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課標要求】知道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學習目標】(時空觀念)通過閱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能較為清晰地說明古代文明的起源主要特點。(唯物史觀)通過閱讀關于各文明的地圖,能基本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地理環境對文明產生的作用。(歷史解釋)通過對閱讀有關漢朝和羅馬國家治理的材料,能較為準確概括其異同。(家國情懷)通過對古代主要文明的文化傳統的學習,拓寬國際視野,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課前預習】人類文明的產生·P2頁是人類文明產生的前提。人類出現定居生活主要是由于 的產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P3-6頁(1)古代西亞——古巴比倫王國①位于兩河流域,實行 制度。②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④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2)古埃及① 是古老的文字。② 證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數學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③ 是古埃及主要的書寫材料。(3)古印度①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實行 制度。② 和 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4)古希臘①位于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多山少平原,陸上 不便,實行以 為特征的城邦制度,其中, 城邦是寡頭政治,而 城邦是民主政治。② 、 、 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古代文明的擴展·P8-11頁(1)文明擴展方式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是 擴張。古希臘人以 方式擴大影響。(2)古代世界的帝國(地跨 三大洲的帝國)·P9-11頁①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實行 制度和 制。②馬其頓:興起于希臘北部, 滅亡波斯,宣布君權神授,實行行省制,推廣 文化。③古羅馬:興起于意大利半島,國教是 。4世紀末分裂為 羅馬和 羅馬,476年日耳曼人消滅了 羅馬帝國,歐洲進入封建社會。文明的交流·P12頁(1)歐洲的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的 字母,在東方演化為 字母,后來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形成 字母,再演化出 字母。(2)漢朝與羅馬帝國的交流:東西方通過 進行經貿和文化交流。【課堂探究】任務一:探尋古代文明的起源閱讀“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分析古代文明起源的特征。任務二:探秘獨特的希臘文明閱讀“古代希臘地理環境示意圖”,結合材料思考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其文明發展的影響。材料 希臘半島海岸線較長,島嶼較多,航海業和商業貿易很早就得到了較迅速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達,造就出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商業階層,他們推翻了氏族貴族的統治,建立了民主政治。古希臘的奴隸制民主政治使西方文化產生了民主傳統和科學精神,他們提倡人權,講平等。這種對個性自由的肯定,發展為民主與法制的整體。古希臘人渴求知識,他們有“愛知”的傳統,對知識孜孜以求。希臘人自古就具有尚武精神,還具有感情奔放、激進、大膽坦露的性格,他們對真理和自由的追求十分執著。——摘編自白戈《淺析西方文化的起源和特征》閱讀下列材料,評析“地理環境決定論”。材料 地理環境決定論者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直接或間接的深刻影響。孟德斯鳩認為“熱帶的天生人懶,所以無強國;而生活在寒帶的人,天生勇敢。”任務三:探究羅馬的國家治理閱讀下列材料,概括羅馬的國家治理的主要特征。材料 從公元前1世紀建立,到公元4世紀末分裂,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設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島之外的地區。羅馬民族在政治上處于主導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臘人除外)被稱為“蠻族”。什么是羅馬民族呢,那就是羅馬人和意大利人,他們在語言、經濟和文化上關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國天下的核心力量。據一種比較適中的估計,整個帝國人口約5400萬,意大利約有人口600萬。行省擁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權。不斷成熟的羅馬法通行于帝國全境,但整個帝國的羅馬化程度很淺,羅馬人使用的拉丁語,在帝國東部只在政府機關和城市中通行,廣大農村則仍是各自語言的世界。——摘編自劉家和、王敦書《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課后提升】1.人類最初的文明分別出現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材料反映了人類文明具有A.繼承性 B.統一性 C.多元性 D.延續性2.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參加公民大會和陪審法庭,直接控制、行使或監督國家權力。這體現雅典的政治制度是A.君主專制 B.民主制度 C.貴族制度 D.君主立憲3.《希臘羅馬名人傳》評價古代羅馬哲學家加圖:“他的文章中往往以希臘的情感和史實適當地加以潤飾,而他的諺語和格言有很多也是從希臘文直譯過來的。”由此可見A.羅馬語言導致文化落后 B.文明之間存在交流借鑒C.希臘文化不斷豐富完善 D.東西方的經貿往來頻繁4.下面是在不同地區考古發掘的古代文字。據此可推知A.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B.地理環境影響文學藝術創作C.文字起源具有同源性 D.文字發展演變由繁雜到簡單5.尼羅河流域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尼羅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不含港灣的海岸,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別好的保護,孕育出的古埃及文明不易受到外族的入侵,其君主專制政權也相對穩定。這段材料可用于說明A.古埃及文明封閉性的特征 B.古埃及實行君主專制制度的根源C.地理環境影響文明的發展 D.自然條件決定了古埃及文明發展6.古埃及人非常成功地把神廟等紀念性建筑與尼羅河上下的景觀結合起來,沙漠、長河、懸崖峭壁成為紀念性建筑的一部分。在古埃及人看來,日月星辰、各種動物、天文現象均由不同的神操控,因此都可成為崇拜的對象。由此可知,古埃及人A.熱衷于探索自然奧秘 B.具有濃厚的理性精神C.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D.強烈地反對個人崇拜7.雅典男子在泛雅典娜節時,會參加各種運動項目,尤其是和戰爭相關的體育項目。少女們會為冠軍而歡呼,會為某個拳擊手在擂臺上的精彩一擊而放聲尖叫,這對參賽青年來說,無疑是堪比桂冠的獎賞。雅典城邦的這種做法A.增強了城邦內部凝聚力 B.培養了大眾的參政意識C.宣揚了城邦的人文精神 D.加強了公民的尚武精神8.歷史學家薩爾維安說,4世紀中葉的一些羅馬民眾“寧愿生活在蠻族的奇風異俗中,也不愿意回到不公平的羅馬帝國中”,“許多杰出而高貴的人原本應該以羅馬人的身份享受極大的聲譽,而如今他們因為羅馬帝國殘暴的不公正而不愿意再做羅馬人了”。這反映出該時期的羅馬帝國A.等級制度森嚴 B.法律制度嚴苛C.社會風俗退化 D.面臨統治危機9.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這一規定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 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