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導學案(無答案)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導學案(無答案) 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簡介

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素養目標】
1.結合史料從史料實證角度,了解歷史上勞動工具的變化及主要的勞作方式,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認識勞動工具的變化與主要勞作方式之間的關系。
2.觀察教材中本課的各種圖片,了解歷史上主要勞作方式的特點和概況,理清時空脈絡,形成宏觀歷史視野,培養時空觀念。
3.認識生產工具變革和生產方式變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創新意識,形成責任擔當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培育家國情懷。
【必備知識】主學習·必備知識
一、農業工具的變化
(一)農業領域
1、耕作工具
(1)材質: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銅、鐵等。
(2)分類
石器農具 特點 質地堅硬,比骨、竹、木器更為耐用
制作方法 (1)舊石器時代:以打擊為主 (2)新石器時代:在打擊的基礎上增加了磨制
青銅農具 產生 (1)青銅器最早出現在西亞、北非地區 (2)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已出現小件青銅器
特點 青銅在當時是珍貴的資源,青銅鑄造的農具.數量有限
鐵制農具 出現及廣泛使用 (1)世界:公元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東部的 赫梯人 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后來這一技術逐漸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 (2)中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在農業生產中逐步推廣;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以 灌鋼法 制作的農具
特點 與青銅器相比,鐵器鋒利輕便,易鍛制打磨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已經能夠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國等地,人們已懂得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
(3)中國東漢末期已出現翻車.,三國時期馬鈞.對其進行了革新,其后翻車在民間廣泛使用。
(4)唐朝出現了 筒車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進行灌溉。
(二)畜牧業領域:古人用 圈廄 來飼養禽畜,用馬槽來喂馬。不少工具設施到今天依然發揮著作用。
二、手工業工具的進步
類別 工具(或方式) 表現
紡織 骨針 約3萬年前,中國的 山頂洞人 已經用骨針縫制獸皮
紡輪 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古人使用陶紡輪.作為紡線工具
紡車 漢朝的畫像石中出現了人們使用紡車紡紗的場景;古代西方也出現過紡紗用的紡車
提花機 漢代能夠使用構造復雜的 提花機 織出帶有精美花紋的絲織品
紡織機 元朝以后,紡織機成為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陶瓷 坯車 新石器時代晚期,許多地區采用坯車制坯
匣缽 中國南朝時,為了防止在燒制過程中氣體和有害物質污損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缽中
支釘 唐宋時期,為了使器物在燒制過程中不粘連,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燒制好的黏土塊——支釘
冶煉 鍛打 使用的工具包括熔化金屬原料的土爐、打擊金屬原料的錘、磨平金屬的銼等
鑄造 使用的工具包括把金屬原料熔化的 坩堝 、使液態金屬成型的范.等(制作大型金屬器具)
三、勞作方式的發展
(一)農業
家庭式 莊園式
中國 隨著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一家一戶的個體勞作成為可能。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統治者鼓勵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 男耕女織 生產模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塢堡.除軍事作用外,也帶有莊園經濟的色彩
西方 古希臘羅馬時期,氏族部落解體之后,一家一戶的家庭式勞作日漸普及 羅馬共和國晚期,出現了大型 奴隸制 莊園;中古時期的西歐,大量農奴或農民在領主的莊園中服勞役
易錯辨析 小農經濟與莊園經濟的區別
(1)小農經濟:以家庭或家族為組成單位,通過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形成的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和特定的生產與生活格局。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也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2)莊園經濟:以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為基礎,以莊園內的生產為主要內容,以土地關系為典型特征的經濟形態。
(二)手工業
1.手工業家庭式勞作:以制作手工業產品為生的手工業家庭的勞作。
2.手工業作坊式勞作:擁有某種手工工藝的民營和官營作坊.的勞作。
3.特點:手工業者世代傳承,或父子相繼,或師徒傳授;由統治者 登記造冊 進行管理。
知識拓展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起源較早,歷史悠久。部門逐漸增多,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分工日益細密,技術與水平不斷提高。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并受農業生產的制約。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于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還遠銷亞歐等許多國家。明清時期,工場手工業出現,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生產,多種經營模式并存。
達標檢測
1.“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低徊隨匠氏之程。始崩騰以電散,俄宛轉以風生。雖破浪于川湄,善行無跡;既斡流于波面,終夜有聲。”陳廷章《水輪賦》描述的是( )
A.筒車 B.曲轅犁 C.翻車 D.水排
2.中國古代諺語說:“一夫不耕,或受之饑; 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句話反映的勞作方式是( )
A.農業集體勞作 B.農業家庭式勞作
C.手工業作坊式勞作 D.農業莊園式勞作
3.以下為《詩經》中農業生產工具詞匯出現次數的統計表,由此可知
類別 詞及次數
整地類農具詞 耜(4次)錢(1次)镈(2次)
收割類農具詞 铚(1次)艾(1次)
倉儲類農具詞 場(5次)圃(2次)倉(3次)庾(2次)廩(1次)百室(2次)
詩歌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
集體農耕已經被個體農耕取代
自然經濟成為主導的經濟成分
鐵犁牛耕的生產方式已經形成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通常認為,該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時期秦國
B.春秋時期楚國
C.戰國時期秦國
D.戰國時期楚國
5.西周時期出觀“千耦其耘”的勞動場景,春秋戰國時期出觀“五口之家,治百畝之田的現象。這表明
A.農業經營方式由集體耕作到個體農耕
B.小農經濟成為古代社會基本生產模式
C.土地制度由國有制演變為地主私有制
D.精耕細作推動古代農業長期領先世界
6.河南洛陽戰國糧倉出土鐵農具72件;遼寧撫順蓮花堡燕國遺址出土鐵農具近70件; 廣西平樂銀山嶺戰國墓出土的 181件鐵器中,177件為生產工具,可以開墾、耕翻、除草、收割等。這反映了戰國時期 ( )
A.鑄鐵技術領先世界 B.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
C.南方耕作技術發達 D.冶鐵業取代了青銅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定日县| 遂平县| 新竹市| 铁力市| 岱山县| 枣强县| 茂名市| 乌拉特中旗| 灵山县| 巴彦淖尔市| 东莞市| 同仁县| 贺州市| 通州区| 凤台县| 潼南县| 剑川县| 江华| 民丰县| 花莲县| 永寿县| 垫江县| 西平县| 高密市| 集安市| 宁德市| 收藏| 武乡县| 嘉义县| 临邑县| 尚义县| 沂源县| 错那县| 霍州市| 富裕县| 辽宁省| 句容市| 汨罗市| 宜章县| 荣成市|