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6年高考高三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山東省臨朐中學【課前預習案】【目標導引】考綱展示 復習目標1.物質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運動運動與物質、運動與靜止3.規律含義、客觀性和普遍性 1.以物質為關鍵詞,說出其含義、唯一特性、與具體物質形態的關系,并結合材料分析自然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樹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理念。2.以運動為關鍵詞,背誦其含義、與物質的關系、與靜止的關系,應用“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這一結論。3.以規律為關鍵詞,說出其含義,使用“物質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分析材料。【知識梳理】一、物質1.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 ,都是 中的一部分。2.物質的含義(1)含義:(2)唯一特性:知識拓展:對比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物質與具體的物質形態客觀實在 客觀存在區別 內涵 客觀實在強調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它相對于人的意識而言,是第一性的東西 客觀存在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或現象,它相對于主觀臆造的東西而言,具有真實性外延 客觀實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即客觀物質世界 客觀存在的外延不僅包括物質現象,而且包括意識現象聯系 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和意識現象哲學的物質概念 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存在狀態 不生不滅、永恒存在 有生有滅聯系 ①物質是對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概括抽象;物質依賴于具體的物質形態,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②不能用物質代替具體的物質形態,否則就看不到世界的豐富多彩。同樣,也不能用具體的物質形態代替物質,否則又會抹殺世界的物質性。③二者是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3.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人類社會是 的產物。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 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體現在:(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 體系。體現在: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因此,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 。知識拓展:1.關于世界的物質性,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下幾種說法: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2.深刻理解哲學上的物質概念二、運動1.含義: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2.運動和物質(1) ,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2) ,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知識拓展: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從物質的本質上講的,是相對于人的意識、精神而言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或固有屬性),這是從物質存在的狀態上講的。3.運動和靜止運動 靜止區別 含義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一方面,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另一方面,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特征 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 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聯系 ①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②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一的,二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③割裂二者的關系會陷入形而上學或相對主義、詭辯論的錯誤三、規律1.含義:知識拓展:不能把哲學上的規律混同于具體 ( http: / / www.21cnjy.com )規律,二者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規律不等于現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現。規律的客觀性,說明規律無好壞之分。規律一定是聯系,但聯系不一定都是規律。規律并非永恒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因此,任何事物的規律也是隨著事物存在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規律也是變化發展的。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1)規律的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 。(2)規律的普遍性,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3)方法論:① 。② 。【易錯易混】1.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觀的,人類社會的存在是主觀的。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存在。3.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4.生產力是物質的,生產關系是意識的。5.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唯一特性。6.物質世界是相對運動和絕對靜止的統一。7.所有的聯系都是規律。8.規律本身有好壞之分。9.對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意味著改變或創造規律。10.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永恒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知識體系】【課內探究案】【知識整合】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的物質性原理要求我們尊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性,樹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理念。要求我們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2.規律的知識:(1)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2)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探究訓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他強調,實現我們確定的奮斗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結合材料,運用運動是有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所蘊含的道理。(8分)【體驗高考】1.[2015 江蘇單科]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說明①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②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15 廣東文綜]哲人說:“給我寧 ( http: / / www.21cnjy.com )靜吧,讓我接受不能改變的;給我勇氣吧,讓我去改變我能改變的;給我智慧吧,讓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變的,什么是我不能改變的。”這句話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社會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③哲學可為生活提供指導 ④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14·天津卷] 漫畫《如此創新》啟示我們,在創新活動中要4.[2014·福建卷] 下列最合理的對應聯結是①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②(a+b)2=a2+2ab+b2——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③《義勇軍進行曲》使人精神振奮——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2014·新課標全國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Ⅱ] 地球上生物細胞的直接能源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員將含磷隕石放置在模擬的早期地球環境中與酸性流質物等進行反應,產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該發現為解開地球上的無機環境如何進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質這一生命起源之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實驗進一步證明①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具有共同的基礎和本質②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的轉變是無條件的、必然的③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的規律具有同樣的表現形式④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進化的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課后延伸案】一、選擇題1.我國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鎮建設必須因山就勢,建筑和諧于自然,與山水、花木等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建筑美與自然美協調和諧。其哲學依據是①自然界是客觀的,要尊重自然 ②實踐決定認識,要堅持理論第一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④改造自然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出發點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造林綠化被視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視并得以快速推進。然而,有的地方為了追求美觀,將適宜本地栽種的鄉土樹種視為上不了臺面的“土豹子”,卻熱衷于調運跨緯度且價格高的“洋樹種”。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哲學原理是A.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要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B.自然界是客觀的,要遵循自然界運行的規律C.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要堅持客觀與主觀的統一D.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3.習總書記多次指出,“把飯碗牢牢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手上”“飯碗里要裝自己的糧食”“要依靠自己保口糧”。而一個國家的糧食是否始終安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人口增長、資源供給、消費需求和氣候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從哲學角度看,這是因為A.我國廣大農村的生產力比較落后B.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必然聯系C.順應規律就能實現糧食生產安全D.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是物質的4.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世界的本原是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該哲學家所說的作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水”是①抽象與具體的關系 ②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③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④意識與物質的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二者都A.沒有看到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B.認為物質是各種具體物質形態的總和C.沒有看到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D.沒有認識到物質是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6.近幾年,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對民營醫院限制越來越少,大量社會資本涌入醫療衛生領域,但對合資以及獨資醫院還存在諸多限制。國家衛生計生委、商務部印發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并購的方式在北京等七地設立外資獨資醫院。這表明①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 ②事物的運動具有絕對性 ③事物的靜止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④意識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是生活中常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兩種心理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事物給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長期在記憶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應是指事物給人的最后印象在記憶中占主導地位,人可能會因近因效應突然改變對該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從哲學角度對這兩種心理效應的評價合理的是①首因效應忽視了物質的存在方式是運動 ②近因效應忽視了事物是絕對靜止的 ③二者不懂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④二者犯了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8.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與慧能的觀點體現的哲理相似的是①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②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 ③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 http: / / www.21cnjy.com )”這句諺語曾是中國北方農民千百年來生產活動的座右銘。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北半球氣候帶北移,如今北方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已經變成了“寒露種麥正當時”。這反映了A.意識是人們對事物的正確反映 B.生產實踐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形式C.人們對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 D.物質是運動的物質10.航天誘變育種技術是近十年來隨著航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術發展涌現出的創造新種質資源和新品種的新技術。微重力、強輻射、高真空等特殊因素,會使種子和微生物產生遺傳變異。科學家利用航天誘變育種技術育成的高產優質新品種,推動了農業生物技術的升級并造福人類。材料表明A.科技創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B.意識的能動性突破了客觀條件,創造出有利于人類的聯系C.科學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條件改變自然規律造福人類D.科技創新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物質性的統一二、材料題11.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了新一輪改革大幕,繪就了“五位一體”改革的壯麗圖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應當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頭,這就需要“變”。“不變”就是堅守原則。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結合材料,運用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說明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什么應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9分)【時政鏈接】像學語文一樣學政治,通讀、細讀相結合,從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多角度解讀時政。國務院再取消62項職業資格 網友:尊重市場規律據《經濟參考報》2015年7月27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報道,國務院日前決定,在去年已經取消149項職業資格的基礎上,再取消網絡廣告經紀人、注冊電子貿易師等62項職業資格。這一舉措獲得了輿論肯定。網民認為,繼續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是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體現,也是對市場活力的松綁,將減少對市場與人才的束縛。要讓職業資格“瘦身”顯效,關鍵在于斬斷職業資格證書背后的利益鏈,同時要警惕政策在落實過程中面臨“腸梗阻”問題。網友“程昭華”稱,取消多余職業資格的意義不僅在于簡政放權,而且減少了對市場與人才的束縛,是對市場活力的松綁,是尊重市場規律的體現,這契合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契合政府轉變職能的行動。2016年高考高三一輪復習《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參考答案【探究訓練】①規律是事物運動 ( http: / / www.21cnjy.com )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因此,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②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人可以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典題精選】1. A [解析]材料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是指事物不斷變化,沒有固定的形態,聰明的人往往會根據時期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會伴隨著事物發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強調了世界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中,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故①②正確;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故③說法錯誤;材料中沒有強調對立統一的關系,故④與材料不符。2.C [解析]哲人所說的“寧靜”“勇氣”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慧”的內容,啟示我們要學習哲學,哲學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指導,辦事情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成功,②③正確;①說法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④是一種唯心主義觀點。3.D [解析] 本題考查按規律辦事和一切從 ( http: / / www.21cnjy.com )實際出發。漫畫表明,木匠把創新作為目標,違背了做凳子的一般規律,從反面啟示我們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D項符合題意。4.B [解析] 本題考查運動與靜止、意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對獨立性。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體現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沒有體現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①不選。②是方程式的展開,只是方程式的形式發生變化,并沒有體現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不選。《義勇軍進行曲》使人精神振奮,體現了社會意識的作用,③正確。“坐地”體現相對靜止,“日行八萬里”體現絕對運動,④對應正確。故選B項。5.B [解析] 本題考查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識的本質及意識的作用。研究人員的實驗證明,地球上的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具有共同的基礎和本質,①符合題意。研究人員的重大發現表明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進化的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④符合題意。無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的轉變是有條件的,無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的規律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②③說法錯誤。故選B項。【課后延伸案】1—5ABDAC 6—10ACADD11.解析:本題考查絕對運動與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對靜止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應把握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然后據此審讀材料,弄清“變”與“不變”的內涵,再用觀點統率材料,具體說明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什么應把握好“變”與“不變”的關系。答案:①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當前,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頭,這就需要“變”。②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絕對運動的同時也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認相對靜止,事物的根本性質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不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原則、基本綱領和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這樣才能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不變。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物質世界是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變”的是思路、風格、方法,“不變”的是原則。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應當把握好“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A.解放思想,與時俱進B.批判繼承,自我否定C.挑戰傳統,標新立異D.實事求是,尊重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