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2024山東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五 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主題十四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一、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和方法1.(2019聊城3題2分)某同學在點燃蠟燭時,提出固體石蠟可能變成蒸氣才能燃燒。就此看法而言,應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B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獲得結論2.實驗室里有一瓶標簽殘缺的酸,為能立即確定它是否為鹽酸,你認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A.猜想假設 B.查閱資料 C.進行實驗 D.交流討論3.下表列舉了法拉第《蠟燭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問題及對問題的回答,其中“對問題的回答”屬于“設計實驗方案”的是( )選項 問題 對問題的回答A 吹滅蠟燭時產生的白煙是什 么? 主要成分是燭油蒸氣B 火焰為什么向上? 熱氣流上升,形成對流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與火焰中的碳顆粒有關,碳顆粒會影響火焰明亮程度D 火焰不同部位溫度高低如何比 較? 用一張紙在火焰中心一掠,觀察紙張的變色情況D4.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自制酸堿指示劑后,將其分別滴入酸、堿性溶液中試效果。這一做法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CA.猜想假設 B.查閱資料 C.實驗 D.交流討論5.用科學方法認識和改造物質。只有正確認識了物質,才能合理地改造和應用物質。請你運用歸納/演繹、實驗、比較/對比等科學方法認識氯化鈉。(1)用歸納/演繹法認識氯化鈉的性質已知下列反應: 、。①上述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_____,運用______(填“歸納”或“演繹”)法得到這組反應發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復分解反應歸納有氯化銀沉淀生成②由①中得到的規律可以推測“氯化鈉溶液也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運用的是_______(填“歸納”或“演繹”)法。演繹(2)用實驗法認識氯化鈉的性質①要驗證 中“氯化鈉溶液也能跟硝酸銀溶液反應”的推斷,需要進行實驗,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則證明氯化鈉能與硝酸銀反應②用實驗法認識氯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其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鈉溶液滴在干燥的 試紙上,然后與標準比色卡相比較(3)用比較/對比法認識氯化鈉的性質比較是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點,對比是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點。右圖為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通過比較/對比可以發現二者的相同點有_____(填字母,下同),不同點有_____。A.易溶物質 B.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C.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程度 D. 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E. 時的溶解度F. 飽和溶液降溫到 析出晶體的質量二、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類型一 實驗目的評價例1 (2023日照9題4分)下列四個對比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DA.如圖甲所示,探究 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原因B.如圖乙所示,探究水是鐵生銹的主要條件之一C.如圖丙所示,探究 的濃度是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之一D.如圖丁所示,探究燃燒的條件之一是需要[解析] 圖甲所示,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紙條變色,可以使濕潤的紫色石蕊紙條變紅色,說明 與水生成了一種酸性物質,使紫色石蕊紙條變紅;圖乙所示,鐵絲在干燥的條件下不生銹,在潮濕的條件下會生銹,可以探究水是鐵生銹的主要條件之一;圖丙所示,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劇烈,說明 的濃度是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之一;圖丁所示,白磷都不燃燒,無法探究燃燒的條件。例2 (多項)語言敘述類: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A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的 加入足量 粉,過濾B 從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 氧氣的殘余固體中,分離得到 二氧化錳 取樣、溶解、過濾、蒸發C 鑒別滌綸和羊毛面料 分別取樣灼燒、聞氣味D 證明 溶液部分變質 取少量樣品加水溶解,先加入過量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酚酞試液,酚酞變紅BD6.(2022泰安17題2分)根據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序號 A B C D實驗 方案實驗 目的 探究鐵生銹的 條件 探究蠟燭中是 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 溶解性強弱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C[解析] A中兩支試管內的鐵釘均沒有生銹,不能用于探究鐵生銹的條件;B中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燒杯,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反應物氧氣中含有氧元素,說明蠟燭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C中溶劑的種類不同,其他條件均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溶解性強弱,該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D中少量的銅粉不能將裝置內的氧氣消耗完全,使測定結果偏小。類型二 實驗方案和過程評價例3 語言敘述類:(2022濟寧5題2分)對下面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的解釋與評價,錯誤的是( )選項 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 解釋與評價A 品紅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擴散速度快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大B 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迅速 產生大量氣泡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為催化劑C 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迅速倒入 一定量的水,密封、振蕩,塑料瓶變癟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 二者沒有發生化學反應D例4 實驗流程類:(2022菏澤13題4分)某學校在做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實驗時,產生大量的含硫酸銅和硫酸亞鐵的廢液, 對水體和土壤危害很大。查閱資料知,難溶性堿加熱分解生成金屬氧化物。某化學興趣小組在探索銅離子轉化路徑時,有兩種轉化為氧化銅的方案,流程如下:方案一:&1&方案二:&2&(1)操作Ⅰ的名稱是______。(2)液體C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②中滴加稀硫酸的目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濾硫酸鈉和氫氧化鈉(3)請你表明對兩個方案的觀點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一較好,最終能得到純凈的氧化銅,方案二得到的氧化銅中會混有鐵的氧化物,不純凈(合理即可)7.(2020日照10題3分)利用銅制備硫酸銅,設計了如下兩個方案:方案①: (濃)方案②: ; (?。?br/>對比上述兩個方案,若硫酸足量且不考慮銅的損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A.兩個方案都需要加熱B.方案①中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濃硫酸C.方案②中硫酸的利用率高,不會產生污染空氣的二氧化硫D.等質量的銅分別按兩個方案制備,可獲得等質量的硫酸銅8.(2023臨沂17題2分)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 中的 氣體 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B 鑒別 和 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觀察現象C 鑒別 固體和 固 體 分別加熟石灰混合研磨,聞氣味D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 加水溶解,再加適量稀硫酸,蒸發結晶D[解析] 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符合除雜原則;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能使燃著的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能使木條熄滅的是氮氣;分別加熟石灰混合研磨,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是 固體,無明顯氣味的是固體; 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雜質硫酸鈉。類型三 實驗創新設計評價例5 (2023濱州二模)創新實驗可以使現象更明顯,操作更簡單,減少環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課外小組對教材實驗進行的創新設計,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A.實驗A中可觀察到石蕊、酚酞都變色,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B.實驗B中向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觀察到 形管中的液面 高于C.實驗B中可觀察到飽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溫度升高,氫氧化鈣溶解度變小D.實驗C中待試管冷卻到室溫,可觀察到試管內液面最終上升至刻度1處9.下列實驗方案的創新設計既實現綠色環保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A.探究燃燒的條件B.驗證質量守恒定律C.驗證NaOH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D.探究Cu和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類型四 驗證類實驗方案的設計例6 (2023棗莊模擬)2022年10月31日,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夢天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金屬過氧化物等可用作宇宙飛船或潛水艇中的氧氣再生劑,如過氧化鈉 在常溫下能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化學方程式為 。為了驗證該反應中氧氣的產生,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二氧化碳沒有被過氧化鈉完全吸收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二氧化碳沒有被完全吸收,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進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凈在B和C之間加一套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3)D瓶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__,驗滿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溫下水也能與 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氣將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小木條復燃,則證明已集滿10.(2018濟寧16(1)題5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驗證“氨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認真查閱資料并做出以下準備。資料準備:Ⅰ.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溶液呈堿性。Ⅱ.氨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原理: 。實驗準備:請回答:(1)為達成“氨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目的,裝置A、B、D、 的正確連接順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2)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B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 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通入裝置C中,石蕊試液浸泡的紙花變藍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B、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吸收氨氣,防止污染環境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類型五 鑒別類實驗方案的設計例7 (2018濟寧16(2)題改編6分)小凡同學利用氯化鋇和氫氧化鈉兩種試劑,從硫酸鈉、硫酸鎂和氯化鎂三瓶未貼標簽的無色溶液中鑒別出硫酸鎂溶液,設計并進行以下實驗。請你補齊實驗內容: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取三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倒入三 種無色溶液,然后滴加 ____________,振蕩,觀察現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鋇溶液兩支試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沒有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鎂取兩支試管,分別倒入(1)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兩種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觀察現象一支試管中出現白色沉淀,一支試管中沒有明顯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鎂,沒有明顯現象的是硫酸鈉【廢物處理】已知 有毒,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廢液直接倒入了下水道,指出這樣做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錯誤后,同學們在老師的建議下,對廢液進行了處理。污染水源,造成藥品浪費11.現有 六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分別為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碳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稀鹽酸。已知硫酸鈉溶液呈中性。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1)能從外觀直接觀察出來的溶液D為____________。硫酸銅溶液[解析] 硫酸銅溶液為藍色,其余溶液為無色,故能從外觀直接觀察出來的溶液D為硫酸銅溶液。(2)從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取少量分別放入試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變成紅色的為A、C、 ;取A和C混合后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取濾液測得 ,向過濾出的沉淀中加入B,無明顯現象,加入 后沉淀溶解,則溶液B為____________;A與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鈉溶液[解析] 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故A、C、 分別為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其中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故A與C分別為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則 為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向過濾出的沉淀中加入B無明顯現象,說明B為硫酸鈉溶液;加入 后沉淀溶解,說明 為稀鹽酸。(3)為繼續鑒別 、C的成分,分別取A溶液和C溶液于試管中,如圖所示。分別向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試管②中無明顯現象,證明C溶液為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后將試管①、澄清石灰水、試管②內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無氣泡產生,燒杯底部白色沉淀明顯增多,則試管①內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質為______(填化學式)。[解析] 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過程中無明顯現象;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過程中有氣泡產生;故分別向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試管②中無明顯現象,證明C溶液為澄清石灰水;實驗結束后將試管①、試管②內的物質全部倒入同一燒杯中,充分反應后無氣泡產生,燒杯底部白色沉淀明顯增多,證明稀鹽酸無剩余,碳酸鈉有剩余,氯化鈉為生成物,故試管①內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碳酸鈉;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質為 。類型六 定量實驗方案的設計例8 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測定 和 的混合物中 含量”的實驗。(1)甲組:沉淀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樣品溶解后加入過量的 ,然后將所得沉淀過濾、洗滌、烘干、稱量。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組:氣體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樣品與足量鹽酸反應后,用如圖裝置測定產生的 氣體的體積。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裝置測定的實驗結果不準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測得氣體體積不準確,造成實驗結果不準確(3)請你設計一個與甲、乙兩組操作不同的實驗方案,測定混合物中 的含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主要試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種);用到的玻璃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件)。用一定濃度的鹽酸滴定一定量的混合物(合理即可)一定濃度的鹽酸、酚酞試液(合理即可)膠頭滴管、燒杯(合理即可)12.(2023濟寧19題改編4分)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 (常含有少量的 )。某課外探究小組為測定市售食用堿中 的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設計思路:用空氣將裝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緩緩吹入裝置D中,利用裝置D的質量變化測定食用堿中 的含量。請結合實驗裝置和設計思路,回答下面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