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一)一、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課標素材)跨學科·物理實驗探究是培養化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某興趣小組開展“測定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項目式探究實驗。探究實驗一 第一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實驗組裝了圖1裝置,并進行了實驗。1.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質玻璃管內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使空氣充分流動,氧氣消耗更充分固體由紅色變成黑色3.實驗數據反應前硬質玻璃管內氣體體積 反應前注射器內氣體體 積 反應后注射器內氣體體積由此數據可以推算出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___(填“ ”“ ”或“ ”)。探究實驗二 第二小組的同學對實驗進行了簡單創新,將銅粉換成了紅磷,并設計圖2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4.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冷卻至______,打開 ,觀察到進入裝置中的水約占瓶內容積的 。產生白煙,放熱室溫【反思評價】紅磷還有剩余,進入裝置中的水只約占 ,明顯少于 。【數字化實驗創新】第三小組的同學發現第二小組的實驗誤差較大,于是將藥品換為白磷,并引入數字化設備,設計了圖甲所示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設備中燃燒匙內的白磷用電加熱裝置點燃,瓶內氣壓用氣體壓強傳感器測定,其變化如圖乙所示。5. 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瓶內氣壓顯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刻后的一段時間內瓶內氣壓又顯著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燒放熱,氣體膨脹,氣壓增大打開彈簧夾,水流入左瓶中6.通過 時刻瓶內的氣壓值,可以計算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_ ____。【實驗結論】用圖甲中的白磷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更準確。二、設計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課標素材)跨學科·物理、地理如圖是某“項目式”學習小組在跨學科實踐活動中設計的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下表是同學們利用檢測站測得的某市一年四季空氣質量檢測的有關數據。可吸入顆粒物 氮氧化合物( 等) 二氧化硫 空氣質量級別春季 88 40 44 Ⅱ夏季 67 33 36 Ⅱ秋季 90 46 54 Ⅱ冬季 98 69 60 Ⅱ1.根據數據填空。(1)對該市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2)空氣質量最差的季節是______,你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可吸入顆粒物冬季冬季燃煤取暖,產生了大量污染物(合理即可)(3)從環保的角度: 是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這些顆粒物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和揚塵,如何減少這些污染來源,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建議,其中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推廣無煙燒烤,禁止有煙燒烤 B.建筑工地常灑水C.加高煙囪,將工廠廢氣排放到大氣中 D.關閉門窗,盡量不組織戶外活動化石燃料的燃燒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二)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課標素材)跨學科·物理、地理、生物碳中和,中國在行動人類在向大自然獲取物質和能源的過程中,對物質的循環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大氣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總量的 ,通常這部分碳是通過自然界中的碳循環(包括大氣、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發等)實現平衡。由于人類過度開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導致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量急劇增加,正是這部分碳打破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為減緩溫室效應,中國承諾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碳循環”與“碳中和”中的“碳”,含義是否相同?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認為碳循環過程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始終保持不變,你認為是否正確?_________。你的證據是_ 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不相同,前者指碳元素,后者指二氧化碳不正確【模型構建】3.上圖是大氣中的碳循環示意圖。由圖可知,過量的 主要來自于_________________,大氣中過量的 會引起__________增強。化石燃料的燃燒溫室效應【創意設計】4.“碳捕捉和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重慶合川實驗基地通過如圖技術將 壓入地下實現 的封存。這里的 捕集是一個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過程。此過程中 分子間隔______。物理減小5.寫出一種可以捕捉封存 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或 或6.化學與物理、生活深度融合北京冬奧會賽區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運送觀眾等人員。氫氧燃料電池工作時能實現碳的“零排放”,是因為氫氣和氧氣反應的生成物只有_ ____(填化學式)。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三)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課標素材)跨學科·生物位于半島中部的昌樂縣,是濰坊市的近郊縣,擁有300多年的西瓜種植歷史,是“中國西瓜之鄉”,年產西瓜6億千克。西瓜適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長。某項目式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考察學校勞動基地上哪一塊地的土壤適合種植西瓜,對其土壤進行了實驗分析。【實驗步驟】1.將在該地多點選取的土樣混合,并研成粉末狀。以下三種取土樣的位置設定合理的是___(填字母)。BA.&1& B.&2& C.&3&2.稱量一定質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攪拌。該步驟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加快溶解3.將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進行過濾,所使用的裝置如圖所示,請指出圖中的一項錯誤:__________________。沒有用玻璃棒引流第3題圖4.用 試紙測定過濾后所得土壤溶液的 。如圖所示測定的方法正確的是___(填字母)。指出圖A操作產生的后果:______________。經測定,該土壤溶液的為8。第4題圖B污染待測溶液【實驗結論】5.該土壤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來直接種植西瓜。不能【實驗反思】6.為適合西瓜種植,需對該土壤的酸堿性進行調節,則下列各項中,可采用的是___(填字母)。DA.施以氫氧化鈣粉末 B.施以碳酸鈣粉末C.用氨水進行噴灌 D.適量施用酸性肥料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四)自制汽水(課標素材)【廚房用品】1.如圖是家庭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和添加劑。其中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其化學式為_________,屬于鹽類。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屬于____類。精制碘鹽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碳酸氫鈉酸氯化鈉【制作過程】2.取適量的小蘇打放入一個玻璃杯中,向玻璃杯中沿器壁慢慢加入白醋,邊加邊用筷子代替________進行攪拌,至___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入白醋,汽水制成。為增加甜度,強化口感,可加入適量的________,為人體提供能量。玻璃棒剛好無氣泡產生白砂糖【反思與評價】3.攪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加快小蘇打的溶解4.停止加入白醋后,用 試紙測定汽水的酸堿度,發現 約為6,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方程式)。已知鹽酸的解離表達式為 ,假設醋酸的解離表達式為 ,醋酸和鹽酸都能與碳酸氫鈉反應,試寫出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質疑與批判】同學們對市面上的汽水產生懷疑,欲用實驗證明某汽水飲料中確實含有二氧化碳。項目學習小組的同學們買了一瓶市售汽水,回到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繼續進行實驗:打開飲料瓶蓋,立即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另一端伸入裝有試劑的試管中,甲、乙組同學分別用不同的試劑進行實驗。5.甲同學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觀察到試管內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結論:該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乙同學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試管內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也能得出甲同學的結論。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溶液變紅色6.對甲、乙兩同學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1)甲同學的方案比較合理,其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一 物質的性質與應用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五)易拉罐材料的選擇(課標素材)例 項目式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儉學,他們收集了大量的易拉罐。同學們在學習了化學知識之后,對它們的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從中挑選出兩個形狀、大小、輕重和硬度均不同的易拉罐(如圖所示),同學們分成甲、乙兩組分別對兩個易拉罐進行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1)罐頭史:1804年,法國人阿佩爾發明了用玻璃瓶儲存食物。1823年,英國人丟蘭特申請了專利,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家馬口鐵(鐵皮上鍍層錫)罐頭廠。1947年,世界上第一只鋁罐在美國人萊伊諾爾茨手中誕生。(2)幾種金屬的物理數據。銀 銅 鐵 鋁密度/ 10.5 8.92 7.86 2.70硬度(以金剛石的硬度為10作標準)【材料處理】 將易拉罐剪成相同的長片,用砂紙打磨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掉金屬表面的覆蓋物,防止影響實驗探究【提出猜想】圖示易拉罐是鐵罐或鋁罐。【設計并實施實驗】 同學們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用于判斷易拉罐的材料成分。(1)甲組同學將兩個易拉罐長片再剪成碎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同時放入盛有等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的燒杯中,這樣設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終確定了兩個易拉罐的材料,他們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便于觀察兩種金屬產生氣泡的快慢產生氣泡速率快的是鋁,慢的是鐵(2)乙組同學將兩個易拉罐長片,分別伸入盛有等量、等質量分數的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無法判斷哪一個是鋁罐哪一個是鐵罐,實驗沒有成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易拉罐長片的表面都有紅色固體析出、 都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置換出紅色固體【實驗改進】同學們實驗失敗后,對實驗方案進行了修改,并重新做了探究,最后確定了易拉罐的材料成分。(3)甲組同學分別取A、B的兩個長片,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所示。放置一段時間后,A表面有棕紅色物質出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同學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在潮濕的空氣中鐵易生銹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4)乙組同學重新取來與A、B相同材料的兩個易拉罐,然后用手掂量了一下,發現A比B重;用手輕輕擠壓,B比A更____(填“軟”或“硬”)。由此同學們的實驗也獲得了正確結論。軟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四 化學與社會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六)設計奧運火炬(課標素材)同學們利用已經學習的知識和儲備的化學探究技能,欲對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火炬進行科學探究。同學們查閱了大量資料,以下是其中部分資料。資料一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祥云”(如圖所示)的設計具有濃烈的中國特色,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用源于漢代的漆紅色繪制出祥云圖案,高雅華麗、內涵厚重。火炬長72厘米,重985克,燃料為丙烷 ,燃燒的火焰顏色為亮黃色,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燃燒的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火炬外形制作材料為可回收的鋁合金環保材料,火炬的下半部噴涂高觸感橡膠皮革漆,手感舒適不易滑落,這是首次創造性的在奧運火炬上使用這一材料。制作材料和燃料都實現了“綠色奧運”的理念。資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的創意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鳳凰”與“火紋”。“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象征祥瑞,寓意吉祥和諧、天下太平。鳳凰浴火重生,又寓意生生不息,進取復興。火炬由外殼和燃燒裝置組成。火炬外殼由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而成,具有“輕、固、美”的特點,比相同體積的鋁合金輕了 以上,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耐摩擦、耐紫外線輻射等。“飛揚”火炬采用氫作為燃料,除環保屬性外,還考慮到冬奧會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溫環境中進行,氫燃料的特性能保證火炬在極寒天氣中使用。火炬研制解決了氫能火炬火焰顏色與穩定性、高壓儲氫、氫能安全利用等多項技術難題,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風10級。結合氫氣特點,對燃燒罐的結構、容量、壓力也都有相應的技術要求。1.在制造“祥云”火炬時,文中提到的一種再生鋁合金,它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火炬“飛揚”和“祥云”相比其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兩點即可)等。上述材料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____。碳纖維復合材料是將碳纖維與高性能樹脂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材料,該材料屬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質輕堅硬、耐腐蝕質量更輕、更抗腐蝕鋁合金混合物2.“祥云”火炬采用的燃料丙烷中,碳、氫兩種元素的質量之比為_____(填最簡整數比)。完全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飛揚”火炬采用的燃料與“祥云”火炬相比,其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燒產物是水,比丙烷更清潔3.關于火炬“飛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填字母)。CA.熄滅火炬時可用嘴吹滅B.火炬燃燒時產生耀眼的白光C.火炬燃燒的產物無污染D.火炬不易熄滅是因為液氫的著火點很高【拓展探究】 由碳、氫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有一類物質叫做烷烴。其中 為甲烷, 為乙烷, 為丙烷, 為丁烷……則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的烷烴的化學式為_______。這類物質隨氫原子數增多,其中含碳元素的質量分數逐漸______(填“增大”或“減小”)。增大2024中考化學一輪復習板塊五 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課標新方向: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七)探究人體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的差異(課標素材)新課標要求同學們要學會獨立設計實驗并探究人體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的差異。于是項目式學習小組的同學們開展了如下實驗探究。探究一: 定性探究【任務一】 探究空氣和呼出氣體中所含水蒸氣的不同。同學們將干燥的玻璃片放置在空氣中,發現玻璃片上________;用嘴靠近玻璃片輕輕哈氣(如圖1),發現玻璃無水霧有水霧出現多片上____________。證明呼出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的____。【任務二】 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同學們設計了一個集成裝置(如圖2),既可以探究氧氣的含量也能探究二氧化碳的含量。同學們利用此裝置進行了探究。步驟 操作 現象或結論① 在飲料瓶中裝水至沒過長吸管底端,對著短吸管緩慢 吹氣 水從長吸管端快速流出② 將飲料瓶中的水倒掉,將燃燒的木條伸入其中,測定 木條燃燒時間,記為 空氣中含有氧氣步驟 操作 現象或結論③ 將飲料瓶裝滿水,對著短管吹氣,用排水法收集呼出 氣體,將燃著的木條再次快速伸入飲料瓶中,記錄木 條燃燒時間 燃燒時間④ 再次將飲料瓶裝滿水,將水倒掉,向飲料瓶中加入澄 清石灰水至沒過長吸管底端,從短吸管端吸氣20秒, 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再從長吸管端吹氣20秒,觀 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 ___續表(1)步驟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對比步驟②和③,可以得出氧氣的含量吸入氣體___(填“ ”“ ”或“ ”,下同)呼出氣體。 同時也可以初步證明二氧化碳含量吸入氣體_ __呼出氣體。(3)步驟④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檢查自制裝置的氣密性吸氣后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吹氣后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探究二: 定量探究同學們結合所學堿的化學性質和白磷的某些性質,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引入數字化實驗手段,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了系列實驗,開展了定量探究。【查閱資料】通常條件下,白磷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實驗一 &1& .【實驗過程及分析】(1)如圖1,先檢查裝置的________,裝入試劑,在醫用輸液袋中分別裝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氣體樣本,連接裝置。(2)打開彈簧夾_________,緩慢將袋中的氣體全部排出。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 。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密性、(3)關閉彈簧夾 、 ,再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燒。待瓶中氣體冷卻至室溫,打開 。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 ,其數值等于已反應的________________之外的氣體總體積。向燒杯中加入熱水氧氣和二氧化碳【數據處理】(4)根據實驗數據分析得出,氣體樣本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____,氧氣的體積分數是_____________。通過對比兩次實驗的實驗數據,即可得出空氣和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不同。實驗二【實驗過程及分析】(5)如圖2,把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測濕度)探頭放入食品保鮮袋中,開始采集數據,然后向袋內呼出氣體。采集的數據經處理如圖3,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___(填“ ”“ ”或“ ”), 的體積分數在 之后逐漸減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水蒸氣冷凝謝 謝,同學們再見!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