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25 人民解放戰爭 導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中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25 人民解放戰爭 導學案(含解析)--2024屆高中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復習

資源簡介

考點25:人民解放戰爭
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1、結合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聯系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覆滅的原因;
2、創設學術情境和復雜情境,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重點考查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
一、解放戰爭的爆發與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1、歷史背景: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1)重慶談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雙方簽訂《雙十協定》。主要內容為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
(2)政協會議召開:1946年1月,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
2、全面內戰的爆發
(1)全面進攻:1946年6月,國民黨向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全面內戰爆發。同年7~10月,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2)重點進攻
陜北解放區:毛澤東率領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
山東解放區: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取得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
3、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措施:影響
國民政府濫發紙幣:造成國統區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導致國統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國民黨的信譽一落千丈
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內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
(2)意義: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他們積極支援解放戰爭,成為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2、戰略進攻: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3、戰略決戰
遼沈戰役(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殲敵47萬余人,東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取得對國民黨軍隊的優勢
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初):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殲敵55萬余人,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1948年11月下旬):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基本解放華北全境,至此,解放軍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
4、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時間、地點:1949年春天,河北平山西柏坡。
(2)內容: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告誡全黨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5、北平和談: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政府代表團在北平談判,但談判最終破裂。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3日占領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7、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
8、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
一、解放戰爭爆發的的原因
1、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會改變。
2、中國共產黨代表全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要實現民主革命的目標,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
3、抗戰勝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階級矛盾重新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切斗爭必須服從這個主要矛盾的變化。
4、雖有和平談判,但國民黨方面是“假和平、真內戰”;共產黨方面抱著和談誠意,同時也沒有放松戰爭的準備。
5、二戰后的國際大環境。美國推行遏制共產主義的政策,支持蔣介石政府發動內戰。
二、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
1、國民黨統治自身方面的原因
軍事上:蔣介石指揮上的失誤、國民黨內軍隊派系林立。
政治上:實行獨裁統治,積極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內戰。
經濟上:征收苛捐雜稅,濫發紙幣使國統區經濟處于崩潰邊緣。
外交上:進一步出賣國家主權,使美國在華攫取更多的特權。這些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最終使蔣介石政權在大陸22年的統治走向崩潰。
2、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解放戰爭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軍事方針,團結民主黨派、進行土地改革,在戰爭的不同階段提出了一系列軍事方針等,有力地保證了戰爭的勝利。
解放軍廣大指戰員的英勇作戰。
各解放區人民以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給予前線以空前規模的支援。
國統區的革命群眾掀起了廣泛的人民民主運動,形成了反蔣斗爭的第二條戰線,也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本部分2023年未涉及高考題
1.(2024年浙江卷1月)1949年4月20日,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當時的《紐約先驅論壇報》評論道:“這個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冊,因為在這天……中共炮手輕蔑地把英國皇家海軍擱到了一邊,這一天標志著已經破產的中國舊政權終于被迫承認自己的無能。”7月30日,“紫石英”號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號事件表明( )
A.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 B.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
C.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 D.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結束
【答案】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據材料“英國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A項正確;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標志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排除B項;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排除C項;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結束于新中國成立,排除D項。故選A項。
2.(2024年浙江卷1月)上海《大公報》在1947年初的一篇時評中寫道:“無數青年學生,破衣兩襲,舊被一套,兩餐白水菜湯半碗,咸菜一碟,窩頭三個,隨時對著學校催繳學雜費的牌告發愁。”這種困苦局面( )
A.激起了“一二·九”運動 B.源于日軍對占領區的經濟掠奪
C.客觀推動第二條戰線發展 D.直接促使解放軍發起戰略進攻
【答案】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據材料時間1947年可知是解放戰爭時期,符合其間史實的是C項,第二條戰線,指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成功運用和影響下,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群眾廣泛參加的、以反對蔣介石政權的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愛國民主運動,C項正確。“一二·九”運動是1935年抗日戰爭期間的事件,排除A項;源于日軍對占領區的經濟掠奪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排除B項;戰略進攻是1947年6月開展的,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
3.(2024年浙江卷1月)中共中央軍委曾評價某次戰役:此戰為南線空前大戰,它的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解決。此戰為(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據材料“中共中央軍委曾評價某次戰役: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和所學可知,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使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B項正確;遼沈戰役發生在東北,三大戰役的第一個戰役,排除A項;平津戰役發生于華北,是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個戰役,排除C項;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區,并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結束,排除D項。故選B項。
1.1947年11月,中共接管了石家莊大興紗廠,在加強公營管理的同時重新分析其資本性質,并于1948年5月提出發還私營。從1949年8月到11月,經過協商,發還私營的方案從最初設想的公私合營調整為最終的完全私營。大興紗廠從公營到私營的變化過程( )
A.反映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踐行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C.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鞏固 D.保證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2.下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幾次重要戰役示意圖,這一階段人民軍隊的主要作戰方針是( )
A.開辟敵后戰場,配合正面戰場 B.自力更生,進行自衛戰爭
C.打到敵人腹地,扭轉戰略態勢 D.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3.1946年4月,哈爾濱解放區民主政權將可依靠的力量統稱為“城市人民”,并指出:“城市政權的成分應包括工人、農民、獨立勞動者、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及一切愛國人士。”這表明該政權( )
A.逐步轉變民主革命綱領 B.貫徹新民主主義革命原則
C.配合了遼沈戰役的部署 D.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4.下表是1947-1949年東北解放區地方流通券發行數額的大致統計。對表中數據解讀正確的是( )
年份 發行額(單位:萬元) 比上一年的增長率(%)
1947年 上半年 2882032 76
下半年 10212606 254
1948年 上半年 32860127 222
下半年 350000000 965
1949年 1206620000 245
A.解放區的物價持續下降 B.流通券發行額的增長率上升
C.戰場勝利緩解財政困難 D.東北通貨膨脹問題得以解決
5.1949年7月,中共中央發布指示,明令一切勞資糾紛“均需集中到市一級機關,即市勞動局、市總工會、市工商局來統一解決,禁止區委、區街政府、下級工會組織處理任何勞資問題”,明確規定勞動局為處理勞資爭議的唯一機關,勞資糾紛的解決方式“應以訂立集體合同為主”。該指示重在強調( )
A.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 B.城市工商業的恢復發展
C.政府部門間的隸屬關系 D.正確貫徹勞資兩利原則
6.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主張暫時保留“三三制”。到1947年12月25日,毛澤東指出,“建立聯合政府的口號還是要提,但‘三三制’就不必提了”。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背景是( )
A.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B.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C.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 D.新民主主義政策改變
7.1946年5月劉少奇在中央會議上說:“土地問題今天實際上是群眾在解決,中央只有一個1942年土地政策的決定,已經落在群眾后面了。”會議指出:“如果我們能夠在解放區解決了土地問題,就會大大鞏固解放區,并大大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這次會議( )
A.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B.呼應了農民解決土地問題的需求
C.推動了土地革命戰爭的進程 D.總結了抗戰時期土地政策的錯誤
8.山西榆社縣各階級土地占有情況
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雇工 赤貧
抗戰前 人口(人) 1928 5554 17890 19234 2283 6495
土地(畝) 69696.6 94102 99307.8 57831 2743.7 4677.38
1946年8月 人口(人) 1235 4397 33105 11857 1057 1943
土地(畝) 12316.3 34703.2 165422.2 44777.3 3311.1 3950.47
表中數據的變化可用于解釋( )
A.解放戰爭勝利的深層次原因 B.《中國土地法大綱》得到落實
C.鄉村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改變 D.中共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
9.1948年7月,粟裕指揮軍隊取得豫東大捷后,毛澤東主席說:我們已經到了山的坳子,過了爬坡階段。1948年9月,許世友、譚震林指揮華東野戰軍,在炮兵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攻克敵人防守堅固的濟南,對此,美軍顧問團慨嘆:他們想打哪兒就打哪兒。據此可知,此時人民解放軍( )
A.發揮了運動戰的靈活性 B.具備了遠距離作戰能力
C.摧毀了敵人的防御體系 D.取得了明顯的戰略優勢
10.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繼續實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區縣以上政府聘請一些進步的工商業人士,以及有相當聲望的、贊成反美反蔣、贊成民主和減租減息等基本綱領和政策而又沒有逃跑的開明紳士擔任參議、咨議,或吸納他們參加一定的工作。這一精神的貫徹( )
A.使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 B.適應了民族解放戰爭形勢的需要
C.擴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D.為新中國的制度建設積累了經驗
11.1947年5月,國民政府緊急頒布《勘亂期間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禁止10人以上的請愿、罷課、罷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權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緊急處置”辦法。這反映了當時( )
A.國民黨政權統治危機加深 B.通貨膨脹嚴重引發人民不滿
C.蔣介石對戰場指揮的失控 D.戰略反攻影響到國統區統治
12.1948年12月,中共中央華北局作出決定,今后在半老區(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解放的地區)進行土改時,要絕對禁止使用挖底財、強迫勒索的辦法,而應號召地主、富農自動拿出底財來。底財除分給農民一部分外,也要留給地主、富農本人一部分,并鼓勵其投資于工商業。這一決定旨在( )
A.為解放軍戰略進攻集聚力量 B.適應黨的工作重心轉移需要
C.促進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改變 D.團結力量爭取民主革命勝利
13.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各解放區銀行逐漸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區行,各區行下設省、市分行,地區中心支行,縣支行和街道辦事處、營業所、儲蓄所。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共全國統一的金融體系基本形成。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重要前提是( )
A.民主革命形勢的快速發展 B.大決戰取得基本勝利
C.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D.土地改革在全國推行
14.1946年8月,毛澤東指出:“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以前……當時的俄國沙皇是有力量的,但二月革命的一陣風,就把沙皇吹走了”“希特勒不是曾經被人們看作很有力量的嗎 但是歷史證明他是一只紙老虎”。從而作出“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的戰略論斷。毛澤東的這一論斷( )
A.利于樹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信念 B.粉碎了國民黨對中共的全面進攻
C.改變了中國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 D.有力譴責了蔣介石專制獨裁行徑
15.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戰勝絕對優勢敵人的進攻,依靠于在戰略退卻階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比較敵人開始進攻時起了變化的形勢……”在解放戰爭中,最能體現毛澤東這一論斷的戰例是( )
A.西北野戰軍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進攻 B.東北野戰軍發動遼沈戰役
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展開戰略大反攻 D.人民解放軍開展渡江作戰
16.下圖是時任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主席李一氓的一段回憶,這回憶可用于說明( )
(1946年初)我曾經得到華中局一個通知,說黨中央要從延安搬到淮陰來。參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開會就去南京,沒有事情又不開會就可以回到淮陰的總部。中共中央的總部就要建在淮陰,就由我負責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總部。
A.中共注重解放區的政權建設 B.中共對于和平建國的誠意
C.解放戰爭戰略反攻進展順利 D.中共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
17.如表為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發布的相關文獻,這些文獻的有關規定( )
時間 文獻 內容
1945年9月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軍隊紀律堅決執行城市政策的指示》 保護城市工商業,保護城市貧民,絕對不準侵犯城市貧民利益
1947年6月 朱德《把紅軍中的優良傳統恢復起來》 必須著手整頓部隊紀律,逐步恢復紅軍時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1948年初 毛澤東《關于我軍在高家堡破壞紀律問題的批示》 我軍到任何地方,原則上不許沒收任何商店及向任何商人捐款
1949年5月 中共中央《城市駐軍紀律問題的決定》 不容許有不守紀律及貪污和腐化的現象
A.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 B.杜絕了一切違紀腐敗行為
C.保障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 D.恢復了城市工商業的發展
18.1940年,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設計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的藍圖。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將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形式具體化。1949年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總結了黨的民主革命經驗,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思想。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致力于調動各階層參加革命 B.決心打倒國民黨解放全中國
C.致力于建立中國的民主制度 D.為建立新中國進行理論準備
19.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下表是同年3月份天津工商業復業情況統計。
行業 磨坊業 百貨業 貨棧業 五金業 煤業
工商戶總數 236 731 124 200 1342
復工戶數 171 589 114 194 1323
復工占比 72% 80% 92% 97% 98%
——張文廣,靳天《解放初期的天津商業》
上述統計材料說明( )
A.中國共產黨城市工作措施得力 B.新生政權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
C.新生政權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 D.人民當家作主的物質條件成熟
20.為了更好地接收沈陽,1948年10月至11月期間,軍管會召開了多次會議。要求工作人員在提高對接收城市的重要性認識的同時,首先轉變思想觀念,即把過去20年來先農村后城市、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改變為把工作重心轉到城市,以城市推廣農村的道路。此舉( )
A.貫徹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 B.有力地推動了解放戰爭
C.贏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 D.表明了中共工作重心已經轉移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報刊中的歷史
《大眾日報》創辦于1939年元旦,是我國報業史上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黨報。《大眾日報》的新聞報道是認知中國近現代史的珍貴史料。
《中國土地法大綱》
結合材料中《大眾日報》的新聞報道,聯系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為“《中國土地法大綱》"撰寫一份歷史解說詞。(要求:表述成文,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報》《新華日報》分別是國民黨、共產黨的機關報。下面是《中央日報》和《新華日報》關于重慶談判的報道概括
《中央日報 》 大約30篇。毛澤東抵渝前,抓住蔣介石發電報三邀毛澤東一事進行大力報道, 如《美報再責中共不應存心搗亂》《蔣主席三電毛澤東促行》等。毛澤東抵渝 后,除發表國共兩黨代表人會晤協商的消息外,對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的報道 幾乎沒有,并且新聞稿也力求簡單,排在要聞版中不重要的位置,著重強調蔣介石的領導核心地位。
《新華日報 》 不下60篇。在毛澤東去渝之前,在輿論壓力下積極回應,如《應蔣主席之邀商團結大計毛澤東同志將來渝》等;毛澤東在渝期間,報道集中于毛澤東一 行人抵渝引發了熱烈反響、國共兩黨代表談判的進展情況以及毛澤東在渝期間 的活動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團結民主的新中國歡迎毛澤東先生》《蔣主席前晚歡宴毛澤東同志國共領袖昨日晤談》等。
——摘編自許愛超《多方媒體視角下的重慶談判研究》
注:漫畫上方是由喜慶的燈籠組成的“雙十"字樣,燈籠上寫著“慶祝勝利”“聯合國勝利”"中華民國萬歲"等字樣。漫畫下方的人物,一手拿著筆、尺和圓規,一手拿著鐮刀、錘子和鏟。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賞析如圖漫畫《慶祝后該是努力建設的開始》。(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參考答案:
1.B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對大興紗廠進行由公營向私營轉變,與當時國情相適應,踐行了新民主主義理論,B項正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指的是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革命統一戰線是在國民大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由公營向私營的轉變,并不能保障解放戰爭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B項。
2.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青化砭、羊毛河、蟠龍戰役和孟良崮戰役都發生在解放戰爭中戰略反攻之前,此事人民軍隊的主要作戰方針是自力更生,進行自衛戰爭,B項正確;開辟敵后戰場,配合正面戰場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項;打到敵人腹地,扭轉戰略態勢是在戰略反攻時期,排除C項;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是在解放戰爭后期即將取得勝利之前,排除D項。故選B項。
3.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根據材料“城市政權的成分應包括工人、農民、獨立勞動者、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及一切愛國人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哈爾濱解放區民主政權包括了城市中的各種力量,體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聯合各種力量的原則,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民主革命綱領轉變,排除A項;遼沈戰役開始于1948年,排除C項;1945年抗日戰爭已經結束,排除D項。故選B項。
4.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1949年(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947—1949年東北解放區流通券的發行額不斷上漲,說明東北解放區解放后,大量發行流通券,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緩解因戰爭帶來的財政困難,C項正確;1947—1949年流通券發行額不斷上漲,沒有描述購買力的信息,不能得出解放區的物價狀況,排除A項;流通券發行額的增長率上升,是對材料信息的表述,而非解讀,排除B項;從表格信息得出,流通券發行數量不斷增加,通貨膨脹問題無法得出是否得到有效解決,排除D項。故選C項。
5.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明確規定勞動局為處理勞資爭議的唯一機關,勞資糾紛的解決方式‘應以訂立集體合同為主’”可知,1949年7月,中共中央明確規定勞資爭議的解決部門和方式,強調的是勞資兩利原則,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工人階級的主人翁地位,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勞資矛盾的解決,非城市工商業的發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政府部門間的隸屬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
6.C
【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中共中央的主張由暫時保留“三三制”到“建立聯合政府的口號還是要提,但‘三三制’就不必提了”,其原因是:1947年2月,解放區力量薄弱,所以中間分子、黨外進步分子還應吸收進來,因而中共中央主張暫時保留“三三制”;到1947年12月,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國共力量結構發生變動,政治建設也進行調整,C項正確;1947年階級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排除A項;當時土地改革尚未全面展開,排除B項;當時新民主主義政策并未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
7.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5月(中國)。據材料“土地問題今天實際上是群眾在解決,中央只有一個1942年土地政策的決定,已經落在群眾后面了。”和所學可知,這次會議要改變1942年的減租減息政策,為消滅封建剝削,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B項正確。1947年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排除A項;1927-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土地革命戰爭,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抗戰時期土地政策的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
8.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根據材料數據可知,地主、富農的人口數和占有土地的數量都大幅減少,而貧農和雇工的人數減少,占有土地的數量增加,這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推動解放戰爭的勝利,A項正確;《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于194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各階級土地占有情況,與社會結構變化無關,排除C項;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排除D項。故選A項。
9.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1948年9月”“美軍顧問團慨嘆:他們想打哪兒就打哪兒”和所學可知,此時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末期,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明顯的戰略優勢,處于軍事上的主動地位,D項正確;從對濟南的進攻來看,此時并未發揮運動戰的作用,排除A項;此時解放軍尚不具備遠距離作戰的能力,排除B項;此時尚未摧毀敵人的防御體系,排除C項。故選D項。
10.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時期的“三三制”政策在解放戰爭時期得以延續,這為新中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積累了經驗,D項正確;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黨的工作重心開始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民族解放戰爭指的是抗日戰爭,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蔣介石政權、地主階級都被排除在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之外,范圍沒有擴大,排除C項。故選D項。
11.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47年國民政府禁止10人以上的請愿、罷課、罷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權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緊急處置”辦法,體現了國民政府統治的危機加深,A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國民政府統治危機的加深,而非單純的人民不滿,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國統區的危機,而非戰場指揮,排除C項;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2.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948年中共中央華北局強調要保護農民權益,也要聯合地主和富農,結合所學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正在進行,此決定旨在團結各種力量爭取革命勝利,D項正確;1948年秋開始,解放戰爭轉入戰略決戰階段,排除A項;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從1949年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開始,排除B項;此時生產資料私有制并未改變,這一改變是在建國后逐步完成的,排除C項。故選D項。
13.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后,各解放區銀行逐漸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區行,“統一的、廣覆蓋的國家銀行機構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必要前提是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解放區農村連成一片,一批大城市獲得解放或被包圍,A項正確;1948年大決戰尚未取得基本勝利,排除B項;1948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并未覆滅,排除C項;此時的土地改革僅在解放區推行,排除D項。故選A項。
14.A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6年8月”這一時期處于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軍事實力差距較大,但是毛澤東指出“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進一步堅定了全黨全軍與國民黨徹底決裂、斗爭到底、革命必勝的決心和信心,這有利于從心理上樹立人民解放戰爭必勝的信心,A項正確;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是在1947年2月,排除B項;改變了中國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材料所述論斷不能改變中國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是毛澤東的論斷堅定了人民戰爭必勝的信心,而不是要譴責蔣介石專制獨裁行徑,D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
15.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主張面對優勢敵人的進攻,暫時實行戰略退卻,然后尋找有利時機消滅敵人。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集中優勢兵力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最后西北野戰軍趁機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A項正確;遼沈戰役是戰略決戰,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展開戰略大反攻,是戰略反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49年4月開展的渡江作戰,沒有體現戰略退卻,排除D項。故選A項。
16.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46年(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了諸多努力。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共產黨、 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通過了和平 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材料內容顯示,1946年春,中共中央計劃將駐地由延安遷往江蘇淮陰,因為這里靠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方便共商國是,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國共合作,共同推進中國和平民主建國的歷史進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于和平建國的誠意,B項正確;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當時全面內戰還未爆發,排除A項;解放戰爭戰略反攻開始是在1947年6月,排除C項;1949年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排除D項。故選B項。
17.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絕對不準侵犯城市貧民利益”“必須著手整頓部隊紀律”“原則上不許沒收任何商店及向任何商人捐款”“不容許有不守紀律及貪污和腐化的現象”可知,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堅決要求人民解放軍愛護人民群眾,反對貪污腐化等,這從根本上贏得了民心,保障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C項正確;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排除A項; “杜絕了一切違紀腐敗行為”的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合理調整工商業,恢復城市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經濟的恢復,排除D項。故選C項。
18.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40-1949年中國。據材料,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等文章,主張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建立中國的民主制度,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人運動,開展土地革命爭取農民等,不能得出“調動各階層參加革命”,排除A項;1940年,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當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與“打倒國民黨”不符,排除B項;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政治理論準備的是《論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
19.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年(中國)。根據材料“表2是同年3月份天津工商業復業情況統計”,結合表格可知當時工商業復工情況良好,這說明中共城市工作措施得當,A項正確;材料時間截至1949年3月,可知此時新中國并未成立,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到天津的工商業,不能以小放大,就此推斷全國的國民經得到恢復,排除C項;工商業復工與人民當家作主,并沒有直接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
20.B
【詳解】從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8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接收沈陽時,軍管會把城市工作放在首位,這種做法不僅為后續城市的接收提供了借鑒,而且也支持了解放戰爭的進行,B項正確;1949年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并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轉移,排除A、D項;材料并沒有涉及人民的態度,排除C項。故選B項。
21.示例:
《中國土地法大綱》解說詞
大家眼前看到的是1947年《大眾日報》刊發的《中國土地法大綱》。這部大綱體現了黨對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視。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為了推動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批準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它是中國共產黨頒布的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向全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高舉反封建的戰斗旗幟,為在全國消滅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個基本綱領。它對于推動新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它猛烈沖擊著封建土地制度,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并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
總之,《中國土地法大綱》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堅持為民謀幸福。
【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題意要求,為“《中國土地法大綱》"撰寫一份歷史解說詞。聯系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從背景方面撰寫解說詞,如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為了推動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批準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從內容方面撰寫解說詞,如這部大綱體現了黨對農民土地問題的重視,它是中國共產黨頒布的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向全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高舉反封建的戰斗旗幟,為在全國消滅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個基本綱領;從影響方面撰寫解說詞,如它對于推動新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運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革,它猛烈沖擊著封建土地制度,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并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等等。最后,概括總結即可,如《中國土地法大綱》昭示著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堅持為民謀幸福。
22.示例: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雙方共商國計。共產黨《新華日報》的積極宣傳報道、國民黨有識之士的積極推動,使民眾看到"團結民主,和平建國"的希望;漫畫中"慶祝勝利""聯合國勝利""中華民國萬歲",反映了作者在抗戰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重慶談判成功充滿了信心;"筆、尺和圓規""鐮刀、錘子和鏟",說明作者對建設一個新中國充滿熱情。但從國民黨《中央日報》對中共努力的消極報道、極力凸顯蔣介石的領導地位可以看出,蔣介石政府缺少誠意,堅持獨裁。重慶談判后不久,蔣介石便發動了內戰,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國"的愿望破滅。
【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設問要求賞析漫畫《慶祝后該是努力建設的開始》,結合材料及漫畫中“雙十”字樣可知,該漫畫的創作背景是抗日戰勝勝利關于重慶談判的內容,漫畫中“人物,一手拿著筆、尺和圓規,一手拿著鐮刀、錘子和鏟”反映了作者對和平民主建國的熱情和信心。所以在賞析漫畫時,主要結合時代背景,對漫畫體現出的社會輿論進行說明,同時結合材料國民黨《中央日報》的內容及所學知識,說明蔣介石政府的態度和結果。可進行賞析如下: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雙方共商國計。共產黨《新華日報》的積極宣傳報道、國民黨有識之士的積極推動,使民眾看到"團結民主,和平建國"的希望;漫畫中"慶祝勝利""聯合國勝利""中華民國萬歲",反映了作者在抗戰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重慶談判成功充滿了信心;"筆、尺和圓規""鐮刀、錘子和鏟",說明作者對建設一個新中國充滿熱情。但從國民黨《中央日報》對中共努力的消極報道、極力凸顯蔣介石的領導地位可以看出,蔣介石政府缺少誠意,堅持獨裁。重慶談判后不久,蔣介石便發動了內戰,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國"的愿望破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筠连县| 繁昌县| 乌兰察布市| 连城县| 孙吴县| 荆门市| 宁阳县| 米林县| 安仁县| 山阴县| 洪江市| 宜州市| 玛曲县| 马边| 佛教| 横山县| 哈密市| 武功县| 资中县| 云林县| 塔城市| 米易县| 永定县| 潜山县| 怀宁县| 师宗县| 濮阳市| 高尔夫| 沈丘县| 澎湖县| 福州市| 达孜县| 如皋市| 咸丰县| 九龙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乐清市| 九台市| 板桥市|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