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5、地 球目錄物體越小,要離足夠近,才能觀察到物體的整體形狀;物體越大,要離足夠遠,才能觀察到物體的整體形狀。單擊此處輸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請盡量言簡意賅的闡述觀點0102觀察物體的形狀單擊此處輸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請盡量言簡意賅的闡述觀點現代科技認識地球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搭乘“東方一號”飛船在太空飛行。航天技術的發展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2003年,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神舟5號我國的航天技術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征我國的航天技術我國的航天技術我國的航天技術我國的航天技術我國的航天技術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日本氣象衛星向日葵8號發回的地球照片嫦娥3號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地球圖像 (2013年12月25日02時15分攝)太空中看地球2014年從空間站拍到的地球照片太空中看地球古時候沒有這么高的科技,古人們是如何認識地球形狀的呢?又是怎么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呢?問題研討最初,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像一口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古代對地球的認識古代認識地球形狀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是一個圓盾,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龜身上。古代埃及人認為高高的大山支撐著天空,而星星則從天上垂懸著。古代認識地球形狀生活在海邊的人們發現,當帆船回港時,總是先看見船帆,后看見船身。由此人們開始認為海面不是平的。從現象推測地球形狀進港,先看見 ,再看見 ;出港,先消失 ,再消失 。從現象推測地球形狀帆船進港:先看見船帆,再看見船身。帆船出港:先消失船身,再消失船帆。我的發現和思考海面不是平的我國漢代的張衡在他的著作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渾天儀從現象推測地球形狀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形狀變化推測地球是球形物體。從現象推測地球形狀地球遮擋了太陽的光線,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球上,便形成了月食。月食的形成實驗活動二模擬月食,觀察影子邊緣是怎么樣的?1519 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開始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隊回到了出發地。實踐探索地球形狀環球航行,證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一個閉合體。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鄭和下西洋實踐探索地球形狀美國“阿波羅”號拍攝的地球照片 經過不斷探索,人們終于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經過科學家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正圓的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形狀觀察猜想現象推測實踐驗證技術測量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生活中認識地球形狀萬米高空看地球生活中認識地球形狀“認識”地球,我們還有多少種方式?素顏地球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長滿了“青春痘”,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形狀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被叫做“梨形地球”。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現在已經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探索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人們仍然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對我們生存的地球有更深的了解。探索不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