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斜捺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斜捺的書寫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斜捺的形態(tài),掌握斜捺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斜捺的書寫方法,把握捺的書寫角度。 教學用具: 毛筆(兼毫、筆毫長度約3厘米的中楷或大楷筆)、瓶裝墨汁、書寫紙(帶米字格的毛邊紙)、硯臺或瓷碟(盛放墨汁或清水)、毛氈(墊在書寫紙下面,保持桌面干凈整潔) 備注:為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課堂練習時可考慮用水寫布替代墨汁、書寫紙。 教學時間: 40分鐘 1、課前準備 ??????????????????????????????????????2分鐘 2、課程導入 ??????????????????????????????????????2分鐘 3、課件:斜捺(書寫過程) ????????????????????????3分鐘 4、課件:觀察提示 ????????????????????????????????2分鐘 5、課件:天(書寫動畫、書寫視頻) ????????????????2分鐘 6、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輔導 ????????????????????6分鐘 7、課件:漫畫故事(蔡邕喜得素書) ????????????????2分鐘 8、課件:例字(人、文、舍) ??????????????????????1分鐘 9、課件:人、文、舍(書寫動畫、書寫視頻) ????????5分鐘 10、課件:輔助練習 ???????????????????????????????6分鐘 11、課件:書法常識(紙) ?????????????????????????3分鐘 12、課件:六書演變 ???????????????????????????????2分鐘 13、課件:碑帖欣賞(例字在原碑帖中的位置) ???????2分鐘 14、結束清洗 ?????????????????????????????????????2分鐘 教學過程: 一、開始準備階段 平穩(wěn)情緒、靜坐,練習書法就是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所以每位同學都要保持平心靜氣,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 規(guī)范擺放書寫用具:左邊前方放置課本,中間放毛氈,毛氈上放書寫紙,右邊前方放水盤或硯臺,硯臺后面放置毛筆。 二、復習導入 我們之前學習了橫、豎、撇畫的寫法,回顧一下這三種筆畫的伸展方向。(橫為左右伸展;豎為上下伸展;撇為左下伸展。)(請學生自告奮勇或點名回答)今天我們學習伸展方向向右下的筆畫——捺畫。 三、講授斜捺的書寫方法 1、捺畫的特征 ????捺畫為向右下伸展的筆畫,常常與撇搭配出現(xiàn)。捺的形態(tài)有斜捺、平捺、反捺之分,捺畫在一個字中往往充當主筆。斜捺,其形態(tài)斜,故稱之。起筆較輕,捺腳要平,形態(tài)像一把彎刀,兩邊弧度自然流暢。 2、斜捺的書寫要領:①順鋒橫向輕入筆。②向右下行筆。③漸行漸按至捺腳處稍停。④提筆出鋒。 3、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播放視頻分析。同學們請仔細觀察“人、文、舍”三字斜捺的變化。帶領學生空中書寫練習,做到心中有數(shù)。 4、學生書寫練習,教師巡視輔導。糾正不正確的運筆方法,注重行筆中的下按過程,不能拖行。展評優(yōu)秀作業(yè),掌聲鼓勵。表揚進步大,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書寫習慣良好,書寫姿勢正確的同學,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漫畫故事——蔡邕喜得素書 漢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將,人稱“蔡中郎”,他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一名著名的書法家。一次,蔡邕進嵩山學習書法,在一石洞發(fā)現(xiàn)一本寫在素絹上的墨跡,用筆犀利,八面得勢,很象籀書、大篆,內(nèi)容是寫李斯、史籀等的用筆法。蔡邕得到它后,高興得三天不吃飯,好像當面得到古人的教導一般。 ??? ??他專心讀誦這本素書,整整學習了三年,深得其用筆奧妙,所以他的用筆奇特,書法精深,得到當代書家們的崇敬。 ??? ??蔡邕親自在太學(最高學府)書寫了《五經(jīng)》,令工匠鐫刻在太學門外,觀看的人象趕集一樣多,大家對此贊嘆不已。 五、學習例字“天” 天字:兩橫向右上稍斜,長短基本一致,撇畫捺畫左右伸展,字形流暢圓潤平穩(wěn)。在書寫時筆畫要流暢,不可僵硬,但又不可油滑,要用筆精到不含渾,筆畫呼應自然。教師巡視輔導,對寫的漂亮平穩(wěn)的同學作業(yè)進行展評,表揚書寫進步大的學生。 六、輔助練習 1、比比看“奏、入”兩個字捺畫的區(qū)別。 2、請用硬筆書寫“天”“人”“文”“舍”四字,分析捺畫所在位置的不同,其形態(tài)的不同變化。最好多臨幾遍,以加深印象,學過的字要隨時應用。 七、書法常識 紙。教師根據(jù)課件文字向學生介紹。 八、六書演變 欣賞例字的演變過程 我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從萌芽發(fā)展到成熟,經(jīng)歷了六千多年漫長的演變過程,大致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幾種書體。每一次的演變與革新,都是以適應社會實用的需求和藝術欣賞的要求。在書體上,總的說來是由繁入簡,使人們用起來方便。但從書法技巧上,變化越來越大,在演變中日臻完善,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自豪。 九、找碑帖 欣賞例字在原碑中的位置、對應上下左右字的呼應錯落關系,對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行氣布白、風格統(tǒng)一都十分重要。古人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就是這個道理。 十、結束清洗階段 先將筆上的墨汁在硯臺掭干凈,然后分組進行書寫用具的清洗,保持人與環(huán)境的清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