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9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科素養】1.搜集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的相關史料,從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角度認識這三次會議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深遠意義。2.搜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相關史料,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角度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時代背景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意義。【重點難點】1.重點: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標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2.難點: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新時代如何一以貫之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導學】1.中共十八大:時間?總布局?總任務?目標?中國夢本質?①召開:2012年,北京。②總布局:五位一體③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⑤中國夢的本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2.中共十九大:時間?內容?地位?作用?①召開:2017年,北京。②內容: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③地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④作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3.2018年《憲法修正案》:內容?作用?①通過:2018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②內容:這次憲法修改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③作用: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在總體保持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4.中共二十大:時間?主題?中心任務?①召開:2022.10②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③中心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題鞏固】1.有關中共十八大內容的闡述,正確的選項是( )A.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B.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C.把“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D.提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體制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報告重點強調了( )A.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B.計劃經濟的重要性C.市場經濟的重要性D.加強政府對經濟的控制3.如圖漫畫反映的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國 D.全面從嚴治黨知識點二 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在(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5.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黨和國家( )A.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B.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C.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D.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全面部署知識點三 中共二十大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6.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上作報告時提出要求,“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原因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A.體現了各民族共同文化特質B.為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的借鑒C.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連續性D.提供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