ,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A.甲中氮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B.每個丁分子中共含有4個原子C.該反應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個數比為10.(2022菏澤)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A. 和 反應的分子個數比為B. 和 可能是氧化物C.一個 分子中含有一個 分子D.該過程表達的反應可能是11.(2023樂山)已知物質由一種或多種物質組成。取一定質量的 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CA.參加反應的和氧氣的質量總和一定等于B.所取質量的最小值為C.可能是酒精D.若為和的混合物,則和的分子個數比為12.(2023濰坊)某化學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各物質的分子數目、質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圖2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 一定屬于化合物B.參加反應的與的質量比為C.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D.與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13.(2023濱州)建立“宏觀—微觀—符號”之間的聯系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思維方法。如圖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 的微觀模擬示意圖。請你結合圖示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中甲與丙的粒子數目之比為_____;(2)乙粒子構成的物質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___;(3)丁粒子構成的物質屬于___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10無機物14.(2023江西改編)興趣小組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進行探究,實驗方案如下:【分析交流】 方案A中紅磷燃燒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B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方案反應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說明上述兩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發現問題】 方案A中因有氧氣參加反應,故采用密閉裝置。但方案B中鐵與硫酸銅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沒有氣體,為什么也要用密閉裝置呢?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再次實驗,并使用傳感器測定錐形瓶內溶液 ,其數據如圖。分析圖像可知,反應開始階段溶液的酸性逐漸______(填“增強”或“減弱”),那么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又是什么?增強【提出猜想】猜想甲:硫酸銅溶液和鐵作用所致;猜想乙:硫酸銅溶液和空氣作用所致;猜想丙: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進行實驗】 為驗證上述猜想,現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配成的硫酸銅溶液、潔凈的鐵釘、 傳感器等,實驗過程如下表,請完成表格中①②兩處填空。實驗序號 實驗1 實驗2 實驗3實驗內容(部分儀器 略去)實驗現象 先減小后略增大 略增大 不變實驗結論 猜想②____成立丙【反思拓展】(1) 通過以上探究活動,請分析方案B中用橡膠塞形成密閉裝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錐形瓶內有氣體參加反應,密封可以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瓶內(或防止錐形瓶內外發生氣體交換)(2)蠟燭燃燒后固體質量減小,請設計實驗驗證該反應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寫出你的簡明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密閉裝置中點燃蠟燭,并比較(或稱量)燃燒前后裝置及裝置內物質的總質量大小(3)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其微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都不變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善于創新,將方案A進行了重新設計,方案如圖所示,既達成本實驗目的,還可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連接好裝置后,打開彈簧夾,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說明氣密性____(填“好”或“不好”)。好(2)關閉彈簧夾,記錄注射器初始讀數,強光引燃白磷,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為保證錐形瓶內氧氣完全反應,實驗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答1點)。白磷足量(3)實驗中需要測定的數據是錐形瓶(含導管)的容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器反應前后的體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