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素養目標】1.通過文字、圖片等材料,了解食物生產和儲備技術的進步,從歷史解釋的角度認識科技發展對人類歷史的重大意義。2.通過教材中本課的歷史縱橫及圖片,立足時空觀念,了解食物生產和儲備技術、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概況和影響。3.運用唯物史觀,辯證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糧食和食品安全的影響,聯系中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培育家國情懷。【必備知識】學習·必備知識一、食物生產的現代化(一)農業生產的現代化1.原因: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推動、科技的進步。2.過程工業革命后 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世紀中葉 歐美各國完成了 農業機械化 ,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20世紀下半葉以來 一大批優良品種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及禽畜的生產量大幅度增長,保證了農牧產品的供應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3.表現(1)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原因 20世紀以來, 汽油拖拉機 、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各國特點 美國農業機械以 大型 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則是大、中、小型相結合影響 ①用大功率拖拉機牽引的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農業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 自動化 轉變(2)雜交育種技術的進步成就 美國 1930年,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麥新品種菲律賓 20世紀60年代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二)畜牧業現代化1.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養殖場和牧場的各個生產環節,從給料、給水到產品收集、包裝、運輸都實現了機械化和 自動控制 。2.生產規模大型化:大型養雞場可飼養1000萬到2000萬只肉雞,或100萬只蛋雞;大型養豬場可飼養1萬到10萬頭豬;大型肉牛場、奶牛場規模也在萬頭以上。(三)漁業現代化1.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現代化。2.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 集約化經營 發展。3.養殖種類從淡水養殖向海水養殖發展。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一)糧食儲備技術時間 表現原始社會 人們利用地窖和陶器來存儲余糧古代社會 糧倉的儲備技術逐漸改進,不僅防鼠、防盜、防潮、防火,還具有良好的保鮮功能20世紀50年代 美國已經使用 機械通風 儲糧技術20世紀70年代 中國開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21世紀以來 (1)糧倉倉容量不斷擴大 (2)低溫、低氧等儲藏技術廣泛應用 (3)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二)食物保存技術時期 表現古代 利用腌制或風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還利用自然界中的冰來延長食品保藏期近代 (1)食品加工:自20世紀20年代起, 速凍加工 、冷凍設備、冷凍食品以及冷凍食品包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 (2)食品儲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凍食品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起來現代 2010年,中國頒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大大促進了該項產業的發展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一)糧食安全問題產生原因 (1)隨著人口激增和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2)食物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3)各國政府都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解決措施 世界 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多次召開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制訂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中國 1996年,發布了《 中國的糧食問題 》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此后,中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二)食品安全問題產生原因 (1)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們通過食物鏈進入農作物和禽畜體內 (2)禽畜飼養中過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3)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劑解決措施 世界 各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制定法律法規進行治理中國 2009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確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修訂;政府還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二、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1.人口因素(1)糧食需求的膨脹。(2)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惡化。(3)糧食分配與消費的嚴重不均。(4)消費結構升級加劇了糧食供給壓力。2.氣候生態:農業生產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沖擊,嚴重影響全球糧食安全。3.偶然性因素(1)流動性緊縮抑制糧食生產的資金需求。(2)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抑制了生產者的積極性。(3)投機資本可能攪渾糧食市場。4.金融因素(1)農業補貼。發達國家每年為本國農民提供的補貼,扭曲了農產品貿易的條件,直接傷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2)貿易限制。為了保證本國的糧食供應,個別國家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3)生物加工。為了減輕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對本國經濟造成的壓力,不少國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潔能源的道路。(4)海外屯田。出于規避高額進口成本和糧食出口限制所導致的市場擔憂,部分國家近年來大舉在海外購買耕地種糧。二、糧食質量安全與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1.糧食質量安全是關系到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糧食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和基礎。2.糧食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強調的是人民群眾維持身體健康的權利。3.糧食質量安全關系到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經濟發展中,人民群眾對糧食質量的要求會更高,糧食質量安全問題所承擔的經濟發展責任將更大。4.食品安全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5.只有做到食品安全,人民幸福生活才有保證,才能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習題鞏固】1.有學者認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首先應依靠各國自身努力,加大農業生產投入,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產量。”下列選項中關于糧食安全問題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雜交水稻”的培育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②氣候變化、戰爭與地區沖突、經濟危機導致糧食短缺③大型農場和養殖場的推廣根本上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④各國重視并且制訂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發展設施農業”。下列關于設施農業說法正確的是( )A.以高科技為基礎 B.對環境依賴較大C.發端于工業革命 D.已實現全國普及3.“第二次綠色革命”是指通過運用以基因工程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培育既高產又富含營養的動植物新品種,促使農業生產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我國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成就是A.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B.完成國際人類基因組基因測序任務C.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D.掀起了一個“向科學進軍”的熱潮4.2017年,國務院提出要建立一個符合國情的“全鏈條、可追溯、新模式、網絡化、高效率”的冷鏈物流體系。各大冷鏈物流企業紛紛應用GPS(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監控物流車輛的溫度,還能防止配送員不及時配送。對此解讀準確的是( )A.中國現代科技完善了企業管理B.國家重視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C.我國食物儲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D.冷鏈物流解決了食品供需矛盾5.1999年,歐盟首腦會議就“歐盟共同農業政策”達成了《2000年議程》改革方案。方案中給予符合要求的年輕農民一次性2.5萬歐元的資助;對提前退休的農民給予總額為1.5—3.5萬歐元不等的資助。該方案表明,歐盟( )A.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B.關注農業可持續發展C.日益完善福利政策 D.維護農產品價格穩定6.現代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它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下列各項對現代農業的表述恰當的是( )①以大型農場為主要的生產經營方式 ②高度機械化、集約化生產③出現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設施農業 ④優質高效化肥的廣泛應用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