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晨讀暮誦清單(表格式)2024屆高考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三輪沖刺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晨讀暮誦清單(表格式)2024屆高考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三輪沖刺

資源簡介

(6)遼宋夏金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2024屆高考歷史晨讀暮誦
考點1 北宋建立及強化中央集權
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被部下擁立為皇帝,隨即回師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軍事 (收兵權) 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控制了軍隊
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行政 (削實權)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設樞密使、三司使、參知政事削弱相權
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設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知州三年一換,州縣長官頻繁調動
財政 (制錢谷) 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方設置轉運司,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崇文抑武”方針 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
大力提倡文治,改革和發展科舉制
3.影響
積極影響 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中央集權
消極影響 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致使北宋積貧積弱,危機四伏
考點2 北宋中期危機和改革
1.北宋的統治危機
政治 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不斷
軍事 慘敗于遼,簽訂協議,贈遼“歲幣”
屢敗于西夏,簽訂協議,贈西夏“歲賜”
財政 軍隊龐大,軍費過高
官僚隊伍膨脹,財政負擔沉重
2.改革
(1)范仲淹推行的慶歷新政: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結果因觸犯了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而失敗。
(2)王安石變法:
目的 富國強兵
領域 變法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
原則 加強國家對這些領域的管理和控制
內容 ①富國方面,官府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 ②強兵方面,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影響 ①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消除了財政赤字。 ②但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 ③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激烈爭議。總體而言,王安石變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運。
考點3 民族政權并立和民族關系
遼、西夏、金民族政權的興起和發展
民族 契丹 黨項 女真
原居地 遼河上游一帶 寧夏、甘肅、陜西西北帶 松花江、黑龍江下游一帶
社會生活 游牧和漁獵生活 游牧生活 游牧生活
首領 耶律阿保機 元昊 完顏阿骨打
建國 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 1038年,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府 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定都會寧府
重要財政 “蕃漢分治”制度南北面官 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同時還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猛安謀克制
2.兩宋與遼、夏、金的戰與和
(1)宋遼和議:宋遼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通過這項協議,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
(2)宋夏和議: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歲賜”。
(3)紹興和議: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南宋統治穩定后,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宋帝世代尊金帝為叔父或伯父,繼續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
考點4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統一
蒙古崛起
(1)建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蒙古起尊為“成吉思汗”。
(2)擴張: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2.元朝統一
(1)改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開始推行中原傳統政治制度,興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2)統一: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域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3.元朝的統治措施
(1)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2)民族融合:元朝時候,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元朝時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行政制度
①中央的一省制中樞制度
中央 由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
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軍隊
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吐蕃(西藏)地區
②地方的行省制
地方 “腹里”(山東、山西、河北)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
其他地區,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設10個行省,行省之下,設路、府、州、縣
③影響: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保證,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仪征市| 宜阳县| 灌云县| 文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兴县| 临泽县| 嘉峪关市| 肃宁县| 康乐县| 克山县| 开江县| 屏东市| 浙江省| 崇义县| 华容县| 庆城县| 澳门| 寿光市| 论坛| 滦南县| 涪陵区| 临汾市| 崇信县| 肇州县| 刚察县| 长汀县| 江口县| 建宁县| 深泽县| 正镶白旗| 雷山县| 舒兰市| 黎川县| 夏津县| 秦皇岛市| 桐梓县| 抚远县| 昌平区|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